哀京東

馬雲曾預言:“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

5年時間過去了,京東現在正深陷泥潭。

馬雲的預言,似乎正在漸漸地應驗。

財大易晟

商學院

來源 l 何加鹽(ID:ihejiayan)

作者 l 何加鹽

哀京东

注:本文非八卦,為純商業分析。

1

馬雲的預言

“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

這是馬雲5年前對京東的一個評價。

“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

這段話被方興東寫到《阿里巴巴正傳》這本書裡,出版方用它來為新書造勢,引起軒然大波。

馬雲不得不公開道歉,說那是私下聊天吹牛的話,沒想到會被錄音。還說,“防不勝防,下次聊天上澡堂。“

哀京东

我們都知道,公開場合,誰還不說點場面話呢。只有朋友間的私下聊天,才會講真話。

所以,馬雲對京東的真實看法是什麼,不言而喻。

5年時間過去了,京東現在正深陷泥潭。

馬雲的預言,似乎正在漸漸地應驗。

2

漩渦中的京東

在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哪一家公司,像京東一樣,在這麼長時間裡,持續遭遇這麼多的負面新聞。

從去年8月底劉強東因強姦嫌疑被捕算起,到現在已經七個多月。京東就沒有離開過各大媒體的頭版,並且成為各類熱搜的釘子戶。

我查了最近半年的百度熱搜指數,發現絕大部分時候,京東都高高在上,遠超競爭對手淘寶(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半年來,競爭對手被異常關注的,只有兩次,一次是1月7日,淘寶年貨節開啟;另一次是1月21日,拼多多出現重大技術漏洞,用戶可以無條件領100元優惠券。其他時間,京東都一騎絕塵。

哀京东

上圖藍色曲線為京東的搜索次數。綠色為淘寶,橙色為阿里巴巴,紅色為拼多多。

而在新浪微博搜索欄,一輸入京東,自動補全的情況全是負面信息,與競爭對手也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的京東,處於一個巨大的漩渦。三股主要的湍流,分別是高管離職、員工關係和劉強東官司。

度完春節假期後回到公司的京東高管,深深感受到什麼叫“春寒料峭”。那個週末,

京東內部會議決定,要採用末位淘汰制,副總裁以上級別的高管,有10%將被“優化”。

“優化”,是中國公司對“裁員”的官方說法。不管是營業收入幾千億的大公司,還是幾十萬的小公司,都會用這塊遮羞布——哪怕它完全是透明的。

沒等公司淘汰,有三位CXO(首席某某官)級別的核心高管,就“因為個人和家庭原因”而主動提出了辭職。

“個人和家庭原因”,是全世界員工申請離職時的官方說法。其真實含義是:我對公司不滿。

對公司不滿的,不僅僅是核心高管。去辦理離職手續的員工,發現京東的人事大廳,已經擠成了春運的火車站。

京東的一系列“提升內部管理效益”的舉措,更是雪上加霜。取消快遞員底薪、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淘汰三類人、996工作制……,一波接一波的壞消息不斷傳來。

網民翻出此前劉強東採訪時說的“我們絕不會拋棄一個兄弟”和“我臉盲”言論,極盡挖苦。劉強東此前苦心孤詣營造的關愛員工形象,蒙上了一層諷刺的陰影。

而明尼蘇達大學女生劉靜堯(音譯)的性侵民事訴訟,讓這一場“圍觀京東出醜”馬拉松大戲,終於達到了高潮。

去年12月美國檢方宣佈“證據不足,不予起訴”後,明尼蘇達事件的刑事部分已經終止,但是民事訴訟並沒有。由於民事訴訟的定罪要求比刑事訴訟低很多,劉強東能否像上次一樣全身而退,很難說。

對京東而言,更糟的是,起訴書把公司也列為被告,宣稱京東是劉強東強姦女生的幫兇。

隨著更多細節的披露,劉強東和京東公司又陷入了新一波的網絡狂潮之中。

3

事件影響

昔年,扁鵲見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蔡桓公不聽,後來疾病進入肌膚、腸胃、最後到達骨髓。扁鵲知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趕緊逃走。過了幾天,“桓侯遂死。”

上面我們說到京東的內部管理和外部官司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只是腠理之疾,對京東未來發展,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京東的骨髓之疾,在於經營。

首先看官司問題。

民事訴訟事件出來後,雖然輿論吵得挺兇,但是對京東股價其實沒什麼影響。4月16日新聞曝出後,從4月16日開盤到4月18日收盤,京東股價只輕微下跌了0.45%。4月18日國內新聞炒得最熱的時候,京東的股價還上升了0.54%。

哀京东哀京东

事實上,明尼蘇達事件對京東股價的影響,遠低於公眾的想象。京東股價從最高點的下滑,早在8月31日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從2018年1月26日的最高點50.5美元到2018年11月23日的最低點19.3美元,京東股價10個月下跌了31塊2。其中,19塊2(38%)是明尼蘇達事件之前跌掉的,只有12塊(24%)是事件之後跌掉的。

而考慮到原本就在下跌的趨勢,性侵事件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其實並不大。

哀京东

再來看管理問題。

一切管理問題,根源都在於經營。

在一家飛速發展的公司,老闆是沒有心思考慮優化管理的問題的。也沒這個必要。

絕大多數問題,都可以在發展中解決。解決不了的,也可以被增速掩蓋。

而且,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優化管理,就好比給以120邁速度前進的汽車換輪胎,很有可能會損害原來的優勢,影響發展的速度,甚至使公司的發展勢頭被中斷,喪失美好前途。

所以,一個公司如果開始優化管理,一定是因為經營上出了問題。

當市場開始折騰老闆,老闆就會開始折騰員工。

因為,市場效益不好了,老闆就只能從內部要管理效益。

京東近期的持續不斷的內部動盪,只說明一個情況:京東的經營,出了大問題。

4

京東的大問題

京東是中國排名第二的電商公司。

但這只是看平臺交易額。從用戶人數上,京東只能排第三。成立才3年多的拼多多,用戶人數早已超過京東。

因為京東商城的客單價(每位用戶的平均消費)高,拼多多的客單價低,所以京東才能保住第二的位置。

但在商場上,優勢和劣勢往往會互相轉化。

客單價高,對現在的京東是優勢,但是對未來的京東是劣勢。

京東客單價高,一是因為京東上大件商品的比重高,二是因為很多商品價格比其他平臺高。

京東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京東以高效物流為主要競爭力的打法,讓京東沒有辦法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

高效物流,必須是在人口密度很高、基礎設施很完善的地方,才能做到。同樣是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三四線城市的成本可能是一二線的3-5倍;農村則可能上升到8-10倍,偏遠地區可能達到20倍以上。

而一二線城市的人口,在中國有多少?

在技術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下,一二線城市的總人口數,就是京東用戶數的天花板。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京東的用戶增長,已經很吃力了。

2018年,競爭對手拼多多新增了1.737億用戶,增幅為71%;而京東只增長了0.131億,增幅只有4.5%。

哀京东

京東的目標用戶,是對服務和商品質量更在乎的群體,相對而言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

拼多多的目標用戶,則剛好反過來。他們對價格高度敏感,雖然他們也在乎物流的快慢和商品是否正宗,但是可以為了價格而作出一定讓步。

從兩家公司未來的發展來看,拼多多的用戶上行,拓展一二線城市市場,是有可能的。從低價獲客到消費升級,淘寶就有成功的先例。

而要想反過來,從一二線拓展到五環外,是非常艱難的。阿里多年來一直想做用戶下行,都沒有找到很好的路子。高度依賴重物流的京東,就更難了。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用戶數,是一切發展的基礎。用戶增長乏力,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5

致命影響

經營上出現問題,對京東的致命影響有三個。

第一個影響,資本市場的故事不再好講。

京東此前連續多年虧損,為什麼投資者還要大量往裡投錢,而且京東還可以在美國上市,大筆融資?

因為當時,京東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用戶量和營業額飛速增長,有成為中國亞馬遜的潛力。

貝索斯的亞馬遜,20多年都沒怎麼盈利,但是現在仍然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去年市值一度超過萬億美元。

因為它的發展前景仍然很好。

而京東的現在,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0年,京東曾經找高瓴資本,希望融資7500萬美元,後者主動投資了3億美元。

8年後,高瓴資本大幅減持京東股票。2018年第一季度末,高瓴資本持有京東股票市值還有14.217億美元,到年末,變成了3.265億。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企業,如果在還沒有取得壟斷性的地位或者建立足夠深的護城河時,就遭遇了增長瓶頸,日子將會變得異常艱難。

投資人更喜歡市場領先的公司,或者能夠深溝高壘防禦競爭對手的公司。而京東,在這兩方面都差強人意。

同樣都是持續虧損,亞馬遜可以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因為它是一騎絕塵、當之無愧的老大。而且它的AWS、Kindle、Kiva、Echo,每一個都能講出動聽的故事。

而京東,在前面還有阿里巴巴這座大山擋路的時候,後面就來了拼多多的追擊。在業態的發展上,京東商城佔據97%的收入來源,京東物流和京東數字科技,加起來還不到147億人民幣。

京東主要的護城河,是物流。這也是京東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的一個關鍵原因。但是,京東物流只是投入非常重,在技術上並沒有不可超越的地方。也就是說,這條護城河並不深,不像亞馬遜的雲計算,或者特斯拉的電動汽車、新能源。而阿里還可以通過和順豐、四通一達合作的方式繞開這條河。

京東的發展模式(自營和自建物流),決定了京東必須是重投入型,這對資金的需求非常龐大。

而京東的營業收入,完全無法覆蓋業務發展對資金的需求。

2018年末,京東的自由現金流,是負的78.6億。

這意味著,京東有巨大的資金缺口。

2006年和2008年,京東都曾經差點因資金鍊斷裂而倒閉。

那兩次,劉強東都欣逢貴人,度過難關。但那時候,京東體量小。只要幾百萬,幾千萬的投資,就可以起死回生。

現在的京東,對資金的需求都是以十億美元來計算的。而這一次的危機,問題之嚴重,持續時間之長,遠遠超過那兩次。

這一次,誰能來救?誰會來救?

第二個影響:內部矛盾會大量激發。

當用戶還在快速增長的時候,公司的發展很有希望,高管和員工也幹勁十足,大家一起朝著一個美好的夢想前進。

一旦這種勢頭放緩,大餅就不好畫了,美夢也看不清了。

這對高管和員工的士氣打擊,是非常大的。

何況,高管和員工的待遇,都是和業績掛鉤的。整體經營形式都沒有以前那麼好了,工資獎金還能維持原來的水平嗎?

2018年,京東淨虧損28.01億,其中京東物流虧損23億。

如果業務發展又不順利,融資又困難,這個虧損如何彌補?

如果你是劉強東,你能怎麼辦?

這種情況下,公司要維持下去,只能向內部要效益:減員增效。

總的人力成本要減少——要麼裁員,要麼降工資。

每個人的人均產出要增加——績效工資制、996.

這就是京東近期一系列人事動盪的根源。

事實上,京東對員工的福利支出並不少。很多大公司,人員走的是勞務派遣制,社保按照最低標準繳納。而京東,是全員正式合同,五險一金都交齊,而且繳存比例比很多大公司要高。

但是,這樣的行為,不知為何卻沒能在員工心中和社會上留下好名聲。這些是公司本來就應當做的,但是很多公司並沒有像京東這樣做到,卻沒怎麼聽到被罵。

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的加班文化都很濃。以華為為例,華為公司的加班是出了名的狠。但是,最近的996風波中,被罵最狠的,卻是京東。

究其原因,除了京東公關不知是敵是友以外,劉強東此前把人設拔得太高,落差太大,也要負很大責任。

華為一直都強調,我就是狼性文化,以奮鬥者為本,殘酷的末位淘汰。接受不了,你可以不來。

所以,華為加班再狠,大家覺得習以為常。

劉強東老去強調員工福利、家文化、兄弟感情。等碰到經營困難時,原來承諾福利沒法兌現 ,麻煩就來了。因為這叫人設崩塌。

人設崩塌,是公關災難的常見引爆點。

所以,不管是開公司還是談戀愛,要特別注意,業務發展好的時候,感情好的時候,不要胡亂承諾。不然,到時兌現不了,對方和社會輿論的反應,會讓你後悔莫及。

第三個影響,服務質量難以維持。

消費者買東西,最關鍵的幾個評價因素,就是多、快、好、省。

三家主要電商在這方面各有優劣。我將其總結如下:

哀京东

消費者肯定是希望多快好省同時滿足,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都做到。

三家相比,京東最大的優勢是快(發貨快)和好(產品好),最大的劣勢是不省錢。

阿里最大的優勢是多(商品種類齊全),其他幾項也都綜合發展,沒有明顯的短板。

拼多多最大的優勢是省(價格低),最大的劣勢是不快(發貨慢),不好(產品質量偏中低端)。

而我們再來看一下,要維持這樣的優勢,誰最難?

運營成本最高的,一定是京東。

阿里巴巴和拼多多都是以平臺為主,商家進駐,物流外包,投入相對輕。

京東是自營為主和自建物流,要有存貨,要建倉庫,組車隊,還要維持一支龐大的快遞隊伍,人力成本奇高無比。

哀京东
哀京东

來源:何加鹽根據各公司上報美國證監會的2018年度財報製表和計算。其中拼多多2018年度財報未披露員工人數,其2017年人數未1159,外媒最新報道其人數為2000+,此處取新的數字。

當資金充足,人員幹勁十足的時候,維持這樣的物流效率,這麼龐大的人員隊伍,並且使之保持較好的服務態度,是可以做到的。

當你沒有錢壓那麼多貨、買那麼多卡車、僱那麼多人的時候呢?

當員工看不到公司未來發展的希望,當他的工資福利降低,工作壓力加大的時候呢?

說白了,京東現在相比其他兩家相對較好的服務體驗,是建立在對物流的持續補貼和員工善良和敬業上面的,這兩點都需要鉅額資金支撐。

如果沒有持續的鉅額補貼,京東還能維持現在這種標準的物流服務和價格嗎?京東的員工收入要減少,加班要增加,同時態度還必須好,這樣的狀態,能持續多久?

這些都要打問號。

而,如果京東的物流變慢,或者貨物損毀率上升,或者快遞費增加,或者配送員的服務態度變得惡劣,消費者會怎麼想,怎麼看京東?

市場就是這樣:你把標準提起來了,就必須得一直維持,因為你的企業定位,你的人設就是這個。當你沒做到的話,就是人設崩塌,又將是一場公關災難。

企業人設一旦崩塌,是很難再挽回的。京東為了建立這個人設,花費了無數個億,而毀掉它可能只是一朝一夕。

6

前路荊棘

如果京東的公關水平不趕緊提高的話,今年一年都將是京東的負面新聞年。

接下來可以預期的幾個事件:

一是性侵案的民事訴訟與審判,這將是一個長期的熱點問題。與之相關的,還有劉強東與章澤天的婚姻問題。不管他們會不會離婚,媒體都會密切關注一切與他們的婚姻以及財產關係相關的問題。

二是第一季度財報。去年京東是5月8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今年如果時間差不多的話,還有十來天就到了。第一季度的GMV增速、用戶增速、股權結構變動、營收、利潤(虧損)、自由現金流等,都將成為關注熱點。如果競爭對手的表現更好,京東可能還會時不時被拖出來做對比。

三是金融市場的動向。如果京東的股價下跌,或者有大幅減持、公開做空等情況出現,一波集中報道又是免不了的。

除此外,京東的人才流失問題,還將持續較長時間。公司業務乏力、高層人事動盪、內部強力整頓,都將使得公司的氛圍變得壓抑和焦慮。接下來可能還會不斷有離職,或人員、部門調整的情況出現。

從中長期來看,京東還面臨著人力成本繼續攀升的難題。符合京東物流工作要求的中國人,本來不少,可是滴滴等出行公司分去一批開專車、做代駕,美團、餓了嗎等分去一批送外賣,阿里、拼多多也都在加強物流方面的合作和投入。京東在連續不斷的負面新聞轟炸中,作為僱主的形象也越變越黑。可以預見,今後,京東招人將更加艱難,並且必須得付出更高的工資才能招得來和留得住。

而這,又將進一步惡化京東的財務報表。

7

自我救贖

劉強東不是沒有認識到這些問題,也做了很多自我救贖。但是目前尚看不到太大的效果或者明顯進展。

為了降低人力成本,京東除了裁員和工資福利制度改革之外,還做了很多技術方面探索。如京東智能倉儲、自提站、無人送貨車、無人機等。

如果能從技術層面解決配送問題,把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範圍,京東也許可以絕處逢生。

京東的18萬員工中,一半左右在物流板塊,如果機器能取代其中一部分,很多成本就可以降低,勞資矛盾就可以避免。

同時,假如無人機用很低的成本送貨到三四線城市或農村,京東的用戶就可以下沉,把五環外的高端客戶納入用戶池。

為了拓展市場,京東也做了國際化的努力。東南亞、印度,甚至歐美,都是京東的發展方向。但是,到國外去,要面臨當地本土勢力,以及亞馬遜這樣的國際巨頭的競爭,還有水土不服的風險(亞馬遜折戟中國,可堪吸取教訓)。

為了拓寬業態和收入來源,京東成立了京東金融,並進一步發展成京東數科。但是這一塊目前進展非常緩慢,營業收入很少,虧損很大,還看不到發展前景。

目前京東正在大力拓展物流對外服務。劉強東在內部信中,呼籲快遞員在送件時,多問一句“大叔大媽大哥大姐,需要寄件嗎?”但是,這一塊早已經是競爭白熱化的成熟市場。順豐、四通一達等打得不可開交。京東比起他們,優勢又在哪裡呢?

京東還宣佈了大舉進軍區塊鏈行業。目前談其發展,還為時過早。但問題是,我也看不出這和京東的戰略有什麼關係,京東有什麼優勢?

8

對劉強東的建議

兩個月後,京東將迎來20週年慶。

它已經從中關村一個幾平米的小小鋪面,成長為營業收入4620億,GMV1.7萬億的巨無霸。

但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往往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劉強東是從市場上摸爬滾打過來的,京東曾經戰國美、戰蘇寧、戰噹噹、戰新蛋、戰卓越、戰亞馬遜、戰阿里、戰拼多多,一路槍林彈雨打出來。

能夠把企業做到這樣,無疑是非常了不起。

但是,再厲害的高手,也有自己看不見的缺點。

我很喜歡京東,希望這家企業能夠長久存活下去,希望我提的幾點建議,能夠讓劉強東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下公司的現在與未來。

一切經營問題,歸根到底,是戰略和人才的問題。

我主要從這兩個方面說起:

一、少花時間開早會,多點時間想戰略

京東似乎很以早會制度為傲,並且曾在視頻採訪中,作為先進經驗傳播。

據說雷打不動的早會,成了劉強東聽取彙報和做出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時刻。劉強東的快速決斷力,可以幫助他在兩三分鐘內,快速決定一件事情,然後雷厲風行地去執行。

但是,一個千億企業的一把手,真的有那麼多細小的決策,需要你來做嗎?每天早上都由要你來決定那些事情,合適嗎?

你花那麼高的年薪,請那麼多高管,結果是你在幫他們做各種決策的事情。而且還會讓他們覺得在你這屈才,沒有發揮的空間,只能做執行層面的事情,沒有價值感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你作為企業一把手,把時間陷到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裡以後,你哪有時間去研究戰略?

企業一把手,在處理政務上,應該像主席,不應該像總理。日常決策,那是CEO、CXO們做的事情。

劉強東在接受財經記者王利芬採訪的時候,曾經說:“我從不研究馬雲……我堅持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研究自己的員工、自己的團隊、自己的用戶,研究競爭對手有什麼價值呢?我實在想不起來研究一個競爭對手能給你帶來什麼。”並諷刺馬雲,“所有的事情都要站到高點,人類、國家、社會,我覺得是這樣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馬雲天天想那些可能在你看來是虛的東西,還能把阿里做得那麼大?

也許,那些你不屑一顧的高點,人類、國家、社會,才應該是你更多考慮的地方。也許你未來應該走的戰略方向,就藏在那些地方呢?

在制定戰略方面還有一個很值得劉強東學習的對象,就是貝索斯。

貝索斯說,要永遠保持day one的心態,除了要保持創業第一天的激情和危機感,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你創業的初衷。

那一個最初的夢想,也許是你應該回到的地方。

我曾經在《劉強東的野望》一文中評價:劉強東的敏銳商業嗅覺和個人能力幫助京東脫穎而出,但是缺乏更長遠的戰略將決定京東最終走不遠。

並說:機會主義者可以在短期內做一家很賺錢的大公司,也可以在多個時段做幾家雖然短命但是能賺錢的中等公司,但永遠不可能做出一家屹立百年,長期賺大錢的偉大公司。

要是劉強東能想明白未來的戰略,京東未來是否能夠走得更穩、更遠?

二、找最一流的人才,尊重他,信任他,放權給他。

蘋果因喬布斯而生,因喬布斯而偉大,但是喬布斯去世8年,蘋果依然活得很好。

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京東沒有了劉強東,會是什麼樣子?

曾國藩曾說,辦大事者,以多找替手為第一義。

劉強東的替手,都有誰?

我們聽過喬布斯和約翰·斯卡利的故事,聽過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聽過馬雲和蔡崇信的故事,聽過馬化騰和張小龍的故事,聽過王興為了請幹嘉偉六次去杭州的故事……

我們誰聽過劉強東和哪位牛人的故事?

京東因劉強東而起,因劉強東而成,這是劉強東能力的體現。但是,善用牛人,是更高一層的能力。

劉強東的老鄉項羽能力很強,最終卻輸給了各方面都不如自己,但是會用人的劉邦。這是為什麼?

陸奇卸任百度總裁以後,擔任了拼多多的獨董和薪酬委員會主任,並於今年3月出任拼多多技術顧問委員會負責人。

為什麼陸奇不來京東?是劉強東沒想過請他,還是他不願意過來?

除了發現牛人、招攬牛人以外,劉強東還需要有容人的胸懷和信任人的魄力。

是牛人,就有自己的脾氣。張小龍說,我要在廣州辦公,不去深圳。馬化騰還是願意請他,並充分尊重他。換成是劉強東,他會願意嗎?

如果一個京東急需的牛人和你說,我覺得早會純粹是浪費時間,我不會參加。劉強東還會請他嗎?

如果高管和劉強東的意見不一致,他們是否敢提出來?劉強東是否會尊重?

如果他們犯了錯誤,造成了一定損失,劉強東是否願意容忍?

王堅和馬雲說,我每年要10個億,連續要10年,還不保證成功。這樣的人,劉強東敢用嗎?

希望劉強東能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三、砍掉現在的公關團隊,多花點錢,請個真正能做事的吧。

這個問題,我沒有什麼可以闡述的了。

公關都做成這個鬼樣子了,有和沒有,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團隊還留著,準備過年嗎?

9

爭霸的宿命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烏江自刎身亡。

臨死前,他說了一句話:“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2221年後,他的宿遷小老鄉劉強東,或許會對這句話深有同感。

京東現在遇到的經營問題,本質上是中國電商已經從流量競爭階段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原來的市場足夠大,京東、淘寶、天貓可以盡情馳騁。在他們沒有觸及到的五環外,拼多多同樣野蠻生長起來。

而現在,大家都已經、或者快要觸及到市場的邊緣。刺刀見紅的時代,已經來了。

經濟學上有一個研究理論:三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沒有納什均衡解。兩人或一人都有(一個人就不存在納什均衡了,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個均衡)。

因此,不管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的較量,三國鼎立是極其偶然和短暫的現象。兩強相爭或者一統天下才是常態。

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到了最後往往只有兩個或者一個大玩家能存活下來,剩下的,要麼死掉,要麼在長尾裡面當一個小蝦米。

不管是搜索、團購、共享單車、出行、酒旅,還是電商,最終的競爭格局,都是如此。

京東、阿里、拼多多的競爭,最後也逃不過這樣的宿命。

本文雖然寫了京東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並不意味著作者認定京東會是失敗的那一個。

京東不是第一次瀕臨絕境,但是都挺過來了。

這一次,京東還能活下來嗎?

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是作者的個人觀察與思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作者簡介:何加鹽,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多篇文章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有書、讀者、洞見、插坐學院、瞭望智庫等轉載,全網閱讀超千萬。專注于思維與認知提升,寫作人生成長的方向、動力和技巧。關注何加鹽,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認識我們-全金融管理顧問

終身制全金融培訓

量身定製專屬於你的投資策略

證券期貨低佣金開戶

開戶、服務,即時低傭

熱點活動(論壇會議 閉門沙龍 產業調研 )

與行業大佬面對面解惑

易晟金融學院

你最關心的行業話題在這裡一網打盡

招募戰略合作伙伴

全國範圍內,尋找志同道合的你!

更多可掃碼關注

財大易晟金融學院

Ethan-FinancalSchool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文章僅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交流,不作為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財大易晟商學院(ID:Ethan-BusinessSchool)除發佈原創乾貨以外,致力於優秀文章精選、精讀與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繫電話:40060100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