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carrrrrson


要说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对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还算是十分仁义和礼遇的,并没有让一兵一卒动过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尸身。反而是让人找来两口大棺将二人装裹入殓,并随崇祯皇帝一起自缢的太监王承恩一起运往昌平皇陵。



此前,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去世后,崇祯将其葬于皇陵思园。因此,李自成也就以思园葬崇祯与周皇后。等到清军入关之后,清朝皇帝又以帝后之礼重葬崇祯与周皇后,改思园为思陵。追谥崇祯为“明庄宗毅皇帝”。并将吊死崇祯皇帝的歪脖树套上铁箍,名曰“罪槐”。

李自成本人对于崇祯皇帝也是感到唏嘘不已的。李自成还组织文武百官去给崇祯皇帝吊丧,结果是,拜而哭者30人,拜而不哭者39,其余的人都以睥睨的目光来看崇祯。李自成一看,你们这帮人如此不义,天下岂能不乱?据说,李自成曾问崇祯皇帝的儿子朱慈烺,明朝何以失天下?朱慈烺回答,用了周延儒等贼臣。



其实,明朝的贼臣何止周延儒。李自成葬完崇祯皇帝与周皇后之后,反过头来开始诛杀明朝留下来的这帮臣子。李自成在北京成立了比饷镇抚司,专门去找这帮人要钱。三个月的时间竟然搜刮出白银7000万两,是大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的两倍还多。



并且李自成还问崇祯时期的阁臣魏藻德同样的问题,明朝为何失天下?魏藻德回答,都是崇祯皇帝的错。气得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左右开弓给了他十八个大嘴巴。最终,用铁箍将魏藻德箍到脑浆崩裂而死。


傅斯鸿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朱由检在写下这么一段话以后,便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身亡。这位史评“勤政”的崇祯皇帝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百姓,而他自己的身后事则更是波谲云诡,李自成的大军已经进入了北京城,这位前明皇帝可是他的头号大敌。


和前十几位明朝皇帝相比,崇祯从生到死都是极为寒酸的。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以后,便让人去煤山将崇祯皇帝的尸体收敛起来,刚开始只是将崇祯尸体装在两扇门板之中,后来又放进了一具廉价的柳木棺材里面。明朝的那些旧臣实在看不下去就上疏请求李自成以帝礼安葬崇祯,李自成思考了很久决定“帝礼葬,王礼祭”。虽然是“帝礼葬,王礼祭”实际上也就是将崇祯下葬的衣服换了,就连下葬的钱还都是赵一桂募捐来的,最后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一起被草草的放入了田贵妃的墓中。


虽然李自成拿崇祯的葬礼不当一回事,但有人却当个宝,清兵入关以后,为了安抚民心,重新以帝礼祭拜崇祯帝,并且将崇祯帝,周皇后,田贵妃的合葬墓再一次修葺,建造了一些园寝建筑,这就是明十三陵的“思陵”。

李自成和清廷在对待崇祯尸体上面的不同态度,也注定了它们各自命运的不同结局。李自成入京以后,大肆抓捕前明官员,不久便退出北京,大顺政权也朝不保夕。而清廷入关,一方面收拢人心,一方面武力镇压,双关齐下,最终坐稳了江山。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他尸体的?”近日,有网友这样提问。众所周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崇祯太监王承恩的跟从下,吊死于煤上的歪脖子树上。那么,随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1、满朝文官只有30人哭拜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进北京后,崇祯的尸体很快被发现,大顺军把朱由检、周皇后尸棺抬出皇宫,在东华门外示众。结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睥睨(pì nì),是指斜眼看,表示厌恶、反感。

大顺军随后把崇祯和周皇后放棺材里,弄到了昌平。当时百姓打开了田贵妃的墓,把崇祯和周皇后合葬庄进去。清兵入主北京后,重新挖出崇祯和周皇后,用皇帝的礼仪安葬,并令臣民着丧服3天。谥号是“庄烈愍皇帝”,陵墓叫“思陵”。

2、《明季北略》的记述更详细

《明季北略》对于崇祯死后的记述更加详细:大顺军进京后四处搜寻崇祯、太子朱慈烺,搜到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把朱慈烺送到刘宗敏帐下;朱慈炯送到李牟帐下,并封朱慈炯为“宅安公”。后来有人把太子朱慈烺带到李自成面前。

最初,朱慈烺跑到了母亲周皇后的父亲周奎的家里,周奎装睡没开门。朱慈烺走出宫内被大顺军所抓。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被朱慈烺拒绝,又让他下跪,朱慈烺大怒说,我能屈服于你吗?

李自成问,你爹去哪里了?朱慈烺答,已死在寿宁宫。李自成问,你老朱家为什么失天下?朱慈烺答,误用了贼臣周延儒等人。李自成笑着说,“你是个明白人。”朱慈烺问“为何不痛快杀掉我?”李自成说:“你无罪,我怎么会擅杀?”

朱慈烺说:“如果真是这样,你应听我一句话。一是不准惊动我祖宗的陵寝,二是尽快以皇礼安葬我的父皇、母后,三是不准杀戮百姓。”同时说:“文武百官最是无情无义,明天肯定会入朝拜贺于你”。次日,朝贺者来了1300多人。李自成叹息说:“这群人如此不义,天下怎会不乱?”于是,就动了杀百官的念头。

《明季北略》中还记述了一名16岁宫女费氏的故事:

费氏看到大顺军进京后,投井自尽,去被大顺军用钩子拉出来,看到她姿容俊美,就相互争夺。费氏说:“我是长公主,你们要是无礼,一定告诉你们的主子”士卒就把她献给李自成。李自成让内宫的人查看,发现并不是长公主,就奖赏给了部下罗将军。

这个罗将军把费氏带走宫门,费氏说:“我是生活在皇宫中的贵女,不能随便就嫁给你,你必须择吉日完成大礼,否则我就是死也不从命”。罗将军大喜,回营后没几日就置办酒席成婚。费氏洞房中怀揣利刃,趁罗将军大醉,割断他的喉咙,自己也自刎了。

《明季北略》是这样记述如何发现崇祯尸体的:

大顺军发现崇祯尸体后,用两扇门抬出来,送到魏国公牌坊下面。崇祯尸体用头发盖住脸,穿白服、蓝色短上衣,原色镶边的白绵的背心,白色的裤,左脚鞋子、袜子没了。右脚穿着红绫袜。

崇祯尸体的上衣里发现有血书:朕自登极十七年,致敌入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据后来有文武官员交待,崇祯死前曾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写了一封血书:朕之失天下,皆因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可杀,百姓不可杀。

《明季北略》是这样记述安置崇祯尸体的:

大顺军用二贯钱,让太监买来柳木棺,崇祯抬进去后在脖子下面放上土块,棺材停放在东华门外的施茶庵。有两个僧人诵经,老太监四五个人守灵;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一起,文武百官不能去哭拜。

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到棺前大哭。李国祯哭着求其他大臣,一起上书要求以皇帝之死安葬崇祯。李自成看到上书后说,你们这些人一半为公一半沽名钩誉,根本不真是为了旧主,就撕碎了上书丢出宫门。

随后,一个青衣殿士拿着朱批书信出来说:“帝礼葬,王礼祭。”文武百官再次请求以皇帝之礼安葬。一会儿,青衣殿士再次出来传说:“准行了。”二十三辛亥日,周皇后在前、崇祯在后,两个棺材抬出皇宫,棺材上有红漆。

并且为崇祯戴上头冠,穿上衮玉金靴,袍带上也有衮玉。设祭坛一处,李自成也出来,向四方垂拜并流泪。随后,大顺军抬棺材到了昌平,让人挖土造坟,四月初四安葬,抬棺的有二三十人,草草掩葬。跟着出来的大顺军将领也拜伏,也没被禁止。

同《明史》记述的一样,“哭拜者30人,拜而不哭者69人,余皆睥睨过之”,只有主事刘养贞用头触地,大哭。大事记中记载,崇祯被草草葬于西山长陵的旁边,只有襄城伯李国祯一人送行。


指动济南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军破城,崇祯将后宫女子尽数杀死,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杀。

由于当时形式非常混乱,李自成占领皇宫后并没有发现崇祯的踪影,因此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后来才发现崇祯已经吊死在煤山上,这个曾经的大明天子头发散乱,衣服沾满了泥浆和血迹,衣服上写着“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而同样上吊自尽的周皇后,下身衣服用丝线层层缝死,令人动容。

农民军将崇祯和周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由于崇祯生前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寝,只好将崇祯和周皇后共同葬在田贵妃的墓中,整个葬礼办的非常寒酸。

直到清军入关后,为了缓和满汉关系,将田贵妃墓,命名为思陵,并进行了重修,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思陵旁边还有太监王承恩之墓,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忠贞殉主。


一点点历史


李自成势如破竹般带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北京城内局势混乱,义军被胜利蒙蔽了双眼,在北京城内胡作非为,一时间,北京城充斥着恐惧与压抑的气氛。
与此同时
,崇祯帝在绝境之下,将自己的皇后嫔妃以及几个女儿杀害,以免她们被义军羞辱,崇祯帝朱由俭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自杀,身边只有一个太监至死追随着他,走向未路的他可谓凄惨,一心为国,但无奈大明气数已尽,没有深思熟虑的智慧以及精明的治国手腕。后世谓:君非亡国之君,臣亦是亡国之臣!

李自成入京致力于搜刮战利品及财富,迅速建立自己的大顺政权,一股小农心态,没有选择安抚民心,重整朝纲法令,吸取大明覆亡教训。

李自成命人追寻崇祯帝的下落,最终在煤山发现吊死在歪脖树下的两人,李自成手下将崇祯帝的尸体暴晒三天之久,草草将崇祯帝与其皇后尸体运至昌平,合葬于田贵妃的墓中。可谓鲁莽,不顾世俗礼节,这为他以后的失利,做足了铺垫。

清朝入关,将崇祯帝以帝王之礼厚葬,拉拢民心,李自成与其相比,犹如一名暴发户,一切来的匆匆,去的匆匆。

最终李自成这位闯王结局以凄凉画上句号。


北海一秀



李自成是如何处理曾经的生死大敌崇祯帝身后之事的呢?

老实说李自成对于崇祯帝的处理勉强还可以吧,在明朝旧臣的哭求还有崇祯帝的太子要求下将崇祯帝以帝礼葬,王礼祭。但也仅仅是面子上以帝礼葬,王礼祭了,认真来说其实是草草埋葬了事了。

对比入关后清朝对于崇祯帝相对来说算是极其隆重的改葬待遇,拉拢了大批人心来看。李自成在崇祯帝这个前朝正统最后一位皇帝的身后之事这种极具政治意义的事件上,并没有处理到位,缺乏政治上的远见,也可以以此细节来管中窥豹的看出李自成为什么而失败的。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李自成如何处理崇祯帝的遗体的。

李自成攻入北京,发现崇祯帝尸体以后,刚开始竟然是以两扇门板将其装起来,极其寒酸。后来稍微好点装入柳木棺内,搭盖起了临时的灵棚。

事情到了这里,可以看出李自成这个当时天下人誉为下一个皇帝的人并没有什么政治远见,压根没有把崇祯帝遗体拿一回事,也不知道处理好了可以收买一把人心。

但李自成是250,不代表崇祯帝身后事真的这么寒酸了。(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毕竟明朝享国近三百年,虽然灭亡了,也还是会有人为崇祯帝身后之事说话的。

当时明朝旧臣中襄城伯李国祯、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三人是不顾忌讳的抚崇祯帝棺大哭。后来李国祯哭求诸臣,以公疏来请求李自成以帝礼安葬崇祯帝,李自成考虑以后,回应道:帝礼葬,王礼祭。也就是说以帝礼来埋葬崇祯帝,以王礼来祭祀崇祯帝。


加上崇祯帝的太子被抓住以后被李自成封为宋王,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以皇帝之礼来埋葬崇祯帝与其皇后。

李自成做出这样的回应,也算是正常了,后来李自成还亲自祭拜了崇祯帝,四拜垂泪。

当然虽然崇祯帝的葬礼提高了,但也很是勉强或者说只是字面上提高了,只是崇祯帝遗体所着衣服提高了一些。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最后将崇祯帝与皇后周氏草草合葬在田贵妃墓中,埋葬所需要的银两都是昌平小吏赵一桂组织募捐来的。

就这样崇祯帝的身后之事以表面上的帝礼下葬,实际上的草草埋葬而结束,几百年后也是让人唏嘘不已,一代帝王,帝国分崩离析之后,竟是落草的凤凰不如鸡。

之后李自成败退,清军入关。当时清庭为了笼统人心,以帝礼重新改葬了崇祯帝,并且将崇祯帝还有周皇后及其田贵妃合葬的墓升级为“思陵”,营建了一些地表园寝建筑,是为明十三陵中的最后一陵。

虽然清庭这次的改葬还有新建的地表建筑并没有耗费多少银两,而且下面官员也是相互推诿,但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拉拢人心效果。


总结来说,李自成身为农民起义者,推翻明朝后面对偌大的无主天下,并没有完成开国皇帝所需要的那种质变,所以对于崇祯帝这个前朝皇帝的身后之事,也算是敷衍了事,勉强还可以吧,但对比之后入关的清朝,李自成处理崇祯帝的身后之事,可以说是极其失败的。


宋安之


1644年,大明朝的首都北京一片火海,这时候城外的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焦急的崇祯帝在紫禁城鸣金召唤大臣们,结果无一人前来,崇祯极度失望之余,跌跌撞撞的走向了故宫的后宫,因为他知道,这帮逆臣贼子是不会来了,城外的贼人马上就要攻进来了,他决定保存皇家最后的体面,绝不能让自己的妃子与公主被侮辱,于是他手持利剑把最爱的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砍杀,并命皇后贵妃自尽。在做完这一切后,他走向了煤山,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后来李自成终于攻入了紫禁城,在叛徒的高密下很快的就发现了崇祯的尸体,根据正史《明史》的记载,李自成命人用门板从煤山抬了下来,并且装入到了棺材里面,放置在了东华门外,结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也就是说,那些大臣们大多数成为了看客,并且一度变现的非常厌恶这位大明皇帝,尔后,有一些忠贞之士恳请李自成善待崇祯后事,就这样李自成下令把崇祯葬到十三陵,但崇祯没有建造自己的陵寝,他们便打开了田贵妃的墓,把崇祯和周皇后合葬庄进去。

至此,大明的崇祯皇帝才算有了个安身之地。


老猪的碎碎念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并没有“侮辱”崇祯皇帝,而是将他草草安葬。作为曾经的明朝子民,李自成算是给足了这位亡国之君面子。

一、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已经把北京城围的水泄不通,但李自成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派出使者和崇祯谈判,条件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虽然这只是一种作秀。即便失去了谈判资本的崇祯依然没有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下令攻城。2天之后太监曹化淳从内打开了城门,李自成的部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明朝的国都北京城。

城破国亡。鉴于李自成对待福王朱常洵的手段,崇祯帝为了避免家眷受辱,于是把太子、永王和定王分送出宫。同时逼迫周皇后、袁贵妃自尽,砍死了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砍伤了15岁的长平公主。然后崇祯一路砍杀自己的嫔妃,向煤山奔去。

到煤山后崇祯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死前,崇祯用血书在袍服上写下“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立国277年的明朝正式灭亡。

二、李自成进城后,立即派人搜寻崇祯的下落,但他的部队正忙于搜刮财物和抢占美女田宅,没人愿意去管这份“闲事”,直到三天之后,崇祯的尸体才被发现。

得知崇祯已死,李自成长出了一口气,于是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了东华门旁,又花了20串钱买了棺材殓放,这一放就是三天。这三天之内,有许多明朝官员路过东华门,但只有二三十人哭祭了崇祯,其余官员唯恐避之而不及。李自成看到这些官员的丑恶嘴脸,顿时觉得崇祯非常可怜。

第四天,京城许多百姓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要求将崇祯安葬,李自成同意。但由于崇祯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寝,李自成只能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昌平的田贵妃墓中安葬。虽然安葬过程十分简单,但崇祯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三、清军入关后,出于政治需要为崇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下葬的田贵妃墓进行了修缮,改名为“思陵”。同时将崇祯自缢的歪脖子树保护起来,让后世子孙引以为戒。


石头说历史


崇祯是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不同于南明小朝廷,他是明王朝大一统时期的最后一个皇帝,而且崇祯在位期间勤政节俭,但是他识人不明,没有掌握到君王施政的精髓平衡,他只是一味的重用东林党人,造成了最终的东林党独大的形式。他还没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刀,所以在面对朝廷无钱可用时竟然去募捐,而且还没有募捐刀足够的钱。所以崇祯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自缢于煤山。崇祯死时留下遗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遮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将崇祯尸体收敛,用门板装起,装入柳木棺内,并搭了一个十分寒碜的灵棚,最后将崇祯葬在了天贵妃墓,从开始到结束李自成都没有给与与崇祯地位相符的葬礼,而且埋葬崇祯的钱还是由民众捐慕的。

满清在入关后给与了崇祯厚葬,笼络了人心,获得了在入关之后的第一笔政治资本。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并未做出任何宽免郑策,只是大肆捞钱。所以说在于满清的斗争中李自成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他失去了人心,满清则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当然这只是建立在后面的屠杀尚未发生之时。


欢乐的秃子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逼死周皇后,在煤山自缢。死前他在衣服上留有血书,意思是只要李自成放过其他人,自己的尸体任由处置,可见崇祯帝是一个真爷们,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连累其他人。

明朝传到崇祯帝的时候已是个烂摊子,外有清兵威胁,国库捉襟见肘。崇祯帝十六岁登基,他非常勤政,节俭治国,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贫苦的老百姓横征暴敛,最终官逼民反,李自成的农民军迅速壮大。他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北边门户大开。从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只好选择自杀来谢罪大明江山。


李自成找到了崇祯的遗体,被太监们放在草棚子下面,他的旧臣们一个个避而远之,非常冷漠。李自成买了棺木,设灵堂,还亲自去祭坛凭吊崇祯帝。并以天子之礼安葬他。可到处都找不到崇祯帝帝陵寝,因为他们不知道崇祯帝就没有为自己修过陵寝。于是找到了崇祯帝曾经非常宠幸的田贵妃的陵寝,就把崇祯帝与田贵妃和葬了。李自成也有大仁大义的一面,他恨朱明王朝,但他对崇祯的子女没有搞殊杀,值得敬佩。他对崇祯很仁慈,但对老百姓还是乱杀无辜,因而也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彻底失败。



崇祯帝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还能全身入土,他曾无数次的揣测“逆贼”李自成会将自己鞭尸,或者将自己的头砍下了挂在城门上。他搞不懂仇敌李自成能这般的善待自己。李自成也搞不懂从叛亲离的崇祯死得如此凄凉。他们都应了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们都遭到报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