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說到湯顯祖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牡丹亭》,《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這部《還魂記》奠定了湯顯祖中國古代戲劇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大部分人對於湯顯祖的瞭解就是從這部《牡丹亭》開始的。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戲劇大師,湯顯祖的作品自然遠不止這部《牡丹亭》而已。

"臨川四夢"

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臨川文學的經典名作,指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四劇的合稱。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說:"臨川四夢"前兩個是兒女風情戲,後兩個是社會風情劇。又有人說:"四劇"皆有夢境,才有"臨川四夢"之說,或許"四劇"本身就是其畢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夢。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南柯記》其實是本佛學教科書

《南柯記》寫的是淳于棼酒醉後夢入槐安國(即螞蟻國)被招為駙馬,後任南柯太守,政績卓著。公主死後,召還宮中,加封左相。他權傾一時,淫亂無度,終於被逐。醒來卻是一夢,被契玄禪師度他出家的故事。大部分人將這部劇看成社會世情劇,但是筆者認為這部《南柯記》完全就是一部佛學的教課書。到底筆者為何這樣說嘞,就請聽筆者慢慢為各位分析。

佛學:是對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又名釋迦牟尼)所創的佛教經典與佛陀學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佛教經典的整理與註釋上。由於佛教的傳入導致了很多關於佛學理念與佛學詞彙的出現,筆者就用這些詞彙作標題來為各位一點點的解釋這部佛學教科書。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一、 煩惱千萬重

煩惱,即迷惑,人類因迷惑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這痛苦的來源,乃由六根本煩惱而起的。這六種煩惱分別是貪、嗔、痴、慢、疑、不正見。煩惱也是梵語Klesa的意譯《大智度論》卷七解釋:"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解釋:"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眾生),故名煩惱。"經上關於"煩惱"的分類、解說很多,如根本煩惱、隨煩惱、分別煩惱、俱生煩惱等。最主要的煩惱,即貪、嗔、痴"三毒"。南朝梁·寶誌《大乘贊》認為:"但無一切希求,煩惱自然消落。"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此段來自《南柯記》第八回《情著》篇淳于棼的自述:

小生淳于棼。來此參禪。想起來落托無聊。終朝煩惱。有何禪機問對。就把煩惱因果。動問禪師。〔見介〕

小生淳于棼稽首。特來問禪。如何是根本煩惱。

〔淨〕秋槐落盡空宮裡。凝碧池邊奏管絃。

〔生〕如何是隨緣煩惱。〔淨〕雙翅一開千萬裡。止因棲隱戀喬柯。

〔生〕如何破除這煩惱。〔淨〕惟有夢魂南去日。故鄉山水路依稀。

〔生沈吟淨背介〕老僧以慧眼觀看。此人外相雖痴。到可立地成佛。

作為淳于棼這樣的男人,有能力、有夢想、事業心的人。他說他自己。"人才本領,不讓於人"、" 精通武藝。不拘一節"、"十八般武藝吾家有","到今三十年前後,名不成,婚不就。"中國人自古就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淳于棼的希望都在於事業與愛情的期待之上。這些期望在平常人那裡是事業心,在佛教這裡自然成了業障。這些業障就成了煩惱,煩惱操縱著淳于棼,我們有所求就會感受到煩惱。淳于棼問怎麼樣去破除這樣的煩惱?那這位禪師是怎樣的回答的呢?他說只有"魂歸南方"才可以,也就是說的是可能以死亡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依照這位禪師的感受來說,淳于棼是可以立地成佛的。

二、度化世人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度化"-比喻,擺渡,引導,通過講解(語言、動作、各種方式)等方式使你徹底的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客觀的瞭解認識你自己和世界。

【北沽美酒帶太平令】〔淨〕眾生佛。無自體。一切相不眞實。〔指生介〕馬蟻兒倒是你善知識。你夢醒遲斷送人生三不歸。可為甚斬眼兒還則痴。有甚的金釵槐葉兒。誰敎你孔兒中做下得家資。橫枝兒上立些形勢。早則白鸚哥洩漏天機。從今把夢蝴蝶搯了羽翅我呵。也是三生遇奇。還了他當元時塔錐有這些生天蟻兒。呀。要你眾生們看見了普世間因緣如是。〔眾香旛樂器上同淨大叫介〕

淳于生立地成佛也。〔行介〕

【淸江引】笑空花眼角無根系。夢境將人殢。長夢不多時。短夢無碑記。普天下夢南柯人似蟻。

〔眾拜介〕萬事無常。一佛圓滿。

春夢無心只似雲。 一靈今用戒香薰。

不須看盡魚龍戲。 浮世紛紛蟻子群。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淳于棼經歷了在螞蟻國的種種,先是不斷地平步青雲官職宰相還迎娶了公主。可以說,這裡的淳于棼完成他大小登科的願望。可是幸福來得太快,好日子轉瞬即逝。他在螞蟻國經歷了所有榮華富貴之後被人陷害,又回到了他本來一窮二白的地步,還差點送了性命。面對這樣大起大落的人生,淳于棼對於自己的人生追求開始了重新的審視。就像"黃粱一夢"一樣,他知道一切的榮華富貴都是虛幻的: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就跟《紅樓夢》中甄士隱解語這首《好了歌》一樣。人生的虛無之感大概就是此時淳于棼最大的感受吧。人生的打擊,人生的痛苦都需要一個東西來解脫,這就是宗教。六祖慧能創立了禪宗,他告訴我們"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了"。因為,此岸到彼岸的解脫之地還是宗教,佛教賜給了淳于棼一艘小船。帶著淳于棼從此岸到達彼岸。在佛教中,這個叫度化。不管這種情緒消極與否,"度化"是佛教的任務。佛教讓我們放下功名利祿之心,放下所謂的"煩惱"與"業障",活得逍遙與自在。可是,我們誰又能活得絕對的無慾無求呢?

淳于棼在虛幻中看透真實,在真實中困惑。宗教給我們排解疑惑,也讓我們對人生產生疑惑。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是正確的?積極的還是平和的?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三、因果報應

第四齣 禪請

淨扮老禪師上〕〔集唐〕老住西峰第幾層。琉璃為殿月為燈。終年不語看如意。長守林泉亦未能。自家契玄禪師是也。自幼出家修行。今年九十一歲。參承佛祖。證取綱宗。從世尊法演於西天。到達摩心傳於東土。無影樹下。弄月嘲風。沒縫塔中。安身立命。可以浮漚覆水。明月歸天。只為五百年前有一業債。梁天監年中。前身曾為比丘。跟隨達摩祖師渡江。比揚州有七佛以來毗婆寶塔。老僧一夕捧執蓮花燈。上於七層塔上。忽然傾瀉蓮燈。熱油注於蟻穴之內。彼時不知。當有守塔小沙彌。顏色不快。問他敢是費他掃塔之勞。那小沙彌說道。不為別的。以前聖僧天眼算過。此穴中流傳有八萬四千戶螻蟻。但是燃燈唸佛之時。他便出來行走瞻聽。小沙彌到彼時分。施散盞飯與他為戲。今日熱油下注。壞了多生。老僧聞言。甚是懺悔。啟參達摩老師父。老師父說道。不妨不妨。他蟲業將盡。五百年後。定有靈變。待汝生天。老僧記下此言。三生在耳。屈指到今。恰好五百來歲。欲往揚州。了此公案。老病因循。你看這潤州城對著金焦。好不山川攢秀。禪堂幽靜。我且入定片時。看做甚麼境界也。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此一出是出自《南柯記》的"禪請",說的是洞穴中有"八萬四千戶螻蟻"每到燃燈唸佛的時候就會出來聆聽佛語。佛光大辭典:業與報並稱。意為業之報應或業之果報。謂由身口意之善惡業因所必招感之苦樂果報。或指業因與果報。又作業果。《成實論》卷七載,業報有善、不善、無記三種,善得愛報,不善得不愛報,無記則不報;此即佛教所主張之必然業報法則。這點有點像我們哲學上說的"因果關係"一樣。種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這些螞蟻因為長期受到了佛法的薰陶所以才會慢慢地通了靈性,通了人性。這些螞蟻建立了"國家"、"制度"等只有人類社會才會有的階級社會。這樣的一個玄奇的世界與神奇的螞蟻王國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佛理"的精妙。這裡的佛"佛理"是開闢了一個微型世界的源泉,這裡不僅讚揚了佛理的偉大,而且還告訴了我們因為螞蟻種的善果所以獲得了"佛法"賜給他們的無上智慧。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四、 諸色皆空,萬法皆識

"佛教"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的產物。

色為是常為是無常。白言大德。色是無常。佛言。色既無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壞苦。行苦。然我聲聞。多聞弟子。執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不爾世尊。應知受想行識。常與無常。亦復如是。凡所有色。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

——《五蘊皆空經》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湯顯祖《南柯記》是本佛學教科書

其實《南柯記》的主旨還是有些消極的,大致講的就是一種:虛無主義。現實生活的"色"指物體的顏色,後引申為女色,如好色、女色、情色、美色等等;但是佛教的"色"指物質存在的總和,眼睛能看到的物質。也就是說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無的,都是不真實的。既然所有的東西都是不真實的,那麼到底什麼是"真實"的?唯一真實的就是代表真理的"佛法"。所有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淳于棼的夢境就代表著我們所有人的夢境,對於"求名利,無了時"這樣的情況來說,我們都是被業障和色迷惑了雙眼的人。《南柯記》是一部優秀的作品自然不用說,可是其中佛家的消極意識還是有些的。生活中,我們被"色"迷惑了雙眼,在非佛教領域來看其實是正常的訴求。。《南柯記》的題材來源是唐人李公佐的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見於《太平廣記》卷四七五引《異聞錄》,題《淳于棼》)。"南柯一夢"故事的主旨不難理解,它生動地闡釋了"人生如夢"這一中國文學歷史上古老的主題:一是對達到這一目標之可行度的懷疑,二是對追求這一目標的價值的否定。但是無論怎樣,契玄老僧的講法在《南柯記》中前後呼應,是全劇的結構線索。劇的最後,借淳于棼之口,說出了全劇的題旨:"人間君臣眷屬,螻蟻何殊?一切苦樂興衰,南柯無二。" 《南柯記》在無情地揭示了人世間的一切均不可靠,人對功名利祿的追逐毫無意義以後,指出的精神出路是:出世成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