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榮學:與大天鵝的不解之緣

曲榮學:與大天鵝的不解之緣

曲榮學向前來觀賞大天鵝的導遊和遊客宣傳愛護環境、保護大天鵝的重要性。

曲榮學:與大天鵝的不解之緣

早年,曲榮學擔任大天鵝巡護員時,為大天鵝投食(資料片)。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重要地位,生態文明理念不斷豐富深化,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力、不斷深入,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2017年1月23日,《人民日報》一版刊發了《實現生態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平衡 白天鵝也知道 榮成對它好》的報道,點讚我市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建設中,破解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矛盾,實現生態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平衡。當曲榮學看到這篇報道時,十分激動與自豪,因為文中講到了他與大天鵝的故事。

迎著初升的朝陽,俚島鎮煙墩角社區居民曲榮學走出家門,沿著家門口海岸的護欄走了一趟。海灣中迴響著大天鵝的陣陣低鳴,它們似乎認識曲榮學,逐漸向岸邊游來,時不時地伸伸脖子、拍打拍打翅膀,似在打招呼,又似在向曲榮學撒嬌。

每當冬季來臨,到村南的海邊看看這些剛從睡夢中醒來的可愛精靈,成了曲榮學每天要做的事——20多年來,一直如此。“沒有大天鵝,可能沒多少人會知道煙墩角,也不會從天南地北聚到這裡,還和我成了朋友。”每當提起大天鵝,72歲的曲榮學總是滿懷激動。碧海邊、藍天下,老人為記者講起了他與大天鵝的不解之緣。

煙墩角社區(原煙墩角村),坐落於俚島鎮東海岸,“半邊山海半邊田”,景色秀美,四季分明。20世紀90年代,勤勞樸實的漁民靠海吃海,自給自足。曲榮學在村裡的水產公司幹了大半輩子後勤,衣食無憂、家庭幸福。曲榮學說,那樣的小日子倒也滿足,但與今天家中門庭若市、遊客絡繹不絕相比還是寂靜了些。說到與大天鵝結緣,還要追溯到1990年前後的一天。幾隻大天鵝緩緩地落在了煙墩角社區南面的海灣裡,路過此處的曲榮學被這些體態優雅的水中精靈深深地吸引了。大天鵝羽毛潔白,舞姿翩躚,曲榮學站在岸邊靜靜地欣賞著,久久不願離開。“當時的大天鵝很怕人,只要有人靠近,就會游到遠處甚至直接飛走,最多在海邊吃一些菜葉、海藻,一年只停留3個月就離開了。”

儘管大天鵝對人充滿警惕,但曲榮學卻是打心眼裡喜愛它們。一次偶然的機會,曲榮學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玉米投餵大天鵝,他便想自己也籌集玉米來投餵大天鵝。“村裡地少,種玉米的人也不多,俺家玉米存量不夠了,我就從別人那買。”曲榮學告訴記者,之後的幾年,他一直把投餵天鵝的事包攬了下來,還開始主動擔當起義務保護和宣傳大天鵝的職責。在曲榮學的努力下,村民們也開始有意識地保護起大天鵝,大家見到海邊、街上出現垃圾都會主動清理,也會找些玉米粒、菜葉來投餵大天鵝。“為了避免對大天鵝造成驚擾,俺村的人很早就主動不在春節時燃放鞭炮了,因為保護得當,來越冬的大天鵝也越來越多。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經達到200多隻,到現在都有上千只了。”

我市先後成立了大天鵝保護協會和天鵝湖派出所,並在煙墩角專門設立了大天鵝自然保護區煙墩角管理站,保護和改善大天鵝越冬棲息環境。2000年,山東省批覆成立榮成市天鵝湖省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榮成大天鵝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市又發佈了《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建成了大天鵝救護中心、疫源疫病監測中心,還有天鵝湖、煙墩角兩個保護管理站等基礎設施。記者瞭解到,我市投資30萬元購置了監控設備,安裝在保護區重點地段和路口,時時監測人類活動對大天鵝的影響。

曲榮學說,過去一些遊客喜歡給大天鵝投食,有的攝影愛好者還使用無人機拍攝。為防止亂投餵對大天鵝造成傷害,煙墩角社區已不允許遊客隨意投餵大天鵝,而是由管理站統一投餵。老鷹是天鵝的天敵,大天鵝會將無人機誤認為是老鷹,很容易受到驚擾。因此,我市的大天鵝聚集地基本都設置了“禁止無人機拍攝”的標識牌。

環境好了,大天鵝多了,來煙墩角拍攝大天鵝、畫大天鵝的遊客絡繹不絕。曲榮學也因此結識了來自威海市攝影家協會的4位攝影家,一來二去,曲榮學和他們成了好朋友。2002年,曲榮學從煙墩角水產公司退休,時間充裕了,他便把自家改造成威海市攝影家協會接待站,主要接待該協會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這也是煙墩角第一家接待站。有時,家裡需要接待的人太多,他就找鄰居幫忙。在曲榮學的帶動下,村裡建起了多家接待站,後又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並圍繞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大天鵝、海草房等原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休閒漁業旅遊,開發了漁家民俗、賞雪觀天鵝、生態休閒等漁家樂項目,深受廣大遊客喜愛。經濟效益日益凸顯,煙墩角社區開始對公共廁所、街邊雕塑等各種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打造了休閒廣場,同時也加大了對膠東特色民居海草房的保護力度。

取之於自然,報之於自然。煙墩角社區在開發相關旅遊項目的同時,對大天鵝的保護工作也更加嚴格,建立了大天鵝巡護隊,安排專人在固定時間投餵大天鵝等。曲榮學作為巡護隊的主要成員之一,每天都要對大天鵝經常出現的地方進行巡護,救助受傷或者生病的大天鵝。“當時有很多村民要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他們不要工錢,只為保護大天鵝,俺村人都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村裡任何人看到有大天鵝受傷或生病,都會立刻向保護站報告,或者直接參與救援。”

2008年,煙墩角社區建起了專門的旅遊網站,將全村的接待站在網站上統一展示,供各地遊客參考挑選。遊客只需打一個電話,來到煙墩角就能享受到“熱菜、熱飯、熱炕頭”的盛情接待。曲榮學告訴記者,這些項目在網上就能預訂,方便快捷。隨著網絡的推廣,來煙墩角觀賞大天鵝的外國遊客逐漸多了起來,其中還有很多來自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專業攝影師。通過他們的鏡頭,更多的人知道了榮成、來到了煙墩角,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收穫了一場浪漫“約會”。

大天鵝在微微波光中飛舞的倩影,也隨著攝影愛好者們的鏡頭,飛向了世界各地。2007年初,皚皚白雪覆蓋中的煙墩角社區迎來了一個由BBC(英國廣播公司)與中央電視臺聯合組成的攝製組。攝製組採用先進的高清攝影技術,拍攝了一部反映煙墩角社區人與大天鵝和諧相處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於2008年4月在BBC“美麗中國”欄目中以高清電視形式首播,英國觀眾紛紛在BBC官方網站中留言讚歎:“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的漁村,這麼美麗,更可貴的是,這裡還有著與大天鵝相處得如此和諧的人們!”

曲榮學說,現在日子越過越有意思,眼界越來越開闊,年輕人回來得越來越多,村裡的幾家漁家樂今年又擴大了規模,還有幾家閒置的海草房正在開發成高檔民宿……煙墩角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小漁村了!

已是古稀之年的曲榮學,已經卸下巡護大天鵝的工作,交由年輕人接手,但曲榮學心中對大天鵝的摯愛絲毫沒有減少,每天圍著海邊轉兩圈的習慣也未曾變過。

岸邊信步徘徊,曲榮學看著或盤旋飛舞、或海中嬉戲的大天鵝,感慨地說:“快30年了,能與這些大天鵝‘相遇’‘相識’‘相知’,多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