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个顶级流量需要多久?

大刀队-狗头军司令


谢谢提问,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得出一个具体时间。具体要区分是造短期顶流还是长期顶流,而且还要看呗打造对象的天资如何。

1、短期顶流

短期顶流基本上也就只能维持一年之内,打造难度较低,基本上通过现象级的作品或者短期热门事件就能做到,短的话也就一个月,长的话打造个十年八年也打造出来了。

在我印象中,最著名的短期顶流就是刀郎,和之后的非主流音乐人不一样,刀郎在2004年2月到12月这十个月是当之无愧的顶流。不但歌红,专辑销量高达260万张。本人也是因为从未在媒体露面,神秘的背景勾起大众的好奇心,凡是有刀郎的新闻都是热门报道。但是2014年年底,他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决定由把自己从出世高人变成食人间烟火的音乐人,当人们发现他不过是个普通的音乐人后,热度瞬时烟消云散。

刀郎成为顶流用了多长时间,谁也不清楚,因为《2002年的第一场雪》就是一夜之间突然火起来的。

2、长期顶流

<strong>长期顶流就难多了,必须是与众不同的天才,加上市场稀缺,加上本人足够有魅力才能成为长期顶流。最短时间打造长期顶流的方式莫过于选秀综艺节目。远到李宇春,近到蔡徐坤、杨超越,成为顶流都只用了三个月。

但并不是任何选秀综艺都能想把谁打造成顶流就能打造成顶流,比如《中国好声音》的前四季,虽然节目是顶流,当时的第一综艺,但就是一个顶流就打造不出来。2013年第二季好声音,收视率吊打同时期的快男,但快男就出了华晨宇这么个顶流。

三个月算是最短时间,那最长是用了多久呢?按照标准,只有可能是晚年爆红的明星,而且必须担得起顶流的称号,圈内没有几个人能超过她。个人觉得是用了55年成为顶流的赵丽蓉老师,赵丽蓉1928年出生,6岁登台,虽然在建国后已是评剧大家,但当时七、八十年代评剧已没落。八十年代中期,赵丽蓉转战影视和小品,61岁时靠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正式成为顶流。不但成为了喜剧之王,1991年还拿下东京电影节影后。

以上是我的回答,权当是抛砖引玉。


大千狐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是一个流量的时代,作品需要社交媒体和营销平台的曝光和助推才能得到关注。而在所有类型的流量艺人中,位于金字塔尖的顶级流量最为受到关注。他们所受的关注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关注到底从何而来,他们就是像洪水一样来了,又像洪水一样去了,留下我们这些一脸懵逼的人,到最后都不记得这些艺人出过什么作品做过什么事。在海啸一般粉和黑的浪潮中,不乏推波助澜的,直接将这些艺人与过去的天王相提并论,也不乏批判之声,指责这些艺人水平不足,靠脸上位。也有一些保持独立的声音,冷静的看着这一切。对于这些顶级流量,我经历了从不屑到愤怒,再到平静,再到关切的阶段。今天随便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这些顶级流量和其他艺人一样,都是优秀的,或者曾经优秀过。从EXO出道的四小天王,到TFBOYS,到蔡徐坤,无一不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奋力生存下来的,他们一定在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有着独特的才华。

在流量时代中,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助推和塑造,也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与之前几十年都不同的是,国内市场对于娱乐产品和偶像的需求在飞速迭代,前一年可能还喜欢台风,后一年就是日韩,过几年就是欧美。在这种情况下,静下心来磨砺自己的能力对于艺人来说可能是奢侈的事情,更现实的选择就是跟着市场走,不断变化。另外由于资本的扩张性,这些艺人会和公司一起参与很多本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事情,以此换取市场的支持。日益膨胀的综艺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环境下,艺人的机会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但是面临的压力和可能暴露的缺点也会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如果周杰伦当年被各种逼着参加不喜欢的综艺节目,那么今日吴亦凡的大碗面之类的事情可能大家就见怪不怪了。在综艺的环境下大家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偶像是不可能完美的,奢求偶像完美可能导致两个后果:偶像人设崩塌,偶像膨胀直至被网民群怼。这些是必须承担的代价,对于每位艺人都如此。如果希望偶像贪了便宜还不砸锅,那就是粉丝们太高估自己了。

流量给艺人加持,也可能毁灭他们。这种情况尤其考验艺人的积淀和素养,甚至是运气。相信艺人们比普通人更明白,流量是个烫手的山芋,不好玩。如果碰到自己并不擅长的流量坑,绕过去是更好的选择,多出来的时间,可以投身于自己擅长的流量坑。不管是音乐、舞蹈、综艺、影视都好,慢慢的,这些流量坑会洒满自己的汗水,偶像的差异化竞争力才能体现。

遗世独立-华晨宇

和各位频频现眼的同辈来说不算顶级流量,但是近几年参加几档综艺还是让世人对他的音乐才华刮目相看。作为颜值气质并不输给四小天王的存在,他可能吃亏在快男的出身和过于低调的生活,但是在音乐上无疑碾压所有其他流量。如果90后音乐人所追赶的目标是周杰伦,华晨宇是离目标最近的一个。更可怕的是,这小哥还有着随意能挥霍的高音和如导弹一般精准的个人风格定位,使得他早早的走在了所有流量音乐人的前面。是不是当流量大潮过去之后,更多顶级流量会选择成为华晨宇呢?拭目以待。

欢脱雨林酋长:张艺兴

在我看来,国内顶级流量第一梯队的是像张艺兴这样颜值才华双具备,同时又有着很好的人设和方向感的人。张艺兴在音乐和影视上可大有作为,如果再加以一定的时间和作品积淀,可以达到在音乐上与华晨宇并驾齐驱同时在市场份额上又超越前者(毕竟华做的是小众的独立摇滚)。

绵羊的新专辑《梦不落雨林》风格非常一致,一致到可能听完整张专辑都分不清歌名。future bass, moombahton的元素不能再流行,但是在绵羊的演绎下也不会感到尴尬。唯一的遗憾就是层次不够丰富,整首歌都在跳啊跳啊的,如果巡演我都替绵羊捏把汗。几首歌共用一个预制音色可以说是十分懒了。

建议是尽量少参加一些综艺,拖自己长处的后腿。另外歌词的内容虽然意思都到了,总还觉得欠一些火候,可以向华晨宇好好学习下,歌词的故事感。如果什么东西都是想到就写下来,即使真的是准备了很久的作品,听起来也都会有一种半小时赶工完成的错觉,因为动机太明显。而最好的歌词,应该是看着沿途的景色,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已心潮澎湃。

(张艺兴-梦不落雨林)

这片森林 foggy

多么不可思议

不害怕失去

前方的尽头有梦在等着你

灌木丛中苏醒

我要俯瞰大地发现自己

I gotta follow my dreams

(华晨宇-烟火里的尘埃)

只有我 守着安静的沙漠

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 看着别人的快乐

竟然会感慨

就让我 听着天大的道理

不愿意明白

有什么 是应该 不应该

谦逊潜力少年:TFBoys

看好俊凯、王源和千玺单飞之后各自的发展道路。俊凯在影视方面表现极强,参演《天坑鹰猎》让我对他好感倍增。王源适合综艺和影视中轻喜剧一类,千玺可以在影视上走温情或深沉的路线。在音乐方面,三者都需要更长时间的打磨和探索,至少我并没有看出他们各自明显的个性。

(王俊凯-树读,黄俊郎词)

落地声响 慢慢枯黄

曾经淡绿的忧伤

山丘蜿蜒形状 被贪婪切成方

没人听见 它在日夜 祈求的愿望

河流不再笑着流淌 花也不再香

我们唯一学会的面对 竟然是遗忘

深水炸弹:朱星杰

虽然初出茅庐,流量储备还尚不可观,但是朱星杰的音乐造诣够的上顶级流量的资格,也是顶级流量中除了华晨宇我认为还在认真写歌的人之一。《仲夏夜》的水平让人惊艳,更为可贵的是始终将重心放在音乐上,积累了诸多的原创作品。《观》中的狂伴随着迷茫和痛苦,超越了无脑的偶像套路。若加以更长时间的成长,相信他会成为一枚华语音乐的深水炸弹。

朱星杰/徐圣恩-观

看 太多事看不惯 算 多少筹码手里攥

有些人为了光芒下的温暖把你攀

当你看透了明白了下雨了谁又能为你留下那把伞

他们不重视 你不被控制

算计你的公式出了差池

想给你希望

把语气变得激昂

迷茫自己的迷茫

和原来一样 给自己的不甘找个地方寄放

忧郁电鳗:吴亦凡

吴亦凡、鹿晗、黄子韬、蔡徐坤相比于第一梯队,总显得不够完美。吴亦凡在综艺和电影上的各种表现已经为自己招来了宇宙级规模的黑粉,再要靠正面硬扛挽尊几乎失去可能性。

频繁使用auto-tune巧妙弥补了吴亦凡唱功不足的问题,并且让他的作品带上了满满的国际范。antares的制作和编排方面确实出彩。问题不在于电鳗,而在于音乐仍然缺少独特的元素,歌词空洞缺乏思想。关于独特性的问题,Mumble rap从来没有在中国大火,也是因为中国市场更重视歌词。Kris需要超越本土(加拿大)音乐的局限,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考虑,因为显然没法仅仅在国外市场立足,如果他真能做一个连接中外的Antares,那么继续活几年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关于歌词的问题,其实我想说这是所有顶级流量的问题,写梦想就是“追求梦想”,写爱情就是“为你心跳”,十分词穷。只不过吴亦凡这样适合走暗黑路线的如果歌词缺乏思想性那就会是无可挽回的硬伤。

吴亦凡早已经无法保持良好的人设,这一点可能成为他最大的掣肘,但也可能成为他的salvation,因为他目前痛苦迷茫的音乐色彩正是这一代乖乖BOY们最缺失的。90后这一代偶像的印象普遍是乖,骚,萌,谦谦君子,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吴亦凡的特立独行虽然目前没有足够实力支撑,显得有点无助的颓废,但若能振作起来,有足够积淀,迎来像justin bieber那样的转型,也不排除让人刮目相看的可能性。

(吴亦凡-November Rain)

Tryna be who I'm supposed to be

Feeling all of this heat

Sometimes I rather not speak

I think I'd rather just sleep

All these feelings in my head

I'm so gone

Sometimes I rather act like I don't know y'all

甜蜜虚无:鹿晗

鹿晗参演的影视剧足以为他招来和吴亦凡一样多的黑粉,但是由于本人其他部分并没有什么黑点,因此这几年的走势仍然十分积极。唯一不足的是方向感的缺失。这在他参演长城后又接了那惨不忍睹的甜蜜暴击便可见一斑。音乐方面,发了几张带有future bass/chill trap风格的EP,之后就没有出专辑,一直忙于各种主题曲的创作,与张艺兴和吴亦凡相比动作略慢,相比张艺兴“欢脱雨林酋长”和吴亦凡“忧郁嘻哈电鳗”的定位,鹿晗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足够代表自己的标签。另外思想和成熟度的缺失使得他的词和TFBOYS比并没有拉出什么差距。就像下面这首,如果说是TFBOYS的歌我也信。

(鹿晗-致爱)

在我眼中 在我心中

有你的出现就有蔚蓝天空

梦的城堡 用爱守候

最美好的时光在这停留

摇滚or动摇:黄子韬

作为罕见有摇滚特质声音的顶级流量,黄子韬的The Road,TAO可以让我们看见一个热血青年的形象,但是歌词同样存在韩语机翻的尴尬问题,也许粉丝有耐心去重新理解里面每句句子,但是对于能做到更好的人来说,真的没耐心看下去。如果热血,请坚持热血,而不要中途再去赶各种浪漫偶像剧的场。

(黄子韬-The Road,大白话的歌词,看起来总不是那么地道)

现实很残酷也很丑陋

一切都不是在做梦

隐藏真实自己

哪儿你都要带上面具生活

为生存吗

为什么要做给别人看

人生就只有这一次不是吗

未来等我们寻找呢

冷艳韩男:蔡徐坤

针对蔡徐坤的负面评价很多,大多数是批评他骚、娘。我认为,作为男色消费时代中的娱乐偶像,骚和娘并不是原罪。michael jackson当年虽然已经贵为国际巨星,仍遭受着反对者充满戾气的批评。蔡徐坤在舞蹈方面的积累确实丰富,值得红。但是在音乐方面,他的韩训痕迹过于严重,不足以成为中国偶像的代表。自己负责词曲创作固然值得鼓励,但是和真的有一定积累的原创音乐人相比,并不值得骄傲和热捧。走妖娆舞曲路线和国际化仍然是他的方向,但如果不及早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有实力的制作团队,每年都会出现可以取代他的人。

(蔡徐坤-It's You)

皇室里 沉睡的

带刺玫瑰

流浪着

曾盛开在哪

街边的 紫蔷薇

野蛮生长

含苞待放

最后,探清水河哥哥

还是好好讲相声吧,一定会成为划时代的人物。唱歌是找死。


娱乐半世纪


😌😌😌只要钱够,合法合规,几天就能造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