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大臣夫人穿花盆底鞋 青楼女子坐骡车


天津木匠在吃午饭。这组清末老照片记录了庚子事变之后,北京、天津一带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面貌,由日本出版发行。清末乃至到民国,日本人特别重视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有搜集情报的用意。

北京正襟危坐的大臣。庚子事变过程中,天津、北京的社会经济遭到战争的破坏,《辛丑条约》签订后,经历了一个恢复发展的时期。从这些照片来看,两个大城市还是传统落后的面貌,缺乏近代化因素。

天津三岔河口。三岔河口位于天津城东北隅,为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的三河交汇处。这里曾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最早的水旱码头、最早的商品集散地,天津城由此发展而来。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三岔河口的热闹有增无减。

天津,隆冬时节,工人在海河上采冰。那时候没有冰箱,聪明的商人就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采集冰块,储存到地下,等到来年夏天拿出来贩卖,供达官贵人消暑享用。因冰价高昂,一般百姓消费不起。

天津金华桥,人来人往很热闹。金华桥建于1888年,由李鸿章请英国技师设计,是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可开启的西式铁浮桥,俗称“老铁桥”。画面左上角是道台衙门。

北京手持书本的女子,她的装扮是典型的满族风格。

北京一位大臣的夫人。这位夫人的着装融合了满汉的特色。她头戴抹额、身穿袄裙,这都是清朝汉族妇女的风格;她的脚上穿着“马蹄底鞋”,属于典型的满族风格。由此可见,清末时期满汉服饰的分野已经逐渐模糊。

北京,坐在骡车上的青楼女子。清朝时期,北京的“八大胡同”闻名中外,这里分布着近百家青楼妓馆。各级官员乃至皇族浪荡子,都常到这里寻花问柳,因此,青楼女子的“档次”也比较高。

北京街头的水果摊,镜头前摆着大西瓜。

北京正阳门瓮城内景观。正阳门集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气势雄浑。瓮城为长方形,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65米,将城垣、城门楼、箭楼和两座闸楼连接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