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这件事不能错。

孩子小时候,这件事不能错。


孩子在刚刚上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面对难题时,孩子们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会捂着耳朵大声的喊:“不要告诉我,我要自己想出来。”让大人觉得又可爱又欣慰。但另外一些孩子,只会呆愣愣的看着你,等着你告诉答案。

成年以后这种区别会更大,有些人面对挑战的时候,从来不会退缩,一定会想出各种办法,应对各种困难。但另一些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放弃。反正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父母都会帮自己解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这一切的结果,在六岁之前就已经注定了,但绝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带娃在外面玩了半天,正要回家的时候,孩子突然跑到路边玩蚂蚁。对你来说,蚂蚁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就开始催促孩子回家。当这样的行为重复多次,孩子就会变成上面说的,那种逃避困难的人。

你是不是会很惊讶。这怎么可能?这两件事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怎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但你重复催促孩子回家,其实是给他灌注一个信息,他的自我意识不被尊重,他的想法根本不重要。而作为孩子的父母,他对你是信赖的,他会认为你是对的。但他的意识中会留下一个印象,他的一切都要你来决定。在孩子六岁之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一点做错了,那么孩子的整个人生,基本就废了。

孩子小时候,这件事不能错。


自我意识强的孩子,不会轻易被别人影响,看到别的孩子都在打游戏,他也可以不受干扰,而是会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自我意识薄弱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别人干什么,他就跟着干什么。如果身边有不良嗜好的人,他会很容易走上歧途。

自我意识强的孩子,有独立的分析判断力,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本能,因为他们懂得自己做决定。但同样的情况,自我意识薄弱的孩子,只会被动的等待。

自我意识强的孩子,有思考与决策能力。而自我意识薄弱的孩子,只会机械式的执行家长命令。

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复杂的思考决策。在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部分,程序化、机械化的工作。自我意识薄弱的人,将彻底丧失生存能力。

其实有些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自己洗袜子,但这就是自主能力吗?自我意识是自主能力的基础,是独立自主的重要前提。你叫他去洗袜子,他是在执行你的命令,不是他自己的决定,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看到路边的蚂蚁有趣,跑过去玩,那是他自己的决定。

孩子小时候,这件事不能错。


有很多人以为幼儿不会思考。但这里有一个误区,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不完善,不会进行充分的逻辑分析,但思考是人的本能。正是这个误区,导致了家长的很多做法,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孩子的自我意识。

可能很多人会问,如果任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不会太惯着了,导致以后不听话?但其实你越限制,孩子就越不听话。

孩子天生就有自己做决定的本能,如果这件事你限制了,他就会转移到别的地方。你拒绝了他的决定,他就会拒绝你的决定。比如该出门的时候故意拖拉,有些家长会用强迫的手段,逼迫孩子听话,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已经在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过多受控,就会在不该反叛的时候反叛。但这并不代表任由孩子为所欲为,真正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孩子能够独立判断,这件事能不能做。而这正是需要你培养的。

孩子小时候,这件事不能错。


具体怎么做呢?你要给孩子建立生活的秩序感,你要设计一个有约束力的框架。就像成年人的行为,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你要制定一个生活的规则,然后在这个规则内,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满足孩子的自主意愿。

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什么时间吃饭,每次吃饭之前要洗手,每天几点出门散步等等。这些是你定的规则,是生活的秩序。但是在这个框架之下,你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睡觉前和起床后,让孩子自己决定干什么,出门散步,孩子想跑或者想玩蚂蚁,让他自己决定。这就是约束下的自由。

另外你需要记住,当孩子不具备判断能力时,他的决定有些可能是错的,而你要用引导的方式阻止。你在阻止他的时候,要给他一个理由。不用管他是不是理解,只是要让他意识到,你的决定是有理由的,并不是权威试的命令。

当孩子习惯了引导试的阻止,再慢慢尝试引导式的要求。从一些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要求孩子做一些事,同时也要给出理由,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给孩子约束下的自由,当孩子的自主意愿得到满足,他们才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的自我意识。这是身为家长最重要的职责,这件事做错了,必定后悔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