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鄉村|20120426,織裡漾西西港浪和豐兆灣


紅旗新橋,常樂村西港浪自然村口,非常精緻小巧的水泥拱橋。

紅旗新橋,己未年辰月建造,到現在也有40年了。

常樂村西港浪自然村中保留了不少的舊民居

老房子的院子很寬大,兩邊種著兩棵枇杷樹。

老房子的樑架有一種簡約挺拔的美。色澤發白說明有些年頭了。

因為沒有居住,成了堆柴草的地方,屋面也開始坍塌。雜草甚至長到了堂前。這似乎是多數老房子的宿命。

老房子的外牆立面還很挺拔,很有點質感。

老牆和籬笆,不遠處的桑樹地,這就是曾經的家園和鄉愁。

仁裡橋,三孔石樑橋,常樂村西港浪自然村中,東西向。

仁裡橋,清代己丑年重建。依靠此橋把西港浪的港東港西連成一體。

仁裡橋北的大河灣內養著大白鴨。

晾曬的竹編。是為即將到來的蠶季做著準備吧?

陸家灣村豐兆灣自然村中巷子,巷子盡頭隱約可見的就是萬安橋。

萬安橋,單孔石樑橋,陸家灣村豐兆灣自然村中,東西向。橋旁新修了水泥梁橋,萬安橋也就失去了實用價值。

萬安橋的橋欄,兩個大孔,以前講究一點放木欄杆,放大毛竹也能將就。體現了鄉村的實用理念。

從北側還能看出萬安橋的整體樣子。

萬安橋北寧靜的河灣。

萬安橋畔還保留著不少的老民居。樑架下掛著的是蠶龍,養蠶上山用的,蠶在上面做繭子的。

老房子都是一進一進的,兩進房子之間往往有這樣窄窄的天井,用於採光和通風。

老房子樑架上放著很多的蠶匾,估計現在都用不上了。織裡一帶現在養蠶的人是越來越少。傳統的生產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老房子傳統的灶間。

巷口的小孩正盯著我,研究我的相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