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还是救楼市?呼和浩特大学生可“半价”买房!

【综合讯】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一出,引发市场热议。

抢人才还是救楼市?呼和浩特大学生可“半价”买房!

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通知,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半价买房。(图片来源:呼和浩特市政府官网截图)

文件规定,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在试点范围内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可凭相关证明材料依程序申请享受安居住房政策。本人在呼和浩特市规划区范围内有自有住房,或父母在呼和浩特市规划区范围内有两套以上(包含两套)住房的,不再享受安居住房政策。在本市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项目的特殊人才(团队),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

按照规定,大学生安居工程住房由大学毕业生住宅和大学毕业生公寓两部分组成。大学毕业生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按照项目所在区域市场价格的50%确定,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大学生公寓免租金周期为2年,超过2年仍需续租的,按照公租房标准缴纳租金。

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可申租大学生公寓,其中已婚大学毕业生且具有呼和浩特市户籍的,可申购大学生住宅。夫妻双方均符合申购条件的,最多可申购一套大学生住宅。

文件规定,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先行在呼和浩特科技城范围内施行,新增试点经市政府研究后另行确定。

抢人才还是救楼市?呼和浩特大学生可“半价”买房!

2018年8月,呼和浩特科技城揭牌。(图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公开资料显示,呼和浩特科技城地处呼和浩特市区东北方向,紧邻呼和浩特火车东站和白塔国际机场。目前,科技城已签约落地浪潮大数据、华为云数据中心、太湖之光超算中心、碳化硅院士工作站等11个知名企业项目,同时量子碳素、腾讯等23个项目正在进行落地洽谈。按照规划,呼和浩特市要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将呼和浩特科技城打造成为千亿元(人民币,下同)级产值的创新型园区。

呼和浩特二手房价同比涨幅全国第一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政策更多是为了吸引人才,但客观上也可能会对当地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各地频频出台人才购房补贴政策,一方面是利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从力度与数量看,刷新历史记录。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发布人才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井喷。”张大伟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呼和浩特发布人才购房新政之际,当地房价正持续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3月份房价数据,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房价涨幅居前,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2.8%,同比涨幅全国第二,仅低于西安;二手房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20.8%,同比涨幅全国第一。

张大伟介绍,2019年1-3月,呼和浩特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133.2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21.5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04.1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6.43%。

除了3月房价数据涨幅居前,过去数年间呼和浩特在房地产问题上曾数次引领风气之先。2014年,呼和浩特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房屋限购的城市,开启了全国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政策的序幕。

2018年,为了应对房价上涨过快,呼和浩特又成为首个全面停止房地产去库存的城市。当年8月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我市将多措并举调控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明确全面停止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措施,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作为房地产调控的总体目标,拟采取多项措施调控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

2018年8月31日,《呼和浩特日报》援引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杨万邦的话称,呼和浩特市全面停止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措施的出台,主要是库存房屋截止到2018年6月底已趋于合理消化周期,按照市场发展不需要再开展去库存工作。

“抢人”还是“卖房”?

明明房价领涨,却为人才新政开口子,这是什么操作?

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本次政策因涉及到半价买房等概念,容易被认为是房地产交易疲软背景下“救市”的表现。客观来说,呼和浩特此次推出的政策在全国各城同类政策中,力度算比较大的,也体现了政府对于人才引进的迫切心情。

不过严跃进表示,这类政策绝非简单的刺激,“政策中规定,5年内不得上市,这是对既往引才新政楼市优惠政策的‘打补丁’”,即防范借人才购房来炒房,以使人才政策真正惠及有定居及就业需求的大学生。

即便如此,能吸引到多少大学生?又会对当地楼市产生什么影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分析称,就呼市本次新政来看,因为符合购房条件的人较少,所以对购房者心理的影响远大于对当地楼市的实际影响。

不过张大伟提出,这类政策或许对当地楼市销售影响甚微,但会影响年轻人的购房观念。“毕业3年内的毕业生工作并不稳定,过早购房基本都需要啃老。透支这部分需求,对于房地产未来的健康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张大伟统计称,过去2年间,发布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从力度与数量看,刷新历史记录,而二三线城市尤呈井喷之势。伴随前述引才政策的发布,过去2年全国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反弹,其中大部分城市发布了力度空前的人才政策。

西安便是典型案例。自2017年3月实施户籍新政后近一年时间内,40万人迁入西安。与此同时,2017年西安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20.8%;截至2018年4月,西安房价环比上涨1.6%,居中国第四。

各地政策的发布争先恐后、各有特色,落户门槛、购房补贴等政策优惠层出不穷。不过长期来看,这些政策对楼市和人才引进产生的实际影响会有多持久呢?

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认为,呼和浩特此举虽在短期内会对楼市有所刺激,但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从教育、医疗以及各种产业资源看,呼和浩特并不是区域中心,至多只是省域中心。因此,从全国来看,这个政策并不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往这里流动。”

“看到房价真的很动心,不过再看城市位置有些心凉。”某高校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魏建国(化名)说。魏建国是IT专业学生,未来希望在互联网公司任职。“呼和浩特在这方面的就业机会跟北上广深相比还是有落差的。虽说能很快解决我买房置业的梦想,不过想到以后的发展机会,算了,眼前这便宜还是不占了。”

对于“魏建国们”的想法,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认同,并称,各城市吸引人才时买房等优惠政策是一方面,但对人才来讲,真正重要的永远是发展机遇。“这需要依赖强有力的产业布局,同时佐以良好的医疗、教育、工作机会等因素进行合力支撑,单靠买房优惠是难以达到的。”

“从目前几个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汉、东莞等来看,其吸引周边城市甚至全国人口流入的要素,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严跃进称。

通过挖掘自身产业优势,杭州已成为电商物流之都,成都则变身西南产业重镇,武汉一举成为华中产业集聚地,东莞更是接过了深圳的产业转移下一棒。靠买房优惠能够支撑城市引来多少珍贵人才,严跃进认为,还要耐心观看后效。

学者:“半价购房”坚持了房住不炒,只需保证透明公开

对于上面这个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4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房地产的要求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我认为,呼市的做法属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范畴,只对特定对象(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申请政府的安居房进行价格优惠。其余的大学生购买商品住房的行为并不在优惠之列。这个政策很好,坚持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则。”

他还表示:“同时,该政策只对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区域,而且5年内不准交易,寻租空间有限。而且,申请享受安居工程住房的大学毕业生,需要提交相关资料,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且会公示。这项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由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门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和辖区政府配合,多个职能部门协同这项工作,只要保证审核与公示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应该没有道德风险。”(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