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魯區鳳凰城鎮六百戶村——山西旅遊扶貧示範村

六百戶村位於朔州市平魯區鳳凰城鎮西南15公里處,屬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在冊人口128戶375人,村內常住30戶62人,大多是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09人。現在上級各單位的幫助支持下,於2017年底實現整村脫貧,目前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期,村民奔向幸福小康生活奮鬥期。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六百戶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村史,據《土地誌》記載,遼金時代,這裡駐紮兩個百戶長防守戍邊,每個百戶長管轄300戶,又稱雙百戶村,現改稱六百戶村。六百戶村地勢偏遠,遠離省道、地下無煤層開採,周圍青山農田環繞,村內空氣自然清新,是典型的青山綠水田園村落。現如今榮烏高速的貫通,省道212的改建,新提質返修的村村通公路,交通條件的便利,極大地方便了人員、物流的通行,現驅車去平魯鳳凰古城只需15分鐘。六百戶村莊周邊山坡隨處可見,光伏發電帆板熠熠生輝,山頂大風車虎虎生風,發電造福萬家燈火;晚上繁星點點與風車運轉彩燈交相輝映,仿若舉手便可摘星辰。村民在田間地頭種植塞外高寒特色農作物莜麥、胡麻、油菜花、馬鈴薯等有機農副產品,村裡剛剛引進種植金銀花葯材。野生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大量可採挖中藥材黃芩、黃芪、柴胡、秦艽、防風、苦丁茶等;養生山茶、地皮菜、雜茉莉等分佈較廣,是鄉間美味的食源;村內糧食、野草使散養雞、牛、羊、豬肉質鮮美,口感好,品質高,讓人咂嘴讚歎。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六百戶村依託歷史遺蹟,大力促進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據野史記載,明朝成化年間,六百戶村內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震後長出的榆樹幼苗,經歷了500年風雨滄桑,如今依然枝繁葉茂庇護鄉鄰,成為村民心中的“神樹”。村南,有荷葉山蒙漢萬人大戰遺址,明朝嘉靖七年,蒙古軍入侵大同西路井坪地,三位明軍指揮官兩路出兵,合兵佈陣在山下進行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以4500名兵力有力地阻擊了上萬蒙古軍的進犯。如今舊址山坡上常有古物被雨水沖刷出來,幸運的尋寶人在舊址周邊不時撿到銀元、古錢幣還有玉佩等古物。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麻黃積水坑每個農村幾乎都有,它是塞外乾旱少雨鄉村中特有的產物,一般在村中低窪處形成,方便牛、羊飲水。每當夏季雨水來臨時,山坡、村中街巷雨水掛著柴草、淤泥、糞便,流入池坑,由於死水不流動,導致垃圾成災,蚊蠅亂飛,奇臭難聞,村民避之三舍。2017年開始,村內持續開展大規模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將以前村中最亂最髒的麻黃積水深坑,開挖拓建改造成蓄水池,方便牲畜用水。池塘邊栽種樹木,池中種植水草荷花等,肥沃的淤泥滋養著樹木花草,浮游生物成為鴨子、鵝的美食,將來會實現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美景;會看到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村民躺在溫暖的炕上,談論著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六百戶村有株500年曆史的古榆樹,樹幹粗壯枝繁葉茂,三個成人手拉手圍攏不過來,樹幹扭曲變形古樸滄桑,充滿歷史厚重感,是六百戶村的護村神樹。村民猜測,神樹大概是明朝成化年間大地震後,榆錢兒從廢墟中頑強地生存下來。村裡的老人回憶爺爺們給講述過,神樹裡以前久居著一條大蛇,村裡唱戲時,樹上的大蛇還探出頭來聽戲看唱,唱戲時也要和蛇商量,然後擺酒席來祭祀,祈求全村平安,五穀豐登。神樹向南延伸枝繁葉茂像一個“龍頭”,向東枝條漫展舒緩越過道路,像一個“龍尾”。龍尾曾是八十多歲高齡老人童年時的遊樂設施,樹枝又長又重,樹梢離地面不到50釐米,頑童們或跳或騎,在樹枝上攀爬摘榆錢兒充飢,吃飽了盪鞦韆玩耍。馬路人來人往,牲口來回踩踏吃食,“龍尾”不堪負重,也因缺水乾枯,龍尾從中間斷裂。村民出於對神樹的敬仰,再缺柴火也不將“龍尾”樹枝用來燒火,現在斷尾後的枯樹枝還在路旁供人瞻仰。因氣候乾旱,村內缺水無法澆灌,龍尾再沒有長出來,整棵樹也出現萎蔫現象,村民一度以為神樹會枯死,但在1973年,神樹後面新蓋起水窯,古樹大概汲取了水窯的水氣,又枯木逢春再次泛綠吐芽,村民們在大樹的身上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神樹旁邊還有一株古榆樹,同樣枝繁葉茂綠樹成蔭,兩者遙相輝映,象一對情侶默默相望,以身相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青年男女來說,那是長相守,百年好合愛情的象徵,古樹上系滿紅紅的情侶結;對家庭來說,那是家族興旺發達,兒孫滿堂,封妻廕子的象徵;對事業、工作不順的成年人來說,人生充滿了坎坷路程,只要腳踏實地工作,總有一天會古木逢春,迎來人生的春天;因而到神樹下許願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神樹上掛滿的紅紅的布條是最好的見證,保佑人們愛情甜蜜、家庭幸福、事業有成。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六百戶村依據鄉村地方特點,於2018年在212省道旁,豎起了建村以來第一塊大石板路標,指明瞭遊客來村觀光旅遊道路,並在進村沿途佈置景觀帶,方便遊客沿途隨時駐足欣賞田園風光。村委多方籌措資金,拓寬街道,高標準修建進村3.124公里道路,打通了村民致富最後一公里路程,村民把廢舊輪胎用五顏六色油漆粉刷一新,安放在村中邊、坡路段,村內亦鋪設特色石板路,綠草從石縫中探出頭,形成綠色花紋狀鄉村小道。在村中植樹綠化生態、種花美化環境、安裝路燈亮化夜景,有山、有水、有樹、有草、有了忘不了的鄉情。正在進行的庭院整治工程,把村民院牆用奶油色粉刷一新,大幅提升了村民院落的環境衛生。租賃村民廢棄的窯洞,打造三處各具特色的農家樂庭院,1)浪漫式洞房,洞房花燭只有窯洞才是洞房,紅箱、紅櫃、紅蠟燭,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囍字高高貼,營造溫馨浪漫的二人世界。2)溫馨一家,院中綠樹油油,金黃杏子掛滿樹,院中種滿豆莢、水蘿蔔、西紅柿、黃瓜等新鮮蔬菜,小白兔奔來跳去,小黑狗汪汪亂叫,家中油圍牆、黑鍋頭、花油布、香噴噴的油炸糕,炕頭還躺著懶貓。3)重溫歲月,院中飼養著牛、驢,牆角放著犁、耬、耙等農具,堂屋放著鐮刀、鋤頭、扁擔、水甕,家中放著大洋櫃,牆上掛著毛主席像,窗戶上掛著小喇叭,炕沿放著木製風箱,端上熱乎乎的莜麵窩窩,讓外地遊客體驗晉北人全新的生活。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六百戶村為發展集體經濟及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成立了集體所有制企業“朔州市平魯區戶戶康農副產品加工廠”。公司回收村民糧食,通過村集體手工磨坊進行精加工提質銷售,解決貧困戶糧食滯銷困難,同時僱傭村民進廠上班生產,提高村民工資性收入。基於村民購置新鮮蔬菜及水果困難,村內集體企業蓋建大棚,一方面方便村民隨時有新鮮放心蔬菜可食,還將採摘蔬菜與農家樂相結合,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為了幫助村民穩定脫貧,奔向小康生活,鳳凰鎮黨委、政府與村幹部商議後精準施策,2017年初利用包村幹部扶貧款購置無公害“晉薯16號”土豆種子,免費向村民發放。350畝馬鈴薯基地連片種植,在精細化管理下,以往畝產1500斤的土豆,秋收時畝產達到了3000斤,全村土豆產量高達160多噸,真正在規模和品質上形成市場優勢。產量上升必然導致銷路困難,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未雨綢繆,在土豆秋收前依靠無公害土豆的口碑,與多家食堂簽訂購銷合同。全年村民銷售土豆近百噸,且單價均高於市場價格,提高了村民的收入。為了更好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產業規模,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成員,四天行程2200公里赴山東平邑實地考察,瞭解到金銀花具有較高藥用及觀賞價值,種植條件適合村內地域環境,畝產收益高;且金銀花一年種植,四五十年收益,採摘時間與農忙時間相互交錯。基於以上情況,村“兩委”人員今年帶頭小規模試驗種植金銀花8畝,經抗寒、抗旱鍛鍊後,若明年開春,金銀花依然存活,村內便可大規模引進種植。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六百戶村短短二年時間,把一個貧窮落後閉塞的窮山村,打造成全省旅遊扶貧示範村,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但誰能想到,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竟是兩個年輕人。康立府是六百戶村扶貧第一書記,是朔州市委組織部駐村八零後扶貧幹部,劉馨是村支部書記九零後女大學生。

2017年5月,康立府作為朔州市委組織部選派到平魯區鳳凰城鎮六百戶村任扶貧第一書記,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作為第一書記,不但要駐村,更要駐心,他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將根深深地紮在六百戶村這片土地上。剛入村的第二天,康立府就從村東頭走到西頭,從南邊走到北邊,映入眼簾的是破舊倒塌的土窯,路面上的垃圾隨處可見……如何改善村容村貌?決定動員村民義務勞動,參與村環境衛生整治。作為一個八零後的年輕人,他把日常的虛榮心全部拋棄,進民家、訪民情、解民憂,同吃同住,用行動感染著每一個村民,百姓從觀望排斥中看到康立府一把掃帚一把真情,在他的帶領下父老鄉親紛紛參與到勞動中來,擴馬路、整院落、修院牆,一條心齊出力,全村面貌換然一新。硬化村道路1.5公里,栽植路邊樹近100百棵,打旱井28口。康立府用真心真情和村民交往,村民也喜歡上這個“城裡娃”,家裡有什麼事也願意和他說說,聽聽他的建議或請他幫忙,他都樂此不疲,他經常入戶看望,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他得知村民土豆滯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到處爭取和幾家單位食堂達成購買土豆協議,為了保證土豆的質量,他又讓村民統一土豆的大小和重量,並在編織袋上寫上村民姓名和聯繫方式,確保銷售出去的土豆可追根溯源,為今後穩定拓展市場打下基礎。“最初,要求我們在袋子上寫名字和聯繫方式,大家都覺得多此一舉,當康書記把事情的緣由解釋清楚後,大夥都拍手稱讚,認為此舉得確長遠,”村民李四高興地說。這種銷售模式確實帶來很多回頭客戶,全村出售土豆近100多噸,而且銷售價格高,土豆款錢年底一一都兌現了。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2017年換屆選舉,六百戶村重新注入新鮮血液。平魯區鳳凰城鎮黨委書記吳晉平在下鄉中慧眼發現,九零後女大學生劉馨思維敏捷,敢想敢幹是一顆好苗子,鎮長趙峰、鎮黨委副書記張曉明也在觀察培養這個女大學生黨員,鼓勵她挑起村支書擔子,劉馨猶豫不決,自己手無縛雞之力,能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嗎?兩件事讓她改變了想法。一是今年5月份,組織上調派市委組織部康立府為六百戶村第一書記,他積極參與村內各項工作,並幫助村民解決各種困難。從康書記的身上,劉馨看到一位優秀共產黨員應有的工作素養,這對她來說是榜樣也是鞭策,一個外鄉八零後年輕幹部,能紮根非親非故的農村基層,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自己是本村媳婦為啥不能呢?還有一次在村裡舉行升國旗儀式,當看到鄉親們穿著掛滿泥土的衣服在手機中聆聽播放的國歌,滿懷敬意地凝視著國旗時,讓她感觸頗多。鄉親們生活艱苦,但對祖國依然感恩,我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一定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完成“我要脫貧”的重任。村幹部張維業表態,我也年齡大了,許多新鮮事物也接受不了,電腦也不會,但搬石頭還比你勁大,有啥苦活累活我來幹,只要能讓村民脫貧致富,樸實的話語,體現了老黨員的品質。劉馨堅定地挑起六百戶村這個脫貧致富沉甸甸的擔子。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新的血液新的黨支部新的創業精神,在六百戶村這三千畝土地上戰天鬥地開始了,用他們的年輕腳步書寫了新時代共產黨的品質。作為一個八零後,一個九零後村幹部,他們把平常年輕人的虛榮心全部拋棄,腳踏實地用行動感染著每一個村民。在村黨支部康立府、劉馨的領導下,把千年古樹的院牆臺階重新修建粉刷,千年古樹旁觀音廟舊貌換新顏。為了村民吃上乾淨、安全放心飲用水,村委翻新了水窖,現水窖旁還完好地保存著1973年“吃水不忘毛主席”的大紅字。貧窮落後的根源是鄉村與外界交通的不完善,一座大橋洪水蔓延的淤泥阻擋了村民出行,村支部黨員康立府、劉馨三番五次到公路局尋求解決,他們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老百姓有條出路。為了拓寬道路他們深入貧困戶王淑珍家裡,講常理說親情,千言萬語說心窩,百年讓出德行路,老人捐讓出土地,如今道路寬闊平整,方便車輛與人員通行。新修建的文體活動場所也將涵蓋村史展覽館、村民技能培訓班等,提升村民文化軟實力,讓全村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善。村幹部粗布衣家常飯農家炕頭謀發展,跑資金上項目產業扶貧有創新,將中煤資助的10萬元扶貧資金投入集體所有制企業,用於發展有機種植業、畜牧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把農產品拓寬市場提質銷售,增加村民收益,同時加強信息和物流設施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聯動發展,助推村民增產增收。

清明時節剛過,上天眷顧這個小村莊,剛下了一場及時雨,為春耕播種做好鋪墊,我們在村口見到這位女大學生村官劉馨,她正瞭望山坡溝壑,防止火災發生。她帶著一頂鴨舌帽,穿著一身運動衣,顯得精幹有力,黑黑的眸子堅定有神,“白皙的面龐”有點用詞不妥,用“樸素的面容”描述吧,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她說:“剛下了一場小雨,防火工作暫可緩口氣了,馬上面臨春耕備耕工作,今年土豆種植面積突破350畝力爭達到400畝;陽高縣的“大結杏”樹苗馬上開始栽種;從山東引進的金銀花樹苗,不知該咋種,去年冬天不太冷,試種的基本都成活了,種得少,經濟效益不高;種得多,又怕冬天氣溫太低,村民損失大,心中一點底也沒。”是啊,一個九零後女大學生村官擔子有多重!

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

駐村扶貧書記康立府和鎮長趙峰帶領部分村民,去陝西省禮泉縣袁家村、白村實地考察學習。讓村民親自看到外邊的變化,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樹立主人翁意識,動員全民參與,擴大基層民主,提升戰鬥堡壘作用,讓村民從思想上、行動上真正脫貧致富,把“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落實在具體行動上,進一步推動六百戶村成為“山西省旅遊扶貧示範村。”

六百戶年輕村幹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建設美麗家鄉,他們的奮鬥事蹟有目共睹。平魯區委、區政府授予“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莊”、“鄉村振興示範村莊”。

朔州市平魯區鳳凰城鎮六百戶村全體村民歡迎遠方的朋友來參觀旅遊。 (林智 高雲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