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一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后跳桥, 你怎么看?

指缝里的痛


昨晚我看到了孩子从车上下来然后又去跳桥的视频,之后心情就很不好,这一家子就这样散了:孩子没了,妈妈又将一辈子都生活在无尽的悔恨和歉疚之中,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这孩子从车上下来,跑到桥边,一点都没有迟疑,就那么决绝地跳下去。可想而知,当时的他,情绪一定是处于激动之中,且已经缺少理智。


我们作为外人,不知道母子两个在车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言语冲突,在观点、立场上又有什么样的差异。但也许可以推测的是,当时母子两人肯定情绪都很激动,且都没有想到向后退一步。如果能想到,如果能理解一下,这事情就不至于发生成这样了。


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妈妈的余生也将生活在悔恨之中,只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清风说心理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失去,真的让人痛心。现在,我们去批评痛不欲生的家长,去批评已经不在人世的孩子,都已经毫无意义。在这个悲剧事件里,我们所有家长都应该吸取以下的教训:

一、当孩子情绪低落或者情绪失控时,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要努力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以免发生意外。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一定是极其愤怒。孩子在什么时候才会愤怒呢?就是感到自己受了极大的委屈或者在人格上受到了侮辱。这时候他满腔怒火,没有理智,你说的道理再正确,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这时候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抱抱孩子,告诉他:“我知道你受了极大的委屈,有什么委屈就说吧!”“你想哭就哭吧,在我怀里好好哭一场,哭完就痛快了!”当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他就会慢慢冷静下来。等他冷静了,再引导他把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出去,可以听歌,可以打球,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看剧……

过一两天,等孩子情绪恢复正常,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谈他因为什么事那么生气。在交谈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看法,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怎样解决这件事,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我们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引导他正确处理事件。



二、及早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结合身边的事例对他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告诉他生命是多么美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没有什么事比生命重要。告诉他自杀和自残都是最愚蠢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深入孩子的身心后,他遇到任何事也不会去首先想到伤害自己。



三、家长无论多忙,都要和孩子勤沟通。

我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天利用吃晚饭和出去散步的时间,问问孩子学校都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和她一起说说她的同学,我也会把我遇到的有意思的事告诉她。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孩子已经高三了,我们俩沟通起来毫无障碍,常常聊得特别开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从聊天中,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随时掌握她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的职责,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不再有悲剧发生。


漫步在微风中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说实话视频我看了,当他跑出车内往桥下跳的那一下,我心里咯噔一下,生命就是这么脆弱,妈妈用无力的手拍打着地面,显得多么无助啊!我不敢想妈妈以后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内疚,自责!即使主要原因不在于妈妈!

那这件事的背后到底引起我们对教育的什么深思呢?

很明显现在的小孩极度缺乏心理健康的疏导,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始终接受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好多人可能只会在意你的学习,你的能力,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灵深处的关注,这种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我们应该从更多的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尽量引导孩子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而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内,所以,对孩子心理的疏导很大程度在于学校,老师与同学!

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从初中到大学设立专门的心理课程或者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学校不间断的组织孩子参加心理知识活动,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

总之,事情发生了,我们谁都不能怪,尽量采取好的措施保证此类事情不在发生!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与看法,大家认为如何才能杜绝此类“心疼”的事情发生,欢迎评论!

喜欢小李的朋友不妨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小李子雷彘穼


从上海的学生跳桥事件来看,有一些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威胁家长的举动,如果经常得逞,那么这个学生是否也想做出一些威胁家长的举动,但是,这次却很不幸,导致丢生命。如果是这样,在孩子小的时候的教育,没有能够对孩子有正确观念的认识的培养,没有的孩子进行处理事物态度的培养,导致自己现在很后悔,所以,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孩子,他的班主任想要把他的家长邀请到学校,和这孩子商量打电话时,这孩子就威胁老师,说从四楼跳下去,后来老师做工作,说学生和家长及班主任共同来商量某件事,孩子同意打电话,但是只是也许他的母亲到学校,不允许他的父亲到学校,因为他的父亲回家会给他暴打一顿,就这样,他的母亲来到了学校,可是,他母亲到学校来,对孩子束手无策,也不敢给出任何建议,老师此时特别无奈,他的母亲主动提出,让他父亲来到学校,这时,孩子随手拿起桌上的书,直接打向他妈妈头部,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不顺心就会打他妈,他的母亲说,孩子的爸爸骂孩子的奶奶是经常的事儿,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很重要。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从关爱对方的角度来解决。


小周高中数学


这类悲剧经常发生,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的新闻。

我认为,这类悲剧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对于孩子的学习,父母操心得比孩子自己还多,感觉像自己在上学一样。担心孩子落后,于是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拼命的奔跑,后面还拿个鞭子抽,完全不去听听孩子的喘息声。父母还自以为这都是为孩子好,孩子长大了就能明白这份苦心。于是对孩子各种包办,各种思维强加,觉得孩子只要听父母的就行,不要有其他行为,这样肯定没错…

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教育,让孩子越来反感和抵触。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同学打打闹闹,有点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时候父母还是用那种包办的思维去教育孩子,完全否决孩子,完全不听孩子的解释,那就可能酿成悲剧。

孩子遇到问题时,有疑问时,有不一样的见解时,应该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去倾听和帮助分析其中的原因,给与思维上的启发,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孩子与同学有矛盾,作为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梳理矛盾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听听孩子的看法,也许孩子有委屈和苦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经常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有想法有思维总比没有强,即使是错的。观点正确的、独特的万给予认可,错误的观点要引导其纠正,千万不要用学习来掩盖和淹没孩子的声音!


诚德教育


任性的孩子和冲动的母亲,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看了这条新闻,非常的痛心疾首,看到那个孩子毫不犹豫地跳下桥后,他的母亲无助的跪在地上大哭,已经生为人母的我,不禁也潸然泪下,同时这个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家长对孩子心理成长教育的深深思考,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让孩子从小受到情商教育,感恩教育,受挫教育。当然发生这种事情,作家长的责任是很大的,哪个孩子生下来时都是一张白纸,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孩子大概率的就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现在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受挫抗打击方面都是很弱的。情商教育,感恩教育,受挫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家教林老师


1从孩子角度找原因

性格极端 易冲动

2从父母方面找原因

父母是不太急 太苛刻 是否从孩子角度出发解决孩子的问题了?

我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 他回家后 我都是表扬的 我的选择是打你的人 必须打回去 如果孩子被打了 我就给他出主意 明天怎么怎么找机会 找借口 把挨的打揍回来

有的家长听说孩子打架了 不分青红皂白就是批评 孩子本身受了委屈 再加上父母不站在自己的角度 只是一味地指责 心里更憋屈


看明白却活不明白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难带啊

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没有一个敢说容易的。

这种结果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参与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提供某种方面的影响。

物质主义泛滥,精神缺乏

当前物质丰富,从家长到社会周边,对金钱的追逐,导致物质主义前所未有的至上,社会却较少关注孩子的精神建设,精神与物质没有同步发展。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映物质。但精神与物质却分离了。那么多脑残的追星族,竟然有坐地排卵这种词汇;攀比严重,从小就是名牌傍身。

只关注分数,不关心其他

入学后家长就成了提供物质保障,然后是分数,排第几。学校就是分数,分数越高越好。根本没有什么心理建设,小孩的所有问题都推到叛逆期这个词上,似乎叛逆期就无法修正一样!?

大多数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大多数家长是一种惯性去教育孩子,很大程度是带着修正自己以往的一种心态,不顾小孩实际去强迫改变小孩。很容易造成一种紧张的家庭关系。

多少家长除了看调教的书外,还看过教育小孩的书籍?


大学专业深一度


说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还在我当老师以前,我也是一个学生,当时班级里两个同学发生矛盾争吵,然后另外一个同学气不过,回家拿了把刀就把那个同学捅了,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和问题中的事件有着相似之处,就是有的同学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冲动,又喜欢走极端。

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和家庭教育有关,从小对孩子溺爱,在蜜汁中长大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一点挫折呢?

家长不给予引导,对危险意识还有法律意识教育不够,不知道自己走极端所造成的后果是会有多严重。

当然,社会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有,总之,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共同的培育。


好教师


哈哈,俗话说: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和苦难的磨砺。其心理年龄才能成熟,才能形成很强的抗挫折能力和承受苦难的能力。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各种庇护下“快乐”地成长,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苦难,这使得他们中有些人是虽然看上去生理年龄已经成熟,但实际上心理年龄还是很幼稚的“巨婴”。于是,当他们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遭受到各种不如意时,往往会表现得思维很幼稚,行为很冲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