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林下散養雞是利用經濟林、用材林等林地實施放養與舍飼相結合的養雞方法,它對林地實施種養業立體開發,減少林地害蟲、抑制雜草叢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園、林地單位面積的收入,解決農村部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林地養雞發展前景廣闊。但林地養雞與庭院養雞相比要注意以下問題:

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一、飼養管理要點:

林下散養土雞,必須實行科學飼養管理。所謂科學飼養管理,就是根據雞的不同飼養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進行供給,並最大限度的減少不利因素的刺激,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使其正常的生長髮育。

1.進雛前必須做好以下工作:對育雛室要進行一次認真消毒。密封性好的雛室可採用高酸錳燻蒸消毒。無法進行燻蒸的可採用3﹪來蘇兒或0.1新潔爾滅消毒液進行噴灑消毒。

採用地面平育的要鋪一層墊料(如鋸末穀殼等,要求是經過消毒,無有毒物質)。備齊足夠的用具。如食盤,水盤(槽)等,並經過消毒。預熱。進雛前要對育雛室進行預熱。

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2.雛雞階段的飼養管理:嚴格控溫:購進剛出殼的小雞,第一週的室內溫度應控制在32—35℃,以後每週下降2℃。

先供水,後供食:剛購入的小雛,因運輸途中飲水困難,大多體內水分不足,加之入室後溫度較高,加速水分的蒸發,必須先給飲水(必須是涼開水,並加入少量高錳酸鉀和1﹪的食鹽)。間隔一會(約半小時)再給餵食(必須是小雞配合飼料)。密度不宜過大:育雛室小雛密度過大,不利於吃食、飲水和自由活動,勢必會影響生長。因此,要控制飼養密度,在2周齡以內的雛雞要保證50只-70只/平方米的密度,到了3周齡-5周齡的時候,將密度控制在30只/平方米,可以根據季節、氣候等進行實際的調節。

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光照要求:育雛室要有充足的光線,儘量能讓太陽照入。光線太弱的育雛室應安裝電燈,但功率不能太大,一般應為小燈多點安裝。否則光線過強會發生惡癖,太暗了不利於吃食、飲水和飼養人員對雞群的觀察。一般育雛室按3.3平方米10W普通燈泡一隻為宜。

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雛雞新陳代謝旺盛,通過呼吸排出二氧化碳,排出的糞便因室溫教高很快產生大量氨氣,這些不良氣體,蓄積過多對雛雞生長不利,二氧化碳濃度增至15﹪就會出現昏睡,超過17﹪則會引起死亡。允許濃度為0.2﹪以下;氨氣濃度升高於20ppm就會引起肺水腫、充血和其他疾病。更高時刺激黏膜,引起流淚,流鼻液,並誘發上呼吸道疾病。氨氣的允許值為10ppm。因此,育雛舍應該通風換氣。有對流窗的要定時換氣。無對流窗的應裝換氣扇定時換氣。但同時應該注意進氣不能過大,以防突然降溫引起小雞著涼感冒。

及時分飼:單室育雛群體不宜過大,7日齡前每群300—500只為宜。同日齡的同品種的雞若個體差別、強弱差別明顯,要分開飼養。不同日齡的雛雞不宜混群飼養。

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按時防疫:育雛階段的防疫工作很重要,必須按時防疫。按照我區雞病的發生情況,做好相應的防疫措施。

3.林下飼養階段管理:在雛雞培育30天左右的時候,大約也就是體重在1斤左右的時候開始轉入大棚飼養。開始適用於野外放牧,剛開始放牧的時間要短一些,以後逐漸的延長,範圍也是由近及遠,逐漸擴大範圍,使雞群適應放養。搭建一些簡易的避陽棚,同時放置飲水器。目的在於高溫、暴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可以幫助雞群來遮陰、休息、飲水等等,降低意外情況對雞群所造成的損失。要嚴格控制放養的範圍,密度不要過大,可用絲網將放養區隔開。在放牧期間,要加強巡視的頻率,避免雞隻逃跑,可有效地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二、雞的常見病的防治:

硬嗉症:為小雞常見的一種病。表現為嗉囊脹大,觸摸堅硬充實,有時充滿氣體。原因:小雞吃食過量或食入難消化的東西,如布塊、塑料紙、大塊石料、骨塊等難以消化的異物積於嗉囊中導致。治療:若為飼料積食可用手輕揉,並注入少量糖鹽水即可慢慢恢復。若為異物性的嚴重阻塞則應採用手術療法,即用刀將嗉囊切開,取出異物後消毒縫合即可。

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一般性腸炎:該病無傳染性,表現為個別雞隻消化不良,腹瀉等。原因:可能是個別個體消化功能下降,或對某些飼料不適應等。治療:給飼料中加入酵母片,維生素B12,土黴素粉或磺胺類藥,連續喂2——3天即可。

外科病:如骨折、食道阻塞、皮膚外傷等,應查明原因並及時排除,按外傷處理方法進行治療。

2.常見傳染病的防治

雞常見的傳染病很多,如:雞新城疫、霍亂、雞白痢、支氣管炎、喉氣管炎、雞痘等病。但雞的這些傳染病重在預防,也就是前面新介紹的免疫接種。一旦被感染治療就來不及了,故在此沒有必要介紹治療方法。

林下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及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3.常見寄生蟲的防治

雞球蟲病:是一種危害雛雞的急性傳染病。2——8周齡小雞易感。主要症狀:排帶血稀糞,傳染速度快,死亡率高達50﹪以上。治療:用青黴素按每隻6000——10000個單位溶於水中讓小雞飲用(水量以2小時喝完即可)。個別精神較差,飲水量少的要用滴管喂服。

雞絛蟲病:是一種形似螞蝗的白色絛蟲寄生在雞的小腸中,引起的以貧血、拉稀為主要症狀的寄生蟲病。治療:氯硝抑胺(滅絛靈)按每公斤體重50——60毫克給雞喂服;可用中藥——檳榔煎汁給每隻雞(每公斤體重1.5克)喂服或按比例拌食喂。

雞線蟲病:主要有蛔蟲、腹腔線蟲等。治療:用於治療線蟲的藥物很多,如:齊全打蟲星、左旋咪唑、阿維菌素。可按說明書用量給雞喂服。

雞外寄生蟲病:雞蝨(羽蝨),治療可用“滅害靈”(又叫滅蝨粉)給雞身、雞圈、棲架等處噴灑即可。

雞蟎(疥癬蟲):治療可用殺蟎靈塗抹或低濃度藥液進行逐個水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