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股份、武鋼股份昨復牌“一”字漲停

◎每經記者 彭斐

在“中國神鋼”合併方案出爐後,作為兩大鋼鐵巨頭的上市平臺,寶鋼股份(600019,收盤價5.39元)、武鋼股份(600005,收盤價3.04元)昨日復牌均“一”字漲停。

受寶武兩大巨頭合併影響,鋼鐵板塊也大受提振。截至昨日(10月10日)收盤時,鋼鐵板塊一掃之前頹勢,當日大漲2.08%。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早在寶武合併啟動之際,外界就已充滿期待,此次合併將為後續鋼鐵整合重組樹立標杆性典範作用。

寶武聯合只是第一步

昨日復牌後,寶鋼股份、武鋼股份均“一”字漲停。用一位鋼鐵分析師的話講,僅從速度上,就讓各界打消了擔憂。

事實上,寶鋼、武鋼的合併,被認為是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大事件。但就整個鋼鐵行業而言,今年鋼鐵過剩產能的退出速度,卻多少有些緩慢。來自上海證券的研報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累計退出鋼鐵產能21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其中,今年上半年,鋼鐵去產能完成全年任務的30%;7月份大幅提速,單月完成了17%的任務量。

上海證券在研報中稱,2016年上半年我國鋼鐵產業去產能整體較慢,並未實現“時間過半、任何過半”的目標,這或許意味著下半年鋼鐵產業去產能將加速。

在金銀島市場分析師弭澎琦看來,國內鋼鐵供求失衡是事實,幾大需求產業很難再為經濟提供強大動力,去產能和去產量勢在必行,而重組是加速去產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寶武重組被寄予厚望。上海證券認為,寶武合併是我國鋼鐵產業升級的開始,中國鋼鐵行業將進入密集整合重組的十年。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鋼鐵業粗鋼產量達8.04億噸,佔全球鋼鐵行業粗鋼產量的近一半,而產能利用率僅為67%左右。與此同時,鋼材消費總體進入下降通道。對此,弭澎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沒有”早已不是我國鋼鐵業的問題,近年來它遭遇的是“多了”的煩惱,而多了就需要有所淘汰。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採訪中,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表示:“寶鋼與武鋼聯合,是中國鋼鐵業動力轉換戰略的第一步,但不會是唯一一步或最後一步。”

鋼鐵行業或迎去產能高峰

經過3個月籌劃後,寶鋼與武鋼這兩大巨頭終於走到了一起。在此次鋼鐵大重組中,寶鋼集團將成為主導方。寶鋼股份將向武鋼股份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併武鋼股份。寶鋼股份為本次合併的合併方暨存續方。

弭澎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改革開放以來鋼鐵行業首例重大重組案例,寶鋼、武鋼的合併將為國企改革樹立標杆性的表率作用。

公告顯示,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的換股價格確定為:寶鋼股份4.60元/股,武鋼股份2.58元/股。由上述換股價格確定武鋼股份與寶鋼股份的換股比例為1:0.56,即每1股武鋼股份的股票換0.56股寶鋼股份的股票。

一旦交易達成,合併後上市公司將在全球上市鋼鐵企業中粗鋼產量排名第三;在集團層面,產量規模將超過河北鋼鐵,僅次於歐洲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位列全球第二。

之前,鋼鐵行業過於分散,也影響化解過剩產能政策的效果。2015年中國鋼鐵行業前十名市場佔有率回落至34.2%,產業集中度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點。鑑於此,國家在政策層面積極倡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鼓勵鋼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化解過剩產能,推進行業“去產能”。

2015年3月,工信部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公開徵求意見,提出進一步組織鋼鐵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兼併重組,到2025年,前十家鋼企粗鋼產量全國佔比不低於60%,形成3~5家在全球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鋼鐵集團。

對於化解過剩產能,合併後的寶武鋼鐵將在一年內化解產能超過600萬噸。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均表示,爭取在今年底提前完成上述去產能目標任務。

弭澎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寶鋼和武鋼的合併亦體現了“政策性的暗示”,“接下來,我們或許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類似的合併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