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是都看手机了吗?

小魉岁月


没有证据表明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说是专指纸质书的话,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但是并不代表现代人的阅读量下降了,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每天要阅读的公众号上的文章打成铅字,装订成册,我想我们的阅读量也许会令我们大吃一惊。

但是手机对我们时间的占用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在手机广泛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以前,我想象不出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如此的容易消磨时间。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从娱乐方面,手机的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相对于电脑而言,手机可以选择的姿势更加的多,电脑起码得坐着,而手机只要躺着,就可以玩儿。据我个人的经验,越是没有什么工作的人,越是依赖于手机,玩手机的时间也就越长。

其实如果真的想读书的话,这两件事是不冲突的,因为手机毕竟把读书的方式大大的扩展了,比如以前读纸做的书,那么现在可以听书,现在可以读电子书,现在可以读电子杂志,都是一种学习。

比如你以前喜欢看报纸的话,那么现在浏览一下网页上的新闻,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有自制力的话,那么手机绝对是一个好东西,能让你的阅读量大大增加。


扪虱看天下


我现在也是用手机看书的,但总感觉用手机看书没那种读书的氛围,很难进入读书的状态,回想当年艰苦读书的经历,我至今犹觉惭愧不已……

为了读书,我在每天的五更时分鼓足勇气走出鬼楼,阅读让我战胜了一切恐惧。


读初中时,我们的宿舍楼还是文革时期建的青砖木楼,除了青砖墙,灰色瓦外,像楼梯,一二层之间的天花隔板,走廊,房柱,房梁等等都是木制的,在宿舍大门正前面,左右都有一棵水桶粗大盘互交错的老桂花树。每到秋天,整个宿舍区都能闻到幽幽的桂花香,因此学校的一些节目,主持人在开场白都会带上一句: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此处省略一千字)


就这么古朴雅致的宿舍,却在几年前,有一个初三的女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宿舍楼上吊自杀了(这座楼,一楼住男生,二楼住女生)于是,在校园里流传了各种鬼故事,比如说有人半夜去上厕所看见那个女孩在她前面走进了厕所,又有人说,曾在深夜看见教室里有人在拼命写作业,但没开灯,定睛看时,却又忽然不见……各种鬼故事流传校园几年之久,今我们毛骨悚然,因此在我们住这栋楼时,晚上上厕所都是要叫一个伴才敢去的,没办法,当时农村孩子从小就听鬼故事,非常迷信的。读初中时,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比较自卑,不喜欢与人交际,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当时学校的图书室开放了,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星期借一本书看,当时我借的第一本书就是渴望已久的《红楼梦》从翻开第一页的开卷第一回起,我就深深入迷于书中。当时我也没别的娱乐,一看书真的就成书痴了,仿佛自己也进入了书中一样。
每天晚上的自习,同学们做作业,我就如饥似渴地读《红楼梦》由于太沉迷,还被上晚自习的辅导老师批评过,学校每天晚上8点半就下晚自习了,教室准时关灯,而宿舍也是晚上10点准时关总闸。我感觉我的阅读瘾没有解决,晚上翻来覆去,老想着书中下一回会如何写?想着想着就进入了红楼梦乡,在梦里我看到了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尤二姐,袭人,晴雯,平儿等等,仿佛我也是贾府的,跟他们非常熟……

在一天夜里,忽然梦醒,但见窗外秋月皎皎,虫鸣唧唧,我感伤不已,好想再回梦中,但又不可能。这时,我突发奇想,此时我何不即刻拿着《红楼梦》去教室里爽快地看上几回?




于是,从床上起来,穿好衣裤,拿好书本。正准备开门,却又犹豫了,这深更半夜的遇到女鬼咋办?因为宿舍门一开,走出去就是上二楼的楼梯,当年那个女学生就是在这是上吊的……这么一想,我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正准备回床睡觉。转念一想,比起读《红楼梦》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大起胆子,清咳两声,大步出了宿舍大门。



走出门来,但见天上繁星点点,明月西斜,我走在路上,鞋子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响声。



到了我们班,教室前门是锁上的,我就去了后门,卸掉后门的一块木板(农村的学校,门都是破的)进入教室,打开了灯,端坐在课桌前,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起来,很快我就沉浸于书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东方既白,起床铃响起。我才回去宿舍洗漱,然后去跑步,吃早餐,上早自习……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五更时分准时起床去教室读书,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风雨无阻。整个初中三年,我至少读了两百多本古今中外的名著,而且所有书基本都是在这种偷偷摸摸的环境下读完的。由于大量的对经典名著阅读的积累,使我的对阅读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了,高中时正流行韩二,郭四,路遥的作品,可是他们的作品根本入不了我的法眼,读之使我昏昏欲睡。

如今虽然有了条件,却没当初读书的执着了,真是可悲可叹啊!


潇湘笔客


不请自来,说两句吧!

我91年生人,小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确实读书多一点,像《故事会》《意林》什么的。


那个年代除了看电视,好像杂志就是主要娱乐模式了吧!

后来慢慢有了小灵通,蓝屏手机,滑盖的,能上网的。也就慢慢开始用手机浏览网页。那时候人人网,贴吧还很火。流量一个月也才几十兆。

现在5G技术都有了,各种APP。娱乐方式比以前多的多。无论是看直播,刷视频,看新闻,玩游戏,购物,谈恋爱。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基本上出门遛个弯,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吧。

我个人认为的话,是时代发展的原因。

现在“快消文化”,“娱乐主义”至上。很多人都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说白了,书籍给我们的信息太少,太慢,太单调了。远远没有手机带来的庞杂,快速。


但也有个问题。当代人越来越不愿意动脑子了!

这或许也是“快消文化”的弊端吧。新闻信息来的太快,人们往往还来不及认真思考就会被下一条信息吸引。

以前讲“事了了再渡人”,意思是自己明白了才能去影响别人。现在的人大多“先渡人”再“事了了”吧。

这段时间刘强东的事儿一直很火。我有个粉丝说,看到女主的起诉状,很是愤怒,甚至于晚上都睡不着。第二天又看到视屏,跟起诉状完全不一样。顿时感觉被愚弄了一般。很懊悔!

大部分人或许都是这样。被庞杂快速的信息搞得一脸懵逼。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相。

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太爱思考了。看到一条信息。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思考,而是习惯于看媒体的评论。

说严重点,媒体的意见代替了大部分人的思考。

我们或许太容易被左右了!

还是得空,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吧!!!


超级弗兰克08


说下我知道的:

  1. 我是很好奇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2. 我从上高中到大学毕业,身边那些看书的人还在看书,不看的还是没看。
  3. 我每年都会在网上买很多纸质书,在当当只买书已经连续好几年钻石会员了,另某狗某猫上面也买,我看下面评论依然很多人在热爱着读书。
  4. 去年入手Kindle,除了经典的书籍还是要买纸质的以外,其他一些现代小说文学都在这上面看了(恕我直言,现在很多书一遍就够了,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和金钱),是我拿的姿势不对,还是我看书时躲起来了?还是别人都觉得我在玩手机?
  5. 其实看了多少书自己一下也说不清,只是在别人看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时,突然想起“哦,这个原著我看过的”比如最近的《古董局中局》《暗黑者》(改编自《死亡通知单》)这些系列的书我在高中就全都看完了。
  6. 生命不息,爱书不止。

最后,不要被你所看到的虚假的外表所迷惑了,你所认为的人人都不爱读书了,只是一种假象,或者说只是你的一种错觉!


迭微


我记得十多年前还没有智能机的时候,我用过一台多普达手机。就在那个时候,我在一年之内把金庸的所有书全部都看了。那个时候才20到30岁,还年轻,脖子没有问题。而且我这个人是不喜欢看小说的,所以到那个年纪狠下心来,一年之内看了十多部小说,才深深感到这些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

到现在已经40多岁啦,这个时候脖子,腰鼓都不是很灵活了,因为以前运动过度,伤到了筋骨,所以经常都会感到不舒服。有时候晚上侧着身子睡,背就痛一两个星期。所以我现在基本上都不看书的。但是我会看手机视频,而像《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样的小说的话,我也有几个年头反复的看了几次。错应该不是看应该是听。

我把《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评书录音全部下载了下来。然后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打开手机,戴上蓝牙耳机,一集一集地去听,在车上也会听。我还有个同事差不多比我小十年,但是脖子就出了问题,他在办公室的电脑显示器就用书给垫起来了,逼迫自己每天就昂起头来看屏幕。看书不是不好,就算你习惯怎么好,你都必须要低下头来看,但是手机呢,你可以把它放到跟视觉平行的角度。一部手机就有看不完的书。但是如果你喜欢看书的话,你还必须要买很多书,你不想买书的话呢,还要到图书馆去,千辛万苦去找书,借书,还书。这样真的很辛苦的,当然年轻人除外。


教你孩子学英语


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和玩手机有一点的关系,在我身上体现的就很明显。

原来我的家庭定书籍:读者,一直是读者的追随者。后来有了电子版的读物就不在订阅了。

学习图书馆的杂志、小说也是我必须借阅的,有其放假会拿回很多书籍,孩子也跟着一起阅读。以致到现在孩子还有读纸质书的好习惯。

而我自从会玩手机开始,下载了很多app,偏向玩乐的多,虽然微信的订阅号必读,手里的纸质书真的很少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看到这么多读书的提问,一下子怀念自己读书的日子,闻着墨香,喝着清茶,在阳光下享受书香,静静地,把心放在书香里,飘扬思绪,和书籍一起快乐,一起悲伤,惬意非凡。怀念,怀念。





风筝飘带


说的很对现在看书的人很少拿我记得多年前上火车去别的地方火车上看书的人还是蛮多的看小时候的看杂志的等等但是最近这几年在火车上你根本看不到看杂志的人那偶尔有那么一两个,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手机,因为手机上不光可以看文字,还有音乐,视频等等,方便了很多,所以说大家就不看书了。

其实不光中国,其他国家也一样,很多人说外国人在坐车的时候看书,那是因为他家的网络不好,不能够看手机,现在网络好了,他们依然也是看手机。

当你坐飞机的时候,你发现飞机上还是有蛮多的人看报纸打字的,因为飞机起飞的时候手机是需要关机。



朱雀电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便捷性,中国手机网民已经超过8亿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生活工具。

手机网络的便捷性、网上书本的全面性以及很多书本在网上是免费的,这让很多人不再跑去买书,不再去书店读书,而通过手机网络读书来获取知识,网上读书也成了很多人平时的一种习惯,于是,拿着书本看书的人逐渐减少。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网上读书可以让读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读者可以评论留言自己的想法与网友探讨,也可以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得到其他网友的帮助解答,这让读者能得到更好的读书体验。

以上就是我对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的看法总结,总而言之就是网络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改变了大部分人的阅读方式。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我是马儿啦,一个啥都懂点会点的媒体人,喜欢请点赞关注。


马儿啦


『如果都看手机,人们将来会怎样呢?』

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智能手机,人们随时随地地都可以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书籍、报刊、杂志、新闻报道、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游戏和聊天等等,并且可以记录下来阅读的数量和地点,同时也可以方便携带,还有一定的乐趣这里面。有的文章资料还有评论功能,有利于发表读者的体会和感受,有的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当我们公认的阅读方式被手机替代之后,当现代科技手段替代了古老的读书写字的情况下,人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会不会下降?人们还能不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可不可以不需要书籍而只要手机呢?

请您告诉教育者,人们将来会怎样呢?





中小学教育者


过去看书的人也不多呀,民国时中国人口是四亿七千五百万,读书人有一千万吗?就算念过书的人有一千万,那四亿六千五百万人还都是文盲。

所以当时读过书的人是特殊阶层,就连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个穷困撩倒的人,一个只能买一碟茴香豆站着喝酒的人,还要穿一件长衫,因为当时的长衫.短打扮是劳心者和劳力者的重要区别,也即读书人和文盲的界线。

而今天哪?读过书的人超出了十几亿,谁敢说自己没读过书?

只不过不吃读书这碗饭罢了,过去为什么读书的人少?因为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而不能全国几亿人都去考秀才吧?所以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自知之名,也就不去花那个钱、费那个事儿去读书了。

今天也一样,读书是要致用的,有几个人能考住重点高校?有几个人能考研、考公务员?所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拿张二本或传科的文凭就行了,又何必劳神费心的做无用功?有哪时间还不如上网找个开心视屏哈哈一笑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