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多元化 中國的“雷曼兄弟”救還是不救?

這次,中信國安成了中國的“雷曼”,救?還是不救?

時代週報獲得的一份名為《關於懇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協調解決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重組過程中有關問題的函》的文件顯示,中信國安已啟動資產重組工作,且中信集團正就旗下中信國安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國安”,非指向000839)流動性風險向中國銀保監會請求協助。

為此,這封信函由中信集團向中國銀保監會發出,大意是請求銀保監會出面,穩定及協調相關債權人。也就是說,中信集團希望銀保監會出面擋一擋前來追債的銀行機構。

這無疑代表著中信國安已半公開承認了資金危機,並且這一危機已經大到自己無法解決,需要求助銀保監會。詳情點擊《中信國安瀕臨崩盤:負債1558億,求監管部門阻銀行追債》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位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馮猛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後,看懂經濟評論作家

中信國安集團的資金危機,是緊貨幣環境下,企業多元化戰略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

企業多元化經營,是指企業經營不侷限於一種產品或行業,而是跨產品或行業進行經營。多元化戰略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選擇,多數成長中的企業均會實行不同類型的多元化戰略。對於中信國安,該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了通信、能源、房地產、文化、體育、旅遊、廣告等共計十二個大類、二十五個小類的範圍,實行的是整體多元化經營戰略。

多元化利弊參半。多元化雖然有一定的益處,能夠分散行業經營風險,利於企業向新興行業轉型,並在轉型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原行業的發展。但是,多元化經營也有不少風險,包括財務風險、決策失誤風險和管理下降風險。此次中信國安,就是在財務方面出了較大的問題。

近兩年貨幣環境持續收緊。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2016年底進一步強調要把降低企業槓桿率做為重中之重。緊貨幣政策環境下,央行貨幣供應量M2同比從2015年12月的13.3%,下降至2018年6月的8%,此後持續維持在8%附近,2019年3月為8.6%。在緊貨幣背景下,諸多高槓杆企業和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已經陸續出現了債券違約的情況。

內憂外患造成中信國安集團此次危機。在外部信貸環境緊張的情況下,中信國安集團的知名項目“國安府”出現法律問題,累計長達7年共計200億元的投資,預期無法獲得回報,這可能是壓倒中信國安現金流的最後一根稻草。房地產是重資產型企業,對於多元化經營企業的財務能力和管理能力是較大的挑戰。如果該項目由同樣規模的專業化公司運營,可能在法律審查和運營方面,會有更好的結果。

中信國安集團的資金危機,同樣也是對其他多元化經營企業的警鐘。企業多元化經營既需要提升業務能力,也需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符合國家政策背景和宏觀經濟走勢,這對於企業家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