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海軍起步更早也更具規模,為何後來被北洋海軍取代了?

螞蟻ling


南洋沒有海軍,官方名稱是南洋水師,而南洋也確實把這支近代海軍艦隊當做舊式水師來使用,長期停泊在吳淞口,也就在長江裡面巡邏,極少出海。

如果說北洋海軍的興起是因人成事,南洋水師的衰落也就是因人而廢。

咸豐十年十二月(1861.1),清政府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列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下,駐上海,管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及潮州、瓊州、淡水各通商事務及各項“洋務”,由江蘇巡撫兼任,這是南洋大臣的前身。

同治四年(1866),清政府將原來的五口通商大臣改為“辦理江浙閩粵內江各口通商事務大臣”,設在上海,後移南京,後來演變稱為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管理長江及江蘇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南洋通商大臣初為專職,後由兩江總督兼任。其後兩江總督例兼遂成定製。南洋水師的“南洋”,就是來自於南洋大臣。

在北洋水師購買的“定遠”級鐵甲艦回國之前,南洋水師的“開濟”級巡洋艦就是中國海軍最好的軍艦了


南洋水師的第一批軍艦來自於曾國藩創辦、李鴻章發展的江南製造局,全都是西式蒸汽輪船。包括當時中國最大的國造軍艦——2800噸的“海安”號和“馭遠”號。這個紀錄直到新中國後來建造的051級導彈驅逐艦才被打破。當時還沒有設立南洋大臣,自然也沒有南洋水師這個名目,所以這支蒸汽小艦隊就被稱為“江南輪船”。

南洋水師的重炮艇


李鴻章調往直隸後,為北洋購買了四艘淺水重炮艇,。"龍驤"、"虎威"二艦排水量319噸,310匹馬力,航速9.5節,乘員61人,裝備一門11吋(279毫米)主炮;"飛霆"、"策電"二艦排水量420噸,270匹馬力,航速9.5節,乘員60人,裝備一門12.5吋(317毫米)主炮。後來新的炮艇到貨後,這批炮艇移交與李鴻章關係很好的南洋大臣沈葆楨,這時已經有了南洋水師,這四艘炮艇成為南洋水師最先進的艦艇。

南洋水師起於李鴻章

南洋水師興盛於左宗棠

南洋水師衰落於劉坤一



左宗棠、曾國荃相繼主政南洋後,從福建船政要了3艘無防護巡洋艦,從德國購買了2艘無防護巡洋艦。這五艘巡洋艦都是同型,被稱為“開濟”級,排水量2200噸,馬力2400匹,航速15節,只是武器稍有不同,這也是南洋水師最盛之時。而北洋僅僅從英國購買2艘小型撞擊艦。所以中法戰爭爆發後,南洋可以抽出5艘軍艦南下,北洋水師只能抽出2艘。

此後的南洋大臣劉坤一不重視海防建設,南洋水師建設也陷入停滯,而北洋海軍得到中央重視,向德國、英國陸續購買大型鐵甲艦2艘、巡洋艦5艘、魚雷艇12艘。而南洋水師直到甲午戰爭前才向德國買了4艘魚雷艇。

之後南洋水師持續衰落,原有軍艦不是因為事故損失,就是因為老舊報廢,不但趕不上從英德購買了11艘新式軍艦的新建北洋水師,連張之洞搞的湖北水師都從日本購買了14艘新式艦艇,後來居上,超過了南洋水師。


海軍史研究會員


南洋海軍,是清朝搞洋務運動時搞的一支現代化艦隊,建立於1875年。規模還挺大的,負責江浙一帶海域的海防,主要停泊在南京、上海。

南洋艦隊相對北洋艦隊,無論是裝備還是人員的訓練,都有很大差距。1885年中法戰爭中遭重創,之後南洋艦隊一度長期停止購建新艦。1894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後,從南洋艦隊中抽了一部分艦船北上設防。到了1909年,南北艦隊合併,改成了巡洋艦對和長江艦隊,至此,南洋艦隊正式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