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什麼樣的歷史?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這話吧,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緬甸,緬甸國土面積大約6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0位(應該不低了),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而緬甸動亂根由禍端就是在1983年,緬甸政府的民族劃分,緬甸不過5千萬人口,居然一共有135個民族,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如此細化的區分讓緬甸民族意識大為提高。克欽族就是緬甸第四大民族。克欽族在本民族的要求達不到的情況下。克欽族就此要求獨立並發動“叛亂“要求獨立。克欽獨立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而且一直謀求克欽族的高度自治甚至獨立。

而且緬甸不僅克欽獨立軍一個軍事叛亂組織,緬甸現在有公開的25支民族武裝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裝,僅撣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裝經常活動。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緬甸民族叛亂的背後有大國較量的影子。克欽獨立軍與美國淵源頗深。早在二戰期間,克欽族武裝就幫助美國攻擊日軍,幫助美軍。在1945年已經有2萬多武裝部隊了,他們分別得到了美國總統和國防部的嘉獎。美軍至今中一直保留緬甸克欽軍基金會。緬甸獨立以後,克欽軍併入緬甸國防軍,(編制為3個營)但獨立性極高,根本不聽緬甸政府管轄,大有聽調不聽宣的意思。但後來緬甸政府沒有兌現“彬龍協議”中關於尊重克欽高度自治的條件,導致緬甸政府與克欽族的關係惡化。克欽族本身又發生分裂,一部分徹底歸化政府,一部分成立克欽獨立軍,成為“分裂”分子。後來緬甸軍政府成立,美國開始全面制裁封鎖緬甸,直到2009年緬甸民選政府上臺,雙方關係才有所改善。而且開始全面扶持昂山素季“民主派”。而自緬甸新政府成立以後,就開始謀求與克欽族和解,但收效甚微,矛盾和誤解太深,打打停停並未真的停止。

緬甸政府有一個原則問題就是,一國只能有國家軍隊,不能存在民族武裝,但克欽族怕緬甸政府事後反悔,要求保留部分軍隊。被緬甸政府斷然拒絕。而克欽獨立武裝也只能去尋求美國的支持,緬甸克欽獨立軍副總司令桑魯甘茂對美國進行了長達11天的訪問。緬甸認為美國這是干涉內政,克欽獨立軍挾洋自重,而美國則為了在緬甸有“自己人”也開始全力支持克欽獨立軍,防止緬甸在外交上傾向於東方大國。尤其是在緬甸與東方大國簽訂港口協議以後。克欽族獨立軍在美國的支持下就撕毀協議重燃戰火。美國就是為了搞亂緬甸北部局勢,阻止中國和緬甸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克欽獨立武裝的目的就在於為了“獨立建國”但實際上就在大國角力的情況下順著美國的利益在走。雙方就是一個相互利用的關係。克欽獨立軍可以到美國接受培訓。美國的戰略目的就是在緬甸軍人集團、昂山素季民主派集團和克欽獨立軍三方面力量中尋求平衡。

而在克欽獨立軍主要領導人是副主席恩版臘、總參謀長甘雙。克欽軍總部在拉咱,有六個旅,接近一萬五的兵力。武器精良,驍勇善戰不亞於緬甸政府軍。可以說緬甸政府軍根本無法剿滅克欽獨立軍,談判解決是唯一的方法,但彼此信任度太低,還有外力介入根本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全境30餘支民族地方武裝中的一支,而且是地處緬北各武裝中戰鬥力比較強悍的一支,自2011年起也緬甸政府軍反覆爆發戰鬥,直至2015年果敢同盟軍東山再起後,雙方之間的戰鬥才有所減少。

克欽獨立軍起源於鄰國在某個階段贈送的56支衝鋒槍,然後一直試圖擺脫緬甸聯邦政府的控制建立相對獨立的自治政權。目前克欽獨立軍擁有武裝3萬多,民兵近10萬人,但事實上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盤上人人皆兵,因為到了18歲,所有克欽獨立軍控制地盤的男女除非上學否則就要入伍,入伍後就一直要服役到60歲,或者當民兵到60歲。

克欽獨立軍擁有相對完善的指揮與訓練體系,比如說有中央軍校,不僅培養自己的青年軍官,還是果敢同盟軍東山再起的源地,是若開解放軍的源頭;克欽獨立軍還有自己的兵工廠,可以製造出步槍和機槍(因為受制於材料,所以彈藥和槍械性能不夠好),一度還研發製造了迫擊炮。克欽獨立軍在與緬軍全面對抗這些年間已經漸佔下風,失去了政治中心拉咱周邊所有的高地,緬軍現在基本可以居高臨下對拉咱形成威脅,以至於克欽獨立軍和獨立組織不得不將其中心遷往萊鑫。而萊鑫現在已經形成如同小鎮般的新據點。不過,萊鑫面對緬軍的全面進攻也很難據守,所以克欽獨立軍開始將部分人員與裝備轉移到印緬邊境的克欽族聚居區,並且在那裡有一個旅的架構。

事實上,緬甸克欽族與我國境內的景頗族是“同一祖先,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歷史與文化”。不過,克欽族因為受美國宗教影響比較深,而且二戰期間曾經組建武裝與美軍共同打擊日本,所以今天的克欽全民信仰基督教。克欽獨立組織的高層也比較重視教育,不少克欽高層和青年都會講英文。

當下克欽獨立軍與獨立組織也在與緬甸聯邦政府接觸,準備走和平談判的道路。


邱永崢


克欽族也即是我國境內的景頗族,主要聚居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撣邦和實皆省境內,總人口約有一百三十萬左右,克欽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領土,只不過到了近現代,先是英國侵略和佔領克欽邦也被歸入英屬緬甸,緬甸獨立之後,克欽邦才開始獨立自治。要說克欽獨立軍的前世今生,那還得從1949年說起:


一九四九年克倫族人拿起武器開始反對聯邦政府,這時克欽族也有些人參加到反叛中,政府軍第一克欽營上尉羅相加入了克倫反政府武裝,一九五零年他率領手下到撣邦北部活動,當時一個克欽族高中學生昭賽也跟隨了他,後來一九五一年,羅相到外國避難,昭賽投奔克倫民族自衛組織。

一九五九年,昭賽在克倫族人的幫助下,回到撣邦北部進行地下工作,他弟昭杜這時候也跟加入了進來,一九六零年,昭氏兄弟與前政府軍下士拉蒙杜介,拉瑪拉迎組建了克欽獨立組織,昭賽任主席,他兄弟任副主席,拉瑪拉迎任總書記,並且從撣邦手中得到了一部份武器,成立了一隻二十七人組成的武裝,一九六零年二月五日,克欽獨立組織開始攻打臘戍銀行,也是從這一天開始,他們開始了漫長的武裝鬥爭之路。


1961年2月5日,克欽獨立軍(kia)和克欽獨立委員會(kic)成立,同年3月開始了第一區軍事基礎知識培訓,區域組建的第一營和第二營,在農村成立了自衛隊,但是當時他們的力量還稍顯單薄,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跟誰,烏魯上臺之後,把佛教定為國教,並且寫入了法律,而且撣邦的土司也要求進行邦聯制,這是神說一句話的克欽人的民族主義情結,因此他們也產生了一種想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克欽邦的想法。

克欽獨立軍抓住了民眾對當局不滿這種情緒,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克欽獨立軍逐漸的變得強大,並且,也有一些其他的外部組織和少數民族武裝對他進行援助,克欽獨立軍在1963年年底已經擴大到2100人,但是從1964年12月,緬甸政府軍開始對他進行清剿,克欽獨立軍,傷亡慘重,共有1070多人被打死,1060多人被俘虜,2200多人投降,克欽獨立軍的實力大大的下降。


後來緬軍抽調出清剿他們的人員去攻打緬共,獨立軍開始派人到泰國印度等國請求支援,並且也開始走私毒品,玉石等等籌措軍費,1967年開始印緬共合作,緬共派羅相開始吞併撣邦北部管轄區,由於克欽獨立軍一直由昭賽等三兄弟專權,手下有些人就對他們不滿,有兩百個人脫離了克欽獨立軍,因此他們和緬共的關係鬧僵了,克欽獨立軍對外宣稱緬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為了對付緬共決定和政府和談,過了一段時間,結果又和緬共和好了,到1972年初,他們和緬工的關係又惡化了,克欽獨立軍準備再次和緬共和談,政府沒有答應。

1976年新的克欽獨立組織與緬共簽訂了統戰協議,決定放棄建立克欽共和國的主張,決定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團結各族人民,聯合其他少數民族武裝,爭取民族區域自治,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克欽獨立軍已經發展到7000人,緬共因為當時雙方合作緊密,也給他們提供了不少武器,後來由於雙方的管轄範圍和指揮權等發生了分歧,終止了合作,緬共解體以後,他們先後與緬甸政府多次和談,都沒有達成重要成果,1991年,緬甸政府提出同意進行談判,但是在同年10月,提出讓他們先放下武器再進行談判,這一要求被克欽獨立軍拒絕,於是政府軍向克欽獨立軍發起了進攻,但是最終也沒有消滅克欽獨立軍。



1993年9月20號,經過四輪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停火協議,1994年2月24日,雙方簽署了和平協議,緬甸政府承認了克欽獨立組織的合法地位,決定在密支那東北部設立克欽邦自治區,克欽獨立軍也成為了第十隻與政府達成和解的少數民族武裝,但儘管已經簽署了和平協議,但其實他們暗中仍然在招兵買馬,他們還派出代表到美英德法日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尋求援助,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外國克欽民間組織的身份,先後對他們進行了幾次資金上的援助,並且為相關人員頒發了勳章。

如今的克欽獨立軍,它的控制區為克欽邦第二特區,是克欽最大的一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轄區二百八十七平方公里,境內人口15萬,下設十二個縣。KIA(克欽獨立軍)總共下設五個旅,總兵力約有一萬五千人。他們也與克欽邦的另外兩支少數民族武裝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從1994年簽署和平協議之後,克欽地區保持了10多年的和平時期,直到2011年,緬甸政府軍以保護水利設施為由進軍克欽,好不容易保持10多年的和平再次被打破,又開始了武裝衝突。2018年緬甸政府軍最高長官再次授權軍隊對地方武裝進行清剿,所以直到如今,克欽邦仍然沒有實現全面停火與和平。


唐僧他不懂愛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什麼樣的歷史?

緬甸的克欽族就是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克欽邦是位於緬甸東北部一個克欽族自治邦,首府密支那,控制面積287平方公里,管轄人口15萬人。二戰時期,中國遠征軍戰鬥過的地方。

要想了解克欽軍的歷史,必須瞭解克欽邦的歷史。

1948年,緬甸從英國獨立後,依據彬龍協議和當時緬甸聯邦憲法,1958年後,可以自決脫離緬甸聯邦。到了1958年,緬甸政府凍結了憲法中民族獨立條款,克欽邦獨立的願望落空了。1961年,緬甸軍中有一支少數民族隊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成立克欽解放軍,並宣佈成立獨立的克欽政府和政黨。

克欽獨立軍,也叫克欽解放軍,成立於1961年,依據彬龍協議,其宗旨是實現克欽邦從緬甸聯邦中獨立出來。它是緬甸最大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也是緬甸北部實力最強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他們依據緬甸北部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為了確保民族區域自治,數十年裡跟緬甸政府軍打游擊戰。

1987年,緬甸對克欽邦進行了大規模圍剿,時任克欽邦主席進行了不抵抗政策,其克欽政府被迫撤離到中緬邊境地區,後來,天降一場大暴雨擋住了緬甸軍隊的進攻,挽救了克欽邦政府。1989年,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斷絕了武器的來源,形式非常不利,為了生存,於是與政府軍簽訂了《停戰協議》。

克欽獨立軍內部經常發生內訌和兵變,建軍功勳早丹三兄弟被殺之後,布朗森為主席,其去世後,繼任者是早邁,後來早邁也被軍人發動政變軟禁了,都宰為主席。

1994年,停火協議達成後,緬甸政府承認克欽幫。2008年,緬甸憲法規定全國只能有一個i軍隊。克欽獨立軍改變了之前尋求獨立的宗旨,宣佈取消克欽獨立軍的番號,願意就軍隊改編問題與政府談判。緬甸新政府成立後,在是否保存克欽獨立軍完整問題上,雙方分歧嚴重。

2011年,緬甸政府撕毀了長達17年的停火協議,進攻克欽獨立軍,雙方造成嚴重傷亡。此後雙方多次談判,多次打打和和,炮火多次殃及中國雲南邊境地區。


資深人士說文史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緬族佔總人口的68%,撣族佔9%,克倫族佔7%,孟族佔2%,克欽族、克倫尼族佔1%、欽族佔2%、若開族以及華人佔3%,此外還有一部分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緬甸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族、克欽族、克倫族、撣族和孟族等族有自己的文字。自1948年緬甸獨立至今緬甸湧現出大大小小數十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撣邦民族軍、撣邦聯合革命軍、撣邦聯軍、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克欽新民主軍、克倫民族解放軍、克耶解放軍、德昂民族解放軍、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若開軍、庫基民族軍、佐米革命軍、欽民族軍......迄今為止緬甸政府軍與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衝突仍時不時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平之路似乎仍遙遙無期。

在緬甸眾多的少數民族武裝之中克欽獨立軍是緬甸聯邦最大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也是緬北實力最強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克欽人和緬甸中央政府的矛盾可謂由來已久:克欽人是一支起源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民族,目前主要分佈於印緬邊境和中緬邊境以及我國雲南省境內(我國境內的景頗族是克欽4大支系之一),分佈在緬甸境內的克欽人約有100萬左右,是緬甸第六大民族。英國殖民緬甸時期採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這一時期克欽人聚居地成立了克欽邦,在英國殖民者的影響下克欽人逐漸皈依了基督教並受到英國殖民當局的倚重。1941年12月7日清晨7點53分日軍以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基地珍珠港的形式揭開了同美、英的戰爭序幕,1942年5月佔領緬甸並扶植成立了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傀儡政府。日本的入侵客觀上摧毀了英國在面對的殖民體系,然而與此同時也使緬甸各民族之間的關係更趨緊張:後來被譽為“緬甸聯邦之父”的昂山選擇與日軍合作,試圖依靠日軍的力量實現緬甸的獨立;而和英國當局關係密切的克欽、克倫和印度人選擇忠於英國。

二戰結束後被譽為緬甸國父的昂山親自前往緬北說服撣族、欽族和克欽族一起聯合建立國家。1947年2月12日撣、克欽以及欽族領導人同緬甸總督執行委員會的代表簽訂了旨在解決緬甸獨立後的民族問題的《彬龍協議》。儘管被譽為緬甸國父的昂山於1947年7月19日遇刺身亡,然而《彬龍協議》的原則仍在1947年9月24日通過的《緬甸聯邦憲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並且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享有民主國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緬甸政府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所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通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力,同時委派忠於政府的民族人士擔任地方官員,同時在邊區人民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緬服與其他文化形態。1949年1月克倫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號,建立起緬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1962年緬甸軍政府政變上臺後宣佈廢除聯邦憲法,試圖廢除維繫緬甸民族統一的聯邦制,推行大緬族主義,這就進一步引發了少數民族與緬甸中央政府的對立。

1961年2月5日緬軍中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佈成立了“克欽解放軍”併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和“克欽政黨”。1987年5月緬聯邦政府軍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緬軍的繼續進攻,克欽“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後來緬軍抽調出清剿克欽獨立軍的人員去攻打緬共,獨立軍開始派人到泰國、印度等國請求支援並通過走私毒品、玉石等措施籌措軍費。1967年克欽獨立軍開始與緬共合作,然而沒多久他們和緬共的關係就鬧僵了,出於對付緬共的目的克欽獨立軍開始和緬甸聯邦政府和談,然而沒多久他們又選擇和緬共結盟對抗聯邦政府。1976年克欽獨立軍與緬共簽訂了統戰協議:放棄建立克欽共和國的主張,決定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團結各族人民,聯合其他少數民族武裝爭取民族區域自治。上世紀80年代克欽獨立軍已發展到7000人,緬共因為當時雙方合作緊密,也給他們提供了不少武器,後來由於雙方的管轄範圍和指揮權等發生分歧而終止了合作。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領導下的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於是克欽獨立軍開始與緬甸政府進行談判。1994年2月雙方簽定了《停戰協定》,此後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被緬甸政府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

2008年5月緬甸以全民投票方式通過新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根據緬甸新憲法的規定:全國只能有一支軍隊並規範了民主選舉領導人的制度。克欽獨立組織在緬甸大選前召開“中央委員會”決定:不反對緬甸即將到來的大選,不尋求將克欽邦從緬甸聯邦內分裂獨立出去,願意與大選後新組成的緬甸聯邦政府就克欽獨立軍改編再進行會談,可以取消“克欽獨立軍”番號等。新政府成立後致力於按照憲法的規定改編各少數民族武裝,然而在保持克欽獨立軍完整性的問題上克欽政府與聯邦政府分歧嚴重。2011年6月聯邦政府軍以保護重要水利工程為由進兵克欽,長達17年的停戰協議被打破,造成雙方大量人員傷亡,也致使克欽族大量難民逃往邊境地區,雙方在緬甸偏遠北部地區發生戰事,雙方的戰事一直持續至今。“克欽政府”為應對與緬甸政府軍的長期戰爭規定:男子從13歲起就必須當兵,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後不在軍隊裡也只能算“休假”,有戰事發生就必須馬上回來;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3名參軍,有3或4名子女必須兩名參軍,有兩名子女必須一名參軍;如果沒有男子就招女兵。按照克欽獨立組織的統計:克欽獨立軍軍力號稱佔到了克欽總人口7%並宣稱都是基督教徒。不過據知情人士介紹:實際上克欽軍總兵力不超過1.5萬人,分為5個旅,加上各種政府工作人員也只有3.2萬多人;也有說法稱只有8000人。目前克欽獨立軍的控制區域約1萬平方公里,控制區人口10萬。除克欽獨立軍以外克欽族還有一支武裝力量——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的克欽新民主軍,這是一支由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組成的武裝力量,裝備有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目前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