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超越上海吗

深圳能超越上海吗

4月20日,在“大湾区与深圳的未来”高峰论坛上,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发表了《深圳是个现象吗?》的演讲,他说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他推断深圳将会超越硅谷,主要是硅谷没有一个像东莞水平的工业区。不仅今天没有,永远也不会有。

另外,张五常还表示:中国零关税会震撼世界。

深圳不可能单独成为中心,你问问香港和广州同意吗?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而深圳最多是与香港广州并驾齐驱。香港毕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比深圳有更多的制度方面的优势,其开放性和自由度是深圳永远望尘莫及的。也许深圳的GDP会超越香港,但综合实力及各项指标,深圳是永远不可能超越香港,也永远超越不了上海。

张五常认为深圳将超过硅谷的理由是硅谷没有一个像东莞水平的工业区。硅谷是科创中心,似乎也不需要设工业区吧。深圳也永远不可能出现谷歌、苹果、英特尔、脸书、思科、特斯拉、甲骨文这样伟大的企业。位于硅谷附近的知名大学云集,如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并且深圳的原创性发明实在乏善可陈,深圳即使不自惭形秽,也不至于狂妄到自认为超越了硅谷吧。

网上关于深圳超越上海的声音一直甚嚣尘上,但深圳面积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口相当于上海的一半,不知它拿什么来超越上海?

上海,直辖市,面积6340平方公里,人口2415万,GDP30133.86亿元(2017年)

深圳,地级市,面积1997.47平方公里,人口1252.83万,,GDP22438.39亿元(2017年)

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城市,没有可比性。

深圳的人均GDP比上海高,但上海的人均收入是全国最高的,估计深圳的GDP是有水分的,人均收入才是真实的可信的。深圳可能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

上海在整个国家战略中地位仅次于首都北京,全国也只有北京和上海设导弹防御系统,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国家对上海的定位是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科创中心。为什么科创板设在上海而不是深圳呢?

可以这样说吧,深圳没有能够和上海竞争的基础。

深圳因为紧临香港,设为特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也没有多少历史负担,民营经济活跃,一骑绝尘,成为一线城市。

深圳如果没有腾讯和华为,就是一个二线城市。

理论上深圳过了2010就该成为二线城市了。政策红利已经见顶,城市面积有限,教育医疗短板没有补齐。加上深圳本身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连省内交通枢纽都算不上,在全国版图上又属于偏远的南蛮地区。彼时实际上是捉襟见肘了,经济上两度被苏州反超。

但今天的深圳很神奇的保住了一线城市地位,主要是运气好,踏准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节奏,遇上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升级,腾讯和华为崛起,从而带动深圳的经济。其他真的乏善可陈。

千万不能有暴发户心态,深圳城市毕竟也只有40年的历史,既没有历史人文的积淀,也没有多少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上海相比明显缺乏历史人文底蕴。

上海又叫魔都,就是时尚之都,极具魔力,解放前就已经是远东第一大都市。

并且,我认为深圳的成长性已经到顶了,它的制度红利已经用尽了,它不太可能有更高的增长。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感觉很厉害了,你要思考你成长的驱动因素是哪些,是否可持续?这些因素是否还在?

上海与深圳是在同样的制度环境里,深圳并不具有制度优势,如果中国实行零关税,也不只是深圳受益,上海更受益。

深圳比上海唯一的优势是深圳民营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占比低,而上海国有企业是主角,比重太大。上海的经济是靠投资拉动的,而深圳的经济是民营企业拉动起来的。两座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决定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悬殊。上海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和海外资本,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对政府的投资过度依赖,这是上海的硬伤,上海的成长很少依赖市场,较多是依赖国家的倾斜扶持和行政垄断。这是一种非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企业更多是从草根阶层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往往可以产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