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科研領域獲階段性進展,小腦萎縮等患者有救了

專業、有趣的醫學科研知識,每日更新,請關注我們!

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科研領域獲階段性進展,小腦萎縮等患者有救了

什麼是神經退行性疾病?

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是一大腦和脊髓的細胞神經元喪失的疾病狀態。大腦和脊髓由神經元組成,神經元有不同的功能,如控制運動,處理感覺信息,並作出決策。大腦和脊髓的細胞一般是不會再生的,所以過度的損害可能是毀滅性的,不可逆轉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經元或其髓鞘的喪失所致, 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以導致功能障礙。

神經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疾病如下所列:

阿茲海默病、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 牛海綿狀腦病、克雅二氏病、亨廷頓氏病、小腦萎縮症、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原發性側索硬化、 脊髓性肌萎縮症等。

另外,神經退行性疾按類型分為兩組:

* 一類影響運動,如小腦性共濟失調;

* 一類影響記憶以及相關的痴呆症。

研究者們在線蟲水平檢測了1040種化合物對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效果。結果顯示,其中有一系列的藥物前體存在有效的作用。

此前,科學家們找到了一條導致大腦細胞死亡的關鍵信號通路,而最近,該研究團隊又找到了兩類能夠阻斷這一信號通路的藥物,進而能夠阻止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 。

由於這兩類藥物對小鼠造成的副作用很小,而且其中一類已經被批准用於臨床治療,因此這些藥物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專注醫學SCI論文服務、醫學科研課題設計、醫學科研基金服務,如果您是醫學工作者,請添加公眾號:sciinet(長按複製粘貼),為您帶來專業、有趣的科研知識和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