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敘事醫療」父愛無聲,從未缺席

今晚值夜班,交接班時靈通老師就交代我,22床的張大叔是一個因為吞嚥困難入院的中年男性,既往有腦出血病史,遺留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走路有點拖拉,家屬還沒來,到現在還沒吃飯。於是,我們來到張大叔床前詢問。


張大叔說:“反正也咽不下去,不吃了,孩子來不來的吧!”我們執意要給家屬打電話,張大叔卻態度強烈,堅決不同意,說著有點急眼了。


靈通老師考慮到張大叔情緒不穩定,有抑鬱傾向,家屬不能24小時陪護,交代我重點關注一下。


交完班後18:30分。


同一病房23床的家屬就跑來告訴我:“看見22床病人去上廁所了,可是進去了很長時間還沒出來,他兒子剛才送飯來了,去廁所沒找到他,又出去找了。”


我當時腦子裡把張大叔能去的地方全部過了一遍,心想,若是獨自出去發生意外怎麼辦?頓時就緊張起來,趕緊跑到樓層的兩個出口、醫院廣場都沒見到患者的身影,立刻撥通了他兒子的手機。


這時,父子倆也一起出現在了科室的走廊裡,我的心立馬放鬆下來。原來是張大叔餓了,自己跑到了醫院外的小吃攤上,正準備買飯呢!我與張大叔的兒子溝通了一番,並要求他能在醫院多陪陪父親。


說起父親,這位30多歲的兒子流下了眼淚,訴說了父親腦出血愈後以來性格的改變。啥事也想摻和,還經常幫倒忙,經常因為一件小事起爭執,這不今天明明說好來給他送飯,他又自己跑出去了。眼前的這位兒子,對父親是又愛又恨。


家裡還有一位患有小腦萎縮需要照顧的母親,上有老下有小,沉重的擔子全都落在了兒子一人身上。


“我不要求他體諒我的難處,只要老實實的就行了,錢花了可以掙,這次住院,我都恨不得要分身了,每次想好好和他談談心,他理解不了我,我也理解不了他那老封建的思想,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和我吵,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我耐心地告訴他:“你的父親肯定也不想給你添麻煩,知道你掙錢養家不容易,哪怕是自己行動不便,有病在身,他也不願意告訴你他餓了,他想吃飯,他自己能做到的堅決不願意麻煩你。你不來陪床的時候,我們一說給你打電話,他堅決不同意,說你上班不能被打擾,一個人又不是輸不了水,上不了廁所,這些你肯定不知道吧。一個人要是咽不下飯去,那是多難受的事兒,他在你面前可從來沒矯情一回,抱怨一回,他雖然不善言語,說不出那些哄人的話,但他對你的愛都在心裡。你別和他頂嘴了,父子倆就要相互理解。”


兒子聽了,眼圈又紅了,“我不再說他了,看著他長病,我也挺難受,恨不能替他受罪。”


“你倆改天坐下來好好交流交流,有時候就是缺乏溝通,說話時要注意方式和語氣。”另外,我又和他交代了一些飲食的注意事項和併發症的預防。


我們一起回到病房,張大叔正準備睡覺,我又囑咐他,平時不要私自外出,夜間要是有不舒服,需要幫助的地方隨時按鈴,我會馬上趕到。


張大叔笑著說:“你看你這麼周到,俺一定好好配合你,保證聽說聽道。”

“謝謝你的配合,咱倆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看到張大叔和兒子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剛才的緊張就煙消雲散了,父親的愛在那不苟言笑的面孔下也暗藏著波濤洶湧的情感。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雖然他們很普通,沒有光鮮的身份,有時候還嫌他們打個電話都那麼絮叨,但他們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默默地支持我,給我提供了溫暖的港灣

。當你覺得自己過得很好的時候,其實是有人替你承擔了苦難,回頭看看父母,多點時間給他們,他們奢望的並不多。即使有一天,他們忘記了往事,忘記了如何吃飯,忘記了如何說話,他們也始終沒有忘記愛你。試問:你有多久沒有回家看望父母了呢?


我曾聽到一句話:“我們成長的速度永遠比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事實上的確如此。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讓至親離我們漸行漸遠,父母出席了我們的成長,我們要陪他們慢慢變老,多一份理解和耐心。今天,我們要用陪伴在他們老去的時光裡,生活得更加舒適,體面和尊嚴。祝願天下所有父母,開心、健康、平安!

​「敘事醫療」父愛無聲,從未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