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芦方文


其实不是不敢,而是实在找不到什么机会来拼刺刀。二战中,苏联、美国等国家,都倾向于使用轻机枪,所以他们制造的武器也都是很普及的轻机枪,而日本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依然是大家熟悉的三八大盖。这是什么枪呢?稍微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种步枪。



这种步枪倒是也有它的的有点,一来是射程很远, 比轻机枪要远得多;而来是精度高,机枪扫出去可能十发就中一个,这步枪可能就是一枪一个。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这种步枪可以搭配刺刀,而轻机枪一般是不配刺刀的。而且三八式步枪的长度有1.7米,搭配上刺刀后有明显的长度优势。我国古人讲究“一寸长一寸强”,说的就是冷兵器的长度给争斗带来的优势。如果有足够长的武器,在很远的地方就会受到威胁,短小的兵器显然很吃亏。

日军为何要大规模使用这种步枪呢?就是因为他们很喜欢这种武器搭配刺刀这个功能。日本基本没和苏联人打过,一直一来不是侵略周边的弱小国家,就是在侵吞我国国土。而我国在清末也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在和我们作战的时间里,越来越感觉到刺刀的实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日本本土资源少,弹药供给不足;二来就是我国武器落后,所以日本人觉得我们很好欺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日本人一贯想扩张的企图,所以他们从小就学习武术,在部队的基层都有大量的教官来教授刺刀拼杀的技术,所以,在拼刺刀上,日本人是很有一套的,所以他们不存在不敢拼刺刀一说。



后来他们这一套对付我们国人确实很有效,因为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不但武器落后,关键是胆小。但是日本在对上苏联后,这个就不好用。苏联人的武器装备在经过短暂的发展后,也极为强大,大量的轻机枪在士兵们中间普及,而轻机枪在近战中, 不管是冲锋还是防守,效果都极为明显,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在密集的子弹布防下,日军根本没机会拼刺刀,等他们冲过来的时候,早就被杀得差不多了。

而且苏联人在战场上对于热兵器的使用很有一套,他们不但生产了许多轻机枪,更生产了许多装甲坦克!在坦克的掩护下,在轻机枪的突击下,日军靠着一枪一枪发射的三八大盖根本无法抵挡,别说冲锋了,防守都防不住。


在张鼓峰战斗中,苏联人伤亡人数是日本的三倍,但是双方冷兵器伤亡比却高达28!也就是说一个日本人就能拼掉近三十个苏联人!要知道,日本人个头普遍不高,身体远没有苏联人结实,但是这样高的冷兵器拼杀比例,足以说明日本人对于此道有多么擅长,而这正是日军在二战打造近700万把刺刀的用意所在。如果苏联人也像我们国家的军备一样,那也许在战场上,还会被日本反扑!


小镇月明


为何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要是能获得与苏军拼刺刀的机会,他们做梦都会笑醒。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要知道在拼刺刀方面,日军可是首屈一指的专家,在这方面美苏都自愧不如,根本不存在什么害怕,相反日军反而十分乐衷于拼刺刀。


为什么呢?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生产了680万把刺刀,光看这刺刀数量就该明白,日本对刺刀的热衷在世界上绝对都排得上号。

日本的三八大盖,枪身全长127.6厘米,再加上30式单刃刺刀后就可达166.3厘米,比日军士兵平均高度还要高上一大截。这种长枪管的设计思路,除了谋求子弹射程远,另外就是可以在刺刀战中弥补日军身高缺陷。

日本男子从小就要接受各种拼刺训练,把它当做重要考核目标。日军如此热衷拼刺刀,根本的原因还是穷,舍不得用子弹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在各种电视剧看到日军和我国八路军,新四军拼刺刀。可是为什么没听到过苏军和他们拼刺刀的新闻呢?


既然日军有这么强大的白刃战能力为何不与苏军拼刺刀呢?

他们也想啊,可关键是对方不给机会啊。苏联军队大部分时间内,可不存在缺子弹的问题。

自古以来日军就有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习惯,觉得近身搏斗才是士兵英勇的体现,并且宣称,不会拼刺刀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武士道精神的支撑,日军近距离拼杀完全视死如归,试想一下,你有一个分分钟敢给你切腹自尽的经过充分拼刺训练的对手端着166厘米的刺刀冲上来,你不害怕?

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就是日军的作战态度。 苏军也不是没和日军小规模尝试过拼过刺刀,他们想着自己人高马大还怕那平均身高不足160的日本兵?

可是拼完后,他们就后悔了,本来与生俱来的身高优势,在日军刺刀面前都不值一提,没办法,谁让人家接受过系统化的训练呢。


日苏曾在张鼓峰干过一场,战争结束后双方统计了各方伤亡人数。

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

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

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还好啊,伤亡比率还没拉开,毕竟当时苏联的武器准备还没跟上来,可以表示理解。但是,接下来的数据就会让你吃惊。

被冷兵器杀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看看这数字,就知道日军刺刀的厉害,管你人高马大,照样一枪挑翻你。

到后来获得美国援助,苏军武器装备鸟枪换炮之后,远远看见日军就一顿枪林弹雨的招呼过去,根本不给日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实在是被他们那种刺刀捅怕了。

拼刺刀的前提就是你要冲到对方的面前,且对方没有合适的作战武器,只能选择和你白刃相接。 在二战的后期,因为知晓了日军刺刀的厉害,在1945年德军投降后,苏军直接出动坦克群在东北平原一路高歌猛进,一点机会都不给关东军。

任你武功再高,我照样一枪撂倒。都是热武器时代了,谁还跟你玩十八般兵器啊。

所以,板载冲锋对阵乌拉冲锋,直接单挑,乌拉是吃亏的。

苏军配备的冲锋枪在日军中仿佛就是割草机般的存在,大片大片的日军被收割被压制。况且日军和苏军交手又主要是在北方平原地区,来再多的日军也不怕,无非也就是多几轮扫射,日本人基本上没有和苏军拼刺刀的机会。

日本人拼刺刀技术,也就只有在稍微比他弱小的中国面前,才能发挥出白刃战的厉害,要是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军队也有美苏的装备,谁又愿意和日军拼刺刀呢?


中国军队对日军都是采取以多换少的打法,每一场战争后,不知埋藏了多少铮铮铁骨。在此,向那些不惧生死、保家卫国的抗战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历来现实


不是不敢,而是没机会。

日本在二战时拼刺技术他若说第二,我认为没人敢说第一。

二战中,有两个国家的军队最喜欢拼刺刀,分别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军队是因为弹药匮乏无奈采取近身肉搏,但日本人是打心底的号这一口。你说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这明显与事实不符。

二战时,苏军使用的PPS冲锋枪每分钟可射出800发子弹,在百米内的近战中对付人海战术,堪称“大杀器”。日军在这种情况下还非要拼刺刀,那肯定是脑袋发热。二战时,在日军与苏军仅有的一次白刃战中,苏军需要28个人才能收拾一个日军。

1938年6月,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并在山上修筑了工事,这时正值日军攻打中国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军的发生冲突,日军让三名军人化装成朝鲜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查,结果指挥官松岛被击毙,其余两人逃跑。事态升级。

7月30日夜,日军对张鼓峰发动突袭,次日凌晨占领张鼓峰。苏军于当天,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掩护下对日军狂轰滥炸,并且在地面对日军发动进攻。战事僵持到8月10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苏联控制了张鼓峰。

在张鼓峰战斗中,苏军死伤2752人,日军伤亡914人。其中苏军被冷兵器所杀110人,日军为4人,交换率28:1。也就是说,在此次白刃战中,日军用一人能换取苏军28人的生命,可见日军在二战时的拼刺技术可以说是顶级水平。可惜在二战后期,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都装备了冲锋枪,都不会给日本人拼刺刀的机会了。

要说起白刃战,其实在二战之前,俄军白刃战的水平是相当的高,我觉得不低于日军在二战时的水平。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俄罗斯苏沃洛夫将军那句名言: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俄罗斯军队自帝国时期就特别注重近战,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帝国长期以来火力不占优势的缘故。

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技术长期落后于欧洲很多国家,所以俄罗斯的枪械水平质量很差。苏沃洛夫将军时代,就连英、法这样的军事强国的枪械技术都存在一些不足。当时的滑膛枪精度差、射速低,装填速度也慢,所以当时的战法是排枪枪毙战术。军队组成线列阵排枪,靠子弹墙形成杀伤,几轮之后就转入残酷的肉搏战。

俄军的枪械质量就更差了,经常性卡壳,这就造成俄军历来将白刃战视为制胜的法宝。拿破仑侵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俄战争、日俄战争,甚至一战,俄军经常性的使用白刃突击,这时期的俄军白刃战水平在全世界也难觅对手。

当年拿破仑东征,库图佐夫将军多次依靠白刃战打败法军,日俄战争时期,三四个日本兵才能拼死一个俄国兵,清军面对俄军白刃突击基本上一触即溃,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也曾让俄军白刃战击溃。所以俄罗斯帝国时期俄军的白刃战能力极强。

一战之结束后,苏联学习西方重视火力,加之后来苏联重工业实力的大幅度提升,苏军的白刃战能力相对于俄帝国时期军队有所下降,苏联时代苏军的白刃战能力已经不及后来重视白刃战的日军。但随着二战的爆发,战争进行到1945年,苏军八月风暴中,苏军白刃战能力又不在日军之下,这主要是因为日军精锐部队已经打没了,苏军由于战争的洗礼对白刃格斗又重视起来。因此也形成了日军在二战时不敢和苏军拼刺刀的假象,其实这种看法很片面,日军不是不敢,而是没机会。


野史也是史


诚邀,如题。在二战时期,日本堪称亚洲第一军事强国,凭借完善的工业体系,日本军队在东亚,东南亚和北太平洋地区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陆军作战时常常以肉搏战收尾,然而疯狂的日本在远东却也有不敢亮剑的对手,那就是苏联。


苏联的历史并不长,算上苏俄的时间,苏联的国祚也不到百年。上个世纪20年代,位于东欧和中亚的一群新诞生的苏维埃国家为了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压力,决定以苏俄为首,报团取暖,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苏联在成立后的十年时间内,相继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到了二战爆发之前,苏联已经成为了工业产值欧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强大国家。

日本为何不敢和苏军拼刺刀,原因很简单。

其一,冲锋枪的作用

冲锋枪是受到斯大林认为的武器。在他亲自推动下,苏军开始重视冲锋枪,并开始仿制苏米,制造出了苏联赫赫有名的波波沙。据史料记载,苏联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500万冲锋枪。而且苏联人喜欢把冲锋枪集中使用,对于缺乏自动武器的日军而言,简直就是场大屠杀。


其二,苏军比日军要高大得多

北极熊是斯拉夫人,从体力上来说,苏联人还是非常占上风的,所以日本也不会自讨没趣,白白给军送人头去。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在二战中没有小鬼子不敢做的事,他们不是不敢,只是没这个机会,苏军压根不给日军拼刺刀的机会。


日军拼刺刀吊打东亚各国

二战时,日本陆军的装备仅三八式栓动步枪、歪把子、九二重机枪、掷弹筒、九二步兵炮等,这样的装备对付东亚一批农业国家,确实很有优势。

小鬼子的战术也很简单,九二步兵炮一顿轰,掷弹筒炸掉对方的机枪,然后重机枪掩护步兵前进,这些步兵口喊万岁,然后冲锋拼刺刀,这样的战术吊打东亚国家屡试不爽。

东亚国家的军事装备实在太差,日军的三八大盖在苏美两国眼里就是批垃圾货,可在东亚国家的眼中就是一堆的宝贝,这些国家连机枪和榴弹炮都缺少,更别说那些坦克了。

被火力压制无法拼刺刀

但是,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和战场的转移,日本的对手不在是那些武器装备落后的农业国家,而是苏军和美军。此时,日军面对都是卡宾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等比他们更先进的武器,在这样的火力下,日本对东亚各国的优势在苏军面前没有任何效果,苏军的火力完全压着日军打。

日军的老战术,冲锋拼刺刀,碰到了苏军的强大火力压制,基本上步兵还没冲到对方面前就被击杀,压根就没有拼刺刀的机会。

此外,美军对于日军的拼刺刀也有一套方法,他们的大兵身上都装备有M1911手枪,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对付冲锋的日军效果非常的好,这样一场战斗下来,日军的伤亡非常的大,吃过亏后的日军至此就不敢贸然发动冲锋拼刺刀了。

苏美两国在前期刚跟日军交手时吃过夜战、近战、肉搏、白刃战的亏,为了针对日军的战术,苏美两军采用了火力覆盖,阵地两侧重机枪掩护,美军还为大兵们每人装备了M1911手枪,以专用于对付冲锋过来企图展开白刃战的日军。毕竟日军的拼刺刀在二战时是首屈一指的。

面对苏美两国专门拟定对付冲锋拼刺刀的战术,日军在吃过几次亏后,也不敢喊万岁冲锋了。

关于拼刺刀

拼刺刀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中,我国烈士经常与鬼子近战交锋,从健在的抗战老兵口中就经常提到鬼子的厉害。

抗战时期,有次小规模战斗,双方都冲锋拼刺刀,三个人对付一个落单的鬼子。其中一人上去一刺,立马就被鬼子挑开,然后迅速往我方士兵腿上一刺,就是一个对穿,从此这个腿就瘸了,鬼子的刺刀技术确实厉害。

日军从入伍服役开始就会学习拼刺刀技术,对于刺刀搏斗经验丰富,在占领各国后他们甚至拿活人训练,以熟悉如何有效的刺入对方关键部位造成严重伤亡。

老兵说,能与刺刀抗衡的还是当时的红缨枪比较好用。


大国布衣


日军不能说是不敢和苏军拼刺刀,而是没有机会能和苏军近身,苏军根本不可能给日军近身的机会,就消灭日军了,所以造成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的假象。

大家都知道,日本十分钟爱近身搏斗,对拼刺刀这项技能也是很热衷,这在日本是有传统的。这就要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说起,日本崇尚冷兵器厮杀,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到日俄战争,918事变,再到侵华战争,日本在对外战争中一直没放弃近身搏斗,有的时候日本人在搏斗时还会把步枪子弹退出去,再去拼刺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中国当时羸弱的国家实力有关系。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一直到侵华战争中前期,日本的对外战争都是占便宜的。中国的国力由于满清的耽误,让中国一下变成连日本这个“蕞尔小国”都能欺负的东亚病夫,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穷困,之后各地军阀长期的混战,造成经济的贫穷,军队的补给都跟不上去。

中国军人当时都是面黄肌瘦,脸大部分都是菜色,而日军则不一样,虽然矮小,但是身上的肌肉显示出营养的充实,脸上都是红光满面,中国军人由于营养不良,一个日本人能一个挑好几个中国军人。这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中国军队,和日军远处开火,兵器不行,打不过日本,好不容易贴身战斗,却也占不了便宜,所以中国军队前期与日军作战时伤亡很大。

但是到了苏联和日本人交战的时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双方在日俄战争后第一次交手就是诺门坎战役,当时斯大林害怕日本人从东边偷袭,于是派了朱可夫去了诺门坎,朱可夫带的也是精锐的机械化部队。苏日过招,直接就是坦克大炮对轰,日本人兵败诺门坎,也不敢再对苏联有什么非分之想,北上变成了南下,但是日军在东北保留着大批的精锐关东军,足见日军对苏联的忌惮。

到了1945年8月9日,苏联为了进一步抢占二战的胜利果实。派名将华西列夫斯基挂帅,出动一百多万部队,进攻东北的关东军。按说,关东军还有75万人,应该会打的比较激烈,怎么几天就被苏军砍瓜切菜般收拾了?原来随着二战局势的发展,日军逐渐抽调精锐的关东军,留守在东北的变成了二三流的部队。而当时的日本政府还做梦苏联不会出兵,即使出兵也不会这么快集齐部队。关东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日本人前期还打算抵抗一番,准备以巷战的方式打持久战,谁知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如此强劲,一夜推进好几百公里。日军的心里防线一下就瓦解了,战斗意志完全丧失,连日本天皇是谁都顾不上了,还拼刺刀呢,没几天就投降了。

可以说,苏日在诺门坎交手是没给日本人拼刺刀的机会;到了1945年,一是没机会,二是即使给了机会,日本人也不敢拼刺刀了。


山人维屏


不是不敢,而是没机会

首先先跟大家说明一点,在二战中日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尤其是日本关东军,其巅峰时期的战力更是不可小觑。


1939年5月11日,日本关东军与苏军在诺门罕地区爆发交战,这就是著名的“诺门罕战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都认为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是大获全胜,但根据后来的解密文件显示,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在火力和兵力均占优势的情况下,仅以惨胜告终,伤亡甚至比日军还大。

与卢沟桥事变相似,诺门罕战役的爆发也是由一起突发事件引起的,也是日本关东军“以下克上”的经典案例。在战争爆发后,日军狂妄自大,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连弹药都没有备齐,前线兵力也不充足,有很多参战部队还是边境巡防部队,并非精锐。但就是如此一支准备不充分的日军,却给予苏军以重创。

由于双方的战场位于平坦的大草原之上,苏军统帅朱可夫调来大量装甲部队,其中坦克数量更是有7:1的优势,但到了前线的苏军发现,日军根本不怕坦克。面对苏军的装甲部队,日军利用工事顽强阻击,并且多次在夜晚组织反击,用燃烧瓶击毁大量苏军坦克。

眼见在正面战场上无法突破日军防线,朱可夫紧急从欧洲地区往远东运送大炮军火,而为了调运军火,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快崩溃了。

(为了压制日军,苏军调来大量机枪和火炮)

平心而论,在诺门罕之战中苏军完全就是用铺天盖地的火力把日军击退的。但面对战力爆表的日军,苏军的亡则大幅高于日军。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伤亡共计2.5万人,而日军伤亡只有1.9万人。

在整场战役中苏军共计消耗弹药81000吨,而日军则因为轻敌,且当时日军的主力在关内与中国军队作战,火炮和弹药均储备不足,以至于最后被迫撤退。但是即便如此,日军步兵仍旧多次打退苏军装甲师的进攻,并多次与苏军发生肉搏战。

当时日军的单兵战斗力非常厉害,绝对不怵人高马大的苏军,在双方的刺刀较量中苏军更是彻底完败,不存在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的说法。

日军是二战时期最重视单兵格斗的军队,日军在二战初期时的兵员素质也非常高,格斗技术在各国军队中都是拔尖的。而且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也非常适于近战肉搏,该枪加上刺刀全长166.3厘米,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军日士兵的平均升高,这在肉搏战时很占优势。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日军都是敢于向前近战的。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皆是带刺刀冲锋)

不过碍于军事思想的落后以及国内资源的枯竭,日军非常轻视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的使用,直到战争后期才开始给前线部队配发冲锋枪。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大量使用汤普森冲锋枪和M3式冲锋枪,根本不给日军贴身近战的机会,而苏军也在1941年开始装备了大量波波沙冲锋枪。虽然日军也在同时期研制百式冲锋枪,但由于该枪造价十分昂贵,使得装备的数量并不多,这导致日军在战争后期经常遭到美苏两军的火力压制。

(百式冲锋枪,由于设计问题和造价高昂,该型冲锋枪只造了3万把,而相比之下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则造了600万把)


千佛山车神


题主所问是二战中的日、苏交手,拼刺刀的事。二战日苏交手,就只在后期,苏联部队进入东北,对关东军发起进攻这一次了。

在此之前,日、俄为抢占我东北利益,交手过好几次,之前的日俄战争,日本的乃木希典,就是在这个战争上被奉为日本军神的。当时,日本没任何信心打赢这场战争,东乡平八郎都认为是决定日本命运之战,要求全国动员,倾全力一战。乃木希典率军攻打旅顺,组织上万人的敢死队,用人海战术,不计伤亡的疯狂进攻,号称用“肉弹”赢得战斗胜利。打赢日俄战争后,日本国内更加推崇武士道精神,刺杀术成为重点操练课目。

第二次是诺门坎战役的交手。此战日军指挥系统混乱,一线战场上,日军依然希望靠武士道精神与苏军拼杀,大量出现自杀式攻击。可苏军这时已是钢铁武装的军队了。大口径火炮,坦克,机枪在远距离上,就对日军造成大规模杀伤,还加上天上的飞机攻击,日军己很难近身,发挥肉搏拼刺刀的优势了。

到百万苏军冲进东北,关东军番号虽在,但部队士兵军事能力己远不是原来那支精锐部队。而且失败已是日军内部共识,兵将(除少数死硬分子)都无死战之心,部队几乎一触即溃。战术上,日军与美军海岛战中,被冲锋枪、火焰喷射器等武器压制,己无多少肉搏战机会,日军军中是有战情通报的。苏军装备不逊于美军,弹药充足,也不会给日军拼刺刀的机会。

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是能不能的问题。





净月暖阳


除非迫不得已,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双方会使用刺刀进行白刃战,要么就是在影视剧里面,为了衬托出英雄气概,才会出现拼刺刀的画面。谁也没有那么傻,有枪不用用刺刀!


拼刺刀,我军抗日战士并不是日军的对手

论拼刺刀,最吃亏的应该就是我国抗战初期的战士们了,当时我国是小米加步枪,冷兵器居多,抗战时期的中国,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战争连连无绝期,家人被日军杀害,很多人去参军要为国家和家人报仇,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赶走日本侵略者。


抗日初期,那时候是真的穷啊,中国军队严重缺乏重武器,武器装备很差。甚至连我们的战士们的服装都不统一,每次和日军作战,子弹打完后,就得拼刺刀,日本男子从小就要接受各种拼刺练习,更何况日本士兵了。


所以,经常导致我军战士,明知自己刺刀和拼刺技术不如日军,还要硬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日军的刺刀,以此方式与日军同归于尽。

抗战期间,我军部队的刺刀数量很少

再说,那时候抗日部队一个连,也才3把刺刀,数量少的可怜。日军人人一把长达1.28米的三八式步枪(三八大盖),在装接上30多厘米的单刃刺刀,整个长度达到了1.65米,中国军人和这样的日军拼刺刀,简直就是自杀式对抗。亏得中国军人顽强的斗志,最终战胜了日本。(加上刺刀的三八大盖长度比日本人身高还高)


为何在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如果日本士兵拼刺刀对象不是中国军人,换成威猛高大的苏联士兵,或者美军的话,他们就懵了。因为二战期间的苏联,比我们富裕多了,人家国家有钱,军队自然武器装备好,重武器种类多,人家苏军压根就不用刺刀,有的是射不完的子弹!


苏联军队要论单独的拼刺刀技术,那肯定是不如日军的,但是苏军不笨,他们有枪有子弹,不会和日军玩拼刺刀。(苏军有射速900发每分钟的人民冲锋枪,会和你玩刺刀?)


所以,日军和苏军打仗的画面是这样的:

在一个开阔的战场,日本士兵举着刺刀,拼命往苏军方向高喊“万岁!万岁”,苏军用射速900发每分钟的冲锋枪,对着日军就是一顿扫荡。日军根本没有和苏军拼刺刀的机会,人就倒下了。


再说说太平洋战场,美军和日军开战,战场基本是在岛屿上,地形特殊,不适合用重武器,美军被迫与日军进行白刃战。但是美军也不像中国军人直接用大刀,他们会用手枪和日军撕杀,拼刺刀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落后的战术。

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是因为苏军武器装备好,不用刺刀跟你玩。一梭子子弹扫过去,满地尽是日本鬼!

欢迎阅读,关注。


搞史人


你好,我是迷彩派编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日苏交战来看,主要集中于三次战斗,1938年的张鼓峰,1939年诺门坎,1945年八月风暴。其中八月风暴几乎不算真正的战役,就先说前面两次


1938-1939年,苏军装甲部队的坦克性能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优势,步兵交战其实较为频繁,特别是张鼓峰,日军经常利用夜间突袭,抵消苏军火力优势,而当时的苏军由于受到大清洗影响,无论指挥还是基层技战术水平都问题严重。反观日军,步兵的射击和拼刺技术卓越,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无论是张鼓峰还是诺门坎,很多资料显示苏军都很回避白刃战,也多次在夜间白刃战中吃亏甚至导致局部混乱。

而且当时苏军配备冲锋枪的比例远比卫国战争低得多,所以冲锋枪每每横扫扑过来要拼刺刀的日军也属于事实夸大。另一个误区是苏军人高马大,身体优势碾压日军,但事实上根据数据显示,当时平均身高最高的是德国党卫军某些精挑细选的部队,苏军的身高并不算突出,而且服役于远东的部队也并非精锐,有限的身高优势并无法抵消基本训练的差距,而且由于三八大盖的长度问题,在拼刺中是有优势的。


所以,苏军当时十分回避白刃战是事实,道理也很简单,现代化战争,刺刀和枪伤的比例才多少,能依靠火力解决为何不依靠火力,即使苏联步兵,也尽可能大量投掷手雷杀伤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