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岗巴县概况

岗巴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日喀则市东部、 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介于东经88°08'20"—88°56'47",北纬27°56'32"—28°45'27"之间。与 萨迦、亚东、白朗、定结诸县相邻,南与锡金雪山接壤;属高原气候。全县总面积4100平方公里,辖1镇4乡,总人口1万(2003年)。

岗巴,系藏语,雪山附近之意。因在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午雪山附近之村庄,故名。14世纪中叶,建立岗巴宗。1960年撤销岗巴宗,并入定结县,成为该县康巴区。1962年,成立岗巴县。1964年,并入定结县。1965年,又恢复设县,隶属日喀则地区。2014年,属于日喀则市至今。

著名景点有:杜龙曲、量过洞等。

2019年2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岗巴县退出贫困县。

西藏岗巴县概况

地形地貌

岗巴县属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全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境内 自然植被稀疏,70%为高原丘陵,其余为河谷滩地,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155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

水文状况

耶汝藏布流域横贯全境。河流主要有耶汝藏布、奎曲、亚 曲三大水系,其支流星罗棋布,滋润着丰饶的千里草原。

气候特点

岗巴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春季寒暖适中、多大风和瑞雪;夏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秋季 天高气爽、 风少雨小、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季风频繁。年平均气温1.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9.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年无霜期6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在32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分布均匀。

矿产资源

岗巴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 探明储量的矿产有低钠低 矿化度锶矿泉水和 硼砂矿、硫磺、锰矿、土碱及 水晶石等。

生物资源

县境内经济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的有500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贝母、紫草、 雪莲花、 蕨麻(人参果)等,主要分布在岗巴镇、昌龙、孔玛等三个乡镇。 食用菌类有蘑菇、水木耳等。岗巴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其中比较珍贵的兽类有: 野驴、黄羊、 盘羊、 岩羊、 艾叶豹、黄狼、 獐子、 猞猁、狐狸、水獭、 雪猪等。据传:70年代,曾有人捕猎过湖中出没的水生兽类和黑熊。比较珍贵野禽有 雪鸡、黄鸭、 黑颈鹤、灰鸭、乌鸦、斑鸠、鹰、猫头鹰等,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还有野鸽鹰、 藏雀及其他鸟类。河湖鱼类较多,个别鱼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杜龙曲

杜龙曲亦称“学不让曲”,意为“汇沟河”。在日喀地区 岗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河内产 裂腹鱼。流域内有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绵羊及山羊。

量过洞

出曲登尼玛寺向雪山行走的路途,有几块石头天然对立起来的石洞,洞很低矮窄小,能容纳一个人的身体,长约两米。当地群众称此为量过洞。

据传说,很久以前。岗巴有一位贵族妇人,经常虐待奴隶,极其残忍,罪孽深重。有一次,她来到此洞前,看见朝佛的人们—个个从洞里鱼贯而过、她也想从石洞里钻过去,结果怎么也钻不过去,夹在石洞小间。窒息而死。后人称这个石洞为量过洞。并传说罪孽深重之人是从石洞钻不过去的,只有多做善事的人,钻过石洞才很顺利。

哈金桑惹峰

哈金桑惹峰亦称“哈金尚惹”。意为“戴铜帽的大神雪山”。在日喀岗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海拔6154米,终年积雪。山麓有天然牧场,养有牦牛、马、绵羊、山羊等牲畜。

措姆加措

措姆加措,亦称“拉布桑措”,意为“拜见湖”、“照看湖”。传说到湖边朝拜能看见自己的未来,故名。在日喀地区岗巴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南,被人们奉为“神湖”。湖滨有天然牧场。

岗巴古堡

岗巴古堡是一个土砖垒成的古代城堡,从岗巴县城就可以看到位于东北面的古堡雄姿。这里一直是岗巴宗的边防要地,置身其中,犹如走进 中世纪的欧洲城堡,虽然历经600年风雨和战争,城堡已残破,但地势险要的山坡上,残墙断壁陡立,夕日风骨犹存。

乃甲切木石窟寺

乃甲切木石窟寺位于岗巴县昌龙乡纳加村。昌龙乡与锡金相邻,海拔5000米,南北两侧为大山,中为一片广阔的草场,苦曲藏布河从草场偏北部流过。石窟寺即座落在河北岸一座砾岩小山的断壁上,共有5座洞窟,洞口皆南向,距地面高约十余米,按从西至东的顺序,将5座洞窟分别编号为K1—K5。

正面窟壁上的身饰金彩的佛像为大日如来佛。东壁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象须弥座,佛像上身赤裸,胸前斜结一带,左手禅定印,右手指地印,身饰黄彩,应为宝生佛。东壁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马须弥座,佛身上穿裸右肩贴身衣,左手禅定印,右手与愿印,身饰蓝色彩,应为阿佛。西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一对类似金翅鸟王的小矮人抬举的须弥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带,左手禅定印,身饰绿彩,应为不空成就佛。西壁南侧的雕像主佛的须弥座为双孔雀须弥座,佛像裸上身,胸前斜系带,双交至腹前,手作禅定印,身饰红彩,应为阿弥陀佛。

乃甲切木石窟寺是继拉萨查拉路甫石窟寺之后,在西藏发现的第二座石窟寺,它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石窟寺遗址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西藏石窟艺术的内容。

三座经塔

曲登尼玛寺以西的山坡上,有著名的三座经塔即“太阳金刚塔”、“牧人塔”、“牧妇塔”,塔下堆满了刻有藏文经书的石块。

据藏文经书记载:“太阳金刚塔”是从天上掉下来自然形成的,“牧人塔”和“牧妇塔”是当莲花生大师走到曲登尼玛时,男牧人和女牧人向莲花生大师提出请求,为人间留下一个医治百病的神水(当时在人间疾病流行)。根据男牧人和女牧人的请求,莲花生大师就用拐杖捅出一口泉水(现在的矿泉水泉口)。人们为了纪念男牧人和女牧人,修建了现在的“牧人塔”和“牧妇塔”。每当朝佛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虔诚的围着三座塔按顺时针的方向转三圈,表示对神灵的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