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又逢人间四月天,又到世界读书日。在“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今天(4月23日),上海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书香”气息。在上海市向明中学,一场名为“阅读经典 传承发展”的2019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阅读能提升享受幸福的素质”,“要用文化行走来推动阅读”……活动中,各路大咖紧扣“阅读”与“教育”两大主题,向在座300名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师、教研员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丛书编委会、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01

多读“课外”书籍

基础教育界有一句戏言:“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阅读的确成为了基础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既然如此,学生应该如何有效阅读呢?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德军认为应该推广多学科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数量。

“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的内容,其他所有学科,数学、化学、物理甚至是美术等等,都应该加入阅读的学习。”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同时也要倡导“读得平衡”。

一个是图书、报刊的平衡阅读。薛德军告诉我们,过去主要是阅读图书,但是现在日常大量阅读是为了获得生活、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的知识。所以,一些知识载体的期刊、报纸甚至是政策条文都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对象。

另外,他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更要求人们学会调节“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平衡。

“数字阅读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说的到整本书阅读时,总觉得数字阅读在其中并不占优势。但是落到具体的阅读方法上,比如‘比较阅读’,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数字阅读就会更加快捷、更加专业。”

同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也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他认为想要学好语文,学生最不可缺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如果时间不够,则要有侧重地阅读——有精读,也有略读,并且读完后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而到了表达和写作阶段,要做到“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大人的话”的基本要求。最终,要能形成学生自己的新鲜表达和独特感悟。

02

读书必须先识字

“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汉字文化。所以,读书必须先识字!”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铿锵有力地说道。

他手举一张“静”的繁体字,问大家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没有声音。”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黄玉峰会心一笑继续问道:“静是没有声音吗?其实再轻也有声音。静什么意思呢?一旁是争论的争字。你们看那是三个手,三个人在争。而另一旁上面是一个青,字形的内涵是土上面生了一个小草。两者对照着看,就代表着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通过这个例子黄玉峰让大家看到了,有很多字我们是只知今义而不知古义的,这就造成了一定上阅读障碍,所以才要先“识字”,最好能追根溯源,知道字的原义后,再读书,很多理解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读书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黄玉峰觉得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是最要紧的。

“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花就要盛开,大树就是要参天,小草就是要绿满大地。每个人的天命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擦亮双眼,问题看得更清楚。不要作秀,不要跟风,要脚踏实地,从修炼自我开始。读书就是为了修炼自己,并不是为了其他的。”

究竟要读什么书?黄玉峰认为最有效的阅读是读选本,比如《新语文读本》;再者就是读传记,以走进作家的人生,比如《苏东坡传》;当然诗歌、小说、历史、社科都要有所涉猎。

“他们(书)能教会你如何做人”,黄玉峰最后说道,“比如《悲惨世界》,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人应该宽容,应该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想。我自己在落难的时候,就想起这些作品。是这些作品哺育了我,让我能够坚强。”

03

在“行走”中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这句话丝毫不过时,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就坚持了28年的“人文行读”活动。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按照不同的主题,开展体验作家环境,还原书中场景,引发阅读思考等项目。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为什么要进行28年的“人文行读”?樊阳认为“人文行读”是符合教育本质的,“传统教育包括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说法只是主体上包含了功利的目标。但作为人文教育来说更强调追求人的自由完整和创造欲。”

樊阳告诉我们,“人文行读”实际上就是把观赏、诵读、质疑等各项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充满创意、情意、诗意的快乐学习过程。“它是一种教育革新,在传统沿袭固化面前,我们把它变成动态多元的教学形态,教学内容也由单一走向了融合,走进了生活实践。”

樊阳他们会在“行读”中让学生体验作家的创作环境。比如多伦路上有鲁迅的脚印,他们就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脚来比一比。以此,学生便会发现鲁迅身高是非常矮的,就知道鲁迅病重期间的体重,也就能体会鲁迅先生的工作精神。

也会通过“行读”来还原书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现场感,从而更好地来理解书籍。

比如以往大家对杜甫的印象都是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现实主义这些标签。而樊阳团队就带学生到杜甫诞生地去感受一下,究竟标签对不对。他们看到那里有一棵古老的枣树,联系杜甫的诗作《百忧集行》,就能感觉到——其实,少年的杜甫充满生机活力,这样学生便能了解一个更立体的杜甫形象。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还可以通过“行读”来引发阅读讨论。

比如上海的苏州河行走,在1.5公里的路程中,学生在引导下,从苏州河的河水与乡愁再到近现代的苦难进行反思。其中贯穿了杜甫的诗歌,有关吴淞江的记录,还有河南路桥那里《子夜》的描述。此外,他们还一起哼唱《苏州河边》,讨论上海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10年间,樊阳团队一共开发了上海人文行走的线路50条,开发了全国人文行走36条,如今,他们已经跨越了20个省,126个城市。他说:“好的教育的理想,就是一种唤醒,一种开悟,一种点燃。‘人文行读’我们一直在路上!”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随后,北京市第八十中初中主管校长赵慧,同方知网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孔德珍等专家,也分享了在经典阅读教育教学及经典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和思考。

大会交流之后,还举行了“教育改革40年——我读《上海教育丛书》”征文活动颁奖仪式。经过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入围奖107名,同时还有特别区级优秀奖2个,区级优秀奖7个。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据悉,上海市教育学会已持续多年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效果良好。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学校浓厚的阅读氛围,与经典同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