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清朝最强特种部队的虎衣藤牌兵,为何惨败给洋人?

仔仔是不是你


虎衣藤牌手的确是存在过得一支大清的特种部队,他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火枪的攻击。



关于它的来历,有书《广阳杂记》做了详细的介绍,说是康熙二十三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当谈及“火器之利,因问所以御之者”时,兴珠回答说:“惟滚被为第一。”康熙问“滚被”为何物,兴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说:“是何能也?”兴珠回答:“柔能制刚耳。”并详言其进退滚闪之法。康熙点头赞许,又问:“滚被之外,更有何法?”兴珠答:“有滚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问:“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兴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兴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数人,以雹头射之,数发皆不能中。矢未发已滚至面前,疾于飞鸟”。


对此康熙皇帝大喜过望,遂下令组建了一支400人的藤牌军,使用福建送来的藤牌和片刀。组建完成后,随即参加了之后的雅克萨之战,并取得优益的战果。再之后,藤牌军的人数逐渐扩充,并且穿上了标志性的虎皮衣,以震慑敌军。后来准噶尔叛乱,虎衣藤牌兵一进入战场,四处打滚,见人就杀,见马就砍,很快就把准噶尔精锐骑兵部队打得四散,以至于战马看到这支奇怪的部队的腿就发抖,四处奔逃。 可以说到乾隆后期,藤牌军成了大清关内少有的可以近战的部队了。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厦门,清军以虎衣藤牌手出战,但此时欧洲的燧发枪技术已经不是当年的轻型火绳枪,藤牌手手中的藤牌也不能再阻挡英军的枪弹,于是藤牌军在冲锋的路上就已经倒了一大片。少数冲上去战士在面临英军整齐的刺刀方阵时又是那样的脆弱,最终在福建地区的虎衣藤牌手几乎被英军全歼。

而在另一处战场定海,虎衣藤牌手同样发动了无畏的冲锋,但是己方指挥官却在双方短兵交接之际下令开了炮。结果是没打到英军却击中了正在冲锋的虎衣军,在冲锋中,虎衣藤牌兵战死600多人,而英军仅仅1人阵亡。最后藤牌军军心涣散,溃败而逃。



火器工坊


在清朝开国后各项重大战争里,名声低调的“虎衣藤牌兵”,却是一支曾经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

“虎衣藤牌兵”的建立,缘起于1685年的雅克萨战争。当时沙俄盘踞雅克萨,犀利的火枪更叫黑龙江流域的清朝军民吃够血亏。昔日郑成功的部下林兴珠,却对康熙皇帝慨然一句“柔能制刚耳!”然后,

一支以“柔能制刚”为作战思路的“虎衣藤牌军”,就此应运而生:在山东河南等地精选五百人,各个身手不凡的老兵,既能操纵火枪百发百中,还有一身肉搏战功夫,关键是精通“快速滚闪”的作战方式,能手持钢刀藤牌,快速“滚闪”到敌人面前,然后手起刀落,杀倒一片。

到了寒风烈烈的雅克萨战场上,这支新生的部队,更叫一同作战的八旗老兵们开眼。射杀犀利的沙俄火枪,打在“虎衣藤牌军”的藤牌上竟无效果,相反“虎衣藤牌军”们一通“滚闪”,就快速扑到沙俄军近前砍杀。
自诩凶悍残忍的沙俄哥萨克兵,几次过招竟都被杀得大败。特别是黑龙江上游阻击战上,“虎衣藤牌军”战士们持刀顶盾牌潜入江水,摸上沙俄竹筏发起袭击,一顿硬碰硬血战,零伤亡代价斩杀三十多名沙俄兵。还有十多个沙俄兵吓得当场跪地,宁可乖乖投降,也绝不挨“虎衣藤牌兵”这一刀。

自从雅克萨战役的精彩亮相起,这支“虎衣藤牌军”,就成了清王朝的宝贝疙瘩,哪里有战事就往哪奔,比如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平定准噶尔叛乱战争,虎衣藤牌军也多次亮相。别管人员如何更迭,战斗精神却从不变,鸦片战争前夜的“平定张格尔叛乱”战场上,面对协助张格尔叛军的浩罕国精锐骑兵,虎衣藤牌军照样勇敢亮刀,一顿大砍大杀,把浩罕国铁骑砍掉一片,立下平定叛乱的大功。

如此强大表现,也叫清王朝无比高兴,甚至历代统治者,也就从此有了个习惯:
打不下来的仗,就调“虎衣藤牌军”。到了1841年,鸦片战争打到白热化,清王朝兵败如山倒时,焦头烂额的清政府,又一次想起了虎衣藤牌军。

于是,已经书写了不少辉煌的虎衣藤牌军,就在鸦片战争尾声时,再度得到了召唤。对他们的到来,清王朝的上上下下,更是信心爆棚。主持浙东战事的杨威将军奕经,更在关帝庙求得好签,签云“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似乎连老天爷,都要保佑虎衣藤牌军再立新功。

但是,这些翘首以盼虎衣藤牌军捷报的朝廷大员们,甚至雄赳赳杀来的“虎衣藤牌军”将士们,却没人能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装备战术,放在十七十八世纪着实厉害,可在十九世纪,却已远远落伍。1842年3月10日,清军以虎衣藤牌军为先锋,发起定海反击战,谁知意想不到的场面发生了,英军犀利的火枪射击,轻松就打穿了虎衣藤牌军号称刀枪不入的藤牌,可怜奋勇冲杀的虎衣藤牌军战士,一仗就阵亡六百多人。鸦片战争的耻辱结局,这仗打完,已成定局。

这些英军弹雨下冲锋的虎衣藤牌军战士们,浴血护国的忠勇,当然不该遗忘。但落后挨打的教训,却是痛到警醒:一昧故步自封,就算强大如虎衣藤牌军,挨打也难免。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广阳杂记》


历史风云录


因为没有达到武破虚空的境界,如果刀罡一出碎裂山河,几刀就给八国联军打回姥姥家了,哈哈。



条条大道通罗马


戴老虎帽、穿虎纹衣,一手持画着老虎头的藤牌,一手持大刀或者画着虎纹的棍棒,这是清代军队体系中藤牌兵的经典形象,历史上确曾存在过,但谈不上最强,也谈不上什么特种部队。

(浙江、福建等省份,至今还能看到藤牌兵文化的遗存。图为曾是明清海防重镇的福建平潭地区的藤牌操)

这种扮成老虎,在今天看来有些滑稽的军队,是源自明代戚家军的制度,清代承袭明制,在绿营军队中也有藤牌兵。

在冷兵器时代,藤牌兵确实是很威猛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步兵发展的最高形式之一。藤牌兵得名的藤牌,也是中国古代盾牌发展的最高形式。藤牌可以抗刀砍、斧劈,且外表面是向外突出的斗笠状,又使剑弩不易扎中,具有很强的防冷兵器杀伤的防护力,同时藤牌是用老藤编织而成,比以往金属材质、木制、皮革质的盾牌轻巧,便于步兵携带和舞动。又因为有藤牌所带来的强大的防护力,可以使藤牌手不用着笨重的甲胄,行动更为便捷。

藤牌兵另一项特点,就是仿生学,即模仿老虎。藤牌兵的帽子和鞋子,是今天幼儿着装上常见的那种虎头帽、虎头鞋的样子,藤牌兵的衣服则是黄色带有黑色虎纹的布衣,称为虎皮衣。前面有位朋友说过,只比老虎少条尾巴,事实上不对,因为正经的藤牌兵的衣服后面也有一条假老虎尾巴。除了藤牌兵的着装是老虎外,藤牌的表面也会彩绘一个凶猛的老虎头(具体例子中,经常会让人觉得很萌,因为老虎鼻子的位置要装饰一簇突出的立体的红色绒球或者红缨)。

这身老虎打扮今天看起来太过浮夸,但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倒也不是无能之辈。这种全老虎装扮,在战场上一大重要功能就是首先从心理上慑敌,还可以惊吓敌方的战马。

到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代,中国这种流传百年的传统步兵却敌不过洋人,原因很简单,在有关清代绿营军队的一些文献中说得非常清楚,藤牌可以抗冷兵器的打击,但是却防不了枪弹炮弹。


海研会


虎衣藤牌兵是被谁号称“清朝最强特种部队”的?

鸦片战争前,满清真正的精锐是各种禁军八旗部队,比如骑兵为主的骁骑营,枪炮为主的火器营,专门进行山地作战的锐健营。这些部队拥有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待遇和最受重视。骁骑营里倒是有藤牌营,但这个藤牌营只是负责保护火炮。

至于鸦片战争期间的所谓“虎衣藤牌兵”只是负责卖萌的存在了。

清代的《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了六种盾牌,分别为藤牌、绿营盾、绿营虎头牌、绿营燕尾牌、绿营挨牌、绿营圆木牌。

显然,那种卖萌的虎头牌是给绿营装备的。八旗里的藤牌兵也是汉军担任。清朝前期,满清统治者可能让绿营或汉军里有一支“最强特种部队”?怎么可能!

简单检索了一下,所谓虎衣藤牌兵是清朝最强特种部队的说法可能来自那篇什么“福建藤牌兵大败沙俄侵略者”的文章。

文章的依据是说那支源自明军的藤牌兵的藤牌能抵御子弹,所以在对抗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中大显神威。

先不说雅克萨之战中,其实没有所谓藤牌兵大显神威的记载。

其实能抵御火枪子弹的盾牌虽然真有,但不是那个小小的藤牌!

《纪效新书记载有一种刚柔牌,是复合材料制成的盾牌,能在远距离抵御火枪的射击。根据记载,刚柔牌重十五斤,用轻木做框,两面蒙生牛皮,用钉子钉牢,牛皮表面为了防水,涂有灰漆和油。牛皮内夹有两层棉被,两层棉被间夹有一层用薄绵纸揉成的厚纸层。按照记载,在四五十步(60~75米)的距离上,火枪无法射穿刚柔牌,但三十步(45米)的距离上,刚柔牌就无法抵抗火枪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太贵,一面要五两银子。

显然能抵御火枪子弹的盾牌,根本和那个简单的藤牌不是一回事。指望那个藤牌挡子弹,岂不是嫌弃自己活得太久了?

简单说拿着一面挡不了子弹的盾牌,去冲击近代化的排枪阵列,真的是去找死了。

惨败是正常的,不惨败才是怪事呢


冷兵器研究所


没有原因,落后就要挨打!这支神秘的虎衣藤牌兵曾两次大败沙俄,镇压新疆张格尔叛乱,在历史上出尽风头,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给英军,最终黯淡收场。


虎衣藤牌兵据传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为了防御火器下令组建的,这些特种士兵身穿虎皮条纹服,手持桐油浸过的藤牌,防御时可以轻松抵挡弓箭,甚至是威力不强的鸟枪;进攻时则使用打滚进退之法,闪避火枪射击,滚动到枪手身旁,挥刀近战,实现以柔克刚。

这支虎衣藤牌兵凭借奇特的装束、灵活的战法,曾为清廷屡立战功,在与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定新疆张格尔之乱中,虎衣藤牌兵英勇作战,成为骑兵克星,他们的虎皮装束能惊吓对方战马,还可以发挥“下三路”优势,滚到敌军战马旁“砍马腿”。据说在雅克萨之战中,藤牌兵“不丧一人”,而沙俄侵略者则死伤惨重,令敌军闻风丧胆。

其实,虎衣藤牌兵这套战术并不新鲜。虎皮吓唬战马,是一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战马蒙上虎皮吓唬对方战马的方法;使用藤牌、短刀做武器是明朝“戚家军”的原创;至于砍马腿,则是南宋岳家军对付骑兵的常用手段。

这些战术对付武器落后的杂牌军不在话下,但对上洋人的先进武器就Game Over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腐朽落后的清军面对洋人的新式枪炮一败涂地,历史战绩辉煌的特种部队虎衣藤牌兵再度出场。


1842年3月,清廷任命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从各地抽调军队组织浙东反击战。迷信的奕经路过杭州西湖关帝庙求了一签,签云:“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

三天后,两支虎衣藤牌兵抵达浙江,恰巧与签中的“虎”字相应,奕经大喜,认为这是老天爷保佑,只要让两支特种部队打头阵,定可旗开得胜。同时,奕经精心选择,将进攻时间定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因为这天是难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


最后,英明的奕经大人又任命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大将,这样就凑足了“五虎”,而“洋人”又含“羊”字,暗合“五虎捉羊”之意,仗还没打,清军就已经胜券在握了。

战斗如期打响,清军奉命进攻定海,英军出城列队而出,一无所知的虎衣藤牌兵使用惯用战术发动进攻,其他清军则持长矛和弓箭接战,却无一人携带鸟枪。


英军枪炮齐发,密集的火力让清军无法近身,神奇的藤牌完全不能抵挡枪炮的威力,很快败退下来。战罢,虎衣藤牌兵竟战死600多人,而英军仅仅一人阵亡,不可不谓惨烈。

几天后,英军发动反击,清军再度大败,虎衣藤牌兵死伤殆尽。面对英国人的新式枪炮,这支虎衣藤牌兵武器、战术的落后暴露无遗,就此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虎衣藤牌兵的经历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数千年来恒古不变的定律!而武器和战术落后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制度的落后!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说起虎衣藤牌兵大家可能不熟悉,这支神秘的部队是康熙帝组建的,当时号称清朝的特种部队,但是为何打不过洋人呢?其实很简单,你再厉害,也挡不住坚船利炮的威力,说明一个问题落后就要挨打。



这支虎衣藤牌兵在刚建立不久就派上了用场,他们手持油浸过的藤牌,不但能够抵挡弓箭,甚至还可以抵挡当时杀伤力并不算强的火枪,而在雅克萨之战中福建虎衣藤牌兵就将俄国人杀得大败,甚至一见到他们就吓得大叫。



后来在平定准格尔之乱中,虎衣藤牌兵还成了骑兵的最大克星,在战场上一出现就能把战马吓惊,并且砍马腿技术一流,让敌人闻风丧胆。相传当年在太平天国时候,藤牌兵还活跃在战场上,不过很快藤牌兵消失了。



1841年,英国攻击厦门,虎衣藤牌兵又被派到了战场,但是这次他们没能抵挡得住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后来这支曾经称霸一时的清朝特种部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解密历史,分享历史,尽在历史发源地,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评论!


历史发源地


藤牌兵是中国古代的特殊兵种,藤牌是南方一种特殊加工过的藤条盾牌,一般的弓箭很难攻破,藤牌兵进攻时,人人都是顶着藤牌,看起来就像是一道可以持续前进的移动长城防守的时候,就将藤牌朝外,围成一个大圆圈,等到敌人弓箭射击完毕,便开始出击敌人。

藤牌兵在明朝之前就存在,据清朝学者考证,藤牌兵的攻防战术源于宋代岳家军在郾

城战役,那时岳家军以麻扎刀斫金兵马足。

到了明朝,藤牌兵才被重视。那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藤牌兵得以大显身手。

到了清朝,才产生了虎衣藤牌兵的部队。

那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五月,清军的一名叫彭椿的将领率军到达雅克萨城,却无法攻克沙俄重兵防守的城池。这时,沙俄援军的船队又从上游乘船而来,千钧一发之际,林兴珠率400藤牌兵在江水中迎战援军,《平定罗刹方略》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众裸而下水,冒藤牌于顶.持片刀以进,罗刹众见之.惊所未见,呼日‘大帽鞑子’,众皆在水,火器无所施,而藤牌蔽其身,枪矢不能入。”

藤牌兵在与沙俄的战斗中大显身手,康熙皇帝大喜:“藤牌官兵勤劳懋著,官员俟后议叙,兵丁令户部以白金赏赉之”,并且下令这支部队号为“虎衣藤牌兵”,来彰显它的勇猛。

然而,到了晚清,遇到洋人的先进火器,虎衣藤牌兵当然抵抗不住了,这也正常啊。


历史有妖气


虎衣藤牌兵源于福建,最早进入大规模部队,是投入郑成功旗下,是反清复明的力量。

虎衣不是噱头,藤牌配地滚功,虎衣整身利索类似今天体操服,没有冷兵器时代盔甲的罗索,防御以福建特有藤牌取代。明清之际,这种地方性质的专练部队实际非止一家,如一代名将秦良玉的四川石砫白杆兵,传了三代的浙江鸳鸯阵戚家军。

藤牌兵当然不是专门应对火器的,这也是后来悲剧的主因,这个后文再说。

藤牌兵迎击火器出名,首先是打荷兰殖民者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役。福建将领林兴珠随台湾后人降清,1683-1685年雅克萨保卫战,经康熙亲选,大光异彩。

1841年,鸦片战争厦门战役,虎衣藤牌兵在老家迎击英军,彻底败了。

对虎衣藤牌兵的胜败,不必做太复杂解读。以历史本原讲,康熙亲自视察时,已有“藤牌稍薄,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的记载,当时是藤牌兵全盛时期,器械已不修整,更无统一标准。这个古老的武器,并未考虑到日益进步的火器。

台湾的荷兰守备部队并不是太优秀的步兵,雅克萨的俄军更是奔赴远东捞金的亡命徒、罪犯。1841年的英军,不仅又经历二百年社会历史发展,枪枝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是正规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

1841年是英国最杰出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全球日不落大帝国已经成形,英国人的民心士气处于巅峰状态。彼时留下的传统,迁沿至今:英国人想出人头地,一定要有海军履历,空军陆军都不行。

全球最优秀的军人,挟最优秀的军械和军事理念,为建功立业而来。虎衣藤牌兵以古老的传统和武艺,为保家卫国,本乡本土,冒死一战。其结果不问可知。

落后就要挨打。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向保家卫国牺牲的虎衣藤牌兵先辈致敬。

(全文完)


李牧


这次的这个问题,有点像前两天的另外一个问题:给你一个师,你能不能打败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都是肯定的回答,当然是在不考虑装甲武器燃油弹药的后勤补给问题。

其实,细细想来这两个问题是有共性的,只是说我们预设的场景用到了英国人身上。这些身穿虎皮条纹服,手持桐油浸过的藤牌的所谓的特种兵,在遇到坚船利炮的英国军队时,不就是跟割稻子一样的。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分析,关于晚晴清朝和英国的火力对比。清朝引以为傲的火器营,使用的火铳都没等英军士兵进入射程之内,就已经被英国人的子弹给干掉了;清朝的海防炮,基本上算是摆设,英国的舰炮都快将你的城门轰塌了,但是大清的海防炮却近不了英国军舰的身,甚至是哑炮,连火都开不了。

现代战争,拼的是什么,大家想过没有?不就是拼科技、拼智慧、拼国力嘛!想想当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军首先使用轰炸机连番轰炸阿富汗的重要据点,随后海军进行联合作战又将阵地轰炸一遍,接着装甲部队开始长驱直入,后面美国大兵跟进。整场战争蕴含着科技化、多兵种协同化、联合作战思维。阿富汗武装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还处于抗美援朝战役作战方式思维的中国军队醒悟了,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大,利用高科技武器、多兵种协同作战,让战争变得跟玩似的。从这开始中国也开启了军事改革之路,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各种高尖端的武器。

今天我们看到国产的第一艘航母(001A型)下水了;新型054A驱逐舰连续下水3艘;国之重器(东风快递系列)已经研发到了东风31;20系列(歼20、直20、运20)开始逐步部署中国空军。。。。

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因为我们深深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挨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