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究竟是什麼樣的皇帝?

李俊宣府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4月25日,在紫禁城後萬歲山(今北京景山)的壽皇亭邊,崇禎皇帝望了望身旁的老太監王承恩,長嘆一聲,隨後自掛黃綾,在槐樹下終結了不甘心的一生。這一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創立的大一統王朝宣告滅亡。

▲明思宗朱由檢殉國處

作為末代皇帝,朱由檢的一生乃至於所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受到後世的種種爭議與猜測。有人對他報以同情惋惜,有人認為他太過倒黴,替前幾位皇帝收拾爛攤子,但亦有人批評其一手造成國破家亡的悲劇。

為避免落入“以今論史”的窠臼之中,在評價崇禎皇帝前有必要了解其登基前的明朝境況。雖然萬曆皇帝、天啟皇帝被後世大加批駁,但他們的政績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差。天啟皇帝朱由校即位後,重新設立了萬曆晚期撤銷的部分稅收機構,國庫因此更加充裕。

▲崇禎皇帝劇照

專心致力於做木工的天啟皇帝,把朝政放手交給內閣與宦官,只在特定情況下露面。於是遠在外地的武將可以相機決斷,不必被“紙上談兵”的朝廷瞎指揮,遼東局勢所以也還過得去,與後金作戰互有勝負,但總體上偏好。客觀地說,雖然朱由校不務正業,但卻收到了比他親政還要好的效果,賦稅體系穩定,大多數官員願為朝廷做事。

然而在崇禎皇帝登基後,他為肅清“閹黨餘毒”宣佈廢除工商稅,江南士紳們和東林黨人高興得無以復加,稱讚朱由檢是“仁君聖主”,可是由此帶來的國庫空虛、軍餉斷絕,卻直接導致了明朝對後金戰爭的頻頻失利,尤其是在歷時兩年的“松錦大戰”中,大明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關外城池除寧遠外悉數陷落。

▲明朝晚期女真諸部

無奈之下,崇禎皇帝只得打自己臉,不斷對各地加徵賦稅,然而卻恰好趕上災荒,大多數人正需要朝廷撫卹賑濟,生活無以為繼的百姓只能揭竿起義,導致明朝內外交困、疲於應付。崇禎皇帝若想同時做到“剿賊拒虜”,就必須選用優秀將領,而他卻恰恰做不到這一點——崇禎皇帝用人不看才華只憑個人好惡。

朱由檢剛登基時,兵部尚書是天啟年間立下赫赫戰功的閻鳴泰。不過很快他就被御史們舉報是魏忠賢黨羽,於是崇禎皇帝將他撤職抄家,並流徙邊疆永不錄用。接著,他任命寵臣王在晉為兵部尚書。

▲喜峰口長城

由於明朝軍隊嚴守錦州,數次攻城未果的後金軍隊便轉道從喜峰口入關。對此王在晉心知肚明,卻拒絕在喜峰口設兵防守,結果將皇太極率領的清軍放入關內。如此嚴重的戰略失誤,崇禎皇帝僅僅是將他削籍除官,增援王在晉的袁崇煥卻被凌遲處死。

再換了好幾任兵部尚書後,朱由檢又將心腹臣子楊嗣昌推了上去。楊嗣昌上任後,採用“剿撫並用”的策略,指揮洪承疇、孫傳庭將李自成圍困于山中,並將張獻忠幽禁於谷城。眼見著形勢轉好,朝廷卻調洪承疇北上冀遼,孫傳庭則被誣下獄,李、張二人又有了捲土重來的機會。自覺有負聖恩,羞愧難當的楊嗣昌服毒自盡,但簍子還是捅下了。

▲“闖王”李自成蠟像

在崇禎一朝,最擅長治軍的莫過於盧象升、袁崇煥、孫傳庭三人,可惜崇禎皇帝卻太敏感多疑,既錯失無數良機,又錯殺無數將領。從喜峰口入關後,皇太極率部直撲京畿,盧象升調集天雄軍前來勤王,卻因崇禎皇帝的猜忌無法獲得援軍,最終被圍困至死。鎮守薊遼、屢敗後金的袁崇煥因小人讒言,就被崇禎帝懷疑有謀反之心,果斷下詔凌遲。

在平叛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孫傳庭,因上疏勸阻朝廷徵調秦軍北上薊遼,就被革職下獄三年,李自成因此日益坐大。三年後,無人可用的崇禎皇帝才將孫傳庭放出來,讓他帶著5000殘兵去抵擋“闖王”的50萬大軍。前者以身殉國後,崇禎皇帝居然懷疑他是詐死,既不給其家人撫卹,又不授予任何諡號,幾乎涼了天下人的心。

▲崇禎皇帝及王承恩劇照

無數忠心報國的將領都被崇禎皇帝處以極刑,剩下的臣子終日戰戰兢兢,抱著朝不保夕的心態開始大肆貪腐,哪裡還肯為國家盡心盡力?於是在執政後期,崇禎皇帝悲哀地發現自己除了每日清坐於朝堂之上,再無事可做。反觀同樣風雨飄搖的清朝,連咸豐皇帝和慈禧這一介女流,都能讓漢臣執掌軍政大權,結果迅速鎮壓了已佔據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就豁達放權而言,朱由檢被甩了一條街。

▲隋煬帝楊廣劇照

客觀地說,崇禎皇帝是個勤政節儉的君主,但卻更是個猜忌多疑、薄情寡恩、理想主義嚴重的皇帝。如果他能多為百姓考慮,少折騰一些,或許農民起義還不至於那般聲勢浩大。想當年,隋煬帝楊廣以弱冠之年便統一全國,還修築運河溝通南北、北伐高句麗以保障東北安定,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因為太過折騰都亡了國,何況是能力尚不如前者的崇禎呢?

參考文獻:

《秦隋論》《劍橋中國明代史》《明實錄》


趣觀歷史


崇禎應該是一個很有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的皇帝,他在位的17年裡,確實做到了宵衣旰食、夙興夜寐勤勤懇懇地工作,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從職業的角度出發,崇禎的工作態度是極好的、但是工作表現是極差的。

1、統御能力不強

崇禎很多時候都想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可他御下的水平真的很一般。剛執政的時候,認為閹黨禍國殃民(自己也遭過罪,)於是把魏忠賢給殺了,可是支持殺魏忠賢的反對派裡面也不一定都是忠臣啊。自從以後崇禎似乎跟選擇性失憶一般,沒跟他的老祖宗們學著用內廷宦官制衡文臣集團,結果就導致了整個文臣集團以東林一家獨大,做事只會空談,出事只會甩鍋,崇禎陛下十七年裡就在這樣的員工頭上兜兜轉轉做領導,怎麼會不被矇蔽呢?



2、缺乏戰略眼光

說到底,崇禎沒有大局觀,或者說他太過於急功近利,事情凡稍微有點阻力,一遇到困難,他就難免懷疑大臣,想著臨陣換將。在流寇和東虜兩方面的壓力上,他有點進退失據,屬於那種哪裡冒火了就哪裡去撲,沒有想到問題癥結之所在。不過即便讓他找到了王朝崩潰的主要癥結,他也沒辦法弄,畢竟這個癥結,是絕症治不好。

3、偏激不合格的政客

雖說皇帝是封建社會權力最大的人,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是皇帝權力再大,也需要人去執行,而執行的人會因為對皇帝陛下本人的感官,造成執行結果的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皇帝需要示恩、需要宣威、要懷柔、要籠絡、要狠決、要毒辣這些都對,但這分什麼時候在什麼人身上用,不能一時怒火攻心,就亂來一起,有時候都不調查瞭解清楚就下命令,真的能夠害死人。



但崇禎無疑是一個敢於承擔責任、也不貪圖享樂的皇帝,只是他生不逢時,大明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他解決不了日益激烈的階級矛盾,也拯救不了快要枯竭的中央財政,他能看見軍制已經臃腫不堪,卻沒辦法動更多人的利益來變革,大明制度下的蛀蟲,你不拿他們開刀,他們會慢慢吞食掉整個國家的生機、你拿他們開刀、制度就會崩潰,皇帝就真的會變成孤家寡人。

崇禎或許也知道,但是知道又能怎樣呢?他沒有信心也沒有力量去改變,本來就已經很亂了,再把官僚士紳和衛所軍頭逼反了,這個國家只會亡的更快。所以他十七年來都殷切希望有一個如精忠岳飛一般的人物,力挽狂瀾,收拾山河,而且要快要穩,可惜沒有一個能如他心意。

這是一個時代的必然終結,崇禎雖貴,但也無可扭轉這種趨勢。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討論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順手點個贊,關注也是極好的。


文話史


明崇禎皇帝朱由檢(1610一1644)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即位,在位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於煤山(今景山上自縊,終年35歲。崇禎帝在繼位伊始,就發奮要中興已深陷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搖搖欲墮的明朝社稽,他首先從清除長期為害朝庭罪惡累累的″閹黨"集團開始,抓住時機,一舉剷除了閹黨頭子魏忠賢的黨羽,逼迫魏忠賢自縊。沉重打擊了閹黨的囂張氣焰。隨後,又將閹黨二百多人,分別進行了處理。這一行動,使明王朝開始有了復興的希望。但也失去了對曾遭受過閹黨傾壓的士大夫集團的制約。從而使這些人也開始為所欲為起來。當時的國勢,外有後金頻頻進犯,內有農民起義勢頭越演越烈。而朝中大臣卻互相內鬥,對皇帝的政策拒而不行。面對這種局面,崇禎帝勵精圖治,勤於政務事必躬親,探求治國方略,毫無倦意。同時,他平反寃獄,複用天啟年間曾被閹黨陷害的官員。察核官吏,力禁朋黨,整飭防務。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命其復土抗遼。在他執政期間,同前兩朝相比,成效顯著,朝政大為改觀。但同時崇禎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因為對外庭大臣不滿,他在清除了閹黨後,又重用了另一批宦官,給予他們以監察其他官員的特權。致使新的宦官勢力迅速膨脹。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越來越更加尖銳。1644年明軍在與李自成義軍和滿清軍的作戰中,均遭大敗,失去抵抗力。3月17日,起義軍圍攻京城。明朝大勢己去,滅亡己定。18日晚,崇禎帝寫下召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良。逼迫周皇后、袁貴妃、張皇后自縊,(張皇后當時自縊未成,被李自成救下,但笫二天晚又自盡)又命太監將他的三個皇子送往外戚家避難。然後親自砍死15歲的長公主和幼女昭仁公主及數個嬪妃,換上太監便裝,於晚間張皇出逃。因夜晚城京城四門不開,沒有逃出。19日義軍攻破京城,走投無路的崇禎,與唯一跟隨他的太監王承恩一同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殺。和明朝後期幾位皇帝相比,崇禎帝算是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也是個比較複雜有爭議的人物。他在位期間,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壓榨和剝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紛紛舉行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導至明王朝滅亡,崇禎帝也落了個吊死煤山的可恥下場。


渤海綠洲


對於崇禎朱由檢應當分為兩個角度來看待。

首先是做人,如果他不是一個皇帝,而是普通人,哪怕是個親王,所表現的都是仁和與通達。從他當皇帝其極其信任東林黨就能看出他本心比較單純。還有就是袁崇煥吹牛導致北京被後金洗劫,滿桂等大將戰死,袁崇煥入獄,而崇禎一直不想處死袁崇煥,但是所有官員都要求處死袁這件事上,崇禎所表現的是想保護,但是無能為力。大家似乎看到了不太一樣的歷史了吧,歷史不是人云亦云,是合乎正常的人情世故的,基於史料的反推,不是為了黑而黑的謠言。

崇禎被東林黨利用後,絕對不再信任手下的大臣,當時的政治環境已經崩塌,就是有能力忠君的大臣也會不遺餘力的進行黨爭伐異,盧象升孫傳庭都被捲入,孫承宗也是權高位重又會自保才抱住晚節。不到20歲的小孩子,沒了魏忠賢這種能嚯嚯的太監當擋箭牌,絕對不會再有信任感。所有官員都睜眼說瞎話,任哪個皇帝都含糊。

皇帝只是決策領導,智囊是大臣要做的,崇禎幾次改革,被委任的大臣都鎩羽而歸甚至被攻擊入獄。逼得崇禎最後訓練的4000太監兵,準備搞大政變,拿回皇帝權利。大家是不是又看到了不同的歷史詮釋?


休閒宇宙的度假星球


崇禎皇帝可以說是生不逢時,首先這個人在明朝千瘡百孔的時候接手了它,繼任皇帝以來可以說和他老祖宗朱元璋一樣很節儉也很用功,大事小事一把抓,可是這個人對時局的判斷和駕馭人方便不行,上任後用霹靂手段剷除了魏忠賢,但是殺的不是時候,在國家需要這麼一個能幫他統一權利調配幫他治理國家時殺害了這個一個人,而且重用東林黨人、滅殺袁崇煥,可以說後期做的幾件事沒有一樣不是加速國家滅亡的,如果說他生在一個人才濟濟的年代,由一位名臣輔助,可以說比明朝其他幾位奇葩的皇帝可能更有作為,可惜成了亡國之君,落得個吊死煤山的下場。


晴空喜歡笑呵呵


總結八個字:勤政,剛愎,操切,空想


峰顏2019


憑心而論,由檢皇比哥由校要好得多,可惜天意當然無力迴天。當初不叫由校上,給他工商部門發個木匠個私執照一定會成專業老闆。到由檢上場已日薄西山,終有治國之心,乃無回天之力。一面李自成造反其實是禍亂天下加殺戮人民,加速明王朝壽命。二是清滿乘機攻關加行使反間計。崇禎皇帝基本都好,屈殺袁崇煥不明之責還承擔了君王死社稷的後果。惜哉!哀哉!


蕭湘居士__


崇禎是藩王繼位,沒有一套自己的領導班子,沒有根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明朝只有儲君才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其他皇子只要混吃等死就可以了)。他的優點就是比他哥哥天啟帝能生,兒子都有好幾個。


靜夜思160519196


敗家子,這麼大家業被一幫文官老狐狸糊弄死了


火星人上的1527號


一個想要力挽狂瀾,卻沒有英明果斷品質的中庸之主。他對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但沒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也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一步步退縮一步步委屈求全,以為那樣就能保住太祖基業,最後也只能君王死社稷了。

崇禎非亡國之君,奈何遇上了亡國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