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時代,幾乎任何知識都能“搜索”,我們有必要取消紙質書籍嗎?

俠亦道


作為一名閱讀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名藉助互聯網進行搜索來編寫代碼的碼農,我來回答一下你的這個問題。

首先,紙質書依然有著非常堅韌的生命力。

對於這一點,常去圖書館的人應該深有感觸。在圖書館裡,你可以看到,有許許多多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的人,為了同一個目的,安靜的學習知識,而來到這裡。

閱讀紙質書的時候,會有一種自帶的儀式感,翻閱和瀏覽紙質書,都是要刻意去尋找你所需要的答案。這不是簡單依賴搜索可以到達的。沒錯,電子搜索確實提高了到達知識的效率,然而並不能夠提升知識理解的速度和深度。並且互聯網上搜索到知識的同時,不經意間就會有其他諸如廣告之類的信息,影響你對於知識吸收的專注度,這些問題在紙質書上是不存在的。

其次,優秀的紙質書是經過作者、編輯精心處理過的知識。

當然從去年開始,我嘗試從得到中聽書,聽書的好處是每本書都是經過知識加工後將精華部分講給你聽的。不好的地方也是顯而易見,因為是別人告訴你的知識,不是你自己去理解,去吸收的,所以降低了你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我覺得聽書是可以快速補充自己所認為欠缺的非主要知識,而主要知識體系,尤其是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實際要用到的,避免不了自行經過深入研究和歸納彙總,從而內化,為我所用。

優秀的紙質書,所呈現出的完整知識體系也不是簡簡單單的搜索可以告訴你的。雖然你也可以認為在網上搜索一本與紙質書一模一樣的書籍來彌補這個欠缺。但是你閱讀了大量的紙質書和電子書之後,你最終會發現,你閱讀電子書時速度相對較快,但是不見得引發深入的思考;而閱讀紙質書時,首先你得翻頁,觸發翻頁帶來得聲響,好像是有人在你耳邊詢問你,這頁數給你帶來了什麼,有什麼幫助。

讀書的目的依然是增長知識,引發深入的思考。

最後,知識其實不論如何是碎片化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紙質書也是通過作者的理解和精心思考,梳理脈絡,構成全書的體系和框架,最終寫成並問世。然而,書終結是人寫成的,而人理解這個世界更多的是片面的,不全的,從自身經歷出發的。

互聯網上的知識也是如此,更多的是內容生產者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記錄。隨著更多的讀者閱讀並修改,最終不斷完善,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當然如果你聽過SEO,聽過長尾理論,聽過贏家通吃,聽過推薦算法,你終結會意識到,你搜索到的或者通過推薦閱讀到的知識,是被人刻意送到你面前的。也許不需要你動腦筋,計算機通過你的行為記錄做了用戶畫像,結合你的習慣,給你看到了你覺得很符合你品味的知識。

我想,作為人類,尤其是智人,還是要有一點自我判斷意識和價值取向的。

我思,故我在。

謝謝。


當我寫下一億行代碼


用戶通過兩者獲得的內容可能一直,但紙質書的體驗與電子書的體驗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我看紙質書可能還會對書中某一角落的一段文字有印象,但看電子書是很少會有這樣的情況的。


Polaton


沒必要取消紙質書籍,總不能每個學生拿部手機去上課吧!


唐騰琢磨


最近也是時不時的在看紙質書,從個人觀點來看紙質書適合陶冶情操,雖然很多書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電子版,依然會買紙質書回來慢慢看,是一種享受,享受當下手機後的寧靜,安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