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你会去吗?

藍極樓


这个要分情况来考虑哦,目前阶段我肯定不会去的,因为我的孩子还在我身边都学,那么我必须把他照顾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离开我们以后,那么我可以去。

如果家里老人需要我随时照顾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去了,但是,因各方面原因,可能这个60万毕竟不是个小数目,他能够解决我很多问题,所以我可以考虑考虑。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经济发展了,我觉得在偏远的地方也不是特别苦啊,嗯,单位上也有到了一些山区去支教的。其实这些地方的条件改善的非常好,现在道路交通也比较发达,随时可以回来看家人。


杨锅来了


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你会去吗?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目前正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支教,我想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不管给多少钱,都值得去经历。因为人生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经历。到偏远山区支教,这本身就是人生之中一次难得的经历,不是人人都有、想拥有就能拥有的经历。经历有了,钱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你的思想和境界早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6年6月,市委组织部门选派首批干部人才赴天津市对口支援单位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工作一年半,本人非常高兴,手书申请书第一时间报名。那个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组织部门能够选上我,那样我就可以在西部青藏高原地区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因为在我看来,人生是需要一些经历的,能够到青海藏区工作就是为经历补课,为回忆积累。

递交申请书及报名表后,就一直等待着,一直等到8月底,选派工作早已结束,也没有等到入选通知。那段时间,我很是失落,觉得没有机会去西部地区支教了。因为,我后来知道,选派去支教的教师都是中级职称,他们去支教的重要目的就是解决高级职称的。而且报名人数非常多,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各学科确定一名身体合格、政治合格、业务合格者前往受援地区工作的。而我高级职称已经晋升了很多年,仅凭这一点,去西部贫困地区支教的希望就等于零。

没有想到,到2018年元月,市委组织部门开始选拔第二批援青干部人才,医生、教师的报名资格明确要求是高级职称,干部是副处级以上职务。我又一次写了申请书,又一次报名。这次很顺利,没过多久就通知到医院体检。到医院体检时发现,高中语文学科就我一个人参加体检。这就意味着,如果我的体检结果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话,我就可以到西部地区支教了。

提交结束就在家里等待结果,半个月后,区委组织部通知到市委组织部开援青干部人才动员会。也就是说,我通过了体检并被市委组织部门确定选派到青海藏区工作一年半。参加那个会议,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人的一生是需要更多经历的,经历多生活就丰富,积累多回忆就厚重。为生活而经历,为回忆而积累,去一趟青海也是值得的,完全没有考虑所谓的待遇问题。

2018年3月,终于踏上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土地,开始为期一年半的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之路,至今已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个月左右的时间。尽管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多民族聚集,海拔高缺氧严重,气压低食物难熟透,昼夜温差大经常被冻醒,但是我没有任何怨言,每天用发现的眼光关注这里的一切,走步,拍照,抄书,写文章。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淳朴善良的民风,虔诚执著的信仰,透彻纯净的阳光,干净高远的蓝天,特色鲜明的景观等,都深深吸引了我,感染着我,让我的心态平静、平和、平淡。一直追求的宁静,在这里终于实现;一直追求的写作,在这里付诸行动;一直追求的善良,在这里得以升华。

我感谢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这么一次青海行,一次青海行终身青海情。中青年时要吃点苦,我来青海就是为了吃苦,我没有职称晋升要求,来这里就是为了体验与众不同的生命经历,我想站在吃苦的分水岭上审视经历,挑战孤独和寂寞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目前看来,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才是我最为看重和珍惜的,也是我每天努力发现美好的动力所在。

当然,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支教肯定也有物质上的相关待遇。后来才知道,来这里支教还是有补助的,天津市委组织部每月补助援青干部人才生活费4000元,青海省委组织部每月补助援青干部人才生活费、高原补贴等5500月。加上代课费等补助,每月有10000元的支教津贴,一年差不多有12万元。当然,原单位的工资收入一分不少。这两项相加,也没有60万的年薪,不知题主为何提出年薪60万的支教收入。如果真有这么多,我想那肯定比高考竞争更为激烈,姑且不说还有职称晋升的优势了。

支教本身就是援助的性质,是为了缓解西部贫困地区师资不足压力而采取的一项对口支援行为,不可能给出年薪60万元的优厚待遇来吸引教师支教。说实话,支教是非常辛苦的,既要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又要克服孤独寂寞生活习惯等困难,没有一颗坚韧的心和一种教育情怀,是很难完成支教任务的。当然,我非常敬重自愿为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看点看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据我所知,现在的支教主要是两种:本省内部支教和省外偏远地区支教,前者如果是省级调配会有一定的支教费用,2013年本人就被县里安排省级调配到本县偏远农村支教一年,除当年工资待遇不变外,额外发了20000元的支教费用;省外偏远地区支教一般也为一年,费用额外为100000元,我当年支教时学校也有一位老师到新疆支教,但这种支教名额一般很少,当年县里好像只有2--3名,所以去的都是思想先进丶道德业务水平特别高的教师,支教回来后被作为贮备干部任用,一般教师去不了哪!题主说年薪600000元到偏远山区支教,我的天!作为教师,这个薪资水平无论在中国哪里都是杠杠的了,至少90%的教师愿意吧?!老师们肯定是积极报名丶争先恐后,估计学校还要搞个竞争上岗!当然,这必须是按支教算,也就是工作一年,如果是直接工作调动,那就另说了。

说句题外话,咱们提的问题能不能靠谱点?!那样回答也有点实用价值;这么不靠谱的问题,除了拉仇恨,好像没什么意义……

我是六哥物理,欢迎大家关注我,咱们共同交流。




六哥物理


年薪60万,去偏远山区支教,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肯定会去的,毕竟这个收入是我们现在工资收入的8倍!不过,如果是国家发工资,从来就没有60万的支教!所以这只是一个假设而已。

实际上去不去偏远山区拿60万年薪的支教,还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个人事业发展前途,婚姻家庭因素,要不要接送小孩上学放学,要不要照顾老人等等因素。

我讲一个实际的案例大家就知道有人的选择总是会让我们意外。

我们学校旁边有一个私立学校叫做厚德外国语学校,从2018年开始招收了120个优秀学生打造4个高中精品班,开出了年薪32.5万、安家费35万从全国招聘优秀教师的政策,很多优秀老师都去了应聘。但是也有例外,我有一个朋友就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我实在不解,问他才明白原因——高薪未必长久。


因为他有省级优秀老师的荣誉称号,所以厚外打电话邀请他去面谈并签约,电话中也说了提供以上所说的待遇。但是考虑到是私立学校,所说的条件很可能不能兑现,所以我这位朋友没敢答应,连面谈都没去!

而实际上,许多公立学校的中层领导都去了厚外签约,高中精品班也在“轰轰烈烈”中办起来了。但我这个朋友不为所动,他为厚外算了一笔帐:如果每届都招120人办四个精品班,那么三个年级老师要56人左右,每年的工资与日常开支就要约2500万,而这个费用在这样的办学模式下是不可能赢利的,他判断学校只是一次办学的尝试而已,老板最终会因为不赢利放弃这种“精品班”的办学。

听了他的话,我也不明白到底他说得对不对,但是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不选择那个高薪的教师工作。

朋友们,你们说他的选择对吗?欢迎留言评论!


师范生活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好笑,这个年薪60万肯定是您随口说的,现实中根本不可能。事实上,很多支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师。

我有几个朋友都去偏远山区支教过一年的时间,只有很少的生活补助。也就是说,支教更多属于公益性质。当然,支教可以为自己积累一项非常好的经历。一般回到工作岗位后,支教的经历都能给自己带来不少的帮助。


从根本上说,支教这件事,确实会比较艰苦。有些人是有这个意愿,有这样的理想;有部分人是需要支教作为一个加分项,让自己的职业有更好的提升。

如果有年薪60万的支教工作,那肯定会被抢破头的。偏远山区怎么啦?60万在当地那绝对是超高收入水平。偏远山区的人均年收入也就是2万左右,你拿着60万的年薪是什么收入水平?一方面拿着超高的工资,一方面没有业绩压力。每天还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样的工作给我来一打都不嫌多啊。


还是回到现实吧!支教不能用金钱来过分激励,否则就丧失了初心。如果年薪给到10万,乡村就不会再缺老师了,也不需要支教了。所以年薪60万是不可能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在头条上说这个话题的人多,什么月薪两三万打扫厕所,年薪三十万去大山里工作,今天又有这个年薪六十万去边疆支教。说这个话题的人是不是有精神病我不知道,但话题不正常。在我国五六十年代沿海地区支边援疆的人很多,并没有谁承诺给多少钱或是几年回来,有相当多的人义务反顾札根西北,新疆,边疆,农村,甚至几代人生活在那里,为当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人可敬。而我们在西北农村偏远学校几十年如一日在这里工作生活,月薪三四千元,难道不活了?如果真如你所说年薪六十万甚至三十万,我都会毫不犹豫,因为我大专毕业(现在本科)教龄三十二年,年薪五六万。现在城市环卫工每月一千五到二千元照样争着干是为了生存,生活。


手机用户4979982938


我认为不要60万,也不需要30万,估计有10万,就会有很多人去了!

题主显然是曲解了支教!

支教往往都是公益性质的,比如笔者出去支教都是免费的。据我所知,支教应该都是免费的。至少,我还没有听说过哪里支教还需要付钱!

支教人员的工资往往都是原单位支付的,并且还要加一笔支教补助。一般是400-800一个月,支教满一年,另外会发放一笔奖励金。

也许题主说的是这笔钱吧?

题主的言下之意,好像是没有人愿意去艰苦地区支教。



在我们这里恰恰相反,大家都抢着想去支教。

这是因为:

第一,支教是件光荣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支教回来,就顺利入了党,提了干。那些去新疆、西藏的支教人员,可以在评先、评优、评职称、提干等方面有优先权。

第二,支教可以自由绽放自己的教育理想。因为支教没有任何成绩指标,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弄成绩。有的只是大胆的将自己教育理想拿来实践,这也就是为什么支教老师往往很受欢迎的原因。

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让人感觉很累!

第三,支教还可以增加收入。

例如去新疆等艰苦、边疆地区,一年的补助相当可观。但是,觉得没有题主说的那么夸张!但是几万块确实是有的。

最后说两句,支教的公益性,决定着它不能“金钱化”。否则,将会失去“初心”,扭曲原意!


姑苏讲堂


我会去。不管年薪多少。钱不钱的我都不在乎,就是有一颗支教的心。

先不讨论有没有年薪60万的支教,居然拿出来我们就来说说去不去的问题。

我肯定会去,当年毕业的的时候想报名去西部支医,同时还参加了“三支一扶”考试。(支医、支教、支农、扶贫),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人会去西部支医,当时特别羡慕,也非常的想去,经常看中央齐涛农业节目,看到哪个哪个大学生村官带来全乡致富什么什么的,真的很向往,同时也特别羡慕那些大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主角为乡亲们解决一件又一件难题。

不管是支教还是支医,都是为乡亲们解决问题。体现自我价值。我愿意。


猫头鹰美食


年薪能给到60万,我想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偏远山区啊?听起来真荒唐。

抛开这一点来说,如果有机会去偏远山区支教(比如是在青海、西藏、云南)这几个地方,我一定会去的。

有这样一部电影叫《快乐的大脚》。我非常喜欢的女演员袁泉扮演了一位从大城市来支教的年轻老师,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我曾经有一位朋友从英国留学回来后,来到青海的一所女子学校支教一年多的时间,她还号召和带动城市里的朋友们,一起为学校做了很多公益援助的事,有一次我们来到青海的这所学校看她,感觉她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娴熟地给我们做糌粑、奶茶,浑身都洋溢着快乐与内心的富足!

我现在的工作也是一周有两个半天的时间,可以和学生们在一起,我非常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如果去支教,我想暂时地吃一些苦,都是可以扛过来的。这个时候,你还会在乎年薪吗?


都市一隅静待花开A


我可能会去1年,多了真的不一定。

创业快4年了,确实太累太烦躁,也特别想静静心清清思维。

毕竟我一年收入没有60万,赤裸裸的60万,并且做的事情还特别伟大,做1年2年我真的会去,我还年轻没有家室,生病的爷爷也刚刚去世也没有要担心的事情。工作上,虽然是创业公司,但是60万一年工资,我可以拿出7万招聘两个大学生来做(我公司离学校近,并且我和学校许多老师都认识)再然后公司还有合伙人来盯着,我带个笔记本就可以了。现在许多地方贫困山区都是有信号的,我的工作性质网上也可以办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