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必读书单里有哪些书?

大姐头-嗨娘


哎,又是这个问题,我来泼个冷水吧。

人们既想读点“有价值”的书,又想走捷径,于是打着“权威”“必读”旗号的书单,就成为拯救他们的“药方”。

“收藏之后就忘了”,好像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在社交媒体上,各类书单的收藏、点赞、转发量也相当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收藏即拥有,有这么一份书单在手,“不知道读什么书”的焦虑瞬间得到了纾解。

对书单的执着或迷信,反映的其实是“不知道读什么书”的焦虑。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读书,并非有了书单就可以。

书单的流行,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现象,因为可以随手转发,彰显出自己爱读书的气质。

三四十年前,书并不是那么容易读到的。读过一些特定的书籍,往往真的会成为一种“资本”。奇货可居,一般人还真没那么大方告诉你,他在读什么书。

知识即权力。即使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有机会读到最新国外理论的学者,把它翻译过来,就很容易成为一个领域的“权威”。对知识的垄断,是所有垄断中最不道德的。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书单,仿佛我们是一个很喜欢阅读的国度。要知道,官方数据说,我国每年出版约25万种图书,真正畅销的、有话题关注度的书,可以说,不超过100种。

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不过4本而已。

书单上一排排的书,大多都是最终也没买没读过的,很多书甚至都没听说过。即使是特别愿意开书单的胡适,也这样提醒读者:“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作用。”

跟着某些人的书单读书,某种程度上是很可怕的事情,你将活在他的影响之下,最终会产生“影响的焦虑”。不过好在各种书单非常多,可以用“无限”来形容。

你最终会变得三心二意,不再迷信书单,而是随意东拼西凑,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你会成为独特的自己,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了。

说真的,现在互联网教育这么发达,与其在茫茫的书单中寻找所求,也可以听一节免费的公开课,用视听的形式汲取营养,知识绝不垄断。

这世上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书单。所以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里是这样建议的:

“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

不迷信书单,也不要停止学习,因为这个社会会犒赏爱学习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早日走出所谓的“书单”,在知识结构上,成为另一个自己。


尚德机构


我最喜欢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对我影响很深。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是高一。也许是自己也是农村的孩子吧,发现里面和自己产生共鸣的东西太多了。我和这个陕北小山村里的主人公有着同样的梦想,同样的绝望和同样的彷徨好像自己就是孙少平,经常想如果自己是他会怎么做。后来这部书成了我精神的支撑,我中学的偶像就是孙少平。后来无论在多困难与无助的时刻,总是会想起这本书。咬牙又坚持了下来。我不知道城里的孩子读这本书有什么感受,但我想大部分农村的孩子,应该是一样的吧。



王小波的书我也很喜欢。特别是他的《沉默的大多数》和时代三部曲。读时代三部曲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写作可以这样天马行空。《沉默的大多数》中对诸多问题独特的剖析,让我明白真正自由的意义,独立思考的意义。我常想着这么有趣的书的背后,肯定有着同样有趣的灵魂。我由衷羡慕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也想成为那样的猪。


再有一本就是《道德经》。阴阳兴替,万物兴衰,大道冥冥,就在其中。这本书教我怎么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成为我人生的良师。

还有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书,为我们点亮一盏灯。让我们不惧怕黑暗,不迷失方向。


朱铁平


看书是一件会让人上瘾的事情,刚开始看不进去,一看停不下来,时间久了每天总想看几页。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读书可以启迪智慧,读书可以给你提供新的视角。总之,读书有诸多的好处。

我的必读书单里有这样几本书:

1、《小王子》

《小王子》中有很多的优美有有道理的句子,比如“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

这部作品用浅显易懂的语句以儿童的视角追寻生命的“本真”,在对爱与责任的认知中凸显交往的真谛。

2、《知道做到》

为什么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知道了并没有去行动,并没有做到。这本书就给读者提供了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成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3、《微习惯》

大家都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但是有时候坚持了21天之后,我们仍然可能会放弃这个好习惯。


是意志力不够坚定还是动机不够强大?都不是,问题在于使用的方法。这本书教你利用微习惯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比如一天看一页书,一天背一个单词等,这样的目标很简单,基本不会让人拒绝。

4、《感召力》

为什么有的人三言两语就能打动人心,就能说服别人?为什么有的人做一次演讲就能让全体人员瞬间振奋?


这本书将神经科学与行为经济学结合,将语言与大脑认知联系在一起,讲述如何赢得大家的本能脑、情感脑、逻辑脑三部分,教你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教你如何用语言赢得人心。

祝你的书单越来越少,看的书越来越多,得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END——

你的必读书单里有什么书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有3类书,永远在我的Kindle、微信读书里放着,也是我的必读书单必不可少的书。

第一类,茅盾文学奖书籍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茅盾文学奖书籍非常感兴趣,不管是从早期的《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还是到后期的《蛙》、《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本本的书籍,一个个的故事,总是像奶油蛋糕一般的吸引着我去阅读。

可能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接触到的一些好书主要来自于茅盾文学奖,所以潜意识里就告诉自己要把历年的茅盾文学奖书籍都读完才行。

当然,时至今日,我也没有读完全部的书籍。但在已读的这些获奖作品里,比如《额尔古纳河右岸》、《穆斯林的葬礼》等等却收获了人生在智慧,我想这也是我一直喜爱读书的原因之一。

目前在读的茅盾文学奖是《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类,外国人写的书

老外写的书和咱们普通的中文书还是有点差异的,尤其是“讲述知识”的书籍,类似科普级、专业级等等,他们特别爱“叨叨”,这是个“褒、贬、中性词”。
“褒”是因为叨叨的很多,所以介绍的很详细,把来龙去脉都给说清楚了。“贬”是因为有些小儿科的东西或者众所周知的东西也用大篇幅去写,略有凑篇幅的赶脚。“中性”是因为可能也恰恰因为这种“爱叨叨”,才有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艺术发展。
在国外有个女性阅读爱好者她有一天突发奇想,想读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书籍(前期是翻译成英文版,毕竟她仅仅会英语)。于是就穷尽所能找了各个国家翻译过的书籍去看,一年多下来看了100多本100多个国家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最后到了TED做了一个演讲。核心感受是一句话:世界,如此精彩。

目前在读的外国人写的书是《提问的艺术》。

第三类,经管类书籍

我的博士专业是管理学,以前学的是经济学,所以经管类、商业类书籍,不管是专业性质的还是科普性质的我都会阅读。读这种书籍并不是“兴趣”使然,而是工作、职业需要。本身就是这个专业出身,也要靠这个吃饭,自然要把基本功练扎实。
而且,既然要和这个领域“长相厮守”,自然要保持敏锐的前沿感触,知道经管、商业领域有哪些最新的消息。谁谁谁上市了,谁谁谁停牌了,哪些技术又被产业化了。总之:经管虐我千百倍,我待经管如初恋啊。当你把兴趣变成职业以后,满满的都是泪。

目前在读的经管类书籍是《管理的实践》。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在罗振宇的《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中,他在文中讲了个笑话。说是在中国的古代,有人在放炮仗,被一个聋子看见了,他眼睁睁地看见一个个花纸卷,毫无预兆地说散就散了,觉得非常的奇怪,百思不得其解。

罗老师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有一个感官通道封闭后,不管你多么用力地观察,都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个世界的。


这就好比我们读书,阅读是基础,是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一个通道。如果这个通道封闭了或者没有开辟出来,那你从书中能汲取到的知识将非常的有限,白白地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当然,光有阅读还是不行,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输出,为了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这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过程。


1

《高效能阅读》

此为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册读书术书籍,且经过作者本人实证有效以后著的书。贴合实际,面面俱到。根据不同基础的读者量身定制了合适的技巧指导。从读书辅助工具的选择到云端数据的建立,一应俱全,层层递进。对各种读书术的各阶段都有充分的论述。

《实用性阅读指南》

阅读首先要明白其目的,然后才能针对性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效率。其中作者也教我们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二八法则”“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样有助于我们牢牢掌握我们读的书中的知识,以便能更好的付诸行动。

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是一种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的行为,作者用自身实践的案例,用更直观的方式教我们如何做到“读书+实践”。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strong>


包含了写作的四大支柱之三:结构,风格和可读性。结构主要指的是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整个文章的框架。风格主要指的是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来支撑内容。可读性关乎的是读者的切身感受。


我们要充分地调动自己各方能力,把一个个素材按照一定的规则技巧,拼接组成能有效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和内容。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作者是畅销书作家胡雅茹,她还是中国台湾补习班全脑学习神童计划讲师,柏麦思企业的管理顾问,还兼顾了超强记忆,心智图,快速阅览的资深讲师。分别从思维导图的思考功能,画图要点,注意事项以及运用方面,巨细靡遗的都做了详细的指导。


手把手的教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深入浅出地整理所获得的内容。“从有到有”“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从无到无”四种思维导图类型,能浓缩大量的资料,再释放大量的数据,这一过程经历了自我对知识的梳理,把握,记忆,自然印象深刻。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大岛祥誉曾任职于被称为世界最强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以及经营战列的制定等咨询项目,之后独立创业也是从事咨询服务。书中一共有四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如何用三个笔记本(横线笔记本,方格笔记本,麦肯锡笔记本)分四个步骤,边写边思考,快速整理脑中思绪,有助于从复杂的状况中准确找出“真正的问题”,从而轻松解决一切问题。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strong>


书中关于从选书到活用都有非常详实的叙述。通过笔记本一元化来记录自己真正想要读的书,必要的时候可以找到“枢纽书”来买到难买的书。在做读书笔记的方面,首先要改变读书目的,然后按照通读—重读---标记来做记号。


其中,“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比较实用比较基础的笔记术。重点是先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然后在此挤出上写上自己的评论或者感想。以此达到提高自己的读书目的。


2

曾经有人说过,就算是再亲密的人,穷极一辈子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他们对对方的了解,也不过是基于相互认知上面的判断,或者将类似的经验放置到自己身上同时产生的自我认知,从来就不会有人真正完完全全了解到另外一个人的想法,感觉,思考。

我们对他人,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跟我们的人格,心理,沟通以及思维都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要全面地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请收好这一份书单。


《终身成长》

德韦克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前者是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避免失败的可能,这就导致禁足不前。后者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的接受挑战,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成长为有成长思维的人。

《隐形人格》


<strong>


人格特质有三个维度,不管哪一个,都没有好坏之分,合理的平衡模式才是更好的。书中同时还列举了九种不同人格类型,各自架构都非常清晰,从问题的提出,到对其分析,再到解决问题,逻辑连贯,一气呵成。


因情感需求或者共同利益,在相处交往中会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即“CAST四步法”,对于如何与不同人格更和谐相处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精简社交》


作者莫拉格·巴雷特不仅是一名作家,还是领导力开发领域的专家和演讲者,善于用一种极简的方式理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同盟关系、支持关系、竞争关系和敌对关系。如何重建人际关系,需要用到对话、提高情商和重建工作关系等技巧。使得自己的同盟关系越来越多,这样也会让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中,对于各方面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高难度对话》


<strong>


“房间里的大象”是一个很常见并为人所熟知的现象,它代表的就是那些显而易见不被人重视,不愿被提起的已经以及正在发生的事。


如果想要进行有效沟通,把房间里的大象请出去,正如迈克·贝克特尔说的那样:永远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把对方放在你心上。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身上都有一个“默认设置”,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对此,我们需要正面沟通解决,彼此信任,控制情绪,尊重对方,这也是跟多沟通方式的基本。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个人的成长与蜕变都需要一点一点的慢慢积累,改变,最后化茧成蝶。阅读以及自我的成长,时间久了,会逐渐变成我们身体里的筋骨与血肉,同时也滋润了我们的灵魂。


野离离


越是难熬的日子,越要让自己有事可做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每个人,都会有难熬的时候,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未来一片灰暗,无路可走。

熬不住的人出了局,熬得住的人出了头。

越是难熬的日子,越要让自己有事可做。

做你喜欢的事,做对你有用的事,学习一项实用的技能,接触精华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实力,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生。

<strong>

就像这次为你准备的七本好书,分别从创新、阅读、说话、哲思、心态、沟通、思维,七个方面武装你的精神,为你穿上铠甲,直面困境。

当你在职场遇到了瓶颈,生活没那么顺利,通过读书来破局,寻求答案,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手段。

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难免路遇艰险。

希望这些书,能让你内心充盈,有备无患。

愿你今夜好眠,有梦皆美。

· 创业传奇 ·

推荐人:中信出版集团 资深策划编辑 @朱姝

一个时代的创业样本——罗永浩。

这是一个创业氛围空前浓厚的年代,从高耸入云的星级大厦到街头巷尾的苍蝇小馆,有人的地方就有关于创业的梦想,它们在随时随地生根发芽。

6年间,罗永浩推出了各类产品,收获赞誉也承受指责,甚至被恶意地谩骂和诋毁,但这一切并没有让老罗的脚步有所停顿,他依然是那个有些口无遮拦的中年胖子,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对话。

有幸将他最初的文字集结成书,这些灵光乍现的思维碎片,让我们清楚看到6年创业历程在他身上刻下的深深烙印,看到一代人的成长。

「精彩章节」

公众的审美里很重要的一点是,绝大多数没学过美学的人,不论贫富,他们在这方面都没有信心,这使他们盲目地选择一个权威的东西跟风,即盲目崇尚强者。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iPhone(苹果)被认为是电子制造业的美学权威,即使当它做了一个极其丑陋的东西,除了在美学上有判断力的人会有自己的言论外,那些没有判断力又不承认的人,会跟在“权威”后边,并且说持其它观点的人不懂。这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所以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iPhone 出金色版之前,国内只有深圳的山寨机厂商敢做金色手机,主流大厂没有一家敢做金色的。因为大面积的金色(小的装饰块不算)显得土是共识的。

但是iPhone 做了金色之后,全世界都跟着做金色的,所以这个世界的盲目程度,是远远超出我这个以文艺青年出身的企业家想像的。

· 自我完善 ·

推荐人:磨铁图书产品经理 @侯梦婷

成功从来不是横空出世,从来都是有迹可循,哪个时代都一样,哪个领域都不例外。

从来没有一本有关阅读的书会用这样的方式唤起我们心中熊熊燃烧的少年热血,每一种阅读方式都是一道关卡,也都会有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伙伴一路陪着你,他们让你知道阅读世界也有修炼秘籍和通关诀窍,而阅读从来都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它不会带给你立竿见影的探险宝藏,却会让你在前行的路上拥有足够的善意、温暖和勇气,充盈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有术亦有道。

去吧,去阅读的世界冒险吧!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触目所及,一望无际,全部是星空和大海。

慢慢来,我们在洋葱岛的这一端等着你。

「精彩章节」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所以你只需要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

有人觉得阅读就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情,当他对“阅读”这个概念这样理解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畏惧,会觉得阅读之后一定要记住,还得专门到学校里系统化地读。

但最好的阅读是什么呢?

实际上你发现无论你收集了多少碎片化的内容,无论你懂得多少盖房子的道理,你都要适时地去分享,因为在分享的时候,也是验证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同时也可以在教会别人的同时验证并巩固自己的方法。

· 演讲口才 ·

推荐人:中国青年出版社IT出版部编辑 @张沣

<strong>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做PPT演讲的书,也是一堂生动的培训课。

如何用30分钟准备一场成功的PPT演讲?

PPT演讲达人王世颖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道出自己的亲身感悟,重点讲述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经常发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小型演讲,而不是那些普通人一辈子也遇不到一次的重大演讲。

按照“演讲前要做的事——简单实用的PPT秘技——演讲临场技巧——八个妙招转败为功——不同类型演讲的专属技巧”的路线,为你安排内容。

有了这本书,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应对工作中、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演讲方法,拿来即用,接地气,对胃口,告别“华而不实”。

「精彩章节」

《越是经验少,越要准备好》

即使是缺乏演讲经验的人,也知道演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应该做哪些准备。

很多人所谓的准备,只是把演讲内容逐字逐句地写下来,然后打印出来熟读或者背诵。上台之后,手里拿着稿子,头也不抬地念完,或者磕磕巴巴地背诵,还要时不时低头看下稿子。

这种办法的确能帮你把这场演讲应付完,但仅仅只是应付而已。且不说有些类型的演讲根本不可能让你这么办,关键是这种方式的演讲没有人爱听,而且还会让观众觉得你脑门上写着两个大字—无能。

其实,演讲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演讲稿只是其中的一项。每项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就越能给你的演讲加分,即使是只能念稿子的那种演讲,也有可以加分的方法。

而这些,读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 。

充分的准备,可以保证演讲中少出错甚至不出错,更可以提升演讲的效果。你在幕后的认真,直接反映到台前的方方面面,你所有的努力,台下观众都能感受到。

· 人生哲学 ·

《禅的故事》是一本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佛家禅宗入门读物,全书17章,解读了禅宗的来龙去脉:释迦牟尼设坛讲法,菩提达摩禅宗初祖,六祖惠能一花五叶,缘遍天下。

如果你对禅宗了解不多,那易中天老师的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还精辟地总结了禅宗的美好与玄妙:认识自我,对抗孤独,缓解焦虑,变得聪明。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通过一个个故事,解释了我们日常使用的俗语,比方说心心相印、当头棒喝等等,教会你如何看破人生,内心清净

「精彩章节」

禅宗的特点是: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那禅师们难道都是一言不发,呆如木鸡,像个哑巴的吗?

当然不,实际上,禅宗不但说话,还爱讲故事。

比如《五灯会元》卷十九就讲了龙门清远的故事。龙门清远是北宋禅师,刚刚学佛的时候也喜欢提问。但是他每次去问师父,师父总是说:我不会,我不如你。

他的师兄就更加离谱。龙门清远向他请教,他竟然揪着清远的耳朵围着炉子转圈圈,边走边说:你总会知道,你自己知道。

龙门清远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悟。

某个寒冷的冬夜,龙门清远独自坐在炉前,穷极无聊地用木棍拨弄着炉灰,忽然看见炉灰深处有一火如豆,便恍然大悟,说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

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什么意思啊?

随便你想。

反正,标准答案是没有的。

但,听完故事,多少会有点感悟吧?

· 实用心理学 ·

推荐人:蓝狮子营销编辑 @vickey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夜幕降临,当你正要放下手机准备休息时,却突然意识到碗没刷、衣服没洗、瑜伽没练、工作没完成……重要的事情一件没做,不重要的事却做了一大堆。

为什么我们总是将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

拖延症患者会注定碌碌无为吗?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愈拖延症?

斯坦福教授约翰•佩里也是拖延症重度患者,但这位“凡事都爱拖一拖”的老先生发现只要用对方法,拖延症患者们也能变身高效工作者。

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这本《拖拉一点也无妨》,帮助了千万读者战胜拖延症。

确定不来试试吗?还是要继续拖下去?

「精彩章节」

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些略微有用的事,比如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

为何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

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这种心态,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

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它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

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

换言之,因为懒得去做第一件事,可能会做很多件列表后面的事情,弥补内心的挫败、愧疚,间接提高了效率。

<strong>· 人际社交 ·

兆民说他“自打生下来就是个内向的人”。

虽然他做了主持人,而后是出书、开课,教内向者怎么跟人沟通,他仍然是一个内向者。

但他的观点却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他就是要告诉他们:内向者也可以发光!而且,无须改变性格,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他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试图用“生活场景”+“认知转变”+“应对方法”的结构,让内向者直面生活中经常出现且令人棘手的沟通难题,每个场景都给出了应对方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

他最大的心愿是当你读到某个方法时,能联想到更出色的选项,用智慧去超越内向的自己。

「精彩章节」

我反复地问自己,人的性格能改变吗?究竟有什么办法让不爱说话的内向人也能成为谈话高手呢?

作为资深内向者,我在自己曾经做记者的7年时间里,找到一部分答案——虽然工作中我无法跟对方自来熟,无法全程高能、热情洋溢地表达,但是我善于给予对方一种舒服的对话状态,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就愿意信任我、愿意敞开心扉。

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审视内向带给我的“馈赠”——内向的优势,是不露锋芒的敏锐,是思考缜密的从容,是饱含善意的真诚,是恰到好处的温暖。

<strong>· 成功思维 ·

推荐人:磨铁图书产品经理 @林展秋

知名职业生涯规划师马华兴老师在《思维破局》这本书中,分享了26个关于职场问题的犀利见解,直戳人心。

一次性教给你如何:调适过往认知、全面分解职业、剖析个人能力、评估个人资源、做出关键选择。

职场问题也是思维问题,只有行动却缺少思考,并不能让人真的改变。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20年咨询生涯的心血,以及培训学员数千人的经验,是从近1000个实例提炼出的职场指南。

他说:“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如果你正处于困惑、迷茫中,这本书会是一种接近完美的回应。它会助你走出当下的困局,激活更好的自己。

「精彩章节」

美国的《新闻周刊》在2000年进行了一次评选,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影响世界的40位智慧名人。其中,有三位中国人入选,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成吉思汗,还有一位你可能想不到,是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说到左宗棠,就不得不提到他晚年收复新疆的事。

1875年,为避免版图分裂,清朝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职务督办新疆军务,择机出塞平定新疆。考虑到国库空虚,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左宗棠针对此次战役提出了“缓进速决”的作战策略。

所谓“缓进”,就是不急于进军,先着眼于治军;所谓“速决”,就是说此次作战须速战速决,尽早收兵。开战前,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全面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1876年,在左宗棠的带领下,这支精兵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能知道,这次战役从筹备到结束,经历了几次“资源—能力”的转换。

首先,左宗棠在战前筹措军费,这些军费就是作战的资源。之后,他用这笔军费打造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这支队伍凭借顽强的作战能力收复了疆土,为清朝廷收回了宝贵的国土资源。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资源—能力”的转换过程。

小时候,父母花钱和时间帮助我们上好的学校,这是将父母的金钱和时间资源,转变为自己的能力的过程。

同学和校友这一重要的人脉资源,是个人能力向人脉资源的转换。

通过工作赚取金钱,这是个人能力向金钱资源的转换。

花钱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又是金钱资源向个人能力的转换。

当我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会认识更多的人,积累更多的人脉,这又是新一轮的个人能力向人脉资源的转换。

再然后,我们的人脉资源又会带给我们新的可能——也许是职业的转型,也许是新的投资机会——从而使我们的能力系统有了新的升级。

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就是在这一轮又一轮“资源—能力”转换中迭代而成的.

当你掌握这种转换的技巧,更好地掌握资源和能力,你自然就站在了人群之上,立于顶峰。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总希望你,是那一二。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快乐的事情虽多,但满足求知欲,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简单易得,读一本书就能实现。

尤其是在日子难熬、心中苦涩的时候,更别忘记这种单纯的快乐,生活虽苦,但你要甜。


十点读书


《思考,快与慢》——你其实没有那么理性。

我有一段时间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而这本《思考,快与慢》更是让我欲罢不能。它既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本书作者凭借他在决策制定上的研究而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时间简史》。这两本书都堪称是学术界著作,但是它们的文笔都非常平易近人,书中举得例子也非常有趣形象,普通读者完全能hold住。

这本书把人类大脑分成了两个系统。系统1相信“眼见为实”和直觉,遇到问题时能迅速给你一个“最可能的答案”,但是容易被欺骗。而系统2完全理性,处理问题依靠严密的逻辑,不容易出错,但是它很懒惰,经常直接采纳系统1的答案。

所以,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感性细节掌控理性大局。事实的确如此,从来没有一个100% 理性的人,经历的越多,就越不理性。这本书同样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了解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在做决策时能规避一些常见的陷阱。同时,诸如“锚定效应”等心理学现象,也让我的生活收益颇丰。

这本书我是强烈建议精读的,慢慢读,做一做读书笔记绝对没有坏处。这本书我每一章都认真做了笔记,时不时会拿出来读一读,每一次都有新收获。强烈建议大家读这本书。

《黑天鹅》&《爆发,大数据》
——不可预测 & 可预测

读完《思考,快与慢》,我建议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依次阅读《黑天鹅》和《爆发:大数据》。《思考,快与慢》主张随机性,同时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偏爱用“因果关系”来解释一些实际上毫不相关的事。同样,《黑天鹅》也主张“世界是不可预测的”。然而,《爆发:大数据》指出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预测。非常有趣,建议都仔细读一读。


毛毛虫Claire


我也是今年又开始读书生活的,读的不多,30本左右吧,在这当中也遇到几本,见人就想推荐的。


1.《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 著


我读过的感受就是认知升级,里面有好多新的知识点,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这是在我离开学校后第一次能系统感知到学习是怎么回事,也为我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临界知识”“底层规律”“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习惯性防卫”“红绿灯思维”“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一口气我都能说好多书里的概念,从没有一本书让我能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推荐大家读下,不论你是在校学生,还是上班族,又或者是自由职业者,都适应,因为它讲的是你个人的知识管理,涉及到你整个人生的学习。


2.《认知天性》【美】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 著


最近读的一本书,11位科学家历经10年的科研成果,通过科学验证,颠覆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比如反复阅读以求记忆,再比如大量的集中练习以求掌握,又或者学完一步再学下一步。。。等等,好多我们深信不疑的学习观念,统统被证明是低效的,不科学的,还有更高效更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检索学习。这也是你曾遇到过的那些同学,他们看起来没有你努力却能轻松获得高分,一度以为是天赋不及,现在看来,完全是学习方法不如。同样这本适应人群比较广泛,因为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学校里,工作中,以及生活实践中。修正你的或者你孩子的,身边朋友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等着你。


3.《终身成长》【美】卡罗尔·德韦克 著


你觉得人的智力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通过不断学习而增长的?来看看你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你是哪一种,你想要哪一种。是成功时继续低调努力,还是高高在上,不可一视?是失败受挫时,淡视结果,奋勇向前,还是一蹶不振,从此再也站不起来?本书讲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在各个方面的对比,案例丰富。对自己来说,了解了成长型思维后,遇到就会多想想有没有用成长型思维来思考,好多事都不再那么仓促、遗憾了,而是变得很方向。


4.《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 【日】小仓广


符合日本一贯短小精悍的风格,一言道出人们普遍做事不成功的原因:不敢开始,不能坚持,不愿重复,并给出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还有那有句话“我相信,每个想把事情做好最后却失败的人,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放弃得太早。”

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看看这本书,想想是我们不够努力,还是放弃得太早?


5.《做出好决定》 【美】斯蒂芬·P·罗宾斯


并不是只有人生重大决策才叫决定,除了那么几次重大决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个接一个的小决定,而这些小决定却是让我们一点一点靠近未来大目标的途径。也就是说这些小决定往往能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我们所想要的样子,因此也不能忽视这些小决定。《做出好决定》告诉我们,虽然完善决策技能并不能保证让你的所有决定都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它可以让你避开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倾向和错误,提高决策效率,进而提高你赢取生活中比赛和战斗的概率。

读书是件很幸福的事,能与作者进行思维上的交流,能为自己查漏补缺,更为精进。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就是获取力量的有效途径。


若见Smile


每个月读4,5本书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个人比较偏爱心理学、经济学类著作,也有一些论述很棒的书籍,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以下是1,2月的书单:

1.《刻意练习》这本书是美国杜工的一个学长推荐的。每次想学习一门新学问,或者提高自己的水平,都可以去学习做这门学问做得很棒的人,找到他行为背后的机理,去构建自己的体系。

2.《乌合之众》最畅销的十大心理学书之一。去年浅读了一遍,今年重读,代入感很强。是这个月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3.《海盗经济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里面有很多精辟的论证,全书以海盗作为引子,间接讲述的是企业的管理和策略。

4.《茶,汤和好天气》收录很多短篇散文,适合碎片时间去阅读,推荐给文艺控们。

5.《影响力》这本书的影响力我就不多说了,应该很多人都看过的经典作品,值得一读。

6.《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叫“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对构建自己的财富蓝图很有帮助。

接下来是3月书单

1.《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这本书来自清华大学毕业生杨奇函的嘲讽,个人没有认真去读,文风果然是走拽加幽默路线的,据说是写给屌丝们的。

2.《全新思维》这本书写的时间比较早了,主要总结共情力,设计感等等右脑思维概念,现在看来这些思维并不新了。


3.《心理学与生活》,一本非常厚的外文直译专业书,有兴趣学专业心理的建议读一读,不过兴趣不是很强的话就建议别买了,你可以会在一篇文章里分3次睡着。

其余两本还在读,在评论区里留下你觉得不错的书吧!


昭惜说


我们想从心理学角度给大家推荐一些“必读”好书。为什么说以下这个书单都是必读好书呢?这些是我们根据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和如何面对世界这三个方面来为大家推荐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心智成熟的书目。


首先,先来看看以下2本关于自我认识的书籍。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卡伦·霍尼

关于认识自我,要推荐卡伦·霍尼的《我们内心的冲突》。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内心的冲突折磨,情绪飘忽不定,产生自我厌恶进而影响社交。有些人通过美化自身来消解内心的冲突,但这只是对当下现实的逃避,一个人如果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将阻碍他真正的发展。


当我们思考自身时,或多或少会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我们焦虑自己在别人心中是否成功,是否重要。书中展现了对身份的焦虑如何影响对自身的认识。这里的“身份”指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这种焦虑有积极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但它也使人希望从外部获得自我价值,导致内心的空虚和不安定。到底如何在自我肯定和外部评价中保持平衡,确实是每个人日常面临的问题。


下面两本主要是针对人际关系和认识世界的:


《亲密关系》 作者: 罗兰•米勒 / 丹尼尔•珀尔曼

我们和很多人之间都有关联,但和谁的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依据个人感觉吗?书中列出了六个重要方面:了解程度、关心程度、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忠诚度。这六个方面未必会全部出现在一段关系中,但任何一个都可能构成一段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希望一段关系更加稳固,就可以从任一方面进行加强。


这同样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似乎更易怒,更缺乏耐心,不小心就会流露出暴力倾向,在对话中嘲讽他人、冷漠回应、直接否定……深层次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作者在这本书中建立了非暴力沟通的模型,包含四个步骤:

一、观察发生的事,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评断;

二、准确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失望、伤心、愤怒等;

三、说出哪些事、哪些心理需求导致了刚才的感受;

四、提出具体的需求。而沟通的另一方需要关切地倾听,体会对方的观察和感受,明白对方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建立联系。

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和具体事例来举例论述,清晰明了,可读性强。


最后这本书是关于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的。


《必要的丧失》 作者:朱迪思·维奥斯特

我们不断成长,同时又在不断地失去。 我们慢慢变得独立,这意味着我们要丧失和父母之间的紧密关联。我们走入婚姻,可能意味着我们得放弃对爱的纯真幻想,苦心经营有着摩擦和误解的家庭关系。之后,我们要将面对亲人的离世和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 这本书就在探讨人们该如何更坦然地面对生命中难以避免的丧失。


希望这五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增进对自我的认识,更成熟地面对生活。


你对这5本书,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本呢?除此之外,你有其他想要推荐给我们的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