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上灯:纪念亲友或维护传统?实则是华夏文明的另一种延续

今天是正月十四,笔者也是刚刚步行几十里路去给逝去的先祖和亲友“上灯”,为什么不开车?不是不开车,而是一家人一起走路去为的是一种仪式感和一家人出游的那种少得的齐聚时光。

正月十四上灯:纪念亲友或维护传统?实则是华夏文明的另一种延续

现当今时代,人们都在追求高经济效益、快生活节奏、快自我脚步……反而忘记了很多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不是有目的的经济利益,而是亲友之间的那种不谈论攀比,就是一起走走停停,祭拜祭拜先祖,聊聊往事的那种轻松愉快。

笔者是农村人,家乡也在农村,过年还可以放火炮和烟花,孩童也还可以自己放点火炮玩耍,多少还有点年味。然而纵观各县城以上的地方已经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整个城里除了商家嘈杂的打折促销活动的喇叭外,就是人们冷漠的脸。

还有那冰冷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冰冷标语,因为年味已经被快速的经济模式给遮盖过去了,很多人都是在想趁过年这几天好好捞一笔,却很少会想到一年辛苦就应该在家好好陪陪父母。

正月十四上灯:纪念亲友或维护传统?实则是华夏文明的另一种延续

话题扯远了,笔者不知道各位家乡是不是也有“上灯”这个习俗。很多人甚至某些“砖家”也说这习俗是应该取缔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从哪些角度去看这个事情,我不否认正月十四在天干物燥的情况下会引起火灾,但人们的防火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很多事情宜疏不宜堵,很多习俗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尽管里面有很多不合时宜,但还是有些是很精华的东西。

我支持优良民俗的发展,我觉得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氛围,本来我们民族发明火药就不是为了战争(这种说话存在争议),而是用来表现和平。

说句实话,我看到外国人把我们的那些传统手艺展示出来的时候,我就很心痛。心痛为什么我们会丢掉这些东西反而去羡慕别人,怀揣宝贝却视为弊履!

正月十四上灯:纪念亲友或维护传统?实则是华夏文明的另一种延续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多元化和包容性强是我们的优点也是我们的缺点。

优点是没有任何文化可以凌驾于中华文化之上,缺点是我们在吸收了新文化之后就容易丢掉以前的精华文化,不多做表述!

正月十四“上灯”习俗,至少现在不是恶俗,也至少现在它还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