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境之地—格陵蘭島

格陵蘭 (Greenland)

有著許許多多的代名詞

陸地延伸至地球大陸最北端

擁有北半球最大冰原

... ...

但誰又知曉,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

這裡的冰原消失速度仍在加速

有生之年

不如早點來到這片獨立遺世的島嶼上

把壯觀的冰原盡收眼底,珍藏心底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位於加拿大東北方向,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是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南北連接大西洋與北冰洋,西鄰加拿大,東望北歐西歐,控制北冰洋進出大西洋的咽喉海域,可謂“通兩洋、瞰兩陸”。隨著北極航道的開通,格陵蘭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一、格陵蘭概況

1、世界第一大島

格陵蘭總面積22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內冰雪覆蓋達18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冰冠。

格陵蘭南北長2670公里,東西寬1000公里,約4/5的地區在北極圈內。島的最北端是莫里斯傑蘇普角,位於北緯83度39分,是世界上最北端的陸地,距離北極點大約730公里。島的最南端的費韋爾角位於北緯59度46分,相當於奧斯陸維度,比我國“北極村”漠河都要靠北。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2、冰海漁業豐富

格陵蘭海岸線全長3.5萬多千米,長而深的峽灣伸入格陵蘭東西兩岸腹地,形成複雜的峽灣系統。周邊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沿海盛產200多種各式各樣的魚、甲殼類和貝類海產品。蝦是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每年捕獲7萬噸,佔對外出口額的約80%。大比目魚每年捕獲2萬噸。鱈魚、鮭魚和挪威黑線魚也佔有重要地位。政府全權所有的王家格陵蘭公司幾乎控制了格陵蘭所有魚類加工業。格陵蘭每年捕獲8萬隻環斑海豹。

目前格陵蘭只開發了較少面積的漁場,漁產加工業規模也尚小,漁產生產加工環境清潔無汙染是其核心競爭力。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3、北半球的寒極

格陵蘭屬陰冷的極地氣候,僅西南部受西格陵蘭灣暖流影響氣溫略微提高。該島冰冷的內地上空有一層持久不變的冷空氣,冷空氣上方常有低壓氣團自西向東移動,致使天氣瞬息多變,時而陽光普照,時而風雪漫天。除了位於格陵蘭南部很少的幾個河谷可以免受嚴寒侵襲外,內陸冰雪使整個島嶼處於極低氣候,即使夏季全國平均氣溫也不超過-10度。氣候嚴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區的最冷月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47度,絕對最低溫度達到零下70度,是僅次於南極洲的第二個“寒極”。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4、冰川極度深寒

格陵蘭冰蓋面積約181.3萬平方千米,約佔格陵蘭全部面積的83.7%,平均厚度約 1500 米,最大厚度達 3000 米,佔世界冰量的7%~9%。它由南北兩個穹形冰蓋連結而成,冰蓋邊緣一直覆蓋到海邊,有許多冰川的冰舌伸向海面 ,在若干峽灣中形成許多冰山 。山脈與島的東西兩岸平行,東南的貢比約恩斯山高3700米。夏季,北極冰山向南漂浮到格陵蘭沿海,給船舶航行帶來不利影響,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冰川很可能也來自於這裡。

由於氣候寒冷,格陵蘭島嶼上缺少樹木森林,灌木叢、地衣和草地居多。越靠近格陵蘭東部和北部,植被就越少。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5、人口發展情況

格陵蘭擁有人口5.6萬,可謂是地廣人稀。因紐特人是格陵蘭的主要民族,佔其5.6萬總人口的90%,其他人多為丹麥移民的後裔。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有超過三分之二人居住在迪斯卡灣的西海岸地區和中心地區。主要是受西格陵蘭暖流影響,氣候稍微溫暖,海岸終年可以航行,漁業繁榮。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6、資源的聚寶盆

格陵蘭島上已知的礦產資源包括:黃金、鉑族元素、鉬、鎳、稀土元素、鉭和鈮等外,還包括一些工業礦物,工業礦物是指無需精煉可便可直接用於工業生產的礦物質。格陵蘭的鉛、鋅和冰晶石等礦藏具有經濟價值。1970年代勘探出的鈾、銅和鉬礦前景看好,1989年又發現了特大型金礦,但氣候和生態方面的顧慮嚴重地限制了礦產資源的開採。

除了礦石,格陵蘭陸上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也相當可觀,僅格陵蘭島的東北部就蘊藏著310億桶的石油儲備。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二、格陵蘭歷史

1、格陵蘭簡史

1262年,格陵蘭被納入挪威王國版圖。後因戰爭、黑死病等原因,造成挪威人口大量減少,挪威王國被迫將政府、大學等遷往哥本哈根,成立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國家權力逐漸被丹麥國王掌握。

1814年在拿破崙戰爭中失敗後,丹麥國王與瑞典簽署了《基爾條約》,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將挪威的三個屬地──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劃為丹麥的殖民地。

隨著1944年冰島共和國成立,如今丹麥王國的領土由丹麥、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組成。根據丹麥1953年憲法規定:丹麥王國的主權事務由丹麥政府和議會負責,格陵蘭與法羅群島的自治權由丹麥法律而非國際條約確定。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分別於1948年和1979年成為丹麥的自治領。

當前丹—格關係的現狀是:格陵蘭擁有自然資源管理權、司法、警察權以及部分對外交往權;丹麥在格陵蘭的防務與外交事務上擁有決定權。可以說,格陵蘭自治既是丹麥與格陵蘭長期博弈的歷史產物,同時也是丹麥無法繼續對格陵蘭實施殖民式管理的必然結果。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格陵蘭的獨立進程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3年,格陵蘭跟隨丹麥加入歐共體,但很快發現自己的漁業權益受到遙遠的丹麥和歐共體的控制。這一事件促使格陵蘭在1979年通過《地方自治法案》。該法案賦予格陵蘭有限的自治權,而丹麥議會則完全控制格陵蘭的內外政策、安全和自然資源,並規定了格陵蘭可以從丹麥領土中分離出去的規則——首先,格陵蘭人需通過全民公投的方式進行獨立決議;其次,丹—格雙方需達成協議,以處理獨立事宜;第三,協議需要被雙方議會共同批准並,舉行第二次全民公投對獨立決議進行認可。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2008年11月25日,格陵蘭舉行自治公投,75.5%的合法選票贊成從丹麥手中獲得更多的自主權。2009年6月21日,格陵蘭的自治地位開始生效,獲得了立法權和司法權、金融監管與審計權、對礦產資源開發和海空事務的管轄權,並與丹麥分享格陵蘭油氣開發的收益,格陵蘭語取代丹麥語成為官方語言,是日即為格陵蘭的國慶日。

丹麥則控制格陵蘭的外交、防務和貨幣政策,每年給格陵蘭自治政府34億丹麥克朗的補助金,但隨著格陵蘭礦業收入的增加,補助金被逐年削減。時至今日,格陵蘭成為一個內政完全獨立,只有防務、外交事務暫由丹麥代管的國際行為體。自此,北極治理國際化與格陵蘭的礦產資源開發已經成為促使格陵蘭繼續提高自治水平的可持續性動力。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2、英國美國爭奪格陵蘭

格陵蘭是丹麥海外屬地,1864年普丹戰爭失敗後,國力急劇下降,維護海外領地的能力越來越弱。格陵蘭作為世界第一大島,宗主國丹麥的虛弱,自然引起其他強國的覬覦。

1920年,丹麥向英國提出,希望英國能夠以官方形式承認它在格陵蘭的全部權利。英國對丹麥回覆,可以承認丹麥對格陵蘭島的所有權,但是如果日後丹麥變更其在格陵蘭權利時,要優先保障英國的優先購買權。這些交涉內容帶有明顯的佔有色彩,一旦局勢有變,很可能導致丹麥對格陵蘭權利的喪失。丹麥對英國失去合作信心,不得不轉向美國。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為了試探美國態度,英國政府將與丹麥的交涉以照會形式傳達給美國駐英國大使戴維斯,稱丹麥政府請求英國政府承認丹麥政府對格陵蘭的主權。英國上議院議員柯曾向美國大使出示給予丹麥公使回覆文本:“格陵蘭的地理位置重要性,讓所有權問題對於大英帝國,特別是加拿大來說十分重要,英王政府因此認為,必須完成它對丹麥對格陵蘭主權的承認。如果丹麥想處置其領土的話,丹麥會承認大英帝國擁有優先購買權。考慮到這一情況,英王政府準備立刻以官方形式承認丹麥對格陵蘭的主權。”。在這份電文中,英國企圖以確切口吻試圖誤導美國。

美國對於此事比較謹慎,在分析丹麥真實意圖後,認為“優先購買權”並非丹麥本意,於是援引1916年8月4日簽署的丹麥轉讓丹屬維爾京給美國的條約中,美國政府的聲明做回應——“美國政府不會反對丹麥政府對整個格陵蘭島上擴展其全部政治和經濟利益”。並將之擴大解釋,以表明反對英國在格陵蘭擴張的立場。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1920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發報丹麥“美國政府無論如何不會選擇去同意第三國政府優先購買格陵蘭領土權利,即使是丹麥政府選擇這樣做。接下來就要考慮到什麼樣的原因會導致這樣的轉讓。”美國政府認為,確保格陵蘭戰略要地不被戰略對手控制非常重要,與其讓弱小的丹麥控制,也不能讓強大的英國控制。

為求法理正確,美國政府建議丹麥重新梳理歷史檔案,尋求證據。丹麥找到1776年3月18日涉及格陵蘭的一條王家法令,該法令內容主要針對丹麥的貿易中轉站點和獵捕海豹鯨魚的站點。實際上,該法令只不過是在地理上提及格陵蘭島東西海岸線。然而,美國於1921年8月3日對丹麥的正式照會中承認這項法令的效力,支持丹麥從歷史上就擁有對格陵蘭的主權。丹麥正式表示沒有興趣轉讓它在格陵蘭島上的利益。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3、美國德國爭奪格陵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是為了爭奪這樣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美德兩國進行了一場秘密戰爭。

1940年,大約有2萬人散居於格陵蘭島的西南海岸,丹麥宣佈對該島擁有主權已有好幾個世紀。1940年4月9日,德國突然對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動空襲,毫無準備的丹麥政府當天就簽署了投降書。丹麥的淪陷使美國十分緊張,國務院緊急約見丹麥駐美國大使考夫曼,主動要求出售武器給格陵蘭地方當局以保護冰晶石礦山,考夫曼十分贊同該提議。

雖然得到了美國提供武器的保證,但格陵蘭地方當局仍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英國軍隊抽不出多餘的部隊來保衛格陵蘭島,美國軍隊又礙於中立不好直接出兵。格陵蘭島總督布倫只好宣佈丹麥被納粹佔領期間格陵蘭獨立。1941年4月9日,丹麥大使考夫曼不顧德國控制下的丹麥政府的訓令,與美國達成協議,允許美國軍隊登陸格陵蘭島。隨後,美軍派出巡邏船開赴格陵蘭島的東海岸巡航。不久,總督布倫要求美國派出更多的部隊,以防德軍在格陵蘭島登陸,在美國和格陵蘭島地方當局的努力下,一支被稱為“格陵蘭軍”的雪橇巡邏隊組建起來,該部隊由9000人組成。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美國參戰後,納粹德國注意到了格陵蘭島的重要性,對納粹來說,在格陵蘭島上建造一個氣象觀察站相當有用,不僅能給德國海軍潛艇提供補給,還能預告歐洲戰區的氣象狀況。1943年春季,雪橇巡邏隊的一名丹麥士兵在格陵蘭島東海岸遭遇一名納粹軍官,他制服了這個德國人,經過1個月時間,將這名德國軍官押送給美軍。經過審訊,美軍得知德國人已經在島上建立了一個氣象站,美軍立即派出26名陸軍突擊隊員和3名丹麥嚮導帶著40條雪橇狗,摧毀了該氣象站。不久,雪橇巡邏隊隊員又在格陵蘭島東海岸發現了一個德國基地。由於自身力量有限,他們召來美軍轟炸機對納粹基地進行轟炸,迫使德國人放棄了基地。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1944年7月,雪橇巡邏隊在格陵蘭島東海岸發現了一個較大的德國氣象站,然而德國人竟在美國海岸警衛隊到來前全部撤走。美軍在被德軍放棄的基地發現了偽裝的建築物、儲存的汽油、軍火和通信設備。雖然美德兩國在格陵蘭島的戰鬥長期以來鮮為人知,人們一直忽視格陵蘭島的作用,但實際上在1944年6月盟軍登陸諾曼底的戰役中,格陵蘭島的盟軍氣象站為登陸所提供的氣象資料對登陸戰役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三、格陵蘭地緣

1、扼守大西洋和北冰洋航道

格陵蘭地處北冰洋與北大西洋的交匯處,東臨丹麥海峽和冰島,西接巴芬灣和加拿大北極群島,地處北極東北航道、西北航道與中央航道的交匯處,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格陵蘭、冰島與英國之間的水道——即“GIUK缺口”是美蘇和美俄戰略較量的重要競技場。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在整個冷戰期間被稱為“GIUK缺口”的北大西洋水道,其西側是格陵蘭與冰島,東側是英國。GIUK缺口,是俄羅斯北方艦隊通往其北大西洋和它所有南方重要戰略利益的咽喉點。通過GIUK缺口,俄羅斯戰艦才能從冰冷的北方水域進入東地中海。如果美國艦船將大量部隊和物資送去歐洲,必須穿過俄羅斯潛艇和水面艦艇遍佈、飛機在空中穿梭不止的大西洋水域。這裡是俄羅斯南下的通道,是北美洲與歐洲關聯之處。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2、圖勒空軍基地

早在二戰期間,美國就看到了格陵蘭的戰略地位,於1946年試圖以1億美元購買該島遭到丹麥的拒絕。冷戰伊始,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就成為美國北極戰略的重要錨點,負責為B-47、B-52戰略轟炸機提供服務。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圖勒空軍基地位於北極圈以北約1120公里的地方,格陵蘭島西北海岸,在圖勒北部60公里處。正好處在莫斯科和紐約的戰略中間點上,擁有格陵蘭島唯一的深水港;有兩條3000m長的全天候軍用機場跑道,即使是最大的轟炸機也可以著陸;最重要的是,其有先進的雷達和衛星設施。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如今,美軍在圖勒駐有第12空間預警中隊,負責管理AN/FPS-120相控陣雷達,嚴密監視北極上空的所有飛行器,並向美國軍方提供全球洲際導彈的攻擊評估報告,為美國和加拿大北極地區的軍事基地提供後勤支援,執行美加丹三國的北極聯合巡查任務。

在冷戰時期,圖勒空軍基地是美國戰略和象徵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長途轟炸機的加油點,同時基地也起到防禦作用,美軍士兵可以攔截前往北美的俄羅斯轟炸機。隨著2013年12月俄羅斯正式部署北極部隊,美國也隨之擴大了在格陵蘭的軍事規模,通過設立彈道導彈預警系統,能夠在電離層發射恆定電波擊毀試圖飛越北極地平線的導彈,以進一步鞏固北約對俄羅斯的“雙鉗攻勢”。圖勒成為美國對抗俄羅斯的軍事集結待命區,格陵蘭也再次成為美俄北極對抗的前沿陣地。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3、扼守西北航道

西北航道,由大西洋經北極群島(屬加拿大)至太平洋。由格陵蘭島經加拿大北部北極群島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最短的航道。

相較於經巴拿馬運河連接東北亞和北美東岸的傳統航線航程縮短約20%。以上海至紐約為例,經巴拿馬運河的傳統航線航程約10500海里,而經西北航道航程約8600海里,可節省約7天航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融化加快,航道通航的時間窗口也在不斷延長。

取道西北航線,從我國沿海諸港到北美東岸的航程,比現在經巴拿馬運河的太平洋航線要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大大地拉近了北大西洋和東北亞國家之間的距離。航道一旦開通,將直接改變世界海運格局,同時對國際貿易、世界經濟、資本流動以及能源開發將產生深遠影響。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四、格陵蘭戰略

1、美國企圖控制格陵蘭

二戰剛結束,美國認定格陵蘭、冰島和亞述爾群島對美國最為重要,應該繼續駐軍格陵蘭。

美國認為對於美洲的防務,格陵蘭軍事基地重要性在於:

一是作為進攻性基地。格陵蘭更接近蘇聯工業心臟地區。除了英國、歐亞非大陸和阿拉斯加,在不久的將來美國除了格陵蘭和冰島不能從任何其他基地去反對蘇聯。格陵蘭代表著明確的後勤和氣象信息。

二是作為美國防禦系統組成部分的基地。格陵蘭位於蘇聯攻擊美國東北部最重要工業基地最可能的路線上。美國在格陵蘭早期預警和攔截會有效阻止蘇聯空襲美國。

三是作為抵抗敵人的基礎。格陵蘭可能會被蘇聯用作限制美國目標的基地,要確保不能讓任何敵人在這個地區有任何立足點。即便是自己的盟友英國和加拿大也不能染指。

三是作為航空運輸和戰鬥機集結的基地。格陵蘭可以作為海空軍基地和反潛執行地區。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為了減少丹麥和格陵蘭的反感,美國把對格陵蘭的防務納入北約體系,實際上換湯不換藥。美國一貫是排除他國染指格陵蘭,形成軍事上的獨佔。

在全球變暖、北極東北航道開通的背景下,美國必然高度關注格陵蘭戰略價值。作為唯一在格陵蘭駐紮軍隊的外部國家,美國的態度十分重要。根據1951年丹麥與美國達成的《格陵蘭防務協定》,美國在該地區擁有實質性軍事權利。在美國駐丹麥大使館網站關於美國與格陵蘭關係的描述中,美國正在與格陵蘭發展一種全新的、不斷變化的並且遠遠超出傳統安全範疇的關係。雖然美國沒有明確顯示其立場,但是根據《伊加利科協定》設立的委員會現已成為美國、丹麥和格陵蘭之間加強合作的論壇,格陵蘭成為與美國談判、合作的單獨一方,儼然享有獨立國家的地位。

對於美國來說,如果能吞併格陵蘭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不能吞併,支持格陵蘭獨立,建立一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親美的格陵蘭國對美國也是理想的選擇。這當然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2、格陵蘭獨立前景

格陵蘭現已實現高度自治,但距離真正獨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發展的不足、教育質量和人口素質的提高、社會思維的轉變等都將是格陵蘭成為獨立主權國家需要面對的嚴峻挑戰,妥善應對這些挑戰,既關乎格陵蘭能否順利實現獨立,更關乎獨立之後的格陵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是受制於丹麥的經濟補貼。當前,格陵蘭的主要經濟活動是漁業等行業,大部分財政運轉資金來自丹麥的補貼。

二是勞動力不足。格陵蘭政府試圖通過大規模的礦產開發來實現經濟獨立,這就必然直面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格陵蘭的領土面積排名位於世界的第12位,但人口卻只有5.6萬人,並自2005年以來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如果大規模輸入人口採將從根本上改變格陵蘭社會的人口結構,本土居民有可能被邊緣化。

三是格陵蘭政界對獨立建國的認知衝突。格陵蘭土著認為,獨立的實質上是在由一群“不合格的格陵蘭人”領導,而真正會說格陵蘭語、嚴格遵守傳統狩獵文化的格陵蘭原住民卻被邊緣化在建國大業之外。因此,他們強調,與其過早從自治走向獨立,不如先從內部進行格陵蘭人的集體身份構建,將格陵蘭語、狩獵文化、格陵蘭人與北極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作為建國的三大文化基礎。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3、德克薩斯共和國的悲劇

在確保美國在北美的霸主地位上,一切障礙都會排除,即便是親美的德克薩斯共和國也是如此。

美國為成為兩洋國家開展西進運動,通往加利福尼亞路途上的德克薩斯自然無法逃過美國法眼。考慮到德克薩斯屬於墨西哥,美國不便於直接吞併,於是先扶持德克薩斯“獨立”,然後在時機合適的時候斷然吞併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如同蘇聯先扶持遠東共和國獨立然後再尋機吞併如同一轍。

墨西哥共和國獨立後,德克薩斯也成為了墨西哥共和國的一個省。戰爭讓墨西哥滿目瘡痍,而德克薩斯地區依然是地廣人稀,當地人經常受到印第安人的侵襲。於是,墨西哥政府放寬了移民政策,一方面也是賣地賺錢。美國當然把握此良機,慫恿大量的美國人湧入德克薩斯地區,企圖通過人口的改變來達到佔有德克薩斯的目的。

隨著美國人越來越多,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加之墨西哥獨裁政府的殘暴統治,當地衝突不斷。1830年墨西哥政府禁止美國人再進入德克薩斯地區,而當地的美國人在美國撐腰下準備武力反抗。1835年戰爭開始了,力量薄弱的德克薩斯軍處於不利位置,接連失敗,但在1836年,墨西哥總統親自率軍攻打德克薩斯,卻慘敗而歸。之後墨西哥不得不承認德克薩斯,後者隨之獨立,稱為“德克薩斯共和國”。獨立沒過多久,就被美國吞併。

無論是對於俄羅斯,還是我國,更不必說與格陵蘭近在咫尺的加拿大,美國把格陵蘭變成第二個德克薩斯共和國的企圖都是不能接受的。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4、地緣均勢的思考

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奪取了加利福尼亞等大片太平洋領土,一舉成為兩洋國家。但是英屬北美殖民地在英國的支持下聯合為加拿大自治領,基本上取得了與美國的均勢。

北美均勢的破壞源於俄羅斯為了制衡英國而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購買阿拉斯加,從地理上完成對英屬加拿大的包圍,確定美國在北美大陸的霸主地位。同時,若是加上夏威夷群島,東北太平洋除了加拿大一小段海岸,東北太平洋幾乎成為美國的內湖。當從俄國購入阿拉斯加後,美國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北極國家,也是瀕臨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的三洋大帝國。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美國議員也直言不諱的說“購買阿拉斯加等於把英國獅子(加拿大)關進了籠子裡”。

要重建北美的均勢,沒有比格陵蘭與加拿大融合更好的辦法了。如果格陵蘭與加拿大親密融合,加拿大已是世界第二的版圖又可以增加220萬平方公里,達到驚人的1218.467平方公里,直逼俄羅斯的1709.82萬平方公里。在海洋國土方面,面積寬廣的巴芬灣和拉布拉多海將成為加拿大的內海,同時加拿大將更加有力的控制西北航道。在地理方面,加拿大通過格陵蘭將更加接近英國,從而更好地獲得母國英國的支援。如果加拿大加快移民准入,達到5000萬人規模,將取得與美國的均勢,加拿大成為多極世界的一極。美國與加拿大的均勢將有利於世界和平。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五、格陵蘭與一帶一路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新舉措,“冰上絲綢之路”的提出不僅反映出我國參與北極經濟開發的熱忱期望,同時也展示了中俄、中歐深化戰略性協作的地緣導向。“冰上絲綢之路”的實施取決於北極西北航道的通航願景,而北極航道兼具經濟與戰略價值,將對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冰上絲綢之路”屬於“一帶一路”戰略組成部分,囊括整個北半球,通過北極東北和西北航道,實現東亞、西歐、北美三大經濟區的互聯互通。

第一、抓住機遇,提升合作水平。早日締結自貿協定,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加強雙邊經貿合作。堅定支持對方的核心利益,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和合作,提升戰略協作水平。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第二、創新方式,拓展合作領域。加強雙邊關係的頂層設計,進一步相互開放基礎設施、計算機、管理諮詢、採礦、體育、清潔能源等服務業市場,雙方應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深化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擴大文化、教育、北極科考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文化中心儘早相互落戶對方,擴大人員往來和旅遊合作。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第三、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雙方應在自貿區框架下,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拓展礦業、農業、製造業、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清潔能源、中小企業等領域合作,促進產業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介紹完了格陵蘭的概況、歷史、地緣和戰略地位,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前往格陵蘭旅遊的一些“知識點”,分享給大家!

Q1:格陵蘭具體在什麼位置?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隔海峽與加拿大冰島兩國相望。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萬平方公里,它以擁有北半球最大的冰原而著名。

Q2:格陵蘭的天氣怎麼樣?

由於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極圈以內,氣候嚴寒、狂風凜冽。格陵蘭年平均溫度低於零度

,該島北端歷史最低氣溫為零下70℃。格陵蘭是地球上人類最難生存的地方。

Q3:如何辦理格陵蘭簽證?

中國公民在進入和離開格陵蘭島時,必須出示有效的護照適用於格陵蘭的簽證。需特別注意,在丹麥有效的簽證並不自動在格陵蘭島生效,因此您必須單獨申請格陵蘭簽證。

Q4:飛往格陵蘭的航班如何安排?

可以選擇從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飛往格陵蘭。哥本哈根飛格陵蘭航程較長,哥本哈根飛抵的是格陵蘭康克魯斯瓦格機場(飛行時間約4小時40分),它是格陵蘭中西部的機場,是格陵蘭唯一能夠處理大型客機的民用機場,由於遠離海岸,天氣狀況穩定,因此機場很少會受霧氣暴風影響,同時,康克魯斯瓦格機場也是格陵蘭航空公司的總部樞紐;雷克雅未克飛格陵蘭則時間較短一些,很方便,所以如果走冰島+格陵蘭這樣的旅遊路線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Q5:到格陵蘭旅遊,語言問題怎麼辦?

格陵蘭總人口88%是因紐特人或者因紐特-歐羅巴混血,12%是歐洲人,主要是丹麥人。所以格陵蘭的官方語言為格陵蘭語丹麥語,酒店及其它旅遊從業人員是可以講英語的。

Q6:到格陵蘭旅遊需要帶哪些必需品?

太陽鏡、防曬霜是必須的。另外,因為格陵蘭夏天有很多蚊子,在郊外徒步時備一個矇頭的紗巾非常有必要。

Q7:格陵蘭有中文導遊嗎?

格陵蘭當地沒有中文的導遊,如需安排中文導遊,需要從冰島飛到格陵蘭。

Q8:格陵蘭的酒店怎麼樣?

格陵蘭伊盧利薩特只有很少的幾家酒店,其中四星的北極酒店聞名世界,很多遊客都慕名入住。酒店的服務水平與歐洲標準相同

Q9:格陵蘭有哪些美食?

在格陵蘭是魚類野味的天下,如格陵蘭比目魚,蝦,鯨魚肉,海豹肉,麝牛肉,馴鹿肉等...

Q10:格陵蘭的交通工具?

格陵蘭因為特殊的地理原因,當地沒有大型地面交通工具,只有小型的家用汽車供遊客往返機場和酒店,當地居民主要使用狗拉雪橇做為交通工具。

Q11:格陵蘭和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格陵蘭處於格林尼治零時區至西四區之間,與中國的時差為9-12個小時,格陵蘭首府努克與北京的時差為11小時。

伊盧利薩特北京的時差為10小時

Q12:格陵蘭有哪些特產呢?

皮毛製品:如海豹皮,北極熊皮,狐狸皮,兔皮等及各種皮毛製作的服裝。另外因紐特古老文明各種雕塑工藝品,也非常具有收藏意義。

Q13:格陵蘭的物價水平如何?

格陵蘭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依靠進口,因此格蘭的物價要高於北歐國家

最後一個問題... ...

我為什麼要去格陵蘭旅遊?

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選擇格陵蘭的最大理由!

遊走在“消逝中”的北極世界遺產之一“格陵蘭伊盧利薩特冰峽灣”,午夜陽光揚帆賞川之旅將為您增添無窮魅力...

站在格陵蘭的陸地或冰川上,俯瞰地球。

以上關於格陵蘭的概況、歷史、地緣和戰略地位全文引自“中華海權”的博客,讓大家能夠更深入的瞭解這個全世界最大海島!

下面一組格陵蘭的風光圖片送給各位朋友!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每年3月底4月初,久違了的太陽慢慢“露臉”,海上的冰漸漸融化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進入五六月份,太陽就會持久地掛在天上,永遠不會落山了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秘境之地—格陵蘭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