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宿州—符離集燒雞


從朝中貢品,到省級非遺;從入選“中國名菜譜”,到榮膺“優質名特產品”;從“中國四大名雞”之首,到斬獲“中國馳名商標”……滄海桑田,宿州符離集燒雞伴隨著符離這個千年古鎮,在時間的流逝中歷久彌新,越發經典。

舌尖上的宿州—符離集燒雞


由宿州城區向北約20裡,即到符離鎮。你或許沒有聽說過這個小鎮,但你一定聽說過“符離集燒雞”。

正宗的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嚼骨而有餘香。原汁老滷,雞香肉爛,爛而連絲,一抖就散(熱雞),肉爛脫骨,肥而不膩,鮮味醇厚,齒頰留香。富含蛋白質、脂肪、磷、鈣、鐵,和維生素E、B1、B2、尼克酸等營養素。且具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之功效。

舌尖上的宿州—符離集燒雞


由來

符離集燒雞最早並不叫"燒雞,而叫紅雞",製法簡單,只是煮熟之後抹上一層"紅曲",並無特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山東德州有一姓管的商人遷居符離鎮,帶來了德州扒雞的製作技術,改變了"紅雞"的生產工藝,年復一年不斷改進,製法愈精,逐漸形成符離集燒雞。在符離集製作和經營燒雞的有百餘家,其中以管、魏、韓三家燒雞鋪最出名。

製作過程

符離集燒雞製作方法十分講究,從選雞到撈雞需經十二道工序:

一、選雞,選用半年至兩年之間,重量為一公斤的毛雞;

二、宰殺,活雞進廠需停食飲水半天,殺後血要放淨;

三、燙雞,水的溫度在六十五度左右,泡燙時間約三分鐘;

四、褪毛,毛要褪得全淨,腿、腳、嘴等處的老皮洗掉,硬殼颳去,保持雞身白淨;

五、剖腹,開口要小,內臟要取淨;

六、造型,兩隻腿交叉插入雞腹,雙翅插入嘴中;

七、晾乾;

八、塗色,雞晾乾後,要先均勻地抹一層飴糖稀;

九、炸雞,炸時要掌握火候,油溫保持八十至九十度為宜,以炸到雞呈金黃色為佳;

十、配料,有桂皮、良姜、砂仁、花椒、山奈、陳皮、丁香、白糖、食鹽等十三種,用料多少以氣溫高低來決定,一般是夏季較冬季為少;

十一、煮雞,用陳年老湯煮雞,先高溫滷煮,後小火回酥,以求肉爛而絲連;

十二、撈雞,撈時要小心細緻,防止破碎,影響造型。

配料標準:

按白條雞10公斤計,配料為:食鹽500克,花椒、大茴香、小茴香各10克,山萘、良姜、丁香、白芷、桂皮、陳皮各5克。

製作方法:

(1)宰殺退毛:選用健康的小公雞,重約1公斤左右。頸部放血,浸燙退毛,清洗乾淨。右翅前面與頸部連接處開一小口,取出嗉囊。再在腹部靠近肛門處開口,伸進兩指,掏出內臟。掏淨膛的雞,放進清水裡漂洗。

(2)整形、油炸:洗淨的雞放在案板上,兩腿交叉插入腹中,一翅向後別,另一翅向前從口腔中穿出。然後,塗抹蜂蜜水(1:20)。晾乾後,放入熱油鍋中炸5分鐘,炸至雞皮色呈金黃色時,撈出控油。

(3)醬煮:炸好的雞按層次擺放在鍋內,加入食鹽和香料包,放上竹蓖子,壓上石塊。加入老湯和水,加熱煮沸,控制火勢維持微沸即可。當年的小雞,煮制1小時左右,大雞煮制3小時。撈出後,即為成品。

噹噹噹

出爐啦!!

舌尖上的宿州—符離集燒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