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長三角一體化 又一個千年大計

長三角一體化,又一個千年大計。

葉檀財經早說過,未來四十年到五十年,人口還會源源不斷聚集到城市群。中國城鎮化剛剛開始,遠未結束。

4月14號,葉檀同學發表了一篇文章《事關5億人未來幾十年的生活!這件大事必須看清楚》,提出了3個數據。1億,2億,5億。

1億,就是到2020年,有1億人口在城鎮落戶,這是硬指標。

2億,就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中間有落差,這部分落差將來必定在城鎮落戶。

5億,就是中國城鎮化率到美日這樣的發達國家水準之後,有多少人要遷移到城鎮。

中國農村不需要那麼多人,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農村,就是小農經濟,不可能形成現代化的商業文明。有人老憧憬田園生活,對不起,詩意的田園犧居基本不存在,從歷史的長河裡看,在農村生活基本上吃不飽飯,而且,誰家兒子多,誰家拳頭硬,誰家說了算。

4月22號,《經濟參考報》報道,國家發改委牽頭制訂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初稿已完成,目前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規劃發佈時間漸近。

長三角一體化非常非常重要,是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跟取消農業稅一樣重要。

長三角城市群本來就是全球第六大城市群了,為什麼長三角一體化還這麼重要?

當然重要。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群,這個城市群做不起來,這個城市群不能實現真正的商業文明,其他城市群免談!

長三角城市群牛到什麼程度?不用刷臉 大家覺得牛!

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兩則重磅消息,都跟長三角有關,一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二是上交所設立科創板。

長三角經濟之牛,無需多說,託中國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福,幾乎確定,長三角會成長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

4月22號,新華社新媒體發佈,以“長三角一體化:理論與對策”為主題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9春夏研討會召開,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表示,長三角地區已具備部分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區域的條件。

長三角經濟很牛,牛到不用刷臉,大家都覺得牛。

長三角是我國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區,包括45個城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66%。長三角國土面積只佔3.74%,常住人口占全國的16%,GDP佔全國的23.49%,接近1/4。

“長三角也是我國實體經濟的引領區”,汽車產業佔到全國總量的26.23%,造船產業在全國佔比30.8%,通訊產業在全國佔比29.9%。

長三角區域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28020.6億元,上市公司1219家,佔全國近1/3;大量的科技人才也聚集於此,211高校就有23所。

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惟一一個無所謂農村不農村、大型不大型的城市群!

長三角把中國最富有的幾個地方包圓了。根據2018年數據,長三角人均GDP也很強,上海全國第二、江蘇第四、浙江第五;就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說,上海全國第一、浙江第三、江蘇第四。

長三角的一大特點,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金貴,這說明,這個區域基本沒有城市跟農村之分,尤其在南京、蘇州、杭州、上海的三角區域。

長三角跟粵港澳一樣,無所謂農村不農村,有一種富裕,叫做江浙農村,叫珠三角農村。

2018年全國百強縣中,長三角地區擁有45個,佔據半壁江山,前10強中,佔據8個,佔據八個!

不多說了,讓我靜靜。在江浙、在珠三角,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金貴,上海已經沒有居民戶和農業戶之分。長三角、珠三角,你想有農村戶口也不行,遷移個試試?長三角農村戶口之所以這麼金貴,主要是經濟發展了,土地的級差地租提升。

富裕地區還分什麼戶口不戶口。農村問題,除了土地問題之外,其他全都迎刃而解。

長三城市群還有一大特點,無所謂核心城不核心城之說。你到底在杭州工作,還是蘇州工作,無所謂,就看合不合適了。做電商的,到杭州,做外貿的,到蘇州,做金融的,到上海。蘇州人不會說自己是上海人,就像順德人不會說自己是廣州人,心裡有足夠的自豪,沒必要。

長三角佈局明確,分工合理,大家沒有一窩蜂的搶金融中心,服務中心,通過市場化,自然而然地進行了分工合作。

上海是長兄,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在培育自身高端研發能力的同時,為弟兄們提供資本和技術支持。其他地方,也沒必要跟上海搶金融中心,做好自己的特色投資就行了,像杭州,做電子信息投資,多好。

在江蘇省內,南京位居城市群北方,作為傳承千年的“六朝古都”,大力發展服務業,文創等產業是支柱,蘇州和無錫兩兄弟南鄰上海,北近南京,作為製造業最密集的地區,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

浙江省民營發達,省會杭州處於城市群南方,坐擁互聯網巨頭阿里,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的發展得天獨厚。寧波緊挨著杭州,借力杭州電商優勢著重發展紡織服飾、日用家電行業。

安徽省,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以“後起之秀”合肥為主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今後,最受益的地方在哪裡?

有三個地方最受益。

1,城市群中的衛星城繼續受益。

長三角城市群裡,已經建成的鐵路20條,在建鐵路9條,未來規劃17條。鐵路運營里程9996公里,佔全國鐵路運營里程的8%,一個地區承擔了國內近20%的鐵路旅客輸送量。滬杭高鐵、滬寧高鐵,應該是全國最繁忙、最賺錢的鐵路了。

從鐵路密度來看,長三角每百萬平方公里的鐵路密度是4.6公里,京津冀和粵港高大灣區分別為4.2和3.8。

上海的血脈跟周邊城市都打通了,以前是蘇州、崑山好,嘉興和西面的湖州重要性將會突顯,主要是G60科創走廊,以及上海西面門戶青浦、湖州。

上海和蘇州每天的班次多達182趟,和嘉興100趟,和無錫166趟,遠遠高於其他核心城市。滬漂在蘇州、在嘉興這些地方買個房,跟紐約上班的人在新澤西買個房,沒有任何區別。

2,三省一市的交界區域。

徐匡迪就指出,京津冀城市群有雄安新區作為試點,粵港澳大灣區有前海作為金融改革創新試點,長三角也可以在上海、江蘇、浙江交界處劃出一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先行試驗區,摸索到一體化的方法和經驗以後,在合適的時間做出規範。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也表示,選擇長三角三省市的交界地區建設示範區,將三省市緊密聯繫在一起,有必要的行政力量做支撐。三省市交界的太湖流域周邊值得重點關注,北邊的南通,西邊大虹橋板塊延伸往西地區。

3,原先比較落後的農業地區迎來千載難縫的時間窗口。

比如,淮河流域到蘇北地區,一直的農業地區加上較低端的製造業,現在迎來產業承受的時間窗口。

我到這些城市,就像打了雞血似的,他們清楚的認識到,時間窗口到——了——!

最後,一體化需要的是徹底打通邊界。

城市跟城市之間的公路不應該二次收費,為什麼要這麼浪費資源?!各省、各城市之間的稅收、企業爭奪戰要停止,建立統一的法治高地,讓企業根據效率最高原則自由選擇落腳地。

在環境方面,絕不能以鄰為壑,在邊界處建滿了汙染企業,我們有更好的激勵機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建立碳交易所,給予綠色在帶以補貼。

現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座城市還簽訂了地鐵合作意向書,四城地鐵實現支付寶掃碼過閘便民應用,不用重複買卡,不需要安裝新的app,只用一個乘車碼就可以四地共通。

長三角一體化是千年大計,並且不同的是,幾十年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效益!盯緊了,上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