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连年羹尧都不知道叛军主力在哪,为何邬思道却知道?

孙美斯


邬思道帮着年羹尧找到叛军主力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在雍正朝的历史上没有这么一个历史史实。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事就只能仅限于对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欣赏了。我们只能围绕电视剧《雍正王朝》来分析,为什么远在河南的邬思道会知道叛军在哪里而身处平叛西北大营的年羹尧却怎么也找不到。

事情从雍正登基不久青海的罗布藏丹增发动叛乱说起,雍正力排众议任命他的亲信也是包衣奴才(电视剧当中的身份)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平定西北的叛乱,为了顺利平叛,雍正甚至给了节制西北五省的军政事务的大权。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对年羹尧的信任和重用,其实,在这个表象的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那就是雍正在年羹尧身上赌了一把。他赌年羹尧在西北可以,也一定能搞定叛乱,彻底解决边患问题。

因为有了赌的成分,那么雍正在对待年羹尧的问题上就显得孤注一掷。

这种孤注一掷,表现在雍正对年羹尧的无原则的信任和放纵,同时对年羹尧的粮草军饷的需求也是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

在对年羹尧的任命问题上,以廉亲王允禩为首的八爷党和雍正的亲弟弟十四王爷允禵,上书房大臣隆科多,甚至是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乃至怡亲王允祥都是有意见的。

廉亲王允禩一伙,期望的是雍正信任的年羹尧出问题,最好是搞得一团糟,他们就可以趁机发难了,而张廷玉怡亲王他们尽管有想法,但是还是能顾全大局,尽力给予年羹尧最大的支持。

年羹尧在西北,也是遇到了阻力的,对于他这个抚远大将军 ,不买账的将军们也不少,为了树立威信,不惜眼看六万清军贸然出击导致全军覆没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年羹尧开启了杀伐无度的铁腕治军的模式,树立了绝对的权威的同时,年羹尧的飞扬跋扈,奢侈腐化和贪得无厌也开始暴露无遗,在调动大军步步为营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的过程中,年羹尧“养寇自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平叛变成了与叛军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年羹尧希望的但却是雍正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种对峙带来的后果,就是西北所需的军饷粮草变成了一个填不满无底洞,每天的消耗就会多达二十万两,而年羹尧的奢侈和贪腐也是一个无底洞。雍正责令时任总理王大臣的廉亲王允禩极力保障年羹尧的需求,他知道一旦军饷粮草供应不上,西北的平叛就会失败,这就会严重的动摇他的执政根基。

此时的雍正是心急如焚,但此时的廉亲王允禩却撂了耙子不干了:国库空虚,西北的粮草军饷我允禩已经无力保障,皇帝四哥你另请高明吧!

雍正不得不亲自挂帅,成立了军机处来统筹安排西北的军事和后勤,这个军机处居然就成了大清的常设办事机构,甚至后来成了核心的决策机构。

为了保障年羹尧的需求,雍正开始强行追讨国库欠款,开启的大规模的抄家模式,一时间朝廷上下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而在西北大营的年羹尧却是越来越飞扬跋扈贪得无厌,对于各地的军需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

眼看着雍正快要撑不下去了,这个局面张廷玉和怡亲王允祥看的很清楚,但也拿年羹尧没什么办法——已经给雍正惯的不像样子了,积重难返了。

这个危机和艰难的局面,也被正在河南巡抚田文镜那里当幕宾的邬思道看在眼里,作为雍正的师爷,邬思道在雍正的夺嫡之争当中最后的胜出,立下过汗马功劳。尽管雍正登基之后他选择了半隐来保全自己,但是在雍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能及时的出手相助,田文镜在清查诺敏的藩库造假案的时候走进了死胡同,就是邬思道及时的出谋划策,既给田文镜解了围,也让雍正及时的摆脱了一个潜在的危机。

这一次西北的战事进入了看起来遥遥无期的对峙局面之后,邬思道就敏锐的感到,这样的对峙,最终被拖垮的是雍正,所以邬思道必须及时出手,帮助雍正渡过这个难关。

他打着帮田文镜押送赴西北大营的粮草的幌子,到了西北大营,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向年羹尧亮底牌,断了年羹尧“养寇自重”的心思,逼年羹尧“速战速决”。

邬思道见到年羹尧的时候,一针见血,直来直去的告诉年羹尧:你这样做很危险,由于你的“养寇自重”和“贪得无厌”,你的主子雍正皇帝快要撑不住了,为了保证你打胜这一仗,朝廷已经几乎倾其所有,如果你还要玩“猫捉耗子”的游戏的话,你的主子的皇位就快要保不住了,你的主子倒了,你会很惨,被千刀万剐也不为过,因为你年羹尧知道你在西北杀了多少人,又得罪了多少人,这一仗打胜了,百病全消,打败了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年羹尧也是一个聪明透顶的的家伙,他从邬思道的话里听出来了大概朝廷的粮草军饷的供应真的是快要无以为继了,他找了一个借口,那就是:不是我不想打,而是找不到叛军的主力。

年羹尧的这个借口,只是为了找一个托词,所以邬思道并没有深究,只是简单的问了问年羹尧都找过哪些地方,年羹尧的回答是:几乎搜遍了全清海也没找到叛军的影子。

这个鬼话,是骗不了邬思道的,年羹尧在西北平叛,最基本的策略,就是稳扎稳打形成合围,叛军其实在就在他的包围圈之内,他只是“围而不剿”罢了,所以,当年羹尧向邬思道介绍寻找叛军主力的时候,他的那个包围圈就已经很明显,而叛军可能得藏身之地也已经很明显,所谓的“灯下黑”仅仅就是一个“噱头”而已。

邬思道在给年羹尧分析叛军主力位置的时候,其实是点明了年羹尧“围而不剿,养寇自重”的私心的——把青海围个水泄不通,怎么可能不封所叛军的粮道呢?

所以,当他指出叛军主力的位置的时候,年羹尧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接受了邬思道的判断,并且保证全歼叛军主力速战速决。

其实,以我的判断,邬思道的所谓灯下黑,是给了年羹尧一个台阶,叛军主力未必就在那里。但是年羹尧已经明白,就坡下驴速战速决。他知道邬思道的厉害,更知道雍正的厉害。

捞够了,就赶紧收场,所以,邬思道一个“灯下黑”就促成了年羹尧的速战速决并且全歼叛军主力。

邬思道就是再神,也到不了一眼看清叛军主力的位置的地步。知道叛军主力位置的,其实是年羹尧。


步武堂


建议题主提问不要把电视剧和历史事实混为一谈。历史上没有邬思道为年羹尧出谋划策的事,历史上邬思道是田文镜的幕僚,而且只有在一些野史笔记中才能见到他的身影。题主所问的邬思道帮年羹尧出主意,出现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准噶尔部罗部长丹津叛乱,年羹尧作为抚远大将军,平定叛乱,始终找不到叛军的藏身之处。后来,邬思道以“灯下黑”的说法识破了叛军的藏身之处在距离清军大本营不到百里的法轮寺,更要顺着邬思道的想法成功找到了叛军的藏身之处,取得了西北大捷。


历史上年羹尧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时的幕僚是汪景祺,而且并没有“灯下黑”的说法。这个幕僚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年吹”。他说年羹尧是宇宙第一大牛人,就是历史上的霍去病,卫青等大将军和他比都是萤火和皓月。这个幕僚虽然十分有才华,但是吹牛逼的功力更是一绝。最后他也是因为吹年羹尧牛逼被雍正处死,家人被流放,自己的头颅被砍下来,挂在城门上挂了有12年才被取下来,可以说,吹牛逼把自己吹的不得善终,把年羹尧吹舒坦了,却吹到了雍正的马蹄子。


邬思道可以说是《雍正王朝》中bug一般的存在,他在九子夺嫡中就能每每准确的预测到康熙的意图,并且能猜测到其他阿哥的动向。四阿哥胤祯能在九子夺嫡中弯道超车,取得最后的胜利,可以说离不开邬思道的天才计策从刑部换死囚案,复立太子再到推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每一个计策都正好的敲打在了康熙的心坎上,让康熙对这个低调的儿子越来越喜欢,最后四阿哥胤祯也顺利登上了帝位。

邬思道在四阿哥胤祯登上帝位,成为雍正皇帝以后,选择了半隐,他看得出雍正是一个可以共患难,却不可以同富贵的人。所以邬思道选择了到雍正皇帝信任的人处半隐,他先选择了李卫,听说年羹尧是扶远大将军王以后,他又去帮年羹尧献计献策。一方面是帮雍正稳定天下,另一方面他告诉雍正我一直在身边帮助你,请你放心。因为雍正登基以后,狡兔死走狗烹的行为,给谁看到都会不寒而栗吧,加上邬思道和雍正十几年的君臣情谊,帮助雍正就是帮助他自己。




红雨说历史


所谓智者决胜于千里之外,邬思道本就是根据历史原型改编的人物,有过军事经验的他,对战场形式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其实,并不是年羹尧不知道叛军主力在哪,而是要用它作为筹码攫取自己的利益,对当时来说,叛军主力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显而易见,但是很多人不敢说,很多人不能说,只是借影视剧中邬思道的原型将雍正想说的话表达出来而已。


虎哥要考研



用户4712188800747


年羹尧也不知道,邬先生也不知道,只有编剧与导演知道。因为历史上没有这段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