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解读利润表,炒股就是这么简单

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入市时赚钱,后来操作却开始亏损,由此认识到自己技巧的平庸,开始刻苦钻研、废寝忘食,当自认技能有了一定进步之后,开始忘乎所以地短线满仓频繁操作,怎奈还是错多对少,这时受人点拨猛然醒悟,原来心态与理念,需长时间的磨练,并非朝夕之功。须知心态与技巧向来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当你的操作技巧真正到了境界,投资理念和心态也自然的融会贯通。而起初求成心切的心理误区正是导致很多高手后来刚愎自用、至死不悟的根本原因。炒股,下工夫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忌急于求成,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我们在通过日常的投资实践获得经验和本领的时候,通常不会意识到心态与技巧的相得益彰,如果此时用心加以重视,双管齐下,对提高整体操作水平大有益处。实际上,很多高水平的投资者也是这么做的。

做一个真正高手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对股市的研究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股市知识的广泛,从十个人就有十种操作方法就可见一斑。就股市获利而言,方法细分下来多如牛毛。虽然可以归纳为基本的几种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体验不同,最后选择的股票也会不同。甲买入一只股票并赚钱的时候,乙可能不以为然或者视而不见;反过来乙开始行动的时候,甲却认为市场没有真正的机会。这也说明市场机会无数,而每个人只能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重合的现象,就是说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却选择了同一只股票,甚至在同一时间。

我想说的是每一种正确的方法都可以赚钱,它们之间没有矛盾,虽然他们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使用的技术分析,对基本分析可以说不太了解。但我并不会认为基本分析无用或者批判基本分析。对基本分析的文章,我只能说因为自己不了解,所以没有发言权。相反,我很希望自己能深入研究掌握基本分析。就技术分析而言,我对波浪、周期及指标分析也是没有深入研究,但这不是因为排斥它们,我不会说波浪无用,指标无用之类的话。它们的存在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最后,把一句江恩的忠告送给希望从股市赚钱的人(也包括我自己)——“在你输钱之前,请先细心研究市场。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最先看的一般都是利润表,因为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投资者以最快速度获取上市公司经营成果,从而作出投资决策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众多投资者为何这么关心利润表的原因所在了。

那么,作为投资者,拿到一份利润表时,如何才能快速地看懂和把握住利润表的关键信息呢?越声情报经过梳理,整理和总结出了以下的分析思路,可供投资者参考和借鉴。

笔者主要从利润表的四个方面解读:毛利(收入和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经营性质资产损失和投资性质资产损失)、净资产收益率。如下图所示。

手把手教你解读利润表,炒股就是这么简单

什么是利润表呢?利润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季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揭示的是企业在这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成本、费用支出,以及企业最终实现盈亏状况。这种表最终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企业经过辛辛苦苦经营了一年以后,到底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我们可以通过利润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的成功与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价值。

另外,利润表也有一个会计恒等式,即“收入—费用=利润”,利润表也就是按照这个基本关系来编制的。同时,利润表的各个会计科也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编制的,这点在《解读现金流量表,就是这么简单》中已经有谈到过。

一、毛利

1.营业收入

对于营业收入,只要记住它的来源便可,即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企业主营业务销售商品所产生的营业额和非主营业务收入。其中,这个非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笔者将其主要总结为政府补贴、变卖资产所得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罚款所得、股利所得。

注意,如果这个非主营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过大,则应该引起重视!

要想全面地去了解收入,那就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

第一点,营业收入是一家企业的利润来源,收入没有增长,而利润却增长了,这样的利润增长基本可判断为耍流氓,纯属扯淡;

第二点,要重视营业收入的质量,即看企业的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的比例为多少,如果超过30%以上,尤其是与同行相较而言很高,那就赶快避开这类公司为好;

第三点,营业收入是企业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来源,也是评价该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一点,对企业做一个横向对比分析。首先,要分析该企业产品近几年以来,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其次,可以比较企业各月、各季度、各年度的各类产品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该企业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企业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然后分析变动的原因。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一些企业是否存在收入操纵行为。例如,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产出比例小、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相背离、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关联销售等情况。

2.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材料)、工人工资(直接工资)、设备折旧(制造费用)。举个例子,就比如手机电子加工厂里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归类为为营业成本,手机的电池、电路板、包装物等原材料,以及流水线开机所产生的水费、电费等都归入直接材料;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都归入直接工资;流水线是上的机器等所产生的折旧费用都归入制造费用。

3.毛利

我为何要把毛利放这里呢?这主要是因为有这么个公式:

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量X价格)—(原材料+工人工资+设备折旧),因此,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来,影响毛利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销量、价格、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和设备的折旧费用。所以,笔者才将收入和成本归入为“毛利”进行分析。

说到毛利,还有个毛利率,即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这个很重要,为何这么说?这是因为毛利率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象征,毛利率越高的企业,它实现同样规模收入所需的成本也就越低,进而更大程度的保证了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例如,医药行业和白酒行业,这些行业可以做到高定价、高毛利率,这样才可以给得起经销商等更多的中间费用,给予他们对产品价格的调控空间很大,因此,他们就愿意且积极为你这家企业做推广。市场上的恒瑞医药和贵州茅台毛利率常年分别高达85%和90%,这么高的毛利率,也就不难理解那么多经销商愿意代理茅台酒了。

另外,在分析毛利率时,投资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企业的产品类型较多,则要分析主营业务中单个产品的毛利率;

2.与同行业中业务模式相类似企业的毛利率作比较,这个最好是以产品相似的毛利率作比较,这样的可比性才有意义,得出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3

.要记住影响毛利率的产品的销量、价格、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和设备的折旧费用五个要素变动情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例如,假设当赤水河畔的茅台镇中的高粱和小麦,由于某一年出现了恶劣的天气原因,导致当地的高粱和小麦大幅度减产,供应量大面积减少,而贵州茅台的原材料采购中又以高粱和小麦为主,由于供不应求,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贵州茅台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也随之大幅度上升。

而此时贵州茅台如果在终端消费没有进行提价,或者进行大量促销(又或者提价、促销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茅台酒还是很难卖出去),下游无法转移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则势必会影响到茅台的毛利率,最终也会影响其经营业绩。因此,在分析这五个要素时,要结合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看待,这样才会更全面。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很简单,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我们都知道,企业在实现业务增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完善营销渠道,这些都是需要投入一些资金的,这些投入都会反映在销售费用中。

管理费用。这个是记录企业日常发生的运营支出,如企业总部管理职能部门所发生的办公室租赁费,管理人员工资薪金等。另外,还有股权激励费用。另外,还有研发费用,按照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研发费用是归入为管理费用的,但最新的会计准则出炉,研发费用今后将会单独列在利润表上。

财务费用。这个大家都有所接触过,向银行等贷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都属于这个项目。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手续费。

举个例子,比如,你开了一家服装店,雇了一个人给你卖衣服,你的员工今天以10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一件衣服,当时你的进货价是50元,那你的这件衣服毛利则为100—50=50元,但这50元还不是你真正的净利润,你还要付给每天在街上帮你发传单、打广告的员工工资,比如5元,这5元就是属于销售费用;而你另外又请了一个人帮你招牌员工,也就是所谓的HR,那你也要付这个员工工资,比如3元,这3元则属于管理费用;另外,当时由于你进这一批货时,由于资金不够,需要资金周转,因此,你用信用卡借款了1万元,需要每年付利息500元,平摊到每件衣服上,则每件的利息还款费用为10元,那么这10元就是属于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相关财务指标:

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营业收入

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

一般而言,销售费用率越高,说明企业实现收入所需的市场投入越大。这可能是由于产品新进入市场,品牌规模和销售渠道尚未完善,前期投入较高;也可能是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且客户的忠诚度不高,需要不断维持市场投入,以持续的吸引客户。

另外,我们都知道,销售行业的销售人员都是靠业绩拿提成,尤其是那些销售费用占比较大的企业,一旦销售费用率下降了,尤其是市场推广费下降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是否还能维持住原来的市场竞争地位,会不会影响到收入的增长。

如果我们在选择股票时,对于销售费用率要注意这一点:即如果太高,是否意味着未来还有下降空间,未来会释放利润?其次,如果太低,那是不是说明这家企业的品牌宣传已经很成功,后续不需要继续支付高额的销售费用了?

管理费用率是反映企业管理效率的指标,一般来讲,比率越低则管理效率越高。一家企业管理是否有效,可以通过其管理费用中看出端倪。那些管理效率高的企业,一般都是很严格苛刻的,例如华为的狼性文化,管理效率很高。

此外,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费用很高,其实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如果这家企业通过高效的管理,然后将部门进行合理的大刀阔斧改革以后,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无疑降低了管理费用,从而释放利润。

三、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这个可以从具备经营性质的资产和投资性质的资产所产生的减值损失分析。其中,经营性质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投资性质的资产所产生的减值损失,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在经营性质的资产减值损失,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商誉减值准备这两个项目是很多上市公司喜欢玩的花招。例如,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了,通过账龄的调节,可以对坏账准备做利润的变动调节,明明有些款项是可以收回来的,可是呢,有的企业直接年报上说,这笔账已经要不回来了,为什么要不回来?这就与有一些企业的关联交易有关,在讲解《解读资产负债表,就是这么简单》一文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有涉及到,这里不再赘述。因此,我们在看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时要时刻把握住企业何时能回款?欠款方又是谁?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从而彼此之间是否有输送利益的嫌疑?

还有一个就是商誉减值准备。商誉就是一家企业并购另一家企业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就归入为商誉。举个例子,你打算并购一家企业,你的出价是100万元,可是你所并购的那家企业经过多方面的估值以后,这家企业的价值不过为10万元,这中间就存在90万元的差价,而这90万元就是商誉。你出价这么高,肯定是你很看好这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才敢这样做,当然,你并购这家企业时,这家企业是有业绩承诺兑现的,比如说,这家企业现在向你们承诺,未来三年,盈利分别为20万元、40万元、60万元。但有个问题,万一这家企业实现不了这个业绩承诺呢?而且这家企业根本就不值100万元这个价,而你却买下的价格又是很高,后续一旦被市场验证不值钱以后,肯定会带来巨大的减值准备。另外,市场开价不过为10万元,而你开这么高的价干嘛,是不是与被并购方存在利益输送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和考虑的方面。

四、净资产收益率

关于净资产收益率,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巴菲特最为重视的选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中,已经做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因此,在本文中不会过多的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来看看。

净资产收益率,它代表的股东投入一单位的资金最后所能赚取的净利润。

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

它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其比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水平越高。这个与你放在银行的存款收益率(存款利率)差不多一个意思,所以,你再看净资产收益率时可以和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做一个对比,看这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可作为一个参考。

从公式看,主要有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其中,看净利润时,要以“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准,因为有些净利润是一次性释放的,不具备持续性,去掉以后,这样才能更客观的看企业净利润;另外,还有个“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我打个比方,你在广州开了一家肠粉店,你出资80万元,然后你的另外两个朋友个各出资10万元,合计100万元,所以你是大股东,你两个朋友是小股东,接着,你们在深圳又开了两家分店,两个朋友是分别是两个店的店长,之后公司赚钱了,你们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你是大股东拿的当然最多,但你还得分你两个朋友,毕竟他们是和你一起开分店的,他们就属于小股东。

说完了净利润,接着看所有者权益。其实所有者权益是属于所有者权益表的内容,但这里既然涉及到了,就顺便把这个也讲了。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其实就是相当于企业的注册资本;资本公积是企业IPO或者增发时所产生的溢价,例如,原先企业计划的融资额是100万元,发行股份数量为1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市场给予它每股面值为2元,那多出来的(2-1)X100万股=100万元则计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分红方式有两种,即分现金和送红股。

在看所有者权益时,要结合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因为有的企业不断的进行定向增发、配股等,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来市场圈钱,从而也不断地扩大总股本,把股本摊薄,最终每股收益没有增长,反而作为分母的每股净资产倒是增长挺快,最终把净资产收益率也拉低了。所以,我们在分析一定也要注意这点!

另外,作为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注重净利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企业的利润产品构成,哪块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大。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例如,若一家企业当前还处于新业务的开拓阶段,那么企业所投入的资金尚未形成稳定的回报时,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的从新业务的发展前景角度进行考虑。

总之,要全方位的去看待企业,才能更客观地看清楚净资产收益率背后的含义!


交易获胜的真正秘诀!

不要预测未来的行情,而应该评估现在的行情性质并制定好交易策略! 买卖规则重于预测! 这是交易获胜的真正秘诀:停损单是贏家的法宝,保本是永远不败的秘诀。

交易不是知识的学习,交易永远是修炼场, 人性的一切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

成功的交易者是技巧、心态和德行的统一,三者不可分离。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欲、无喜、无忧、无恐惧。 成功的交易者总是张着两只眼,一只望着市场,一只永远望着自己。 任何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校正自己,永远比观察市场重要。

预测是个陷阱,一个美丽的陷阱, 从本质上讲,预测从属于主观。 一切必须由市场来决定, 市场永远是客观的,不以交易者的主观来决定的。跟着市场行动,抛弃任何主观的东西,是成功交易者的前提。

建立起你的交易系统,放弃预测,放弃恐惧,也放弃贪婪和欢喜, 一切由你的交易系统决定出入市。 机遇是留给肯下苦功,目光远大的人的;留给不受眼前行情起伏震荡,有完全思想准备的人的; 留给有博大的胸襟气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优秀的人格魅力的人的。

人们往往对简单的真理视而不见,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智商的侮辱, 难度越大的事情,人们往往乐此不疲, 因为它具有足够的刺激和挑战性,而对于简单的方法,人们往往不屑一顾。

投机市场的游戏就是一个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游戏, 而不是追求利润的游戏。

估计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但这是我的理解,这使我很安全! 盯住止损,止损是自己控制的; 不考虑利润,因为利润是由市场控制的!其实资本市场的实质就是资本再分配, 最高的境界就是心态的较量。

大多数人都要过战胜自己这一关, 能尽快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才有可能少走弯路! 股票就是“赌博”,玩的就是心态, 赢时要放胆,输时要舍得放弃。对行情赚到钱没啥了不起, 看对行情亏了钱还能不受影响接着下单才厉害。 自己不是输在盈利能力,而是死在亏损大了舍不得砍,老是幻想能挺回来。 允许自己犯错并能控制自己的亏损应该是最终的目标。

战胜自己很难的, 我觉得能明白自己的毛病想法去避开比较现实。 只做自己有把握的行情, 做单不用想的那么复杂,简单有效就行。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 就能在市场活得长久,纪律和心态控制比技术提高更重要。

男儿在世,一诺掷地,自当溅血赴约, 然投机市场,比拼的是放弃的技巧,似不宜过分执著为好。 任何时候忘记了去尊重市场,都会铸下大错。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思考创造了人,多想想,想透澈点,盲从会死人的。

任何一种方法固定下来都能最终赢利,只是科学控制仓量的学问。 久错必对,久对必错,取长去短,少取长活,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在有成绩后可以放弃,而在受到挫折后绝对不可放弃。 因为成功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对做大趋势者犹为重要)

交易之道,刚者易折。惟有至阴至柔,方可纵横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成功,等于小的亏损,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润,多次累积。做到不出现大亏损很简单,

以生存为第一原则,当出现妨碍这一原则的危险时,抛弃其他一切原则。

因为,无论你过去曾经,有过多少个100%的优秀业绩,现在只要损失一个100%你就一无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败之地,攻可赢之敌。

100万亏损50%就成了50万,50万增值到100万却要盈利100%才行。

每一次的成功,只会使你迈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败,却会使你向后倒退一大步。

从帝国大厦的第一层走到顶楼,要一个小时。但是从楼顶纵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楼底。

在交易中,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情,会让你发生亏损。需不需要止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

假设现在还没有建立仓位,是否还愿意在此价位买进。答案如果是否定,马上卖出,毫不犹豫。

逆势操作是失败的开始。不应该对抗市场,或尝试击败他。没有必要比市场精明。趋势来时,应之,随之。无趋势时,观之,静之。等待趋势最终明朗后,再动手也不迟。这样会失去少量的机会,但却赢得了资金的安全。你的目标必须与市场保持一致,顺应市场的趋势。如果你与市场保持一致,利润自会滚滚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