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的投資理念:如何正確看待股市漲跌

樸素的投資理念:如何正確看待股市漲跌

致親愛的你:

Hi,見信如面!聊聊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吧!歡迎開啟閱讀,當然,更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願每日微小知識激發你的深刻思考。

(全文共計2036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那,我們開始吧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投資領域的相關知識積累不多——不過正是如此,我讀來的收益和未來的收穫,將會有更大的空間。

所以雖然這本書很薄,按字數也很快就能看一遍,但我覺得其中的很多觀念恐怕是需要閱讀很多遍才能領會的。

而最重要的是,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實踐才能真正得其一二。

今天只分享第一遍讀此書印象最深的兩點體會吧,一定很粗淺,只當是記錄了。

這樣日後回過頭來複盤的時候可以有對照的依據,也希望每次回看都有補充或者糾正。

一、正確理解價值投資

在看書之前我的認知是:要根據企業的價值來進行投資;再進一步想,則想到企業價值的成長性,企業的未來估值等。

那麼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是不是就是區別於短線的投機而提出來的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詳細閱讀了相關部分。

巴菲特怎麼說的呢?

我們認為術語“價值投資”是多餘的,如果“投資”不是尋找至少足以證明投入的資金是正確的價值的行為,那麼什麼是“投資”?

有意識地為一隻股票付出比它計算出的價值更多的錢——希望它馬上可以按更高的價格賣出——應當被列為投機。

我們認為,它既違反規則,傷風敗俗又不能獲得盈利。

也就是說,巴菲特認為價值投資就是投資本身。

我認為,他在用自己的投資智慧告訴我們,不要頭腦發熱地去做短線炒股,而是要看重公司的成長價值。

不要指望靠股價的差值賺錢,而是要靠長期的股利,分股票收益——這才是一個投資人,而不是一個投機者。

內在價值是巴菲特做出投資決定時一個核心指標,他在書中是這樣定義內在價值的: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

這是極難預測的,但是他會通過綜合經濟週期、財務分析、公司管理層、公司經營活動等各種信息做出一個區間值的判斷。

那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原則是什麼呢?

1、能力圈。

這是巴菲特投資智慧的第一點:從來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獲得了超高的回報,而他的這個原則其實也讓他放棄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但是,實際上,它同樣也是獲得綜合高回報的基礎原則。

如果是對這個企業毫無認知的情況下進行的高拋低買,那無異於賭博,而真正的投資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公司的所有者,讓你自己的收益與公司一起成長。

2、有良好的長期前景。

巴菲特認為,這意味著公司處於良好的行業,有良好的長期前景和強大的長期經濟特性,包括消費者特許權,政府特許權,永久地低成本生產的能力等等,也可以理解為具備長期獲取超額利潤的企業競爭力。

3、由誠實和正直的人們經營。

4、能以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買到。

巴菲特特別說明了什麼是有吸引力的價格。

他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多數的分析師會關注成長性,針對這個問題,他舉了美國航空公司的例子來說明,雖然成長性常常對價值產生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種影響太難確定。

成長性只有在適當的公司以有誘惑力的增值回報進行投資的時候才能使投資者受益。

如果將價格的問題放在一邊,那麼最值得擁有的公司無疑是“在一段很長的時期內能以非常高的回報率利用大筆不斷增值的資產的公司”,但事實上這一類型的公司很難找到,因為大多數高回報率的公司需要相對小的資產。

巴菲特認為,需要在買入價格上留有安全的餘地。

雖然巴菲特主張把雞蛋放在少數幾個籃子中,但即使在其最有把握時,他也不會在某一隻標的上投入“過多”的資金,而且同時其手頭總會保留現金。

二、正確看待股市漲跌

巴菲特認為:大範圍的恐慌是投資者的朋友,因為它會提供物美價廉的資產;個人恐慌是你的敵人,毫無必要。

那些避開高成本和不必要成本、持有許多大型、融資適當的公司股票並坐等較長一段時間的投資者們必定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巴菲特是這樣說的:

低迷的股市可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優勢。

第一,它有助於降低價格,使伯克希爾可以收購整個公司。

第二,低迷的股市使伯克希爾的保險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優秀企業的小部分股權——包括增加那些已擁有的企業的股份。

第三,一些同樣傑出的公司,比如可口可樂和富國銀行,是它們自己股票的堅定買家,也就是說,他們,還有伯克希爾,從以更低價格的買入中獲益。

總體而言,伯克希爾及其長線股東從不斷下跌的股市中受益匪淺,這很像一個經常採購食品的人從不斷下跌的食品價格中受益。

所以,當市場下滑的時候——它一向如此——既不要恐慌,也不要沮喪,這對伯克希爾來說是好消息。

以上雖然說的是一家世界頂級資產配置公司的做法,卻也能給我們帶來啟發。

對於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來說,股市低迷期未必不是一個機會期。

而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股市暴漲的時候,是否也要保持清醒,和高漲的泡沫適當保持距離。

保持理智並不容易,我們很容易在泡沫的時候找到藉口,比如“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次與以往完全不同。”

自信的投資者可能都是這樣的想法:就算是泡沫,我也要抓住這個機會,在泡沫中獲暴利,等市場轉勢時,我一定會果斷退出。

人們總是在慾望的鼓勵下過於“自信”。

於是,就有了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5000點巔峰時刻和2007年滬指6000點瘋狂時期之後的故事。

人類歷史上最值得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從歷史上吸取教訓。

因此,歷史總是在重複。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