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跳桥遇难,这到底是谁的错?

小甜嘟爸爸


此时谈对错没意义,孩子没了对于妈妈是致命的打击。我想说的是在谈孩子心理问题的同时父母也要注重自身的心里压力与健康。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孩子面临的升学压力,父母承受的养家压力。在任何时候,作为父母需要控制情绪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对于学校反映的关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表现,需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绝不偏听偏信。这个世界父母应该最了解自己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品性如何,好好听孩子说说发生的事,假使真的错了好好指正引导,相信一切都回有转好的机会。我认为信任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心灵鸡汤。但是往往说的容易做的难,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会碰到各种困难,继续努力💪。


用户4813789054573


从图片上看,卢浦大桥,我记得大概是2015年的11月,我在上海的时候为游览大都市坐公交车路过,很漂亮的造型。当时当我坐在公交车里,远远的看到美丽而壮观的大桥,我心里是十分激动的,觉得我这一趟公交车游览大上海太值得了。但是现在我看到这个真实的新闻,一个17岁的青年居然从这上面跳桥自杀,说真话,说实话,我感到非常的震惊,我当年存留在脑海里的那些美好的回忆,瞬间已经彻底被破坏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对17岁的青年来说,已经是接近成年了,他们已经是身体与心理都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程度了,那么仅仅因为母亲在车里批评他几句,居然就选择跳桥自杀,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对自己不负责任,对父母,对老师同学都不负责任的做法,反映出的不单单是这个孩子的幼稚,或者是教育的失败,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探讨,这里不是究竟是谁对谁对问题,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热爱生命是他对自己负责的首要的责任,无论你是年长还是年轻,你对自己的生命爱护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年长的人有自杀的,年轻的人有自杀的,甚至在动物界,如河马海豚等动物,自杀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所以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命是属于自己的,自杀可以说也是他个人行为,个人的自由选择。也可以说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不是说自杀就是罪恶万端。

第二,这个问题里的17岁孩子,他仅仅因为母亲批评,这样的表面看是小事儿就能跳桥自杀,可以说他的心理承受力是非常脆弱的。在这之前,在他成长的这17年中,尤其是他懂事以来,可以说他的心理不单单是这一次跳桥事件的影响,在这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许多负面情绪。如人格上的弱点,心理的扭曲,这些都没有及时的治疗,所以这不是偶然的,是他这之前心理素质教育欠缺,所导致的一种自然的必然的一个结果,所以我认为这个17岁孩子无论怎么说,他的心理是很不健康的。

第三,为什么他的心理这么脆弱?这肯定跟教育有关。教育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那么这个17岁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闹矛盾,显然他没有处理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当他母亲把他接回在车上对他进行责怪,他的心理可以说是崩溃的,不然他不会打开车门,从这高桥上一跃而跳。他当然知道他这一跳意味着什么,因为他毕竟不是小孩子。所以说出现这个局面的结果,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重失败的一个缩影,一个表现。

第四,我们的学校教育现在几乎是分数教育,几乎是考学,老师们并不敢多管学生。老师们忽略了学生们心理反应的许多不良现象。学生们因为有网络有手机,他们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说,他们与学校与社会几乎是脱节的,那么当在学校里发生人际关系问题,没有挫折过的学生,他是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的。在学校这个小舞台,他就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当这个小舞台上发生事情他的处理方式就是过度的膨胀自己。过多的去埋怨别人,而不反省自己反思自己。

第五,在这个问题里,其实最大的过错呢应该说是母亲的不良做法。因为当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委屈,你可以批评他,但是不要选择在车内,更不要选择在路过高桥,河流,山川之类的地方进行批评。如果是母亲选择批评也可以,但是你要看这个孩子平时的心理健康如何?自己的孩子,作为监护人的母亲是最了解的。如果他做错批评孩子是一定的,但是要选择时间地点场合。不是抓过来就批评。批评孩子一定要讲究心理学的策略。不然,就像本问题的孩子,一旦突破了他心理所能承受的底线,后果不堪设想。这位母亲将用余生痛哭。

第六,在心理学上讲,一切责难责怪,都是容易树立对立面,严重的会导致对方心理崩溃的。如果这个人或者是那个人,比如孩子吧,他没有犯过大的错,很大的过错,那么你要给他一个沉默的反思的空间,不是那种什么立刻扭送公安局,或者立刻就毫不留情的批评。如果不是什么违法犯罪行为,你就不要去干涉他,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自己沉默反思。如果母亲在一旁喋喋不休的指责,埋怨,在孩子的脆弱的心里,犹如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一样,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是无法预测的。

总之,如果谈到过错问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单个方面滴错误所能概括的。而应该是谁都有错,首先是这个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从宿命的角度讲,也许他无法摆脱这样的自杀情景,那么随他去好了。从学校来讲,学校没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而是注重分数教育,这也是一个错误所在。家长的错误可以说是在学校和孩子中间的这个地段,家长的错误应该是最大的。那家长,你这个纽带做不好的话,看着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跳桥,实际上背后推动他跳桥的应该是这位母亲不恰当的时间地点场合。






跑步的木瓜


这个孩子性格有缺陷,心理有障碍。应该是早期教育方法有偏差吧。孩子自杀的主要原因应该出不了这个范围。在学校闹点矛盾,自我有些问题,回家家长骂几句,埋怨几句,应该很正常。就因为这区区小事,孩子竟然能跳桥自尽。太可惜,太遗憾。我一直都想不明白。说实话,我们小的时候,不要说被父母骂了,挨打是家常便饭。(当然我小时候很调皮,常常犯错,)那时候的家长那里懂得教育孩子?所以家长骂的语言非常野蛮而且还很伤人,就这,只要不挨打,这都算好的。在学校也同样,我几乎天天挨老师的体罚,挨老师打也是经常的事。哪有家长跟学校老师闹事的。这种情况不止我家,我周围那么多孩子,几乎家家都是打孩子上瘾的家庭,极少数不打孩子的家庭,我们都非常羡慕,被传为佳话。现在都快老了,我们咋还好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比一个强大,性格异常坚强,没有任何心理病。不少人都大有出息。而且,我们现在非常看不惯那些无原则娇惯纵容孩子的家长。更看不惯现在的学校不敢大胆管教学生的情况,以及不敢适当体罚犯错误的学生的行为,教师一天到晚活的小心翼翼,颤颤巍巍。还有哪些家长,老师稍微对他娃管教严厉一点,就动不动到学校找老师的麻烦。真是太矫情了!老师还能害你的孩子咋滴?这是为啥?欢迎大家说说。之间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恭请指正,不要骂人。


麻辣教师649


象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越麻烦,会给社会,会给别人造成很大的麻烦,一不顺心一言语不合就干自残的行为,谁敢跟他交处,我们小时候奶出去,七岁接回来,我的母亲对我一点也不亲,无论干什么看你都不顺眼,一天打骂不说经常不让吃饭,罚你跪着冬天打后让你在院子里站着,手上脚上冻的开裂,身体上到处是黑青,只有忍着虽然是亲妈,但是连后妈也不如,就这也没有选择自杀,如今也活到六十几了,这样的孩子是惯出来的,不敢说,一说就受不了,走向社会也是个麻烦。


用户1607318954719


在双方没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不是什么谁的错,孩子本身性格如此,命格如此。有些孩子任打任说,照样皮实。有些孩子敏感脆弱,不能受打击。母亲也如此,每个母亲的性格也不一样,我的脾气暴躁,但是不打孩子,只是厉声教育。不同性格的母亲,教育方式不一样。急躁的父母不适合教导孩子,但是有些时候没办法。比如我,老公没时间,我的性格非常急躁,很难控制,只能大声斥责,没有办法我也是人,没法控制,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我都在旁边放一大堆黄瓜条,一旦控制不住就猛吃,或者暂时让孩子休息,跑到里屋打毛绒玩具。反正性格不在好的妈妈们,可以想一些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躲避孩子一会儿。


fang11585


撕心裂肺

这位妈妈在儿子跳下桥那一瞬间,完全傻住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呼喊,却已于事无补。她万万没有想到她会在此刻失去了最亲的儿子,她也万万没想到是自己的无知造就了这一切。

男孩子看似大大咧咧,实际上他比女孩内心更加脆弱,打骂孩子不能使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只会让他们更加脆弱,打骂不会让他们更加聪明,反倒更加没有自信。孩子们需要大人去引导,而不是无休止的批评。



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不要再轻视孩子的内心,他们从受精卵形成起,他们就拥有了独立的个体,我们作为他的监护人,负责监督,但没有权利主宰。很多父母都觉得男孩子就得打,就得骂,要不根本管不了。难道今天的事件还不能反驳你的观点吗?


我家有俩儿555


事情还原是这样的:4月17日晚上10点,一名少年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正是人生最美好的花样年华,眨眼之间,与家人阴阳两隔,不免令人痛心疾首!

男孩其实是一名17岁在校高二学生,据说是他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了争执与冲突;在开车的母亲在车里给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给予过多的批评和埋怨指责,甚至有过激的行为……当他的母亲载着男孩途径上海卢浦大桥时,不知道为何将车停下来,母亲明知此处是极为危险境地;但她还是索性下了车,还是气未消,仍旧满脸怨气大有暴跳如雷之势;我们也不难想象男孩的母亲的情绪如此暴涨态势,我们不知道车里车外她在对着男孩说着严厉说了些什么……

大概一个本身就承受压力比较弱的孩子,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第一个信念瞬间完成,跃然在行动中;也可以说是母亲始料未及的事,就发生了!男孩随即打开车门,猛跑几步,在车水马龙的桥上,终身跳下大桥!一个青春少年,一条鲜活的生命,一含苞欲放的花蕾,一段刚刚开启美好人生旅程,就这样画上了休止符!这是承受了多大压力和蒙冤的摧残的男孩,即将摇摇欲坠也没能被自己和母亲的挽回,就这样告别心爱的学校和认为温暖的家!

这是一部血泪和惨痛的短短的视频!!!

孩子永远没有错!错就是母亲说话和沟通出了问题及情绪失控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第一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起积极而深远,意义重大!

看母亲,这种行径,恶劣的态度,这绝对是她对孩子和老公的常态惯用的伎俩,要不不会在车辆穿梭往来的地方停车而不顾一切对孩子过激行为,导致孩子轻生而悔之晚矣!

这位母亲,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喜欢和需求过,没有真正把孩子视为朋友知己来看待。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把心里话与自己知心同学朋友闺蜜说,而不愿与父母说;就是你根本没有走进孩子们心里去,无法读懂他们内心世界;你经常让他们快乐过么?你经常给过他们赞美和认可与关注么?你经常欣赏他们的做的事么?你经常配合他们做过事么?他们为什么会跟你吵架和争执么?你们答应他们的承诺你兑现过么?你是不是总是自以为是的样子,以自己为中心,用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呢?你们根本就没有了解过孩子背后的动机!

无论孩子在外做错事也好,或者与孩子无关的事也好,首先要对孩子一种关爱和体贴,让他有种回归温暖和爱抚体贴中,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让自己能在外的心灵创伤,得以抚平!本身他已经在忍受着同学不解而甚至人身攻击等,而在他情绪低落时,又如此当头一棒,让他猝不及防!只能用这种极端举动而来作为对学校同学和母亲的最有力抵抗与顽强抗衡,足以释怀一切对自己的不公!男孩根本没有预料到后果的严重性,以只是作为对所有人的一种惩罚行为!

打压会使孩子反弹,做出极端反应;打压会使孩子自我封闭,自卑,设标签,反正他们都说我是这样的人,那我就这样好了,你们愿意去做你们去做吧!

那么在孩子受到如此打压情况下,有四种孩子有不同的做法:

1.有时就会倒地猛耍,甚至离家出走,只要有人找他,关注他,他就会回来了的;他们会说很多抗议的话,对着干!即使说些极端的话,都不会真的去做,口无遮拦

2.不会表态和言语,心里有数,就是不善于辩解,此时心里特烦。纠结抑郁压抑,会用行动证明一切(也许那个跳桥的男孩属于这种类型吧)但前提是,他们不会与父母和其他有过节的人几天都不说话

3.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他认为,没有意义,拿生命开玩笑的人(在他们眼里),根本不配做人!有事说事,看到底结果谁对谁错,必须水落石出,要不决不罢休!或者他会在心里会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4.他们会不吵不闹,很老实,那你说我错了我就错了呗!彼此都在指责埋怨争吵,那多么伤和气啊!所以他们会忍一忍,退一步,吃亏是福!

我们父母有时并不是道德底线出了问题,或者绑架了道德!而是我们人性出了问题,你所激发的能量是什么,对方就会捕捉但什么

父母经常说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会不自信;

父母经常埋怨指责孩子,孩子会情绪化反常;

父母不经常与孩子一起做事和出去社会实践,孩子会不善于表达交际,空间狭窄,处事能力有限

父母不经常把孩子平等对待,总以父母自居,孩子会叛逆,就是不会与你心与心沟通,让彼此产生距离感

因此说,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股娟娟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融化;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我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硬是教育”(棍棒出孝子)而是要“素质教育”(道德人性伦理);要潜移默化,要孩子情趣化,寓教于乐,和谐有爱有温度的家庭氛围里来;家庭是温床,孕育出的种子是随家庭环境茁壮成长出来的

这位母亲,在孩子那天下跳下桥去一刹那,捶胸顿足,撕心裂肺;是她失去孩子痛心至极呢?还是后悔没抓住孩子跳下去呢?还是孩子为什么会跳下去呢……





刘宝钧1


唉,发生这种事情再来讨论对错已经没有意义了。再说也没人知道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好难教育,动不动就想不开,要跳楼,要轻生;现在的孩子是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你敢打我骂我,我就敢死;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容易自我否定从而自暴自弃,甚至还会出现自残、轻生等等情况。

其实我个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的争吵很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跳桥之前,心里肯定已经跳过无数次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以前跟爸妈吵架的时候,都有心中想过“你再说我就离家出走,你在说我就自杀”之类的想法,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让父母后悔,用自己的生命来惩罚父母。这种想法无疑是大错特错的。

我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儿:你能不能别说了,再说我就从这桥下跳下去

母:你敢跳吗?天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在学校惹是生非,我今天把车就停在这了,你去跳啊?

儿:你以为我不敢是吧???

事件背后的真相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任何猜想都有可能。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了重来一次的可能。

说到这,又有很多人会说,我过去怎么怎么被父母打,被父母骂,也还不是好好过来了。说到底还是现在孩子承受能力不行,这其中有个人承受能力大小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社会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过去和现在已经大大不同了。

过去读书并不是所有人的追求,过去大多数人普遍学历比较低,你书读得好不好父母可能没有多在意,因为大多数人都这样,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读书还可以为家里节省一笔钱。现在呢?父母与子女之间交谈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总而言之,现在学生的压力不是过去学生能体会的。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以及听不完的老师家长斥骂。


总结了几点我个人想法

1、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是事件中的母亲在公路上与儿子争吵,把车停在路中央。还是儿子冲动之际跳桥自杀。切记冲动是魔鬼,凡事三思而后行。别随意拿自己生命当作筹码,生命有且仅有一次。

2、学会正确用好语言,什么时候该批评,什么时候该鼓励。这都需要父母用心琢磨,不能一味的溺爱,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种冷暴力,它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你心上投下散不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3、多交流,多沟通,不要对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有时间多陪下孩子,跟他们出去散散步,旅旅游,聊聊天,多听下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谢谢。



我超凶的QAQ


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就跳桥轻生,论过错:父母,社会,老师,同学,男孩都有吧。

首先父母的责任最大,从小孩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的教育尤为重要,父母在注重孩子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为了和同学吵架,被父母批评就想不开了?这心灵也太脆弱了吧。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交流,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孩子有什么心事,不愿和父母说,导致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孩子有轻生的想法。


其次社会,现在网络科技很发达,但是像小视频,一些游戏毒害了很多青少年,他们沉迷在这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里面,不愿学习。


最后老师,同学和他自己。作为老师,应该关心同学,偶尔找他们谈谈心,了解一些情况,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之类的,适当的做一些心理辅导。而作为同学,应该和平相处,有什么矛盾,解决不了的,可以找老师,找领导沟通,没必要为了一点事闹矛盾。最后他自己,父母养育了17年,自己和同学闹矛盾,被父母批评一顿,就想自寻短见,就这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17年父母为了你吃了多少苦,就这样的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愿他下辈子有缘再报答他父母这17年的养育之恩吧!


生活手迹


看到这则新闻,在吃惊的同时,身为人父的我,心如刀绞般难受,眼泪不自觉沾满双眼。


17岁,花一样的年华,从呱呱坠地开始,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子拉把长大。过程虽然漫长艰辛,但生活充满阳光快乐。忽然间,因为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儿子就拉开车门,纵身跳入桥底,一个年轻的生命瞬间即逝,实在让父母始料未及,情何以堪,肠子悔青,世界上最难过伤心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至于谁对谁错,儿子生命已逝,再遣责己无多大意义。但是,防止类似悲剧重演,则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十七、八岁的孩子,处在生理的青春期、叛逆期,性格的波动期、可塑期,有时可能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轻者给父母记仇,严重者自杀轻生,难道孩子心理如此脆弱,经不住一丁点儿打击?但皮糙肉厚的孩子可以,脸皮薄性子腼的孩子还真不行。

再说这个跳桥身亡的这个17岁男孩子,父母把其抚养拉扯长大,包含着无私真挚的爱,连一句批评都接受不了,心理如此脆弱,长大何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太不理智,太不成熟,太不负责。

再谈这位母亲,自己把孩子从小拉扯长大,非常不容易,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智程度。或许认为孩子己经长大,或许认为只是简单的批评,但确实有些粗心大意。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这17年里,“老师”的角色没当好,孩子的性格没有疏导好,才酿此恶果!此类悲剧,应该引起每位父母的深思,但愿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