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华:汽车行业赚钱需要新的路线图

1、最近几件事情值得玩味,一是领导们开会决定宽松政策要收紧,显然,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得考虑质量问题。二是亚马逊退出中国零售业务,三是西安奔驰发动机舱盖维权事件,四是黑洞里的视觉中国事件,五是上海车展全球车企集体触电。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背后,可以验证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正在走向极限竞争,能被中国特色保护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少,接下来两年这种趋势只会更清晰,全球的商业机会都只会留给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靠创新谋得商机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朱伟华:汽车行业赚钱需要新的路线图

2、亚马逊所从事的电商在中国属于绝对红海,外资的商品和技术优势已经不值一提。不足1%的市场份额对于亚马逊而言纯属赔钱赚吆喝,早就该退出中国市场。在电商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具有全球科技水平的。阿里、京东已经把电商平台本身变成行业基础设施,接下来的商业机会在于电商平台与生产制造系统的直接连接,与物联网连接,真正实现产品定制化和智能化服务。

3、奔驰经销商与用户的售后服务纠纷最终引发了整个汽车金融行业的大地震,车主和经销商投资人都被人肉,各种带路党已经让舆论跑偏。本质上,这是中国汽车流通体系艰难转型变革的缩影。奔驰的经销商每年能有一个亿利润,这种暴利,一方面说明中国高端汽车仍然存在巨大蓝海,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对于高端车的消费和流通政策非常友好,行业扶贫的责任可以向奔驰商业生态倾斜一些。可以预见到,接下来几年奔驰经销商可能会迎来苦日子,原本BBA和谐相处的美好时代即将过去,大量本土品牌的产品开始走向高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高端车大量进入市场,这会弱化传统高端品牌的市场号召力么?毫无疑问,如果奔驰不能在产品力和用户运营力上跟上时代,接下来会麻烦不断。

朱伟华:汽车行业赚钱需要新的路线图

4、上海车展很多车企都在集中搞媒体曝光,但用户的注意力就那么多,媒体军备竞赛的结果就是每款车被关注的时间变短,大量新车新品牌在车展上集中曝光,结果仍然是绝大多数都不为人知。如何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然把车卖掉,一张打动人心的新闻配图就显得很重要。过去几年视觉中国用律师维权的营销方式赚了不少钱,这次黑洞照片事件让这种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但随着国家对媒体融合的重视,新闻知识产权的问题一定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但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免费使用图片,换个图片版权费的缴费渠道,并不会改变无力制图的自媒体地位。

5、事实上,就科技传播而言,我们缺的课太多。这么多科技媒体,在配图方面大多不堪入目。仅就芹菜行业而言,看看博世的新闻图库就明白,要与时俱进地把公司的产品用图片表达出来,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汽车科技传播反反复复就是整车的内外饰图片,有哪个汽车科技公司能正经给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弄张有创意的图片?说到底,我们在制图方面的认真程度远远不够,这是我们的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的一个例证。说到底,能抄的时候,为啥要自己研发呢?能用别人的配图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啥要自己制图呢?

朱伟华:汽车行业赚钱需要新的路线图

6、上海车展上人潮涌动,说了很多年的汽车行业兼并整合,结果反而是汽车厂商越来越多,不仅产业集中度没有提高,反而是大幅下滑了。这种怪事充分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暴利时代仍然没有过去,不然这些车企怎么都能活下去呢?这么多媒体都嚷嚷着某个新造车企业资金链紧张,但人家仍然继续搞招商,大量汽车投资人仍然愿意投资建4S店。大量的钱不是用来服务消费者,而是为我国的建筑装修行业的GDP作了贡献。车企和经销商投资人们只干自己会干的,装修房子比卖车创新要简单,为啥要搞卖车的创新呢?如果不叫4S店,这种卖车的地方叫什么呢?

7、上海车展的电动车集中亮相是否能让原本不靠谱的电动车变得可能,这很难说,毕竟这是由电池上游原材料厂商决定的。最近中国汽车产业的各种创新背后都是搞材料科技、搞矿的人在推波助澜。车企是否能赚到钱未可知,但这些材料厂商是肯定闷头赚钱的。奔驰4S的暴利,在这些上游原材料厂商眼里都是个笑话,哪有赚钱还这么憋屈的。我们过去几十年一直认为博世等跨国巨头很傲慢,花钱买零部件都未必卖给你,你花钱去买动力电池试试,是否就比博世的态度好?所以,傲慢都是有道理的,莫问东西。

8、电动车产业这一波操作是某些人踏对了政策的步子,政府原本补贴老百姓的钱,结果最终结果是材料厂商和电池厂商赚走了大量补贴,电动车企业只是个白手套而已。补贴下滑,电动车的车价同步下滑。既然如此,那么没有补贴的时候,整个产业链只能从规模种赚钱。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没错,但如果动力电池资源是稀缺的,恐怕规模只会导致下游商业模式崩塌。作为动力电池厂商,如果市场供不应求,最好的商业模式难道不是限产待价而沽么?

朱伟华:汽车行业赚钱需要新的路线图

9、所以,过去几十年,真正赚到钱的企业,都是踏对了政策的节拍,是政府在帮助企业赚钱。比如腾讯、百度就是受益者,阿里、京东在与外资、本土企业的拼杀中永不得宁日,永远都在996,你看腾讯百度的同学就没有这么多996的段子。所以,要想躺着赚钱,要想避免996的命运,只有获得政策庇护这一条路。但接下来政策大概率是要全面开放的,以往受政策庇护的企业都将直面市场挑战。4S不再受大城市待见,毕竟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属于高质量增长的产业。新造车企业能拉动几十亿级别的投资,又有高科技概念,当然属于鼓励范围。但能否赚钱,这个要看政策节拍。最近政策似乎把热点转向了氢动力,一个氢动力发动机要50-100万,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似乎比较远,政府很有远见,企业是否有这样的远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