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餃子說:喜家德從1到多如何取捨?

立冬,北方流行吃餃子。

這樣的節日總是一餃難求,大排長龍的隊伍讓人洩氣,“算了,不吃了”。

“不只是今天,喜家德每天人都不少。”有位顧客說。

話裡行間體現了市場對喜家德品牌的認可,這個以“良心品質,尊重標準”為核心價值觀的水餃品牌,自成立之日起,就展示了它“取捨”的智慧。

餘生只做餃子,只賣5種餡

2002年,有10年餐飲經驗、熟悉不同品類、開過20多家店的高德福做出決定:專注一個品類,餘生只做餃子。於是,有了“喜家德水餃”。

集中精力做餃子的喜家德,明明能包出100多種常規餃子,但卻堅持做精5種,為了明確品牌特色和定位,突出主打的蝦仁水餃,創始人高德福甚至將品牌更名為“喜家德蝦仁水餃”。

這種看似奇葩的做法,在其他餐飲品牌中也有出現:

喜茶,其他餐廳桌椅都擺放的儘量密集,喜茶則留出了大量空間,能空著就絕不放東西,為自己,也為顧客做留白;

太二酸菜魚,別的餐廳肯定希望顧客來的越多越好,這個品牌卻做出“奇怪”的規定,四人以上恕不接待。

別人做加法,我卻偏要做減法,這不僅僅是一種營銷的“噱頭”,這是在大家盲目跟風時,一種理智的思考和選擇。

餃子種類少,品質要統一

高德福說:沒有標準化的企業頂多是小吃部。因此,喜家德幾乎將餃子當成科學研究來搞。

喜家德的擀麵杖上有刻度,長短粗細有標準尺寸,材質也有特別要求。這樣,不但員工省力,擀出來的麵皮形狀和厚度都較接近標準,在“餃子皮透視儀”上檢測均勻程度時,更易過關。煮餃子的鍋都有技術專利,比普通煮鍋快2分鐘。

嚴把品質關的喜家德,懂得死磕自己,在喜家德很少聽到“競爭”二字,因為他們只看顧客,不看對手,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好自己”。

一生做好一件事,只做直營不加盟

喜家德的“舍”不僅體現在產品上,在加盟方面,它都儘可能的往少了做。作為一個口感口碑俱佳的餐飲項目,不加盟政策讓很多餐飲從業者感到失落和遺憾,不解的聲音也有:喜家德為什麼不大氣一點,讓加盟商也分一杯羹呢。

在成長的過程中,喜家德曾開放過加盟,但投資者多為逐利而來,比如,為了利益最大化,他們的食材以次充好,這不僅無助於品牌建設,也是對顧客的不負責。考慮到這些不穩定因素,喜家德毅然關閉了加盟的大門。

走過摸索和生存期,喜家德開創新玩法

“取捨”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進入成熟期的喜家德開始求變,在經營模式上,東北三省上線做外賣;直營店破500家後,開始招募單店合夥人;水餃餡品種也在增加,推出“麻辣蝦餃和韭菜鮮肉水餃”兩種新餡料。

喜家德還推出了餃子鍋,可以理解為在鍋裡煲餃子。像這道“西紅柿首富大蝦鍋”,湯底是濃郁美味的番茄湯,鍋裡涮的是大蝦、金針菇以及喜家德新品種麻辣蝦餃。此外,還有激情泡椒小肥牛鍋、傲嬌美豔養生鍋等鍋底供選擇。

結尾:

如今,除了東三省,喜家德在北京、深圳、山東、內蒙、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市均有店面分佈。憑藉小小的水餃,喜家德誕生了十幾個千萬富翁、數十個百萬富翁,創造了擀皮女工年入30萬的奇蹟。

按創始人高德福的話說,這是一件持久的事兒,麥當勞、星巴克已然幾十萬的員工,它還在繼續做,真正的組織發展是不會停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