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不行師父出山!Costco要來上海,國內零售業能玩轉會員制嗎?

從2017年就說要進入中國開實體店的好事多(Costco),最近終於又有了消息,在今年的5月份,這家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終於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實體門店。

徒弟不行師父出山!Costco要來上海,國內零售業能玩轉會員制嗎?

作為倉儲式會員制超市,Costco一直以來都以會員制和精簡低價的選品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其核心就是付費會員制以及強大的商品力。

它將高性價比、豐富的品類以及獨家的商品供給能力作為付費會員制的前提,通過對上游供應鏈的強力把控和高性價比商品的供給,將高質量的產品賣得便宜,從而提高消費者的粘性。

作為一家曾被巴菲特和雷軍怒贊過度零售企業,其商業模式也讓許多中國企業爭相效仿,在國內發展出了一大批“學徒”。

除了讓雷軍認為對其影響深遠的小米外,2015年,物美、永輝超市旗下首家會員店先後開業;2016年,“集享聯盟”App和“甄會選”會員電商平臺出現;2017年10月,便利蜂推出超級會員;2018年初,好鄰居會員店開業……

徒弟不行師父出山!Costco要來上海,國內零售業能玩轉會員制嗎?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國內的許多玩家卻基本上沒有一個玩得很出彩。有人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消費習慣的差異。

說白了,在許多歐美國家,人們習慣了定時驅車前往超市進行大批量的購物,這種計劃性消費對他們來說,屬於必然需求,在超市裡推行付費會員制也更加順理成章。

然而在國內,由於社區零售和電商APP的豐富,我們購物的渠道極為多元化。尤其是社交電商在用戶黏性和擴展速度上明顯優於門店,對於我們來說,付費並且頻繁光顧三公里外的大型商超採購,不僅沒那個必要,也不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

徒弟不行師父出山!Costco要來上海,國內零售業能玩轉會員制嗎?

另外,Costco的模式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只把目光瞄準了付費會員這一種盈利的新方式上,卻忽視了核心的產品力。Costco以大包裝標品為主,生鮮品類只佔不到20%的比例,同時擁有著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在標品相對透明的價格體系下,性價比方面較其他對手有明顯對比優勢。

而國內的零售企業習慣了在供應鏈端通過生鮮品主打差異化戰略,這樣雖然有利於引流和保證高頻購買粘性,但涉及到長週期的付費會員制,就要打個問號了。除了生鮮之外的很多商品,這些零售企業都很難做到在保證商品高性價比的同時,還為會員增加服務項。

徒弟不行師父出山!Costco要來上海,國內零售業能玩轉會員制嗎?

正是由於這兩大原因,很多企業要麼不敢推行會員付費制,要麼推行非全量的會員付費制,也就是會員和非會員兼而有之。就連阿里旗下的盒馬也是去年年底才試水最基礎的付費會員享優惠。

那麼,Costco的“徒弟”們不成器,今年5月親自出山又能否成功呢?雖然目前結果還未出來,但至少我們知道,要想在中國順利推行付費會員制,因地制宜、靈活改變是肯定的。至於如何結合中國的消費習慣和電商玩法,就要我們拭目以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