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部分單位編制被收回,這三類崗位直接“受影響”

在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今年!據瞭解,2019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將近850萬,就業市場是相當嚴峻的。於是很多考生把目光放到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等相對穩定有保障的職業上。這些單位如果能順利考上,那福利待遇自然不用說了。

可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到來,部分單位編制被收回,這三類崗位也直接“受影響”!

注意:部分單位編制被收回,這三類崗位直接“受影響”

那麼到底是哪些單位將被影響呢?我們來看一看。

作為事業單位的一大部分,不得不提高高校以及公立醫院。改革後,需要大規模精簡編制,於是這兩類群體都取消編制,但事業單位屬性還是在的,整體入職門檻也提高了,不過所幸的是工作更靈活,福利待遇,薪資方面都能有顯著提高,也算有利有弊了。

二、承擔行政職能以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人員

改革後,承擔行政職能的部分人員通過考核是可以進入公務員序列的,但生產經營類就沒這麼幸運了,全面推向市場,沒有能力轉型的也將被撤銷,退出事業單位序列。

三、事業單位工勤人員

工勤崗在事業單位中通常從事一些相對簡單的工種,他們的入職門檻並不高,隨著社會發展,這類也不太適應了,改革是必然,很多單位很早據看到這點選擇外包出去,編制不再。

那事業單位改革後,究竟是按職稱還是按工齡好呢?

按職稱的話,據悉目前事業單位處級升到中級大概加500元左右,中級到副高級則為800元。但從中級到副高職至少需要五年時間,但現實大多數職工終其一生也只能達到中級,上副高級真的很難,工資幾十年按職稱才加500元左右,怎麼算也不太合適。

如果按工齡又是什麼情況呢?按工齡的話每年加工資是國家對事業單位人員的一個工資規定,其實縱觀多年基數變化並不大,按工齡加的工資並不高,對於職工而言也不太合理。

有網友表示:如果按工齡,那就不用努力了,混一年就增加工資,單純只看職場跟工齡都不合適,個人覺得還是職稱工齡都要看,但很多地方評職稱亂象應糾正,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並增加一些高職名額。你們對此怎麼看。

不過話說回來,面對事業單位改革,你們還覺得“鐵飯碗”真的就有那麼牢固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