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元代是中国制瓷业的重要时期。元代以前,中国的瓷器主要是青瓷与白瓷,也就是单色釉时代,元代的青花瓷与釉里红瓷器的成功烧制,不但开创了青花这一中国瓷业最重要的分支,也意味着绚丽的彩瓷正式走上舞台。景德镇从元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元代釉里红瓷器存世量非常稀少,在湖北省博物馆未见有展。就我个人的喜好来看,元代釉里红作为彩瓷的重要开端,其在瓷器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但是我总觉得早期釉里红的颜色不够明净,图案也不够清晰精致。据说故宫中藏有一件烧得很好的元代釉里红松竹梅纹瓶,不过我在故宫的时候也没看见。

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陈列的不多的两三件釉里红,已经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烧制的了。下图国家博物馆藏雍正时期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是我见过的釉里红瓷器中比较讲究的(其实我见过的也有限……)。瓷器的形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比如什么太白尊啊、天球瓶啊,僧帽壶啦,这种瓶子的造型就叫玉壶春瓶。这个瓶子的图案比较端正清晰,红色也比较透亮,看着令人喜欢。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国家博物馆藏雍正时期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瓷器存世量大约有数百件,湖北省博物馆中有数件精品。青花即白地蓝花釉下彩,用钴料在胎上划花,再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的高温下一次烧成(有的彩瓷是多次烧成的,后面颜色釉的时候再说)。青花瓷的成熟是在元代,但是五代两宋时期,景德镇等窑厂就已经开始烧制青花了。早期青花的颜色灰暗,效果不如成熟期青花那么鲜明青翠。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我感觉就属于这样的早期青花。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

根据博物馆内的展板介绍,2006年,湖北省博物馆在钟祥明代郢靖王朱栋墓(朱栋为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发掘出土了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造型、胎质、纹饰、釉色等各方面都具有元青花特征,因此判为元代器物,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四爱,即在梅瓶四面绘有四幅高士图,分别为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和林和靖爱梅。梅瓶的颜色鲜明亮丽,线条清晰,图案精美,是元青花瓷器的珍品。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明清时期,青花瓷器仍然是瓷器的大宗。其中,明代的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的黄金时代,有一种说法,“青花贵宣德”。在湖北省博物馆中展示了2001年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梅瓶等多件明清青花瓷。青花瓷器器形多样,杯盘碟盏什么都有。下图是一件小巧精致的青花勾莲烛台,烧造于清代乾隆年间。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青花勾莲烛台

湖北省博物馆中基本没有好一点的明代彩瓷……只有几件白釉、几件青花。清代彩瓷的收罗还是比较仔细的,各种颜色釉都齐备了,博物馆介绍说这是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湖北省博物馆一批清代官窑瓷器,或许这能解释这个瓷器展厅中除了清代颜色瓷器以外,唐宋元瓷器都比较惨淡的原因。可能同样也是因为调拨,过来的瓷器都偏小,没有大件,在雍正之后的历朝瓷器中,似乎也没有看到特别让人耳目一新的珍品。

在博物馆中,按照康熙官窑、雍正官窑、乾隆官窑乃至同治官窑等分类展示。这种分类展示感觉很细致,但是我个人觉得对观众来说,细致成这样没有什么必要。有一些瓷器分属不同年间,但釉色和器型几无变化,反而会让参观者感到混淆。

白釉是在洁白的瓷胎上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而成,在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才烧制出洁白如雪、釉色细腻的一色白釉瓷,因为其白其润,给人一种“甜”的感觉,因此也被称为“甜白釉”。白釉瓷的品质一直保存到了清代。由于清代喜欢烧制彩瓷,白釉瓷常常作为彩瓷的半成品而生产,工匠们可以在白釉瓷上再施加釉上彩,二次入窑低温烧制彩瓷成品。广东的广彩瓷器,就是从景德镇运来白瓷瓷坯,再加画图案重烧而成。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雍正时期白釉盘

蓝釉在元代景德镇就已经创烧,但最名贵的霁蓝釉却是明代宣德时期的。霁蓝釉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一致,呈色比较稳定,质感好,常被用来作为祭器的釉色,因此也称为“祭蓝”。霁蓝釉在明清两朝都有生产,从未间断,在各个省级博物馆几乎都能看到。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康熙年间霁蓝釉碗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常常与釉上的红彩、绿彩等配合,即“青花间装五色”,这就是斗彩。在我选出的这个斗彩缠枝莲盘中,青花的分量不大……斗彩需要入炉烧制两次,第一次高温烧釉下青花,第二次低温烧釉上各彩。斗彩瓷器以成化时期为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大约是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年,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一件斗彩鸡缸杯——虽然这个鸡缸杯很有名,但是我觉得真是不大好看。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雍正年间斗彩缠枝莲盘

五彩以红、绿、黄、褐、紫等釉上彩为主,在明代没有釉上蓝彩的时候,青花作为釉下蓝彩也用于五彩的画面之中。康熙时期五彩盛行,这时候终于发明了釉上蓝彩,取代了釉下青花。这种全是釉上彩的五彩,因为色彩厚实又不易脱落,也叫“硬彩”。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康熙年间五彩龙凤碗

粉彩因其色调清淡柔软,也叫“软彩”,初创于康熙,高峰期在雍正。粉彩是在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玻璃白是清代开始使用的一种呈不透明白色的含铅化合物,具有乳浊效果),或在彩料中加铅粉晕染绘画,图案多精细工整,且渲染出浓淡深浅强弱的变化,呈现出柔丽淡雅、粉润甜美的感觉。

粉彩图案精致,色泽清丽,颇有虚实相生之美,非常适合我的口味。不过后来在瓷器烧造中往往又会制作黄地粉彩或粉地粉彩等等,那可真是大俗气,一股扑面而来的祝寿、结婚感。

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明清瓷器:雍容华贵色彩斑斓,美!

道光年间粉彩三果碗

湖北省博物馆展品中有一件嘉庆时期的哥釉葵瓣碗,疑为标牌错误。哥釉开片没有这么大,颜色也没有这么奇怪。这颜色我第一眼以为是仿钧窑的。

总的来说,湖北省博物馆的瓷器陈列最突出的特色是清代彩瓷之齐备。等以后我有空的时候,再放出在首都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看到的那些瓷器吧……这两个瓷器展厅才是华丽到嚣张啊。

热忱求赞求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