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不断,中小微企业正迎又一春

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微民营企业是稳就业、活经济的关键力量。

1.政策红包接踵而至

近两年,关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减税降费/信贷支持/营商环境改善等政策利好频出不断,并有关爱力度愈来愈大的趋势,企业获得感显著。

关于减税方面。在2017年/2018年减税降费超1万亿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减税降费2万亿,可谓红包不断。具体执行如,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增值税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可通过增加税收抵扣等措施,确保税负只减不增。对月销售额10万(之前是3万)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政策利好不断,中小微企业正迎又一春

关于降费方面。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用能/物流/电信等重点领域也将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包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降低移动网络流量资费,以及中小企业宽带资费等,中小微民营企业成为这些政策的普遍、甚至最大受益者。

关于信贷支持。近一两年关于信贷资金支持实力、尤其是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和金融工具更是层出不穷。定向降准、银行永续债发行、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创设、增加中小微企业贷款坏账的容忍度……甚至直接对商业银行放贷中小微企业提出指标要求——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带头,确保今年(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且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1%。

其他的一些政策还有:增大发债融资规模、提高银行信用贷款比例……以及以“放管服”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建设等。

政策利好不断,中小微企业正迎又一春

2.中小微企业受偏爱

中小微民营企业何以受如此的重视与偏爱?因为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0%以上,并且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可见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局势稳中有变(主要是中美贸易摩擦)、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下,去年四季度,政府提出“六稳”措施,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把“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说明就业是国民经济各项政策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稳定/百姓幸福的压舱石。

政策利好不断,中小微企业正迎又一春

稳就业怎么实现呢?就得靠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它们提供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就业岗位、并方便了老百姓日常起居及衣食住行。

而当下,中小微民营企业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首先是产能过剩/竞争压价/利润微薄的压力,因为产品同质化,竞争只好打价格战,到头来大家都没了利润。

其次是融资难/融资贵压力,银行贷款一般都希望有抵押物担保,并且小额多频次的放款会增加银行的各项成本,所以中小微企业贷款也就成了世界性难题。

还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升级等方面的原因,企业一旦跟不上,就会遭遇巨大困难。

中小微企业很重要、中小微企业又很困难,所以才有这么多关照偏爱的各项政策措施。

3.发展壮大得靠自己

在如此多的政策利好和红包激励下,中小微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营收增加/利润上升了吗?当然不是。

减税降费、信贷支持、营商环境改善等,只是外力,它能起到缓解压力、减轻负担、改善环境的目的,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赚钱还得靠自己、靠内因——企业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

怎么把自己做强做实、练出满身的肌肉呢?其实就是政府一直在倡导的——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

政策利好不断,中小微企业正迎又一春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在供给上下功夫、做创新。产能过剩、商品同质的情况下,企业要能生产出差异性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因为跟别人不同,所以少了些竞争,其价格就会上来、利润也会大幅增加。

所谓新旧动能转换,就是改造传统产业或发展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把高耗能、低效率、少利润转变成低耗能、高效率、多利润,淘汰落后产能、创建先进的产能。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既需要政策/税收/信贷等的支持鼓励,更需要企业多投入研发、多进行管理创新、多尝试多试错,根据自己的优势实力,不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策略,并为社会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

前进的道路阻力正在扫除、适宜的外部环境正在创造、鼓劲的东风正在吹起……怎么干、八仙过海如何各显神通,就看市场的主体、我们的主角——各中小微民营企业该如何迎风破浪、奋勇前进了。

政策利好不断,中小微企业正迎又一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