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一個人是否真的懂詩詞?

李-小米


“喜歡”和“懂得”差了100個馬拉松的距離!

如果非要說辯別,看他喜歡哪些古典作品就知道了。

如果只是喜歡詩詞,而對於辭賦,古代散文雜文不感冒的話,你可以掉頭就走!

他只是喜歡,但絕不會是懂得!

假如單論詩詞,這個人只喜歡李煜,晏殊,蘇東坡,李易安,納蘭容若等人,而對杜甫,退之,山谷,美成從不感冒的話,你同樣完全可以不必理會這個人,他的喜歡很淺!

對於這種人而言,對詩詞的喜歡等同於對性感美女圖片的喜歡。

如果他的書房上擺著鑑賞辭典之類的書藉,你心裡把頭搖成波浪鼓肯定OK,現在的詩詞鑑賞辭典毫無可取之處,尤其是詩詞賞析一類,你把王維思鄉詩的賞析放在白居易思鄉詩的下面,完全成立,毫無違和!

如果那個人張口粘對,閉口拗救,動輒意境的話,你也可以小聲嘟囔一句“且待小僧伸伸腳”,拿這些相當於一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常識來四處招搖,並不是值得多麼光榮的事情。

這些都只是喜歡,頂多算是瞭解,但絕對沒有資格稱之為懂得。

其實浮淺的喜歡並不可笑,可笑的是偏偏以為自己懂得!

只喜歡淺雋的美句,只喜歡相思的悸動,只喜歡孤獨的心事,他們喜歡的不是詩詞,而是詩詞和自己產生的那點不堪一擊的共鳴。

小可對詩詞比“喜歡”多一點,離“瞭解”也有一段距離,自然絕對夠不上“懂得”。因為自己古典文化積累太淺,許多詩看不出來好來,如果是《靜夜思》我還能腹誹幾句,認為完全是借了李白的光。但對於《石鼓歌》我就得費些心思才能發現其中的美。

“費些心思”本身就是對自己鑑賞水平的嘲諷,何況那些費心思也看不出好的經典詩歌呢?

詩詞不是孤立的,你要心甘情願地從《周易》讀到《諫逐客書》,從《九辯》一直讀到《阿房宮賦》,從《金石錄後序》讀到《談藝錄》。

相信我的判斷,一個挑食的人絕對算不上懂得美食!


亦有所思


我就是喜歡詩而不懂詩且喜歡冒充懂詩的那種人。

不過不是有意冒充,是真以為自己懂了。

可是,現代人可不是古人,專修文學。大家其他學科都得學,這樣詩詞文章皆不如古人。

據說,在唐朝賣菜的老太太比現在大學生都懂詩。因為唐朝的土壤適合詩的生長。宋朝的土壤適合詞的發育。

現在能做到喜歡,已經是不錯的了。就像我們不要跟歌唱家比唱歌一樣,我們喜歡查唱,就是對音樂藝術土壤的改良。我們喜歡詩詞就是營造了詩詞成長的氛圍,所以,不要指望我們像國學教授一樣博學或者讀破萬卷書。

不過,我還得繼續喜歡詩詞,喜歡先秦諸子百家,喜歡漢樂府,當然,有時間也看看元雜劇,明清小說。有人喜歡才有人看,有人看才有人去創作,才有文學的發展。不必在意別人說我懂還是不懂,喜歡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