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懂诗词?

李-小米


“喜欢”和“懂得”差了100个马拉松的距离!

如果非要说辩别,看他喜欢哪些古典作品就知道了。

如果只是喜欢诗词,而对于辞赋,古代散文杂文不感冒的话,你可以掉头就走!

他只是喜欢,但绝不会是懂得!

假如单论诗词,这个人只喜欢李煜,晏殊,苏东坡,李易安,纳兰容若等人,而对杜甫,退之,山谷,美成从不感冒的话,你同样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这个人,他的喜欢很浅!

对于这种人而言,对诗词的喜欢等同于对性感美女图片的喜欢。

如果他的书房上摆着鉴赏辞典之类的书藉,你心里把头摇成波浪鼓肯定OK,现在的诗词鉴赏辞典毫无可取之处,尤其是诗词赏析一类,你把王维思乡诗的赏析放在白居易思乡诗的下面,完全成立,毫无违和!

如果那个人张口粘对,闭口拗救,动辄意境的话,你也可以小声嘟囔一句“且待小僧伸伸脚”,拿这些相当于一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常识来四处招摇,并不是值得多么光荣的事情。

这些都只是喜欢,顶多算是了解,但绝对没有资格称之为懂得。

其实浮浅的喜欢并不可笑,可笑的是偏偏以为自己懂得!

只喜欢浅隽的美句,只喜欢相思的悸动,只喜欢孤独的心事,他们喜欢的不是诗词,而是诗词和自己产生的那点不堪一击的共鸣。

小可对诗词比“喜欢”多一点,离“了解”也有一段距离,自然绝对够不上“懂得”。因为自己古典文化积累太浅,许多诗看不出来好来,如果是《静夜思》我还能腹诽几句,认为完全是借了李白的光。但对于《石鼓歌》我就得费些心思才能发现其中的美。

“费些心思”本身就是对自己鉴赏水平的嘲讽,何况那些费心思也看不出好的经典诗歌呢?

诗词不是孤立的,你要心甘情愿地从《周易》读到《谏逐客书》,从《九辩》一直读到《阿房宫赋》,从《金石录后序》读到《谈艺录》。

相信我的判断,一个挑食的人绝对算不上懂得美食!


亦有所思


我就是喜欢诗而不懂诗且喜欢冒充懂诗的那种人。

不过不是有意冒充,是真以为自己懂了。

可是,现代人可不是古人,专修文学。大家其他学科都得学,这样诗词文章皆不如古人。

据说,在唐朝卖菜的老太太比现在大学生都懂诗。因为唐朝的土壤适合诗的生长。宋朝的土壤适合词的发育。

现在能做到喜欢,已经是不错的了。就像我们不要跟歌唱家比唱歌一样,我们喜欢查唱,就是对音乐艺术土壤的改良。我们喜欢诗词就是营造了诗词成长的氛围,所以,不要指望我们像国学教授一样博学或者读破万卷书。

不过,我还得继续喜欢诗词,喜欢先秦诸子百家,喜欢汉乐府,当然,有时间也看看元杂剧,明清小说。有人喜欢才有人看,有人看才有人去创作,才有文学的发展。不必在意别人说我懂还是不懂,喜欢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