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会相信空城计?

解焱


《失空斩》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之一,而《空城计》便是《失空斩》的高潮部分。诸葛亮带着几个老弱病残坐守空城,硬是将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骗得团团转,不得不放弃进攻。但是,京剧《失空斩》实际上也是改编自小说《三国演义》,并不是真实历史。真实历史上是否真存在诸葛亮上演空城计一直争议颇大,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三国演义》虚构的可能性最大,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街亭之役发生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根本没有机会与诸葛亮面对面对阵!在街亭与诸葛亮对阵的实际上是曹魏老将张郃。而且,诸葛亮见街亭战败之后便火速撤回了汉中,根本没有上演什么空城计。



根据真实历史显然无法回答提问者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因为它压根儿就不存在!因此,我们只能就小说《三国演义》而论。为什么司马懿会被诸葛亮吓住呢?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稳坐城楼看山景,这时候只要司马懿手下一支箭就可以直接要了诸葛亮的命!司马懿有什么必要顾忌疑兵而率军撤退呢?说白了,不是司马懿怕中埋伏,而是司马诸葛达成了“默契”!这一切不过只是做做样子、搪塞世人的把戏,司马懿根本不想诸葛亮死、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的心思,二人心照不宣。



那么,为什么对阵的双方能够在没有通气的情况下就能达成如此“默契”呢?那还要从彼时司马懿的处境说起。司马懿是魏文帝称帝之前的旧臣,但是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对他的能力都是非常清楚的,也是有所忌惮的!因此,终魏文帝曹丕一朝,司马懿始终在文职上兜圈子,根本无法接触军队。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因为开国将领渐渐老去、新人又青黄不接,于是便想到了司马懿,开始委以兵权。但是,曹叡对司马懿也不是非常信任的,用现在的话说,叫且用且防。曹叡去世前安排辅政大臣时,在司马懿头顶上安插了宗室曹爽实际上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彼时不是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氏家族的实力还没有大到像后来那样可以废立皇帝。街亭之役发生于曹魏太和二年,彼时司马懿在军中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太大的私人势力。街亭一役打得蜀军丢盔弃甲已经足以证明司马懿的军事能力,换句话说,司马懿已经可以回去向曹叡交差了。如果司马懿这个时候一举拿下诸葛亮、彻底打垮了蜀汉政权。这样的能力,恐怕曹叡也要“内心颤抖”了吧?对司马懿更加忌惮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诸葛亮完了、蜀汉政权也完了,司马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留着他继续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司马懿一举拿下诸葛亮、平定蜀汉政权,那么他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韩信也就不远了。



只有有胜有败有失误,才不会激起魏明帝曹叡更重的忌心。同时,留下诸葛亮和蜀汉政权的威胁,司马懿才有用武之地,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钱,才有在军中发展自身势力的时间和机会。这才是司马懿被空城“吓”住的原因,而诸葛亮正是吃准了司马懿的心理,才敢于摆出这出空城计。这是高手的对决,无须事先知会,双方心照不宣。真实历史上虽然没有这么一出,如果彼时司马懿真的和诸葛亮当面对峙了,结局很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这出空城计。个人认为,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部小说,空城计也是虚构的情节。但是,罗贯中还是用了心的!并不是胡乱瞎编,神化诸葛亮。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使诸葛亮的智慧被神话。我们先不讨论这个空城计是否是真实发生的?我们先姑且认为是真的。

那么就有一些人为司马懿报不平,诸葛亮,近在咫尺,为什么不杀进城去杀掉诸葛亮就可以灭了蜀国?

我们从三国演义中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司马懿本就是一位政治高手,他心里非常明白,蜀国灭不了魏国,但是魏国绝不能草率的灭了蜀国,我们知道司马懿在魏国朝堂上,早期时期并没有得势,曹丕,曹睿,都在怀疑司马懿的狼子野心,而之所以没有杀掉司马懿,就是因为有蜀国这个心头大患, 司马懿心里非常清楚,蜀国一旦被灭,随之而来的将是灭族, 而只要诸葛亮不死,蜀国就不会轻易被灭,天下大势还能维持在微妙的三足鼎立之中,所以司马家族在没有彻底在魏国朝堂上掌权是不会轻易发起灭蜀之战, 司马家族非常清楚,蜀国的实力不足于撼动魏国,但可以牵制魏国,这既是军事,又是政治。

所以从长远来看诸葛亮不可以死,至少不是现在死,这是司马家族的政治谋略。


闰实


1.司马懿和诸葛亮,如同矛和盾的关系,在魏国君主实力强大,司马懿还要继续发展自身势力,加强影响力的时候,诸葛亮不能死。

2.假如空城计司马懿不装糊涂,傻呼呼冲进去弄死诸葛亮,不只是死了一个诸葛,更是毁了一门司马,司马懿不傻,诸葛亮也很聪明,英雄之间,虽是敌手,亦有默契。



今夜聊史


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它的破绽很多:1、司马懿部队那么多,为什么不将城围起来 2、他至少应该派些探子进城看看呀 3、诸葛亮就在城上,为何不命一神箭手将诸葛亮射死。所以说: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是小说在深化诸葛亮,但历史上是有人摆过空城计的,这是完全的张冠李戴。但在小说之中,诸葛亮大摆空城计能成功就在于,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所以司马懿不会认为他这么不谨慎的,所以才能成功。当然,这是小说,历史上绝对没这事。建议去看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参考资料:易中天品三国。

此计也只有对司马懿才绝对有效,这是诸葛亮的一个极为精彩的计谋,如果司马懿识破了这一计,他必须退走,否则诸葛亮死了,他的利用价值也就没有了,被曹操干掉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司马懿没有识破这一计,如果他贸然进攻的话,有可能遭受到失败,以司马懿得性格,是不会做这种事的,那么就只剩退走这一条路了,所以说这一计看似司马懿有很多选择,但是诸葛亮的计谋却让司马懿唯有选择退走一途,但是此计只对司马懿有效,这一计可以说是阳谋的一个经典,一切都交给对手去选择,但是对手却只有一条路可选,叹为观止,不过真相如何也只有司马懿自己才知道了


浔阳夜过客


那你可真是小看司马懿了。

既然说到空城计,咱们就不按正史说了。

司马懿何许人也?罗贯中的诗中做了评价: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看到没有,诸葛亮都常常提起,并说司马懿有经天纬地、力挽狂澜的本领。

这种评价,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得到的。



回过头来再看“空城计”,司马懿会上当吗?明显不会。诸葛亮是聪明人,司马懿同样是聪明人,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是最简单的,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对诸葛亮赶尽杀绝呢?

很多答主说,司马懿在为自己留后路,担心一旦诸葛亮被俘,自己将会没有用武之地,导致“兔死狗烹”。

但是,细细想想,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不否认英雄或伟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程度,但是,失去诸葛亮的西蜀,真的会快速崩塌从而灭亡吗?

很显然不是的。事实上,从诸葛亮234年病逝,到蜀国263年灭国,这中间又间隔了30年,并且,在后诸葛亮时代,蒋琬、费祎、姜维之流均迅速做好了国家宰相权利的交接,没有引起较大的政治地震,维护住了国家政治军事局面。而且,即便蜀国灭亡,还有雄踞东南的孙吴政权,在北方兵士不习水战的情况下,魏国又有什么自信能一战灭亡吴国呢?

因此,司马懿的担心,看起来有点多余。

那最后司马懿为什么又撤军了呢?我的猜测是英雄惜英雄。

早在建安时代,周瑜就曾叹息,“既生瑜,何生亮”?既然上天让我周瑜生在人世,拥护主公成立大业,为什么偏偏又出来一个诸葛亮呢?虽然是周瑜的一声叹息,但也从中可以窥到其对诸葛亮才能的肯定与赞赏。

现在,同样的局面出现在司马懿和诸葛亮眼前。天生我诸葛孔明,协助刘皇叔匡扶汉室,为什么偏又出来一个司马懿来阻挠我呢?这是一个既让我憎恨,但同样也是令我十分欣赏的一个人啊。

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呢?我自己胸怀大志,帮着曹魏抵御外敌、整顿河山,结束这战乱纷纷的时代,可哪里想到,西蜀出了一位更加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自己却屡屡败在他的手下,心里对他既仰慕,又愤恨。

因此,司马懿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为的就是有一天能真正战胜他啊。

现在,这一天终于到了。当司马懿兵临城下,望着城楼上的诸葛亮的时候,他这一生的夙愿,终于达成了。



但是,连年的战争,消磨了两国大部分的元气,人才也凋零殆尽,当今天下,能与我司马懿并称英雄者,唯有你诸葛孔明了。我们打了一辈子仗,直到今天,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者对方,原来,你也白发满鬓了呢!

放心吧,我不会让一兵一卒进城的,你死了,我还有什么对手呢?

让我们两个老家伙,下次战场相见吧!

我想,那一天,司马懿下令撤军的时候,肯定回头看了一眼诸葛孔明,在这同时,城楼上的孔明,也在望着司马懿。目光相交的那一刻,他们都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姜小姐的浪漫满屋


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人为杜撰的一个故事,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

而真实历史上,当时的司马懿正在荆州和陆逊作战呢。

不过按照演义的说法,我认为是司马懿是担忧打败了诸葛亮,自己会被当时的皇帝曹睿解除权力,所以为了避免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故意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