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河南省北部地區的3個縣為何被劃分給了河北省?

高嵩Jey


近代的中國也是經歷過大災難的,在人禍面前,區域的劃分自然就會有不小的變動,特別是新中國剛成立那一段時間,這一類的問題更是尖銳無比。

不管是怎麼劃分好像都不對,當年,為了穩定局勢,還出現過一個平原省,當然這個省份只是短暫的存在過,為的就是治理匪患,治理黃河。


新中國成立以後很快這個省份就被撤銷了,而河北與南方的河南也進行過一輪區域互換,省份之間區域互換其實是比較頻繁的,不止這兩個省,很多省都有類似的事情,為什麼河南的三個縣最終劃歸了河北?

黃河的治理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自古至今,歷代君主對這條河的治理都挺上心,也出過許多不錯的謀劃,但是黃河依舊幾年就決堤一次,兩岸的百姓過的那是相當痛苦。


後來黃河愈來愈高,也是越來越危險,到了新中國時期,為了能夠更好的治理這塊地區,這兩個省份互換了一波小縣城,河北劃出去了四個縣,作為回報,河南也劃出去三個縣。

兩個省份總的來說還是都不吃虧的,其實這樣古怪的規劃真的是迫於無奈,如果可能,誰不想劃成美國那樣的大方格呢?

目前中國各省的格局跟歷朝相差也不是很大,到了民國時期雖說天下的格局變化比較大,但是這一小塊還是沒有什麼大變化。

自古以來,為了治理黃河,直隸周圍的幾個省份就一直不停的發生著變動,但無疑,都是為了黃河能夠得到治理,並沒有其他的目的。

平原省的存在可以說是讓這個的確地域劃分產生變化的直接原因,平原省雖說只是臨時存在過,但它的職責可不小,地盤也不小,怎麼說都是吸納了三個省份的大半地界,當然它被拆開以後影響也比較大。

平原省被拆開時下屬的幾個地區也跟著發生了變動,先是河北四個縣被划進了河南,為了彌補,河南劃出去了三個縣,這樣的劃分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客觀的,不同省份怎麼能隨便劃分,其實也沒什麼大影響,若是其他地區,可能會因為文化習俗產生大的隔閡,但這個地區不同,這裡的幾個縣本身就是在三省文化的共同感染下沾染了三個省的習氣。

可以說與哪個地方都像,同時與哪個地方都不像,這樣隨便劃分出去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所以也沒人為了城市的劃分有過什麼怨言。

雖說這樣的劃分對這些小縣城沒什麼影響,但對兩省邊界處的幾個城市影響確是不小的,畢竟一個市區的發展靠的更多的還是周邊縣城的助力,總的來說影響不大,但是還是有的。

為了治理黃河,河北河南自古就經歷了多次城市的劃分,受到影響的也不止這兩個省份,周圍幾個省份都多少受到過他們的影響,但不管怎麼說,為了治理黃河,這樣的劃分都是很不錯的,畢竟造福的都是百姓。


魏青衣


有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劃分可能與曾被廢除的平原省有關,但關於此次行政區劃調整的真正原因,我從幾篇省志和地方誌中得到了一些不一樣的答案。

個人認為與原平原省可能無關,解放戰爭時期,雖然戰爭形勢愈來愈利好我方,但是國內的政治形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解放區越來越多,但是行政組織機構建設並沒有及時跟上進度,所以中央對地方的實際掌控力還是比較薄弱。

另一方面,國內仍有不少反動殘餘勢力,所以為了更大力度的打擊敵人,國家決定對一些解放區進行行政區劃調整。 1949年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響應中央政府號召在豫北、魯西南、冀南交界地區成立平原省。

雖然新成立的平原省下轄豫北的一些縣市,但其中並不包括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1952年平原省被中央取消建制,原先那些“被挖來”湊數的轄區又迴歸了。

從平原省的成立到被撤銷,全程都沒有河南北三縣的身影,所以很顯然1952年河南省北三縣劃給河北與平原省沒有關係。


那它到底與什麼有關呢?

其實是與一條河有關,那就是漳河。漳河發源自山西長治,流經豫北與冀南,最終與在河北邯鄲與衛河合流,進入海河,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說得就是治理漳河。

由於漳河流域上游地勢非常陡峭,所以水流落差巨大,加上其下游又經常下洩不暢,導致漳河歷史上曾數次改道,水災頻繁。

1949年~1956年8年間,漳河有6年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水災,最嚴重的一次受災農田面積達1000萬畝,受災人口達1000萬人。


建國後,國家在原有的水利設施建設基礎上,又加大了對漳河治理的資金支持。然而由於漳河分屬晉豫冀三省,雖然有中央部門出面協調,但是在經濟建設為主的年代,各省各地政府為了減少財政支出,有能力治理好自己轄區的河段都算不錯了,哪裡還有多餘的閒情去對整條漳河負責,所以即使有國家出手,漳河治理依然收效甚微。

1952年11月15日,為了更好的治理好這條喜怒無常的漳河,國家決定將河南省北部的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劃分給河北管理。自此,漳河的水災多發河段基本上就歸河北省治理,漳河開始進入“最平靜時代”。


夏目歷史君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河南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題中所言的三個縣,為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三縣。

這三個縣,臨漳和涉縣,在明清時期均屬於河南府,臨漳屬於河南衛輝府,而涉縣屬於河南之彰德府。武安縣在明代初年歸磁州,屬廣平府,而在洪武二年開始就改屬彰德府,在雍正一朝,由於此地水利方面的糾紛(“永邯爭水”),把武安又劃給了廣平。

清代河南府圖

綜上可知,這三個縣,兩個都是明清時期河南的縣,一個是短期歸屬於河南。

為什麼這三個縣在建國後會被劃給河北省呢?

這要從建國後此區域的複雜政區演變說起。

建國後,由於此地地處三省交界,又有黃河堤防之重任,同時此地治安也不太好,新中國就在之前日偽時期偽平原省的基礎上,在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之間設平原省,集中管理這個以前的三不管地帶。

平原省地圖

待到建國幾年後,治安逐漸穩固,黃河大堤也初步修復,淵源很短淺的平原省就無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國家將平原省拆分,分屬於周邊幾省。

其中的新鄉、安陽和濮陽三地劃歸河南,而靠近山東的菏澤、聊城和湖西劃歸山東。

這樣一劃,就把黃河以北的新鄉安陽濮陽等地歸於了“名不副實”的河南,這一塊真正位於河北之地的區域,就有了“河南”的名字。其實這並不是新中國的原創,自明代開始,就是這樣了。

這次政區調動中,將河北省南部的清豐、南樂、長垣三縣一併劃入了河南省。為了平復河北的情緒,就將河南的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三縣歸入河北。

調整各縣的地理分佈

雖然這次政區調整,明面是河南、河北三個縣換三個縣,其實這是根據中心城市距離做的合理調整,若非這樣調整,則河南與河北的邊界就顯得更為南北狹長,也更犬牙交錯。

如今的河南省圖,對比清代河南府,可見“河北”地區更為“平近”

因此這些調整,對於地方的長遠發展,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歡迎關注@歷史寶藏,更多歷史文化原創內容等你哦~

歷史寶藏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解放後中央政府的行政區劃大調整談起:1949年3月新中國為治理黃河設立了"平原省"將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的西北部合併成新鄉,安陽,柳城,濮陽,湖西和菏澤6個專區56個縣劃歸平原省管轄。


1952年撤銷平原省以後將原屬河北省南部的清豐縣、南樂縣、東明縣和長垣縣,4縣一併劃入了河南省。當時還有許多人想不通,著得河北省吃虧了,為了從長遠的地域經濟發展著想,消除糾結有利發展生產,隨後又將河南省北部的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劃歸給河北省的邯鄲市管轄。這便是1952年為何把河南省北部的3個縣劃給河北省的緣由!
現在這3個縣(市)在城鎮化的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涉縣,武安,臨漳3縣(市),2017年7月還被河北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發佈為"河北省縣城建沒示範標杆縣(市)。"(本文圖片為網絡配圖,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多彩三秦


河南省北部地區劃給河北的三個縣分別是:臨漳縣、武安縣和涉縣,這是由於當年河北把南部四個縣清豐縣、長垣縣、東明縣、南樂縣劃給河南的緣故,河南作為補償,才將上述三個縣劃給了河北。

這一切還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平原省說起。當年華北地區全境解放後,由於該地區治安一直不穩定,加上方便黃河的治理,中央決定在原汪偽政權的基礎上設立平原省。


平原省下設新鄉、濮陽、安陽、菏澤、聊城、湖西6個專區,56個縣,以新鄉為首府。經過2年多的努力,冀南、豫北等地的匪患得到徹底剿滅,黃河治理也初顯成績,土改工作也順利完工。在1952年的時候,中央決定把平原省這個臨時行政區域劃分,重新歸屬原來的區域。平原省作為特殊時期的產物就永遠消失在了歷史中。

最終,菏澤、聊城、湖西回到了山東省,濮陽、新鄉、安陽又重新迴歸了河南省,也就是趁著平原省劃分的機會,河北省原來的4縣被一起劃到了河南,河南也沒有讓河北吃虧,把臨漳、武安、涉縣劃給了河北邯鄲。


其實,這是國家根據地域綜合考慮的結果,原來河南和河北的交界處犬牙交錯,縱深很長,不方便於統一治理,有一句俗語說:河南管的寬,隔著磁縣管武安。統一劃分之後,兩省的交界地帶就顯得比較平整,也是對當地百姓極為有利的事情。

不過在1963年,原屬河南的東明縣因為水利治理問題被劃到了山東省,屬菏澤專區管轄,這樣一來,河北與河南實際就成了3縣換3縣,誰也沒有吃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恢復平原省,應包括山西,長治市,晉城市,河北應包括邢臺市,邯鄲市,山東包括,聊城市,菏澤市,河南包括,濮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安陽市,省會應設發展快,交通發達,知名度高,能抗恆周邊省會,距離相對中心一些,只有安陽和邯鄲,從各方位考慮,邯鄲市比安陽市人口多,工業發達,公路,鐵路,空中,商貿,大學,城建,都好於安陽市,安陽市地理位置在正中心好於邯鄲市,從全面來說,邯鄲市為省會大一點。


用戶1213974688513


我只能說提問者問錯了。

河南臨漳,武安,涉縣劃歸河北是一九四九年,以非一九五二年。

因四九年成立平原省,把原屬河南省的黃河以北的臨漳,武安,涉縣劃給河北省,其它全部劃給平原省。而同時把河北省的東南部的僕陽,清豐,南樂,長垣等縣劃給平原省,這種說法才對。


慢悠悠190700058


1952年,是省界調整最頻繁的一年,這一年的大事是撤銷平原省。1949年8月,為治理黃河,從山東、河南、河北各劃出一部分地區,組成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銷,三省為了便於管理,決定置換縣市,河南安陽北三縣換取了河北大名南三縣,山東範縣換取河南東明縣。這段期間河北與山東置換縣市的頻率更為頻繁,雖然河北通過置換贏了數量但輸了質量。其實,區劃變更既是政策的需要,也是形勢的逼迫,沒有誰欠誰的一說。


盡善家族


原因之一,是中國政區規劃的相互牽制,防止一省憑藉黃河天塹分裂而不聽中央管理,讓各省都無獨立天險可守。。。


飄逸的看客


馬上就要復原平原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