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教室一個老師一名學生 一所不放棄的“學校”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在河北保定市易縣白馬鄉上黃蒿村,有間教室裡真正實現了“一對一”教學,只是這個“一對一”略顯冷清。村民回憶中最多能有400名學生的教學點,3年來再也沒進過新生,唯一的學生是沒有隨大溜二年級轉學的“留校生”。鄉村教師趙國棟和他的學生賈明,兩人每天8點上課,下午5點半放學,中間1小時午休。一天7節課,趙國棟教得很認真,但是礙於多動症,賈明並不能給出“認真”的回應。就在這間小教室裡,一師一生相伴五年。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趙國棟和賈明正在上課。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教學點只剩下半間屋

找到上黃蒿村並不容易,一是地圖沒有準確定位,二是沿途沒有路牌提示,全憑熟人指路。找到上黃蒿村教學點就更不容易了,從大路進村之後一直走,走到村子深處的林地旁邊,村民指著一圈圍牆對記者說,“就是這兒了”,門口只有兩個大立柱,沒有任何標識能看出這裡是個上學的地方。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教學點大門口沒有任何標識指示。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之所以只能叫上學的地方或者教學點,是因為這裡的年級不全,是所“不完全小學”,目前只開一年級的課程,學生到二年級就要轉校。

“就還剩一間教室,曾經的教學點就剩這些了”,駐紮於此的鄉村教師趙國棟說道,“現在的這間教室是之前的後廚,因為學生少,就把這個後廚給我們了。隔斷的那一邊是之前的食堂,現在被用作了幼兒園。”原來的教室一部分給了幼兒園,一部分用作現在的村委會辦公室。曾經學生活動的操場,如今更多成了“村民活動中心”,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還看到村民帶著孩子來到器械旁玩耍。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原來的食堂被一分為二,右邊是現在的小學教學點,左邊給了幼兒園。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教室的佈置也非常簡單,兩組桌椅、一塊黑板,擺放整齊的教材、體育用具,這幾乎就是這間教室的全部。

隸屬於白馬中學的上黃蒿村教學點,雖然沒法查到明確的建立時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裡也曾不缺學生。之前在臨縣任教的趙銀田表示,1980年前後,這裡還有近400名學生,從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甚至還有不少鄰村的學生。還有村民回憶說,更早些時候這裡還辦過高中。

近年來,隨著生源向城市、縣城學校集中,不少村裡小學的生源不斷減少導致被迫並校,在村內家長的爭取下,上黃蒿村的教學點被保留下來,但是學生人數從過去的幾百到幾十,再到幾個,不斷減少。近幾年,每天來上課的學生,只剩下了賈明一人。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之前食堂的另一半加上旁邊的教室,都是現在的幼兒園。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唯一沒“畢業”轉校的學生

前往上黃蒿村教學點的當天,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在路上遇到了賈明。下午一點半,剛好是開始上課的時間,賈明準時來“報到”。這位“小學生”,今年已經13歲了。

賈明第一次來上課還是2013年,趙國棟回憶說,那年一共才3名學生,學滿一年後,一起“畢業”去了其他學校。但是由於多動症和認知能力不足等特殊情況,賈明又回到了上黃蒿村。2014年又來了一批新生,一年後也去上二年級了。從2015年開始,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教學點就再也沒有一年級新生入學,只剩下了賈明一個學生。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唯一的學生賈明在上課。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教室裡,趙國棟的講桌上放著三年級語文、數學兩本教材,雖然按照年齡、學籍,賈明應當上六年級的課程。賈明翻開課本,指著課本內容“讀”了兩首歌謠,《十二月花名歌》和《過了臘八就是年》。趙國棟指著歌謠裡的字問他怎麼念,賈明只能認出“一”、“二”這些字,於是跟著老師一遍又一遍重複地讀。寫字的話賈明也有困難,只能照著課本一筆一劃跟著“畫”。

課堂間隙,賈明常常坐不住,到院子裡跑幾圈,看看下雨積的水坑,撿石子鼓搗兩下。玩兒累了,或者聽到老師說“上課”,他就會乖乖回到座位。雖然一天有7節課,但是趙國棟說,課間休息時間並不固定,多由著賈明的狀態來定。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村民有時候會來操場的器械玩耍。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一直為學生保留的教學點

對於趙國棟來說,上課的知識內容、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已不再重要。比起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師角色,他更像是在陪伴著賈明。

今年43歲的趙國棟從畢業後就做了小學鄉村教師,2011年,接替一位退休教師來到上黃蒿村教學點,那一年,學校還有8名學生。二十年的教育生涯裡,上黃蒿村是他的第五站。比起以往的學生,賈明是他教的時間最長的一個。面對這個“特殊”學生,趙國棟並不輕鬆。

“賈明的父母會接送,保證他上下學不會搗亂,可是如果家長有事兒,讓他自己來上學的話,就不知道會搗出什麼亂子,有時候會把村民家掛大門上的鎖拿到教室玩兒,我還得趕緊給人家送回去。”正說著呢,趙國棟還抽空回頭對院裡踩水的賈明囑咐了一句,“別踩水,教室裡冷,小心凍著。”

趙國棟坦言,從教學上看,這五年算不上有成就感。雖然教不會,教不懂,但是不能撒手不管。“一個學生你放棄了,將來萬一有第二個、第三個,還繼續不管嗎?”雖然有些無奈,但趙國棟表示,自己只能盡力而為。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名学生 一所不放弃的“学校”

教室一角整齊擺放的書本。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對於這種一人校的情況,教學點上級單位白馬中學副校長劉偉表示,由於義務教育的規定,上黃蒿村教學點有義務保證賈明的學習,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條件。然而,眼下還有一個更迫切的問題,學籍是六年級的賈明,今年暑假就要“小學畢業”了。劉偉說,“還得和他的家長商量,是繼續留在上黃蒿村教學點,還是升入初中。如果上初中,離家有將近10公里的路程,到時候是不是住宿又是個問題。”

當然,去不去上初中,也得詢問賈明本人的意願。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問賈明喜不喜歡上學,喜歡哪門課,他說:“我喜歡數學,喜歡語文。還喜歡英語,但我不會英語。這裡的課我都喜歡。”

學生的熱愛,就是老師最大的動力了。雖然趙國棟不知道這樣的“教學”還要持續多久,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9年義務教育。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賈明願意,上黃蒿村的教室一直會為他保留。

(應受訪者要求 文中賈明為化名)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