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輕鬆五招逼走溼氣

溼氣在人們看來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了,被人們越來的越重視起來,那麼在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會有哪些症狀的發生呢?同時在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我們應通過哪些方法將它進行有效的驅除?它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危害,我們都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一)兩款湯喝走溼氣

1、薏仁紅豆湯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發生體內溼氣重的時候,那麼人們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紅豆和薏米了,我們都知道紅豆和薏米的搭配是很好的祛溼良藥,紅豆在中藥裡稱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還能補心,適合夏季食用。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溼效果極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湯裡,因此可灌入瓶中帶到單位去喝。建議不加大米,大米有溼氣,雖然口感好但會使功效大打折扣。此外,薏米紅豆湯也是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好選擇。

2、扁豆玉米煲湯

在煲祛溼湯時可以加入適量補氣養血的湯料。

如黨參30克、大棗20克、枸杞子10克、懷山30克、生苡仁30克,起到益氣利溼之效。如果自己無法判斷是何種溼氣,可選用藥性平和的材料來煲湯,最常用淮山藥、土茯苓、扁豆、玉米。有溼的人可以祛溼治病,沒有溼的人可以健脾。

(二)運動

有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向運動怎麼也能去除體內的溼氣的,這是這是因為運動會形成流汗,從而將體內的溼氣排除去,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發生溼氣重大部分的人應該就是經常吃一些比較油膩的食物,或者缺乏鍛鍊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溼熱病症。

(三)五步拍走體內的溼氣

1、拍手

體內溼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的地方,會呈現青色或紫色。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溼氣給拍出去。最開始拍手時,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2、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3、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鐘,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4、拍打腹股溝

拍打腹股溝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不僅能健脾胃,對於調理婦科病、治療因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溼都很有效果。

5、拍膕窩

在膕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體內的溼氣排不出去,很容易導致關節炎。空閒時候,拍打膕窩5~10分鐘,或直到出痧、有瘀斑為止。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汙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溼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四)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五)調味料祛溼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薑湯,用薑湯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體內溼氣重症狀

1.起床時:感覺疲勞,頭昏,打不起精神來,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沉。

2.如廁時:清晨方便後,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平時用手紙一兩張紙就夠了,突然有一天用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這就說明身體有溼邪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3.洗漱時: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4.刷牙時:刷牙時惡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5.體態虛胖關節不適: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卻明顯增加。其實溼氣重的人是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的,還會出現虛胖甚至下肢水腫、腿肚發沉的問題。關節僵硬,會讓你感到起床時渾身痠痛。

溼氣重有什麼危害

1、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溼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溼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3、月經不調

經常居住在潮溼環境,或者經常讓身體受溼受潮的女人,體質會比較差,在經期前後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症狀。

4、陰道炎

陰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關之外,還與體內溼氣有關。對於屬於溼熱體質或喜歡吃辛辣油膩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內環境火大溼氣重,從而使誘發陰道炎或導致陰道炎反覆。這類人調理,要先從身體祛溼上下手。

5、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6、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總結:在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上文的辦法來進行有效的排除體內的溼氣,同時我們也跟大家分享了在發生溼氣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出現,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註意自己的身體情況,以防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