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奋战却输得最彻底,为何英国会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输家?

静夜史


二战后,丘吉尔被胜利冲昏头脑,依然沉浸在“雅尔塔三巨头”的幻影里,提出了“三环外交”理论,试图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核心作用。

这三环主要就是欧洲、英联邦、英美三环,通过确保在欧洲和英联邦的领导地位、维持英美特殊关系来实现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权。

英国人觉得英美同文同种,都是“自由世界”的卫士,不过英国人怎么想,不代表美国人也会这么想。

英国希望能在欧洲事务中保持主导权,在这个欧洲国家集团内地位是最高的,而美国希望英国人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但这个作用是建立在美国利益基础上的,这个欧洲国家集团的领导权显然应该归美国,英国人可以在欧洲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必须为美国利益考虑。

二战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英国人显然对自己“日不落帝国”的逝去心有不甘。

印度、大洋洲、美洲、非洲、亚洲诸多殖民地纷纷独立,对于这点,英国人无力阻止,其中有些殖民地的独立,他是给予了承诺的,作为殖民地在二战全力支持英国的报答。

不过英国人有个底线:确保继续控制世界海洋的各交通要道,以最小的占领成本来实现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包括直布罗陀、新加坡、苏伊士运河、南非等等。

其中苏伊士运河,是英国人要守住的底线,当然也包括法国人,这条运河归苏伊士运河公司所有,而英法都是大股东。

而此时英国的实际情况下,自从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就不断在相对下降,一战搭进去一代年轻人的命,欠了美国大笔的贷款,二战本土被德国封锁多年,靠着印度等殖民地续命才得以苟延残喘,继续欠下美国大笔的战争贷款,战后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伦敦也不再是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人的国际霸主地位在断崖上不断跌落。

而面对实力的不断下降,英国领导人还盲目的乐观,1955年,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认为,新的西欧紧密连接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美国应该对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盟国的稳定有新的信心。英国继续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维持好微妙的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而第二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直接把英国人的美梦彻底击得粉碎。

这一年,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对此,国际舆论普遍是支持埃及的,因为这象征着让全世界唾弃的殖民主义的消退,在二战后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运动中,这件事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具有积极意义。

英国人、法国人不干了。

为了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开战。

可以确定的是,英国人在出兵前肯定咨询了美国人的意见,不可能抛开美国人的想法而进攻埃及。

美国人的态度依旧暧昧,基本上不表态,先观察形势。

当英法联军大肆入侵埃及,轰炸了埃及的城市乡村,造成重大伤亡,以色列也同时向埃及发起进攻,事件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英法成了全世界口诛笔伐的对象,国际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

这时,美国人入场了,还是和苏联手拉手一起。

美国人宣布美军进入全面警戒状态,并开始抛售英镑,同时拒绝在给英国提供新的资金援助和贷款,导致英国经济大受打击。

苏联直接威胁以色列: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以色列也慌了,以色列领导人问英法领导人:“如果……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

英法不得不再请出美国作保,艾森豪威尔则直接要求两国停止战争,“如果这场战争不予制止……能发展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和苏联……对于制止战争和恢复近东地区的和平负有特别的责任。

英法联军灰溜溜地退出了苏伊士运河、退出了埃及,也彻底退出了国际舞台的中心。


云中史记


最大的输家,这话说的绝对有道理!

按胜利者获得战利品的国际规则而言,英国无疑是二战胜利者,不过却输的最惨,从二战前3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超级殖民大国,变成如今英伦三岛还在闹独立的中小国家,从跺跺脚世界金融市场就会抖三抖的金融大国,变成现在美国身边的小弟,哈巴狗!

这,怎么说都算是输家吧?

他比德国输的更惨,至少德国现在还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欧盟最大的政治力量,比日本输的更惨,至少日本是世界三经济大国,政治影响力也和英国相当。

那么作为战胜国,作为三巨头,为何英国反而输的最惨!

其实这一切都是美国幕后主导,而英国被动入局造成的,究其根本,不过是美国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国际新次序将英国打翻下马,最后狠狠踩二脚的原因。

而这一切都谋划其实从一战前就开始了!

当旷日持久的一战开始前,英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就已经在动摇,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春风照耀,这个世界最大的新兴力量是后发崛起的德国和美国。

一战前,德国美国与工业产量这最重要的国力指标上就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老大帝国英国和法国。

唯一维系英国殖民大国地位的就是英国那还算庞大的海军,无数的殖民地带来的资金财富还有大英帝国皇冠的荣誉。

简而言之,英国其实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上去强大无比,不过是个空架子。

要不德国也不敢如此咄咄逼人,让英国疲于奔命,最后英法俄联合,除了抓住大国矛盾之外,不过是英国为了坚守旧次序而做的努力而已。

可是这一切在一战后,成了泡影,一战英国也是胜利者,但他们依然是输家。

他们输掉了金融霸主地位,这对于产业空心化的英国而言,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没有了工业,他们还能靠金融维持财富和地位,没有了金融,他们靠什么维持财富和地位?难道仅仅靠那不靠谱的殖民地!

而这一切是谁造成的,答案是美国!

作为一战最后出面收获胜利果实的美国,其实才是一战最大得利者,在战争中,他们左右逢源,两边做生意,最后在选择适当的时机,操纵德国犹太金融家,发动内乱,然后德国宣布战败,再加上之前被颠覆的沙皇俄国已经落败,最后一战结束!

战争结果,不过是英法两国,在战斗中和德国俄国拼的筋疲力尽,最后获胜。

留下的除了胜利国的虚名还有那无数的外债!

而债主就是美国,也因此,一战之后国际金融城从伦敦变成了纽约!

最后一战打完,发生的事情又埋下了二战的隐患,那就是被称呼为停战条约的《凡尔赛和约》这个合约与德国而言是灾难却也种下了之后复仇的火焰!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其实也是大国政治角力的结果。

对待德国,最严厉的是法国,为了报复法国主张彻底消除德国的战争潜力,于是他们要求德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这个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煤铁战略资源产地,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德国无数的赔款,目的不言自明,让德国失去工业还有背负沉重债务失去经济。

对待德国,态度中立的是英国,而英国不是为了德国好,他只不过是害怕过分削弱德国之后欧洲大陆成法国一家独大,最后自己那套百玩不厌的大陆均势政策

对待德国,最好的是美国,明面上是为了保留德国经济活力,获得商品输出的市场,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让德国有能力重新武装,最后在做一次打手和终结者,让欧洲彻底衰弱而已。

最后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因为德国最后真的奇迹般重新武装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他们崛起的奇迹怎么产生的?

这个要好好问问美国啊!

美国为了扶持德国经济,输出了无数资金给百废待兴的德国。

道威斯计划,将德国背负的沉重战争赔款负担减轻,可以说这个计划开始后,是美国用美元代替了德国还钱,让德国可以轻装上阵。

之后的杨格计划就更露骨了,几乎是用海量的美国资金。

让德国经济还有工业重新启动,不仅如此,美国还给予了德国无数技术科技上的援助,从飞机发动机到化学工业,到燃料工业,什么法本工业的煤转油技术,什么戴姆勒奔驰和通用合资建立汽车工厂,都是美国扶持德国重新武装的体现!

也因此,德国在一战结束后仅仅20多年,就重新崛起,并借助本来就有的工业基础和人口基数人口素质,成了欧洲最强国!

就连纳粹希特勒的上台幕后都是华尔街资本扶持的结果,所有这一切付出都是需要有投资回报的,而德国给的回报就是再一次做打手,打垮英国已经摇摇欲坠的殖民帝国!

于是二战爆发,德国这个打手横冲直撞。

法国束手就擒,英国负隅顽抗,苏联苦苦支撑,而美国在干嘛?

他们在重复一战的故事,左边我卖武器资源,右边我也买武器资源,两败俱伤后在出来拉偏架,最后他冲出来说,哥几个别打了。和气生财,然后赤膊上阵用无数的金钱武装自己,进而成了战争终结者,一颗原子弹,又让他成了救世主和最后的霸主!

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苏联的崛起,不过也没问题,和苏联的崛起相比,肢解英国才是美国的最终目的!

然后这可以在二战结束前的无数次谈判过程中体现!

英法殖民帝国为何会在二战后瓦解,就不得不说二战前那无数次的会议,什么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战后的势力划分,最终目的都是让英国法国殖民帝国瓦解。

因为美国提的条件是,基于民族直觉基础上,解放民族国家,解放殖民地。

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啊。

那么美国最终目的是什么?

商人国家唯利是图,美国最终目的不过是战后的世界市场而已,占据了世界市场主导了金融权,美国霸权才是顺理成章啊。

如果英国殖民帝国不瓦解。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商品输出国,最强大的国家。

他们那里为自己无数生产力换来的商品找到倾销地?

就这样,英国在美国一步步计划周密步步为营的安排之下。

先是在一战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了钱,对殖民地控制本就削弱的英国,又在二战中用独立为诱惑换来殖民地稳定还有支持,最后在美国苏联刻意要求和威胁之下,让殖民地民族解放。

然后大英帝国就成了英伦三岛直到今天,最后英国这个战胜国反而成了二战最大的输家,因为他输掉了一个世界帝国!

今时今日这样的故事还在上演,工业上大国反超第一大国,然后在要求金融霸权,在反转要求世界霸权,这就是超级大国产生的根源!


阿斗不傻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一战的惨重损失。

虽然英国成“输家”,是在二战结束后,但根子却在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下来,身体几乎被掏空的英国,不止是人员物资伤亡惨重,更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国内资金极度缺乏,以至于作为“战胜国”,英国一战后的工业水平极度走衰,虽然从1920至1929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了百分之十五,但铁产量和煤产量都不涨反跌,工业能力裹足不前。

工业这个“基本功”衰退了,英国的国力,也自然外强中干。就连其宝贝疙瘩般的殖民地,都是麻烦不断。不但殖民地的市场被美日等对手侵夺,各自治领也不停闹事,终于迫使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印度等殖民地,也是掀起各种反抗运动,闹的焦头烂额。

所以说,一战后的英国,虽说政治上以前强势,但国家实力已经外强中干。二战后的国力衰退,只是连锁反应。

但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自私过头的外交政策。

虽然一战造成了国力衰退,但英国毕竟底气还在。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其强大殖民体系遍布全球。外加其国力和外交底蕴,其政治上的“老大”地位,至少还能稳住。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慌了神的英国,却是昏招连连。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以精明的外交风格著称。但精明过头,有时就是聪明误。当军事实力满血暴涨的德国,开始朝着欧洲大陆呲牙时。英国却是吓破了胆。其实此时的欧洲大陆上,英法通过一系列安全条约,早就铸造了防备德国的防火墙,明明是一把好牌在手。可英国呢?却是好牌打稀烂。

典型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当嚣张的希特勒,冲着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时,英国却私心自用,生怕惹火烧身。于是号称“世界老大”的大英帝国首相张伯伦,竟然急赤白脸,主动跑到希特勒的山间别墅,卑躬屈膝拜见希特勒,然后经过希特勒的一顿讹诈,定下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无耻剧本。

于是,在英国的来回奔走下,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五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达成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领土的协议。作为当事人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竟完全被排斥在谈判桌外,只能被动的按照五大国的要求签字。这场由英国导演的“慕尼黑阴谋”,堪称世界外交史的可耻一幕,更是纳粹德国崛起时的大礼。

其实,英国当时并不明白,满脸嚣张状的希特勒,当时实力也十分有限。德国参谋本部也认定,一旦英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联手对抗德国,德国将毫无胜机。那个后来席卷欧洲的纳粹德国,第一步就要被彻底打花。可生怕自己惹上战争的英国,却还满以为做了大贡献。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还要求希特勒签下《英德宣言》,保证不再发动战争威胁。接着拿着这张破纸,冲着伦敦市民炫耀:“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然后,就是啪啪的打脸,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完成“变身”的德国,彻底成了战争魔兽,接下来闪击波兰,闪击法国,狂轰滥炸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虽然英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但如果他们的战前态度,没有这样的精明自私,后来的战争悲剧,原本不会发生

更重要的是,只要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英国的衰退,也就不可避免:殖民体系打的稀烂,英国国力也损失惨重,反被新兴的美苏反超,二战前的“世界老大”地位,也就荡然无存。所以,才有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那声哀叹: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从当年的“老大”,到此时的“小毛驴”,这样的英国,确实是输家。论责任,还是自私的“绥靖政策”,留下的无奈苦果。


历史风云录


对于二战后英国所处的尴尬国际地位,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曾有过一番形象的描述: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的话语,释放着一个日益清晰的信号——二战后的英国,已然丧失了在全球国际格局中的主导优势,而美国和苏联将会成为战后国际舞台上的主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国霸权的衰弱,其实在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便已显现,二战的作用,只不过是压死英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抓住蒸汽机时代产业革命的先机,使自己一步步获取了世界性的工业强国、金融大国地位。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大多集中于欧洲大陆,而在欧洲本土的优势地位巩固上,这位全球霸主一贯采取的是大陆平衡政策。

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时,英国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构建反法同盟,将法国皇帝拿破仑关进了圣赫勒拿岛;德意志帝国、纳粹第三帝国两个崛起阶段,英国又与法国、波兰等国结成同盟,压制德国在生存空间扩张上的勃勃野心。

英国人的“拉帮结派”,之所以能玩得这么顺手,前提条件是英国相对于其他强国,能够保持较为领先的实力优势。

然而到了一战前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美国和德国,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已经超越老牌的英国,并且急切希望能够得到与国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这就将英国推到了与美国、德国直接竞争,甚至战争对抗的风口浪尖。

英国原先那套拉一派打压另一派,从而保证自身绝对领先优势的手段,再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和条件。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英国连那副霸主的空架子也维持不下去了。

尤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28国抱成一团,组成欧盟这样一个政治、经济体后,面对欧洲大陆的“铁板一块”,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的英伦三岛,越发显得孤立和另类。

1944年4月,德国和日本败亡前夕,各同盟国代表在美国商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又使得英镑彻底失去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主导地位,美元霸权确立。

货币霸权的易手,意味着英国构建的金融帝国随之崩塌,全球的经济重心由伦敦的金融城,转移到了纽约的华尔街。产业落伍的英国,其财富和国际地位的维系,又失去了金融手段的支撑。

手里没把米,连只鸡都招不来。

战后的英国,再也维持不了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体系,随着印度、香港等海外殖民地的丢失,英国也由地理上的世界性大国,几乎回归到欧洲一隅的岛国状态。就连与阿根廷争夺马岛的战役,也是显得捉襟见肘。

至于摆在现今的国际体系上,英国的话语权更是大大减弱,沦落到了“说话不硬,放屁不响”的尴尬境地。由原先北美大陆的宗主国,变成美国全球政治格局中的一个环节,同亚洲日本、中东以色列一样,是美国平衡欧洲整体局势的“仆从国”。

相对于风光不再的英国,在二战中沦为废墟的德国和日本,经过短短几十年的重新崛起和经济腾飞,德国在欧盟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也跻身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地位。而唯独英国,再也没能恢复到二战前的国际地位。


剧透历史


英国是二战的战胜国,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一切,从作为世界领导者的地位,无所不在的殖民地,从日不落帝国沦落为一个二流的中等国家。对比战前战后的各方面,说英国输的最彻底,毫不为过。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作为最先开始和主要国家,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先进技术和发明,生产力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开始了殖民步伐,到处扩张,掠夺廉价原材料和资源,建立殖民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情况已经跟第一次工业革命大为不同,因为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同时进行,如美国日本等,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主导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生产力生产技术方法方面也被后起的德国美国等超过,开始与英国竞争。

德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自己分的殖民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但是世界已经跟瓜分完了,那怎么办?只有抢呗,从哪里抢,当然是殖民地最多的英国,于是德国与英国的矛盾开始爆发,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新旧殖民主义阵营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被战胜国压迫签订了赔款条约,这样德国和英国的梁子彻底的结下了,但是这种被压制的和平没有维持多久。当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欧洲,并对欧洲经济产生严重冲击,这个时候意大利德国法西斯主义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后来就是德国希特勒开始一步步蚕食周边国家,开始征服世界之旅,英国作为竞争对手和欧洲大陆的领导者,成为德国的重点照顾对象,新仇旧恨一起算,轮番轰炸,死磕,后来连新发明的火箭都对英国用上了,这时候英国就无暇顾及海外殖民地了。

英国的浴血奋战,说实在的那也是被逼的,不战就要亡国,那可能连现在的地位都没有。二战结束后,英国被德国炸的七零八落,美国作为一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受益者,一战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二战成为了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英国所有海外殖民地随着国力的衰落,彻底失去了控制,一个接一个的独立,输掉几户除了本土在所有的一切,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整个过程简单点说就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最先开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生产技术远超其他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的霸主,迅速抢占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然后开始了享受各种牛逼的待遇和生活,从而不思进取,到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已经实力已经被好多国家超过了,但是英国还占着最大的海外殖民地,这个时候大家就不满意了,于是先商量找英国分点,商量不成就开始群殴,德国就是带头大哥,结果第一次群殴,德国带领的一伙被英国带领的一伙打败了,那没办法,只能先忍着。第一次群殴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呢,美国啊,美国变着法的给群殴的两伙人提供管制刀具什么的,它是打架赚钱两不误。德国被打败憋屈了几年,但是一直在憋大招,然后趁着世界经济危机又想着开始报复了,这个时候德国迅速打败了欧洲那些国家,然后就怼着英国干,最后的结局是德国又被干趴下了,但是英国也没落着好,也被德国干惨了,这时又有个哥们捡了漏,那就是美国,从一战后的最有钱的人变成了二战后最有钱加最有权的人,至于英国,祖上留下家当基本输光了。



我是大灰狼LD


为什么英国成为二战的大输家了,我来哔哔几点。

1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米字旗飘扬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四处侵略扩张,风光一时。

2依靠剥削殖民地人民,搜刮殖民地资源,发财太容易了,国内切产业空心化,二战时,制造业产值,技术发展已经落后于美国,德国。

3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大陆均衡政策,法强扶德,德强扶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美国有样学样,二战前期,在轴心国和同盟国两面下注,做生意,卖军火,大发战争财。德国重整军备背后就有美国华尔街大财团的身影。二战后期,下山摘桃子,支持盟国,苏联打垮德意日,建立美国霸权的全球新次序。

4英国卷入一战,二战,为了打败德国,浴血奋战,花光了家财,从富豪变成了穷光蛋,失去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成了世界最大债权国,金融中心。

5美国利用战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潮流,推出民族自决的理论和行动。促使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连英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都独立了。美国成为世界民主的灯塔,和蔼的山姆大叔,英国日薄西山,做地主,收租子的好日子到头了。

6英国本土国土狭小,木有强大的人口基础,和国内市场。后劲不足。

7靠近二战策源地欧洲,幸运是岛国,在德国的轰炸下,坚持下来,但也千疮百孔,美国远离战争中心,养精蓄锐,

8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不是一早一夕 是步步为营的百年大计,是天时 ,地利,人和的慢慢变化。

8现在英国是美国的导盲犬,五眼联盟之一,从头头变成跟班,差距可不小。

所以说英国二战吃了个大哑巴亏。


天天扎心13君


我是生活问道。


英国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不作死就不会死。英国真的是花样作死的典范。

做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短短数十年就成为世界霸主。英国皇家海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先后击败了和他争霸的西班牙和荷兰的舰队。足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无论太阳从哪里升起,总有一块属于英国的土地被太阳照耀,因此也成也了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日不落帝国。

我们都知道并了解的法国人民心中不朽的神拿破仑,其在法国的轨迹自始至终就是同英国的交战史。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诸国联军前后七次发动反法联盟,有六次是英国为首发动的。除了俄法战争法国失败后俄国发动了第六次反法联盟之外。而拿破仑在欧洲毕生有两个国家没能征服,一个是沙俄,败给了广袤的土地和恶劣的天气;还有一个就是英国,即使在法兰西最鼎盛时期,也没能打过英吉利海峡。

而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的国门也是被万里之遥的英国用大炮给轰开的。我们圆明园更是被英法联军在1860年用大火付之一炬。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同样有英国人的身影。



一个岛国强大如斯也不得不佩服英国人。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享受殖民带来巨大红利的英国从上到下都弥漫了淘金,殖民的气氛,引以为傲并领先世界的科技界,工业界的逐步滞后在19世纪表现的愈发明显。以德国,法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及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其中最有说明力的一件事发生在一战中,德国军队在索姆河用马克沁机枪一天时间使英国损失六万人。要知道,马克沁机枪可是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的,并且英国早在1893年就在和祖鲁人的战争中发挥过他的威力,四挺马克沁让祖鲁人横尸5000。可就是这么一件残酷的杀伤性怪兽,居然被视科技领先为生命力的英国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索姆河悲剧发生。这不得不说整个英国都出现了问题,也是英国走向衰落的预兆。





二战前期本来是有机会避免战争扩大化的,但由于英国和法国的隔岸观火让战争最终失去了控制。如果不是苏联牵制住了德国,并且美国加入了战争行列,英国是不是还可以好运加身只有他们的上帝知道。

英国在二战中真正失去霸主地位是因为一个叫“合金管”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后来美国投放的原子弹的前身。由于英国本土无法找到可以安心进行原子弹计划的研制工作,不得已和美国达成共享协议,将研究工作全盘搬到美国,所有技术资料研究成果也全部交给美国人。按照协议,美国是要和英国共享研究成果的。可是研制后期,美国人甚至拒绝了英国人接近研制中心。随着日本广岛长崎的两声巨响,美国人凭借原子弹的威力,一举成为世界霸主。而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英国不得不接受跌下神坛的事实。




更可怕的是,随着二战的结束,在二战中殖民国家和地区所迸发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态让英国逐步的失去了他的殖民地。殖民统治的结束,进一步压缩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我们知道,现在有一个体育方面的组织叫“英联邦运动”,这个全部为原英国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组织起来的。自1930年就开始的运动盛会虽然被保留下来,并依旧每四年举办一次。但物是人非,国家还是那个国家,运动会名称也被保留,但这些国家却再也不属于英国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掠夺史。

二战后的德国虽然被分割成东西德,但国家意识形态完整,并且随着柏林墙的推倒,科技强国德国迸发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并一举成为欧洲政治金融,经济,政治的领军人物。


英国属于欧洲曾经的中心,但是他始终不想让自己融入到欧洲具体事物中。在共享经济的今天,合作共赢的今天,英国不负责任的退出欧元区(欧盟),更是被广泛指责为不负责任。随着英国退欧的日益临近,国内局势也不容乐观,北爱尔兰几乎不可避免的要成为英国难以承受之痛。而这一切,不得不说,其实都是二战后留下的病根,之前由于有世界大格局冷战局势制约没有发作出来,但不是有句话吗: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放心吧,英国,该还的债总是要还清的!


生活问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英国,虽然没有苏联在苏德战场上的惨烈,也没有抗日战场上遭受如中国一般的巨大伤亡。但是,曾历经了激烈的不列颠空战,最高时集结了1000多万军队,始终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的英国,说一声浴血奋战并不夸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付出虽然没有苏联2700万人的惨重伤亡,也没有美国一力支撑整个欧洲战场上的财大气粗,更没有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惨烈。但是,始终坚持抗争没有投降的英国,一直是美国支援欧洲战场上的桥头堡。动员了几乎所有殖民地的英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完全称得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作为战胜国,彻底击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之后,英国的形势却急转直下,随着全球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曾坐拥3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英国由曾经的世界第一大国,沦为了二流国家,英国的影响力,也从全球缩回了欧洲。

哪怕是在欧洲,英国也远不如“祖上”那般说一不二。因为,且不说同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法国,单单战败之后在废墟之上重新崛起的德国,无论是工业实力还是影响力,比之英国都丝毫不弱。而且,更惨的是,哪怕缩回了欧洲,成为一个岛国,本土依然不消停,如今,甚至连苏格兰都有分离英国的可能。

英国遭遇的经历,说一声“战胜国中损失最惨重的国家”,并不为过。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什么做出巨大贡献的英国,反而沦为战胜国中最大的输家呢?

首先,当然与二战之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世界老大——美国,有直接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坐拥3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英国,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大国。欧洲的诸多列强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

但实际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工业实力就已落后美国。单纯比较工业实力,一战时期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由于欧洲列强有意无意的歧视,一战胜利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被欧洲列强默契的排挤,其工业大国的地位,也并没有被完全认可。

但是,这些显然并不影响美国的真实实力。二战期间,进一步发展的美国,更爆发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工业实力。且不说美国在二战期间如下饺子般的海军舰艇,单单一个租借法案,美国就为盟国提供了高达500多亿美元的军事物资。苏联和英国能够坚持对德作战,美国提供的援助物资,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无论在二战期间还是二战之后,同出一源的美国和英国,往往被我们认为最亲密的两个盟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二战前后,英国反而是美国成为世界老大的最大障碍。

因为,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美国,迫切需要更广大的市场。但是,占据全球陆地面积1/4的英国,却一直将3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视为禁脔,这个庞大的市场始终是英国人的独食,美国人根本分不了多少羹,这自然引起了美国的极大不满。

吃独食是需要实力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国,由于强大的实力,其他国家即使羡慕也仅仅只能流口水。然而二战之后,国力大幅衰落的英国还想保有这些殖民地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没有了足够的实力,却还想如以前一般多吃多占,自然是痴心妄想。这也正是战后英国失去几乎所有殖民地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则源于英国自身的原因。作为称霸地球200多年的日不落帝国,如果自身没有发生问题,任何一个后起之秀都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具备挑战他的能力。但是显然,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英国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称霸地球日久,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后起之秀如德国、美国,都纷纷赶超。英国能在20世纪初仍保持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除了惯性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掠夺庞大的殖民地的财富。

因此,20世纪初的英国,除了庞大的海军舰队,其实就已经开始落后其他国家,这也正是德国能够两次挑战英国,美国能够超越英国的关键原因。同时,英国的殖民王朝始终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英国的本土面积太小,本土人口太小。

位于欧洲的英国本土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四千万,对比英国3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殖民地和数以亿计的殖民地居民,英国的国土面积和本土人口几乎忽略不计。因此,在英国鼎盛时期尚可控制如此庞大的殖民地,一旦英国的控制力衰落,英国很难有足够的实力继续掌控这些殖民地。而且,限于有限的人口,英国也很难同化这些殖民地。

最后,则由于二战时期英国几乎一无所获,做了个亏本买卖。为了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几乎已竭尽全力。除了疯狂的从殖民地搜刮财富作为军费之外,英国还征召了高达1000多万人的军队。可以说,为了二战胜利,英国几乎把所有的家底全部用上了。

二战胜利之后,英国除了花光数百年积攒的底子之外,还欠了美国一屁股债。但是,二战胜利之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除了从德国瓜分了一部分先进技术之外,战争的庞大支出几乎毫无收回的可能。可以说,二战胜利之后,英国除了得到了战胜国的美名,几乎一无所获,反而损失极为惨重。这也成为压倒英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美名,是需要庞大的武力、尤其是庞大舰队作为支撑的。二战之后,英国面临的局面是:英国庞大的军队,哪怕仅仅维持日常开销,英国都已坚持不下去。因此,英国被迫削减军队开支,这自然极大的降低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也为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添了一把火。

最终,二战胜利后,只过了不到20年的时间,英国的殖民体系就轰然倒塌,英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彻底消失。而作为事实上的第一强国美国,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庞大的市场和世界老大的地位。


鸢飞九天2018


确如题主所说,二战真正输的最彻底的就是大英帝国。二战永远将英国踢出了大国行列。而他当年的小弟美国却借此成为超级大国。直到今天。


二战中,法国虽然一个多月就亡国投降,颇被英国讥讽。但正式由于过早地投降。让国家免遭‘’涂炭‘’,工业体系还在。国家经济框架还在。所以战后恢复很快。而英国则是彻底废了,满目疮痍和战败国德国区别不大,甚至还不如。战后当英国记者发现德国普通民众生活要比英国要好的时候,便愤慨写道:到底是谁赢得了这场战争。但原因何在呢?

因为打败英国的不仅仅是德国。还有一个美利坚。如果说德国只要大英帝国的土地的话,美国要的却是英国的金钱,殖民地。金融地位。一个要钱一个要地。大英帝国最终能够活着已经是奇迹了。面对德国的武力进攻,英国只有答应美国的要求,按照《租借答案》的方式,跳进了美国给挖好的坑里,明知道是毒酒那也得喝。二战以后,无力维系庞大的殖民体系。他们分分独立,成为美国的小弟,日不落帝国就此成为历史。永远不复存。



一场二战让英国花费近300亿英镑巨额经费。为了保卫国家,英国低价向美国变卖了四分之一的海外资产,这些可是优质的金融资产。战后外债高达37亿英镑。英国的金融地位让位给美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的地位。如果说一战后英国只是勉强维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在1894年美国GDP已经超过英国)。那么二战就是美国的时机。而英国时代就此结束。


二战的创伤补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里上的,英国已经知道,他已经无法再次伟大,丘吉尔在1951年的演说中说,让我们恢复信心。这不过是慰籍而已。科技,金融,工业,英国已经无法恢复。更加难以释怀的是。面对美国和苏联的崛起。英国除了依附美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办法。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也不能这么说,毕竟英国还保留了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

虽然他已经排到了第4位。

而二战的发起国德国和日本这两大邪恶轴心,已经注定了在二战后的世界体系中成不了具有影响力的世界性政治大国了。

但是英国人也确实输得够惨了,这是没办法的,作为前世界霸主,任何一次维护霸权的战争,如果不是赢得畅快淋漓,他都是得不偿失的。赢了得不到更大的利益,输了将会失去所有。

就算是打平,对他来讲也是不划算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也得需要和他的对手和盟友分割自己已有的利益。

所以,作为世界霸主,二战中英国是必须要失去一些东西的。

二战是美苏两国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崛起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投入了1.1亿军人,大约2500万军人被杀。这场战争,也让美苏两国迅速崛起为两个超级大国。

二战期间,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在战舰、运输机、战机、火炮、坦克、卡车、弹药和食品方面,美国不仅供应自己使用,还提供给了盟友使用。据统计,二战期间美国共向盟友支援了2000多万吨的各种物资。

具体到军火生产上,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0.8万辆坦克,238万辆汽车,25.7万门大炮,10万门迫击炮,还有各种飞机32.4万架。

(美国在二战时期的战斗机生产线)

苏联虽然在武器装备生产方面要逊色于美国,产量也不少。为了支持和德国的大规模战争,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坦克和装甲车11.9万辆,大炮51.6万门,迫击炮20万门,各种飞机13.6万架。

  •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倾国之战大大激发了美苏两国的战争潜力,也给了他们在世界范围内跑马圈地收割老霸主英法利益的机会。

战争还没开打,为了表示对美国的感谢,英国就把大西洋上很多军事基地借给美国人用了。说是借,其实就跟白拿一样。

随着美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对德国和日本的胜利,这两个大洋也就被收归囊下了,而大英帝国此时也只好默认。

于是,英国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被代替了。

(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反攻)

  • 为了打赢德日意法西斯,大英帝国给殖民地人开出了非常丰厚的条件。

二战这种大战,就凭大英帝国靠本土的几千万人要想打赢德、日、意法西斯简直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时大英帝国最大限度的动员了他殖民地中的人口资源。

可是很多殖民地并不想为大英帝国卖命,他们认为这是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争和自己无关,反而能够借机让自己独立。

比如在印度,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想为英国作战,并且由于英国过于透支印度的资源用于战争,让很多人产生不满,反而加入到了轴心国一方。

英国不得已答应在战后让印度独立,印度人很高兴,变得积极参战,在二战中大约有250万人加入到了军队中为英国作战。并且,印度成为英国重要的武器生产基地和原材料供应基地。

如果当时没有印度的支持,不论在北非战场还是在东南亚战场,英国人都撑不下去。

但是,战争结束后,这块大英帝国最大的殖民地也就顺理成章的独立了,对英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图为英属印度的旗帜,1947年这面旗帜从印度降下,代表着大英帝国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殖民地)

强大起来的美苏对大英帝国的打压

二战结束后世界很快进入冷战时期,这一时期世界舞台成了主要以美苏两国斗法为主的舞台。大英帝国此时当然也不服,所以曾想维护一下往日的荣光,让世界看看大英帝国还没有老去。

可是,无论是在苏联眼里还是在美国眼里,英国都已经不是当年的世界霸主,而是一个虚弱不堪的纸老虎。他们才不愿意和这只纸老虎瓜分世界,只想找机会挤压他的生存空间,甚至两国会联合起来挤兑这个前霸主。

所以,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不仅苏联威胁大英帝国放弃苏伊士运河,连美国都要通过政治、经济等手段打压英国,当时英国都懵逼了!

所以大英帝国不仅是二战中的大输家,在二战之后重建的世界体系中,他也是输家无疑。

现在大英帝国任命了,只想当好美国的小弟

大英帝国现在已经任命了,不再想着怎么主导世界局势,毕竟以他几千万人口的弹丸小国在超级大国面前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大英帝国现在成了美国忠实的小弟。在各方面都非常愿意配合美国人,哪怕其实捞不到什么好处也乐此不疲。

比如,在美国攻打阿富汗的时候,大英帝国是最积极的响应者之一,并且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成为损失仅次于美国的国家,共有313人阵亡。

虽然阿富汗现在已经和英国更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但大哥干什么,小弟一定会追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