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与《道德经》两本书中,孔子与老子相比较,谁的思想境界更高?

醉墨客林世伟



陈广逵


这个没有可比性,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者的侧重点不相同。孔子相对注重人自身修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论述;老子相对注重人的精神层次论述,对宇宙真理真相的论述。

《论语》中,对生活的具体描述比较多,可以说是孔子对学生因材施教,涉及到生活的柴米油盐,人的仁义礼智信,治国的方案方策,还有做学问等等方方面面。

《道德经》相对抽象,一开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起点非常高,它的描述是生活的具体剥离抽象化。它很少涉及到生活的具体,即使有生活物品词汇,也只是用于比喻。哪怕说治国,也就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了事。

孔子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历朝历代儒家思想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儒家思想确实对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能让人的自身有着生命的升华。

老子说出人的生死真谛,宇宙真理,纵度上比孔子更进一个层次,但这不存在谁高谁低的比较,仅是彼此的侧重点不同,他们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思想对治国安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人在对生命的来源,对生死的探索,老子给出答案。

我们的伟大的中华文化,百花齐放,我们能在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醉墨客林世伟


先说一句,和很多人认为的不一样,道德经成书晚于论语,甚至晚了很久。

中华书局版的《老子》提到过这一点,《道德经》的遣词造句相对于《论语》,战国时代的特点更重。另外,《道德经》提到:“大道废,有仁义”,这是在骂儒家,“不尚贤”这是在否定墨家。《道德经》成书,晚于《论语》和《墨子》。

此外,著名喷子孟子,百家骂了个遍,杨朱无父墨子无君,是禽兽,唯独放过了老子,老庄骂儒家都骂得政治正确了,孟子居然不骂回去,无法想象。

根据钱穆冯友兰等大家考据,《道德经》成书在战国晚期,托名老子而已。

再说思想深度。

所谓的思想深度,是指思想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

也就是说,儒道两家,谁更准确的阐述了本质。

我以为是儒家,《论语》。

《道德经》说了很多形而上的东西,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道德经》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虚幻的很。相对来说,《论语》则是一套完整自洽的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用层次的社会责任和解决方案都有涉及。而反观《道德经》,则是空谈。魏晋儒道合流,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玄学盛行,空谈成风,中华文明差点被玩死。从此以后,道家就实际上的远离了主流价值观,甚至开了倒车,部分思想宗教化,和五斗米合流,搞了个道教出来。成为失意文人的精神避难所。

于是:

掌权的玩法家,控制舆论的玩儒家(外儒内法),啥都没有混不下去的,就是道家,后来更是和佛家齐平,更是一落千丈了。


郝子曰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论语》不是孔子写的。

从内容看,老子一书逻辑严密、思想宏大,是一部学术专著。而论语类似语言小品,结构混乱,虽从零碎事件中可以窥探孔子的思想,但与老子思想比,格局小了许多。

从书中透露的个人品质看,老子很酷,冷峻大气。孔子很情绪化,当然有人情味些,因为不高冷,身边朋友多些。

老子是个纯研究者,孔子更多的是去实践。所以,老子无心推广自己的学说,而孔子却把推广做成了职业。


太极拳玄机


百川没有源头不可以成江湖,丛林没有根基不可以成巨树。中国文化的万源之源就是道家,从这个角度讲,儒家只是道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岂能与道家相提并论?

从《道德经》《论语》两本著作来看,《道德经》言简意赅,但是其言有宗事有君,所有思想都指向天道原理,是帝王面南之要术,是名、法两家之学的根基(也包括兵家)。而《论语》都是一些经典段子,越是普通人听着越觉得有道理,换句话说——接地气,其偏颇之处不易察觉~。

我觉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观点我同意,他的诗里这么说过“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大秦魂的微博


《道德经》、《论语》,这两部经典作品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作品。

或许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两部作品打底的话,很多后代的书籍都无法称之为经典。也无法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个人观点来看,这两部作品没有高低上下之分。《论语》论述的是入世的道理,《道德经》论述的是出世的道理。

一个入室,一个出世,只是一个高度上的两种论证而已,并不存在谁比谁高,谁比谁低的说法。

因为在这两部经典作品之前,还有一部更伟大的作品——《易经》。

《易经》之中讲究“阴、阳”的思想。

《道德经》《论语》这两本书是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去解读《周易》的。

虽然论述的方面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在论述——道。

这才是中华文化的根本魅力。


灵星山人


《论语》和《道德经》都算是博大精深,几句话很难全面细致的阐述其思想境界,但是在我看来《论语》和《道德经》是两个不同思想范畴的东西,它们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尤其是在思想境界方面。

按照我们现在的哲学观点来讲,老子的《道德经》是属于世界观范畴的学问,而以孔子的言论为主的《论语》应该算是以方法论为主。

老子的《道德经》的关注,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论语》的关注 ,是在固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经》和《论语》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最基础的支柱。

在我看来,《论语》和《道德经》都应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这个定论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不是出于“孔孟”,就是来自“老庄”,历朝历代莫过如此。有人总结“出世看老庄,入世学孔孟”。

《道德经》是老子存世的唯一著作,我们不得不佩服甚至仰慕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的智慧和悟性,他所阐述的“道”至今我们未必看的很透,当然,我们现在已经习惯和热衷于以科学的视角和精神去“发现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但是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的的关系的领悟,却未必能超越老子的境界。而老子倡导的“德”在我们现在看来依然有着超越时空和社会背景的指导意义。

《论语》和道德经不同,它并不是一个所谓的著作,严格的讲是一部“言论集”,在论述方面,远远没有《大学》那样严谨,但是《论语》是建立包括《大学》在内的“儒家思想”的基础。《论语》当中关于个人修为的方法论,关于人生意义的人生观直到当今社会还是有着积极的正面的指导意义。

所以,《道德经》和《论语》不能比较,也没必要比较。两者是互补关系,几乎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步武堂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讲的是道德,论语讲的是仁义,高下立判,就书的思想境界而言,道德经碾压论语。就老子和孔子个人而言,老子是官吏是隐士,孔子是万世师表,个人思想道德境界孔子更高一些。

道德经从道的本质出发阐述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协助帝王的治国之术,老子祖辈历任柱下史、守藏史,是帝王言行的旁观者,道德经成书经历近千年的时间,是伏羲族观天测地的延续,是老子祖辈智慧的结晶。道德经有两种版本,即官方版(王侯墓葬出土的有),民间版(通行本,被儒家篡改过,相传是老子过函谷关时流出,与官方版有出入)。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历代都会被统治者安排修订,现在流行的论语内容与孔子实际的言行会有出入。孔子出生在一个最不讲仁义的时代——一个礼坏乐崩的东周时代。这个时代,一切都是乱的,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夫妻成仇,叔侄,君臣更不用讲了,甭管有关系没关系,都是在捉对儿撕杀啊,什么乱伦啊,同性恋,鞭尸,吃人肉,自宫啊,凡是你能想到的,这个时代都有,世界上最有想像力的戏剧家都无法想像出这个时代有多么的荒唐。所以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周礼,但一生都未尝所愿。孔子言传身教的行为,令人佩服尊敬。

汉初“文景之治”就是按照道家思想治理国家的典范,但从汉武帝开始,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利用,被董仲舒之流篡改成儒家礼教,沦为奴役百姓,禁锢思想的工具,实在可悲。


LinJai


文化的文化,为什么知识分子跳不出这个圈?

孔子和老子能成就各自不同层面的至高点。都不容易。倒是后来的圈圈越划越窄,穿戳着、附会着,加入了各种样的佐料。我想不要去咬文嚼字,文化的文化,在于跳出这个圈圈。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推到重来的漂泊感,和五千年文明史深处的沟壑。自春秋以来,要么把你摆在庙堂上,要么把你扔进臭水沟,文人在夹着尾巴做人,孔乙己在想什么?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那深深的断裂带。是周先生的自嘲吗?一次次王朝的更替、满清入关、洋人肆虐、五四的血迹斑斑、臭老九的名头怕是臭到底了。在这酱缸的深处没有文人喘息的机会。让你尿几股你就尿几股,难受也要憋着。无奈就去撞墙只为听一声闷响,文人沦为王朝的工具。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器左右着道,道亦无道。多少岁月深处的流光溢彩。


北平之春1112


既然被邀请了,我就说两句,首先我没有对儒家和到家思想有非常高深的见解,也不敢妄加评判古人圣人的思想,广大网友要么捧孔夫子,要么骂孔夫子,反正个有个的明见!论语不能代表孔子的思想,这个是肯定的,道德经是唐代区的名字,我想问下广大网友什么是道德?估计大家也能说破天,人云亦云!骂孔夫子的多半对儒家不了解,要么就是偏见,反正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影响很大,所以啊,那些骂孔子的也是跟风的骂,因为不懂嘛,所以骂的爽!其它名族的人都是不断的捧自己的祖先,只有我们民族不断的骂祖先,一个词(数典忘祖),借用南怀瑾先生的话,孔夫子的思想,儒家思想,后世所有的人文思想没有跳出孔夫子的范畴,道家思想,拨乱反正也没有跳出道家思想,形而上道的思想没有跳出释迦牟尼佛的手掌心!说句难听的话,就我们后世所有的学者,大师,不管什么人!都没有跳出这三位老师的手掌心…

骂孔子多半都是说,孔夫子顽固,教人刻板,陈旧,愚弄百姓。你要问他读过论语吗?肯定是没有读过,就算读过,读通了吗?不知道…

论语不代表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四本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有多少人读通了?再说孔子,孔子自己写的书,一个是春秋,还有一个是易经的系专,所以啊,要研究孔子多了去呢!自己读书没有读通就说圣人不好,唉!

反正骂人最爽,这是多大的仇,我再说难听点,不管你怎么骂,其实自己的生活中,不知不觉都在用儒家的东西,这就难堪了,自己再用而不知,但是先骂再说!仁义礼智信,生活中你都在用,当然还有孝,总之呢,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没有那一样没有用到儒家的东西,再借南怀瑾先生说的一句话,儒家思想好比是粮食店,你不吃不行啊!再说道德经,又有人喜欢拿孔夫子和老子相比较,一定要比个高低?后世的人也就陷入到这种是非观念里面去了,没有可比性,两家思想分工不同!借用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上上智的人,闻到勤而行之,敢问广大网友闻到骂之,争之是什么道?

又想起六祖慧能说的一句话,后世的人行道的少,而说道的多!不管什么思想一定会有流弊,世上没有完美的思想!儒家到家佛家,圣人早在几千年前就预知了时代的演变,儒释道最根本的利出而是在,最后走上形而上道,认知生命真正的含义,不是在这里吹牛,争高低之分!用脑筋拼了命思想,都是外道!现在大家都是受了教育的人,读了几年书,看了几本书,就个个是专家高手一样了,越是读了几年书,其实越好欺骗。因为好名嘛,所以说功名利禄心不断,终归四个字:沽名钓誉!上上智的人没有那个心,人家真的是知行合一,勤道而行,所以我就是那个吹牛的人,吹给被邀请给你们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